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
1763 篇文章・ 5461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2/10/11
網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甚至還改變了我們的腦袋!這本《網路讓我們變笨?: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思考與閱讀行為》(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就是要用許多神經科學的證據來告訴我們,網路讓我們變得有多膚淺。《網路讓我們變笨?》的原文書名The Shallows就是「膚淺」之意。
・2012/10/11
美國自從 2001 年 9/11 事件之後, 國土安全部及其下所轄的交通安全局就不斷推出許多侵犯人權與隱私的 「維安措施」, 在國內引起極大的抗議, 連主流媒體 ( NY Times、 CBS、 ABC) 也都用 "security theater" 來描述兩者的作為。近日美國宣佈臺灣成為免簽國家。 為了配合美國反恐, 移民署將提昇相關軟硬體設備, 以強化出入境維安工作。 臺灣機場是否即將配合美國 TSA 佈置 「維安劇場」, 而公民的人權與隱私是否也將悄悄地在一片免簽叫好聲中逐漸被侵蝕?
・2012/10/10
綜合這一系列的結果,我們可以推測pSTS這個區域和孤單感受是有關係的,但尚不清楚我們是否作一些事情來影響pSTS的活動,甚至讓這個區域的白質體積可以增加,不過倒是有可能可以透過一些社交作業的訓練來降低孤單感受。
・2012/10/08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考試可以是一個很實用的評估工具,考試的過程也可以讓我們長期學習、維持新的資訊,並應用在不同的情境下。
・2012/10/07
在物理學上,我們會談「亂度」。我們會說當一杯咖啡被打翻了,它幾乎就不可能回到原本的狀態了,因為秩序有限,混亂的形式卻是無窮無盡,因此在數學機率上亂度總是增加。當我們在談人類行為時,理性,如果說是一種秩序態的呈現,那麼不理性應該就是「亂」的表徵,它似乎應該有非常多的形式,以至於我們會發現人總是不那麼理性,太多可以不理性的方式了-是這樣嗎?
・2012/10/06
由於髓鞘主要是作為神經纖維的絕緣物質,人類的神經纖維在出生時含有較少的髓鞘,也意味著人腦發育的速度比其他靈長類要慢很多,可以有更多的環境因子來影響人類腦部的發育。如果把人腦本身直到30歲之前仍在發育也一併考量在內,這意味著人從出生開始,各種環境因子都在不斷地影響我們大腦的發育,且這個影響會一直持續到成年。這也就是為什麼人類可以持續學習,具有高度的創新能力的緣故。
・2012/10/05
你會發現,這種「由選擇引起的偏好」不只發生在挑選衣服的時候。研究顯示,不管是選總統候選人或是挑家具,我們會注重我們所選擇的事物,而較不在乎我們沒選中的。
・2012/10/04
作者認為這個結果顯示執行功能的能力與年幼時的訊息處理能力有關係,但這樣的結果也是透過統計推演的方式所得到的,要真正檢視年幼時的訊息處理能力是否會影響後來執行功能的能力,需要做一些實際上的操弄,例如訓練一些小嬰兒的訊息處理能力
・2012/10/03
心理學家一直以來認為,智力就像其他大部分的特徵一樣,是部分透過遺傳而來。但最近的研究認為:大部分一直被認為和智力有關聯的一些特定基因,可能對一個人的智商沒有影響。
・2012/10/02
我們常常聽人說:運動對我們很好。沒錯,而且不只對我們的身體好──研究顯示,每天運動對我們的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也有幫助。但究竟什麼能解釋運動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