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12/30
在《名偵探柯南》電影版裡,柯南曾為了拯救少年偵探團而用滑板從一棟大廈飛躍到另一棟。這有可能嗎?
・2013/12/12
芬蘭科學家統計了十三號星期五與其他日子星期五的車禍事件,結果十三號星期五發生交通意外事件比其他的星期五都還要多。十三號星期五真的不吉利嗎?
・2013/12/10
和泛科學長期以來的特色一樣,本書打破了名牌的迷思,創建了科學的普羅價值。本書的作者群大多是素人,但寫出來的文章卻一樣具有說服力,因為他們講的不是自己的判斷和意見,而是整理出前人的智慧結晶以供讀者參考。我們常說「看一分證據說一分話」,說多了會變「偽名嘴」,少說了則變「真學者」(因為學者們常要看很多分的證據才敢說一分話),而這群作者則是不折不扣的科學人,具有科學素養的素人,看一分學者的證據說一分話。有意思!
・2013/12/02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出電子版了!來偷看一下互動式圖表和解說超清楚的動畫。
・2013/11/18
心理學家雷斯理.瑪代爾(Leslie Martel)與亨利.比勒(Henry Biller)要求學生針對高度不同的男子評估他們心理與身體上的諸多特質,並在著作《身高與污名》(Stature and Stigma)中揭露研究結果。書中提到男性與女性都認為身高不到五呎五的男性比較不正面、不安全、不陽剛、不成功、不能幹。連我們使用的言語也反映了身高的重要,我們稱備受尊崇的人為「大人物」,是我們「景仰」的對象。沒錢時,我們說現金「短缺」。
・2013/11/14
這堂課的基本概念是「從零開始製作(From Scratch)」,因此不允許使用現有的工具套件,其用意在於讓學生不管去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能利用最基本的工具完成「(幾乎)萬物皆可做」的目標。最重要的是,打造原型的過程也是讓創意進一步延展的時間。我們的思考會在創意外化為「物品」的過程中得到另一層的刺激,進而獲得新的靈感。
・2013/11/14
晚上時間霍金大都待在辦公室工作到很晚。一九八九年十二月某晚,我到霍金的辦公室和他討論我第一本寫他的書。我們討論了黑洞,我也唸了一段文字請他確認正確與否。那時我發起牢騷,說自己文筆單調乏味,而編輯又反對在科學書中穿插趣味、幽默,這時霍金說:「應該要很有趣才對啊,告訴他,是我講的!」我很有把握藉此反駁編輯,畢竟霍金的作品賣了好幾百萬冊。這時我看著字詞一個一個掠過螢幕,我嚇了一跳,訊息寫著:「能不能請你幫我扶起來,讓我坐高一點?」糊塗片刻之後我才想通,原來這不是要給我看的,於是我瞥了一眼坐在旁邊的年輕男看護。他回過神,扶起霍金,幫他調整比較好的姿勢。
・2013/11/12
尼爾.格申斐德每年秋季都會在MIT(麻省理工大學)開一堂名為「(幾乎)萬物皆可做」」(How to Make(Almost)Anything)的超人氣課程。這項課程一開始只是以極少數的研究生為目標,講解如何將數位工具機應用在研究的方法而已,但是第一年第一次上課時,尼爾.格申斐德卻在走進教室時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因為不管是否是MIT的學生,總共超過一百人來聽課,而且所有人都眾口同聲地說:「我們期待這堂課好久了!」或是「拜託讓我們聽課吧。」之後這堂課的內容愈來愈成熟,慢慢地進化成「個人製造」的入門課程。
・2013/11/11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在對的時候出現在對的地方,有些人卻是衰事連連?人可以改運嗎?哪些月份出生的人比較好運?為什麼?
・2013/11/07
FabLab 的「Fab」是從「FABrication(製造)」與「FABulous(愉快的、美好的、快樂的)」這兩個單字而來,如果對應空間的想像,FABrication就像是「工廠=製造」,而FABulous就像是「咖啡廳=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