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11/14
羅賽塔號登陸的消息也登上紐約時報的頭版,而國內報紙最支持的,莫過於蘋果日報在A2版面,用全版的篇幅報導,這一件事也被王丹放上他的臉書。除去科學本身的意義,從羅賽塔號的登陸,我個人有四點觀察:
・2014/11/09
《Nudge》 原書出版於 2008 年,中文初版於隔年(2009)問市,書名即為《推力:決定你的健康、財富與快樂》。此書在美國推出時,對學界與政界影響巨大,其中一位作者 Sunstein 因為此書理念被延攬進入美國歐巴馬(Obama)政府擔任重要職務,另一位作者 Thaler 也被英國首相卡麥隆(Cameron)邀請主持政策研究小組。不過,本書極富爭議,因此引發英美社會的大辯論,不論學界、政界、或是民間都有許多堅定的反對者。有趣的是,中文版在台灣雖已出版將近五年而且再版,卻沒有激起什麼討論的水花。有鑑於此,本文試圖在此書再版之後,提供一個比較仔細討論,也探究此書對於台灣的意義。
・2014/11/05
近期相關的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中,描述人類為尋求新的生存地點,而以穿越「蟲洞」的方式,來達成跨銀河的星際旅行。而為了能更正確描述穿越蟲洞的情節,製作團隊特地請了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Kip Thorne擔任電影執行監製。
・2014/09/18
許多媒體在報日本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假造研究結果,被A片商拱脫衣露胸的事情,卻沒報導關於「假造科學研究結果」這件事情的嚴重性。科學研究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如果怠慢,輕則失去可信度,重則身敗名裂。
・2014/09/18
日前翻開報紙上斗大的「吃全統香豬油 沒事」的標題,內容指出食藥署的檢驗報告宣稱,除了重金屬檢驗尚未完成,全統香豬油各項目均合標準,許多人終於可以暫時地鬆一口氣。行政院也召開記者會說明源頭錯誤就是不法產品,就是要下架,沒有任何模糊空間,不會因檢驗合格就是合法產品。這些舉措一方面安撫民眾,一方面宣示鐵腕,將這一次鬧得沸沸揚揚的餿水油事件定調為「合格但不合法」。只是,「合格但不合法」到底是什麼邏輯?
・2014/08/25
一般人認為,晶體是所有固體最基本的特徵,並且必須是有「週期性」的,至少很多教科書都還是這麼寫。但是在1982年的一項發現,顛覆了這個說法,而這個發現就是「準晶體(Quasicrystal)」。而它又能帶給藝術家什麼樣的啓發呢?
・2014/08/19
今年,臺北藝術節邀請南非翻筋斗偶劇團帶來《烏布王》。此戲劇,不同於兒童劇團的戲偶布偶,《烏布王》探討政治迫害、種族隔離政策的議題,操偶師細心地操弄著每位在「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傷心的家屬,歷歷地挖出每段哀慟的傷痕。去年,臺北藝術節邀請西班牙庫倫卡劇團演出《安德魯與多莉妮》,劇中的演員個個帶人偶面具,表演形式超越表情、語言,但依舊帶出一段扣人心弦的記憶與失憶之人生旅程。今年,來自英國的寶藏巖駐村藝術家Kit Hammods,在夏季開放工作室中呈現了巨大的【操偶師】 ( Puppeteers)作品,諷刺隱形的雙手正操弄政治與經濟的權力劃分,隱含著「沒有任何戲偶比操偶師更愚蠢」(No puppet is dumber than its puppeteers)的意涵。 戲偶,是一種表現藝術的媒介。不過,為什麼非真人的藝術,反而更能觸動人心呢?反而更能讓觀眾思索創背後探討的議題呢?
・2014/07/11
論文造假的議題時有所聞,而我們在討論研究倫理時,往往是站在旁觀者角度去批評檢討,卻忽略了社會性結構的原因。在大部分情況裡,「壞人」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只是他面臨的環境,給予他的壓力或利誘超乎了一般人的經驗,或只是我們不曾去思考⋯⋯
・2014/07/09
有些人聽到一首歌,就回到過去;有些人聞到特定的氣味,就勾起回憶;有些人看到一張照片,就掉進畫面的瞬間。「記憶」無法直接看到、聽到、觸摸到,它的存在是一種理論架構(hypothetical construct),但我們依舊相信它是大腦的任意門。不過,任意門也會有故障的時候,這時記憶可能會扭曲(distorted)或是遺忘(forgetting)。
・2014/06/30
做為一個大學生/大學老師,應該要具備什麼樣的資格或態度,才夠格迎戰未來?如果你是準大學生或大學生,推薦你要看這篇;如果你是大學老師,歡迎來看看其他老師怎麼說;如果你是家長,那更是不能錯過這篇充滿大學和趨勢話題的火線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