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8/19
今年,臺北藝術節邀請南非翻筋斗偶劇團帶來《烏布王》。此戲劇,不同於兒童劇團的戲偶布偶,《烏布王》探討政治迫害、種族隔離政策的議題,操偶師細心地操弄著每位在「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傷心的家屬,歷歷地挖出每段哀慟的傷痕。去年,臺北藝術節邀請西班牙庫倫卡劇團演出《安德魯與多莉妮》,劇中的演員個個帶人偶面具,表演形式超越表情、語言,但依舊帶出一段扣人心弦的記憶與失憶之人生旅程。今年,來自英國的寶藏巖駐村藝術家Kit Hammods,在夏季開放工作室中呈現了巨大的【操偶師】 ( Puppeteers)作品,諷刺隱形的雙手正操弄政治與經濟的權力劃分,隱含著「沒有任何戲偶比操偶師更愚蠢」(No puppet is dumber than its puppeteers)的意涵。 戲偶,是一種表現藝術的媒介。不過,為什麼非真人的藝術,反而更能觸動人心呢?反而更能讓觀眾思索創背後探討的議題呢?
・2013/02/19
我們現在活在一個非常弔詭的時代,我們掌握著人類有史以來最豐富的知識和技術,可是一大群世界菁英卻仍未法掌握人類經濟的未來。甚至一群極度聰明的人還造 成了全球金融危機、次級房貸風暴、公司組織崩壞? 英國BBC資深節目製作人瑪格麗特.赫弗南(Margaret Heffernan)在這本《大難時代》,就是要從心理學、腦神經科學及管理學的角度,探討人類本性為什麼這麼容易對危險視而不見,還有為何我們一再做出錯誤和危險的決策。
・2012/12/27
這本《思考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Die Kunst des klaren Denkens: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