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棋_96
張瑞棋
423 篇文章・ 1028 位粉絲
1987年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1992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工業工程碩士。浮沉科技業近二十載後,退休賦閒在家,當了中年大叔才開始寫作,成為泛科學專欄作者。著有《科學史上的今天》一書;個人臉書粉絲頁《科學棋談》。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熱門文章

・2015/10/16
1846年的今天,波士頓的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手術廳坐滿了醫師與學生,準備觀摩一場號稱可以令病患完全無痛的開刀手術。
・2015/12/11
量子力學最初只是起源於把光視為不連續的粒子,有著共同的基本單位能量,但是仍遵守古典的力學原理。即使薛丁格提出波動方程式,以更簡潔優雅地方式描述波耳的氫原子模型,在薛丁格本人與認同量子力學的物理學家眼中,電子在方程式中的波函數就代表實實在在的波,就像光子也是一種波。然而,有個問題困擾著大家:波函數竟然是複數,怎麼去理解虛數的物理意義?就在大家還在議論紛紛之際,德國物理學家玻恩一人跨出決定性的一大步。正是他的詮釋讓量子力學擺脫古典力學,開創了令人目眩神迷的全新境地。
・2015/01/28
1986 年的今天,佛羅里達的甘迺迪太空中心的發射台上,挑戰者號太空梭已準備就緒。天氣晴朗,然空氣峭冷凜冽,現場已有約五百名記者與多架攝影機準備報導。這一次是挑戰者號太空梭第十次出任務,在眾人的期盼之中,挑戰者號終於在美東時間上午 11 點 38 分緩緩升空。不料,59 秒後太空梭右側的固態火箭推進器出現白煙,接著出現火苗,第 73 秒挑戰者號在眾人的驚呼聲中爆炸解體,七名太空人全部罹難。
・2015/02/17
1869 年的今天,俄國化學教授門得列夫(Dmitri I. Mendeleev, 1834-1907)從夢中驚醒,夢裡出現一張表格,當時所有已知的化學元素在上面各安其位。他趕緊拿出紙筆,趁記憶猶新將它如實畫下。他越寫內心越激動難捺,填完最後一個元素後,他睜大眼睛仔細檢查了幾遍,這就是了!他苦思多年卻始終無法參悟的元素週期表就在他眼前!
・2018/04/17
電影名為《滅絕》這個詞,不免讓人聯想到地球過去幾次的生物大滅絕。在沒看這部電影之前,我還以為這是部科幻災難片,講的是關於人類面臨滅絕危機的故事。因此預期劇情不外是隕石帶來外星病菌,科學家怎麼防止病菌擴散,避免人類感染而死亡或突變之類的。 結果完全與我料想的不同,而且看完之後,我腦中浮現的卻是與「滅絕」意義恰恰相反的詞——衍生。
・2015/05/26
你或許會說光又沒有質量,所謂一個光子只是個概念,它仍然是以波的形態通過雙狹縫,出現干涉圖案也不稀奇吧?好吧,稀奇的來了。本日出生的德國物理學家勇松(Claus Jönsson, 1930 - )於1961年用電子取代光子作雙狹縫實驗;電子具有質量,是不折不扣的粒子,結果竟然還是出現明暗相間的干涉條紋!這個電子雙狹縫實驗不但顛覆了傳統認知,還開啟了後續一連串不可思議的實驗。
・2015/05/15
1935年的今天,愛因斯坦與波多斯基(Boris Podolsky)、羅森(Nathan Rosen)三人共同發表一篇論文〈物理實在的量子力學描述能被視為完備的嗎?〉。這個後來以他們三人姓氏開頭字母簡稱的「EPR悖論」設想了一個思想實驗:A、B兩個粒子交互作用後彼此遠離。雖然不確定性原理指出:位置越精確則動量越不確定,反之亦然。但我們可以只測量A粒子的動量,而根據守恆定律推算出B粒子的動量;同時我們只測量B粒子的位置,也可得知A粒子的位置。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同時知道兩個粒子的動量與位置,但量子力學卻無法同時表述出這兩個物理量的值,可見它並不完備。
・2015/07/10
1886 年,紐約的一處建築工地裏,有位氣質不凡的工人又在忿忿不平地跟同事大吐苦水。他帶著克羅埃西亞口音一邊咒罵愛迪生的可惡,一邊大談自己的發電夢想;這位滿懷抱負卻虎落平陽的工人正是不世出的天才──特斯拉。
・2015/05/27
米爾格蘭認為這個服從實驗證明了他的假說:那些犯下惡行的納粹黨員只是服從上級命令;他們並非天生邪惡的冷血怪物,而是與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但米爾格蘭本意不在為犯罪者開脫或是貶低人性,相反地,這個實驗的意義在於強迫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脆弱,唯有認清這點,才能提醒自己莫要同流合汙。
・2020/06/22
若要做更精確的計算,對數表還是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問題是對數表並不是那麼可靠,因為其中有不少數字是錯的。為了改善天文計畫的精準度,巴貝奇提出差分機、分析機的設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