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2jax.js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時間篩選:7月 重設

・2016/07/20
人味是什麼?如果您曾經與一群剛運動完的人一起搭電梯,您可能會認為人味就是體味混合著汗水的味道。不過,這個問題如果問北方小澤蘭,或許會有更清楚的答案。
・2016/07/09
候鳥會遷徙、鮭魚會遷徙、帝王蝶會遷徙、海龜也會遷徙,但若說到鯊魚會遷徙,應該是聞所未聞。不過,沒聽過並不代表沒有這件事。畢竟,追蹤生物的長距離移動,過去限於技術,多半都只針對陸地與空中的生物;海洋的生物,在過去進行得也極為有限。最近,一個結合了英國與美國的研究團隊,以衛星追蹤24頭虎鯊,了解了牠們的遷徙行為。
・2015/07/19
嗡嗡嗡,嗡嗡嗡!我們都有被蚊子咬的經驗,也都聽過各種有關蚊子咬人的都市傳說,例如體質的酸鹼度、吃素與否等等,到底蚊子是根據什麼條件來鎖定目標的呢?最近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團隊發現,對蚊子來說,遠距離的時候二氧化碳最重要,但是等到距離拉近以後,溫度、氣味以及視覺也對蚊子選擇目標有很重大的影響。
・2015/07/08
研究團隊發現,在自閉症的兒童的組別中,社交障礙的程度似乎與異常聞臭反應(aberrant sniffing)之間呈現正相關。
・2015/07/06
某天晚上看到這篇文章「國際彩色路跑五百多場“零火災”紀錄 只有鬼島出事癥結就在...」提到: 國外彩色路跑沒有火災,是因為他們的玉米粉裡面有小蘇打與明礬?真的是這樣嗎?
・2015/07/04
人會作夢,老鼠會作夢嗎? 最近英國的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團隊發現,當老鼠醒著的時候看到食物,但不能到手時,接下來在夢境中他們會先籌畫好路線,等醒來就可以去嘗試。
・2014/07/30
所謂的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或「生物時鐘」,對於地球上一切眾生的行為都會發生影響。而光它在生物時鐘裡扮演的角色,是作為一個重要的「節律調節器」(Zeitgeber)。光對於動物的生物時鐘的影響,尤其在鳥類更明顯。光使得鳥類知道什麼時候該交配、繁殖、覓食或遷移。如果自然晝夜節律受到人造光的影響,鳥類的自然行為模式可能也會發生變化。
・2014/07/26
巴西印第安人事務部(FUNAI)公開宣布許多人類學家和醫學研究人員所擔心的事件發生了。在巴西邊境的阿卡省(Acre),有長期與世隔絕的亞馬遜部落族人在與外界自願接觸後染上流感。一些研究人員現在擔心,這些人會將這可能致命的病毒傳染給相同部落的其他不具有免疫力的族人。
・2014/07/25
白色脂肪的褐變(變為棕色脂肪)。白色脂肪(white fat)分佈於全身許多位置,包括大腿、臀部、內臟以及小腹;它形成我們的「游泳圈」,與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的產生有關。棕色脂肪(brown fat)在哺乳動物的嬰兒時期被大量的表現,但隨著嬰兒期的結束,它慢慢退化到僅分佈於鎖骨等小區域。這兩種脂肪的功能大不相同。白色脂肪負責儲存熱量(脂肪),棕色脂肪則是燃燒它們,產生熱;因此,如果能把白色脂肪轉化為棕色脂肪,就可以幫助人們減肥。
・2014/07/20
在2011年H5N1型禽流感病毒爆發感染,造成一些人死亡。後來,有兩個研究團隊將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調整,使其在哺乳動物更具傳染性。這個實驗結果導致一些人的擔憂,但也有一些人支持這些研究,認為了解哪些基因突變有助於病毒的傳播,在人類的監測工作以及開發流感疫苗非常有用。到底該不該因為安全上的考慮而限制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