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11/19
《我即我腦》的主要目的是探討,人們的性格如何成形、大腦是如何正常發育和運作,以及可能會出現什麼疾病等重要且有趣的問題。《我即我腦》試圖要讓民眾瞭 解大腦的性別差異、大腦與性取向的關係、大腦的演化、大腦發育和衰老、大腦疾病的致病原因、人的生與死等等切身相關的問題。他也想要為學生和年輕的神經科 學家提供更多腦科學的基礎知識,讓他們也能夠和別的領域的人們溝通。
・2013/11/18
心理學家雷斯理.瑪代爾(Leslie Martel)與亨利.比勒(Henry Biller)要求學生針對高度不同的男子評估他們心理與身體上的諸多特質,並在著作《身高與污名》(Stature and Stigma)中揭露研究結果。書中提到男性與女性都認為身高不到五呎五的男性比較不正面、不安全、不陽剛、不成功、不能幹。連我們使用的言語也反映了身高的重要,我們稱備受尊崇的人為「大人物」,是我們「景仰」的對象。沒錢時,我們說現金「短缺」。
・2013/11/11
美國影集《How I Met Your Mother》曾經在劇中提出了「啦啦隊效應」,就是當你被朋友圍繞時,會看起來更有吸引力!最近這個劇中的假說,被驗證──因為當我們看一群人時,傾向把大家的臉部特徵「平均」,看其中一人時也會覺得比起只看他一人時更「平均」。
・2013/11/11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在對的時候出現在對的地方,有些人卻是衰事連連?人可以改運嗎?哪些月份出生的人比較好運?為什麼?
・2013/11/07
想要營造成功的品牌口碑,得先了解口碑與消費者內心運作的互動關係。雖然消費者行為難以捉摸,幸運地是, Lovett 等三位學者的最新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份非常好的指南。
・2013/11/01
不過身為一位實事求是的科宅(?),我心裡也有一小塊很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我們在地震之後,會打給自己在乎的人?為什麼我們會在臉書上留言呢?是一種「媽,我在這!」的心態?還是我們怕自己被磚瓦砸到先PO文表示自己還活著?
・2013/10/2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項新的德國研究發現,像洗手這些簡單的清潔行為,可以幫助我們處理失敗
・2013/10/26
你睡眼惺忪地坐在電腦前,看著一堆即將處理的待辦事項,心想在開始處理這堆工作先收個E-mail吧,看完信件後又忍不住點開臉書看看新動態,接著想說上網拍跟論壇瞄一下…。不知不覺發現已經過兩個小時了!工作都還沒做但卻買了一堆網拍啊(崩潰~)。這種網路神遊(Cyberloafing)的經驗相信很多人都有過,但為什麼明明該認真工作卻適得其反呢?研究發現睡眠可能是其中一個影響因子,當睡眠不足或睡不好時,工作時就越容易出現這種網路神遊的狀態。
・2013/10/23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經歷情緒的起伏,負向情緒尤其會對於我們的生活造成影響。在面對負向情緒時,有些人選擇逃避,有些人選擇重新評估,有些人選擇淡定處理。但究竟哪一種情緒調控的方式比較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