透視科學
1244 篇文章・ 1 位粉絲

談「科學」方法及「科學這一行」,內容包括:科學教育、科學史、科學家、科學行內話、科研政策、科學倫理、科學哲學、科學方法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4/22
纖細完臼龍的外表看起來就像典型的大型爬行動物,以四肢著地行走,纖細的體態看起來有點像現存的巨蜥。但如果細看那些四肢的骨骼結構就能夠發現纖細完臼龍其實是比較接近恐龍和鳥類的鳥蹠類主龍!這個形象完全顛覆了過往多數古生物學家對於鳥蹠類主龍的想像─以後肢二足直立行走的動物。因此隱蜥類的創建,藉此容納特徵上呈現過度型態的進階主龍類成員
・2017/04/17
在新聞上又看到「零檢出」、「未檢出」或是某某食品檢驗出多少 ppm 的毒物時,大家可要看仔細,到底該食品驗出的毒物有沒有超過政府法規所規定的未檢出值,是不是又不小心掉入「零檢出」的文字陷阱中。記住!「劑量決定毒性」,該去確認的是到底有沒有超標,以及思考背後訂定檢驗標準的程序是否嚴謹、具有脈絡。
・2017/04/15
空想科學世界中勇於對抗怪獸的人,其實大部分都思慮淺薄又野蠻。例如從空中攻擊敵人。戰鬥機直接從建築物上空飛過,也不想想衝擊波會造成多大的損害;飛彈在市區中亂射一通,絲毫沒想過打不中的話會發生什麼事。離怪獸太近而被擊落,這種事對他們來說根本是家常便飯,更嚴重的時候還會被怪獸一口咬住!這種飛機到底是用來幹啥的啊?
・2017/04/12
逼人用三分鐘完整的邏輯、清楚的口條、生動的描繪來介紹一篇生科論文,還要用天下第一武道大會的方式來選出最強者,這看似不科學的設定,意圖用時間的壓力榨出知識的精華(也讓參加者叫苦連天),到底是誰那麼沒有人性只有理性呢?我們專訪了臺大三分鐘-生科懶人包的主導者,台大生科系陳示國老師,先來展示用三分鐘回答完 18 個問題的絕技,請上場!
・2017/04/11
王中茹與博士班學生李頂華及團隊成員發現影響玉米染色體 DNA 交換的關鍵之一: DSY2 蛋白質。這個蛋白質參與生殖過程中減數分裂的「染色體互換」,讓基因有機會透過「天然洗牌」的方式,使玉米的下一代有更多變異,有機會長得更好、更能適應環境。
・2017/04/11
「電腦視覺」是研究怎麼讓機器「看」這個世界。廖弘源博士兩個最新研究「籃球進攻戰術分析」「演唱會片段自動拼貼」都包含著非常複雜的深度學習運算技術,若研發成熟後,人工智慧在影片處理上的技巧,將會突飛猛進。或許,「電腦藝術家」誕生的一天,指日可待!
・2017/04/08
卡斯丁的模型可以推估出適居範圍,也就是推測出是否為可居住的行星,然而實際上太多其他些微的因素就可能影響整個行星,金星就是一個例子,它原本也是一個適合居住的星球,原因就是在水霧平流層的機制下喪失了海洋。
・2017/04/05
目前移植的方式可以分成器官移植、組織移植及異種器官移植,而這三種方式都仍必須克服免疫排斥的問題。於是科學家想出了一種解決的方法跳過免疫排斥的問題,就是用自己的細胞產生需要的器官或組織!除了技術上的突破外,幹細胞的研究也貢獻了不少。今年一月底發表在《細胞》期刊的研究,發現藉由其他物種長出人類器官的可能性。
・2017/04/01
合成新元素,其意義不只在於合成,還有驗證我們對核力的理解。其實合成新元素和預測未來本質上是沒有太大分別,都是驗證我們的對世界的理解。由此可見,發現新元素是一項集頂尖技術與頭腦的工作,而且有助社會發展。
・2017/03/30
當你拿起手機查看自己在哪裡,要找下個要去的地方時,有沒有覺得很輕鬆簡單?但是背後藏著許多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才能做到,從非常非常精確的原子鐘到衛星的三角測量法,我們所習以為常的便利生活都是這些拜這些高科技所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