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
1763 篇文章・ 5461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2/11/21
大家或許在好奇甚麼是ING啊... 是一種藥物?是投信公司的簡稱(之前爆出弊案的安泰投信)?還是甚麼呢?我想有些人看到ING想到的是英文動詞中進行式或加上的字尾,walk vs. walking (走路 vs. 正在走路),沒有錯,這個研究要談的就是這個在動詞字尾加上的ING2對於情緒感受的影響。
・2012/11/19
很多夫妻有「夫妻臉」,甚至只是交往一段時日的情侶也可能因為長相被誤會成兄妹,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旁多到很不像是巧合。但是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怎麼會這麼像呢?這絕對不是什麼「相由心生,心裡裝的都是另一個人」的肉麻鬼話;再說如果真的是這樣,應該不會「越來越像」,而是會「變臉」(face off)-兩個人的長相對調吧?
・2012/11/13
原本用於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the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簡稱過動症)的藥物,因具有提升專注力、增加記憶的功能,常被宣稱是「聰明藥」。 但在英美校園,明明沒有罹患過動症,光為了提升成績表現,而服用「聰明藥」的學生,近年似乎有異常增加的情況,儼然成為另一股新興的校園文化。
・2012/11/12
為什麼我們會對這麼大的東西視而不見呢? 其實我們的視覺觀察系統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由下而上,而另一種剛好相反。所謂的由下而上,是指我們的眼睛先看到東西的特徵(Feature),然後由特徵建構模版(Pattern)並形成物件(Object),最後由我們的大腦處理判斷我們所看到的東西是什麼。
・2012/11/11
決策快因而導致錯得多這樣的tradeoff(用速度換取正確率)已經有許多先前的研究支持,大腦在做深思熟慮或快速的決策用得是一樣基礎的方法,但快速決策時,為了縮短決策時間,大腦便減少了在前額葉與頂葉皮質的特定神經元累積活化的情況。也因為大腦做快速決策時,比起深思熟慮是根據較少的訊息,也因此增加了錯誤的可能性。
・2012/11/10
(1)本文先回顧了男女之間六大禁忌話題與不敢說出口的原因(2)情侶跟曖眛的「普通朋友」擔憂的事情不同,但同樣會因為不確定彼此的關係現況,而選擇隱瞞或欺騙(3)以饅頭曲線與關係動盪模型,說明為何這種不確定感會在剛認識的時候一直增加(4)當對方淚眼汪汪地跟你說欺瞞是為兩個人好,是真的嗎?答案是要看情況!(5)在說與不說的掙扎之外,提供三個可能的思考建議。
・2012/11/07
大多數人在被排擠的時候都會有些負面的感受,不論是因為什麼樣的事情被排擠;有些人甚至為了不要被排擠,而甘願被欺負或是被指使。但該體被排擠的時候該怎麼降低負向情緒改受?
・2012/11/05
選擇數量比較少的人購買的數量足足是選擇比較多的人的 6 倍, Iyengar 推測:大量的選擇比較能夠吸引我們的注意,但是少量的選擇比較能幫助我們從選項中決定!這個效應,在明顯差別的事物上,比較看不出來(例如:音樂、電影、書等,畢竟大家對這類東西都很有個人品味)。但是如果是難以分辨的選項,更多的選擇就會干擾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不知道從何下手了。
・2012/11/04
人除了體力有限外,精力同樣是有限的,這就像電玩中的角色放個大絕招就會消耗MP/mana一樣。除了隨著時間會漸漸恢復,電玩角色也可以透過喝藥水或吃仙豆來快速恢復精力,但真實世界可沒這玩意兒,不過還是有方法的。紐約Buffalo大學Jaye Derrick博士的研究發現:觀看喜愛的電視節目重播將可加快精力的恢復。
・2012/11/0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的一生,不過是無數習慣的總和。」——美國心理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