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_96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46 篇文章・ 328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2020年 重設

・2020/12/18
當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科學報導,事情將變得複雜許多!這些研究的模糊空間和不確定性,具有被媒體帶風向的風險,與大眾對資訊接受的偏好有密切關聯。這其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又該如何面對?
・2020/09/28
氣候變遷的問題有不同說法,但透過媒體轉述後,一些未經深思的平衡報導反而容易讓大眾錯認「科學界的共識」。當媒體錯誤報導,就要即時發布正確消息;面對科學不確定性也不要回避。一旦科學家與媒體的管道暢通,才有機會真正扭轉偏見與錯誤。
・2020/09/21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 2002 年製作了《金色麥田》(Fields of Gold),但影片中對於基因改造作物的敘述,卻引起了社會上一陣討論。媒體到底該為了吸引觀眾而放棄正確的知識傳遞嗎?
・2020/09/14
2012 年一篇研究宣稱食用基改作物的大鼠,因食用「耐年年春除草劑基因改造玉米」而長出較多腫瘤且多重器官衰竭。作者席哈理倪用聳動的方式呈現研究,意有所指某個事件內含著不公義,再包裹著科學糖衣來宣傳自我意識形態。這場辯解最後道出,我們不僅需要公眾辯論,更需要正反方支持者願意理解與溝通。
・2020/09/07
基因改造作物讓 SMC 在這議題上所受到的攻擊日漸加深,不管是期刊撤銷論文的決定、科學家的發言、英國科學媒體中心,甚至是歐洲食品安全局都被歸類成收了孟山都資金的打手,而細緻的科學論辯,便成了吸引媒體目光、展演群體聲量的犧牲品。
・2020/08/31
MMR 疫苗「爭議」是英國科學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的第一場戰役。假科學研究導致民眾對疫苗的懷疑之火蓄積而延燒。在事情落幕後,最大的啟發是我們必須找出「科學與新聞」共同與人的連結,才可能讓媒體有效藉重科學專業、科學專業善用媒體,在必要的時候互為助力,以勾勒更為完整的事件真相。
・2020/08/24
充斥在新聞媒體或社群上的偽科學謠言,或似是而非的「新發現」,通常都以誇張聳動的標題吸引讀者的目光,讓多數人深信不疑。當麻疹疫苗謠言四起,導致麻疹風暴再起,英國科學媒體中心(SMC)如何說服科學家面對媒體,又怎麼在麻疹爭議中踏浪而行。
・2020/08/17
充斥在新聞媒體或社群上的偽科學謠言,或似是而非的「新發現」,通常都以誇張聳動的標題吸引讀者的目光,並讓多數人深信不疑。誰能擔任這個破除迷思的角色,成為科學家與媒體傳播間的橋樑,為閱聽者導正視聽呢?英國科學媒體中心(SMC)雖然名氣不如 英國BBC 或英國《衛報》,但它卻是是科學家與媒體的媒合者,對於科學新聞的把關占了一席之地。
・2020/07/25
5G 是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的簡稱,它能夠帶來快速且可靠的網路服務。透過 5G 將更多樣的裝置連接,就能提供更多元的服務,讓網路所帶來的便利無所不在。
・2020/07/14
「一個國家級科研單位召開記者會,記者姍姍來遲,發佈會上,大部分記者忙著埋頭抄新聞稿打字趕即時,因為無法專心聽簡報,簡報完畢,沒提出太多問題,記者會也匆匆結束。」隨著媒體開放,在市場導向下,這是科學(科技)線資深記者李宗祐,與我分享的日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