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
1

文字

分享

1
5
1

餐前餐後都很重要,連假別讓血糖太失控

careonline_96
・2021/06/10 ・238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逢連假,大家都會很開心,但是在連假期間,糖友的血糖經常會變得不太穩定。

中和班廷謝安慈診所院長謝安慈醫師指出,大家常常在連假出遊,而外出遊玩的時候,飲食的時間、種類、份量往往很難控制。平常在家,我們可以控制飲食,但是在外地吃外食的時候,可能會太油、太甜,而且很多地方都有一些相當吸引人的特色小吃,所以會讓血糖非常難控制。

另外,平常大家可能有規律運動的習慣,可是在連假期間,無論是出遊、還是在家,常常會缺少了運動,使得連假期間,血糖很容易失控。

「曾經有一位中年男性病人,平時血糖都控制得很好,糖化血色素約 6 點多,空腹血糖也能夠達標。可是一個長假回來,血糖整個都失控了!」謝安慈醫師回憶,「一問之下,原來是吃東西造成的。因為過年期間有人送了他一盒花生糖,他每天坐在家裡邊看電視、邊吃花生糖,很快就把一整盒花生糖全部吃光,所以在回診檢查時,糖化血色素就從平常的 6 點多 %,直接飆升到 9 點多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謝安慈醫師叮嚀,千萬不要認為平時血糖控制得很好,假日就可以放鬆,每逢假日,只要一不留意,血糖便可能飆到非常的高!

餐前餐後,血糖都要照顧好

血糖的起起伏伏與很多因素有關,例如飲食、運動、藥物、胰島素等。

餐前血糖通常跟胰島素的敏感性有關,也就是胰島素的降糖能力有關。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原因,最重要就是胰島素的降糖能力降低,所以餐前血糖往往會變差。謝安慈醫師分析,餐後血糖跟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有關,也就是說,當胰島素分泌不足的時候,餐後血糖比較容易超標。

「過去大家都比較重視餐前血糖,但是餐後血糖跟餐前血糖同樣重要,」謝安慈醫師說,「從我們過去的研究看起來,餐後血糖對於糖尿病所造成的各種大血管、小血管的併發症,都非常重要。此外,如果餐後血糖沒有控制好,使得餐後血糖與餐前血糖的起伏過大,可能導致較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謝安慈醫師說,目前會建議患者使用「配對式血糖量測」,就是餐前血糖加上餐後血糖,患者可以在星期一測早餐前跟早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星期二測午餐前跟午餐後的兩小時的血糖,星期三測晚餐前跟晚餐後兩小時的血糖,藉著輪流的方式,一天只需要測兩次,不過長期下來,對於一整天的血糖都有數據可以參考,有助於調整飲食或藥物。

百年歷史,救人無數的胰島素

當胰臟功能逐漸退化,而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時,患者便需要補充胰島素。在尚未發現胰島素的年代,糖尿病是必死無疑的疾病,患者會快速消瘦,然後在短時間內過世。謝安慈醫師說,一百年前加拿大醫師班廷(Frederick Banting,1891-1941)從狗的胰臟中萃取出胰島素,在替患者注射之後,成功改善了血糖。此後,胰島素被迅速應用於臨床治療,扭轉了無數糖尿病患的命運。班廷醫師於 1923 年獲頒諾貝爾獎,而班廷醫師的生日 11 月 14 日也被訂為「世界糖尿病日」。

謝安慈醫師說,胰島素是目前所知道降糖能力最好的藥物,能夠存在 100 年,代表它非常有效且實用。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已有不同類型的胰島素,包括速效型胰島素、短效型胰島素、長效型胰島素、以及預混合型胰島素。

謝安慈醫師解釋,長效型胰島素可用於控制一整天的血糖,速效型胰島素可用來控制餐後血糖,而預混型胰島素包含了長效型胰島素與速效型胰島素,所以除了能夠長時間控制血糖,同時能夠控制餐後血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般而言如果需要控制一整天的血糖與餐後的血糖,糖友可能需要打一針長效型胰島素,搭配三餐的短效型或速效型胰島素。倘若使用預混型胰島素,可以減少注射次數,提升便利性。新型胰島素的穩定性較高,發生低血糖的機會也較低。

「在連假出遊期間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飲食的時間沒辦法固定,可能在兩個景點之間的車程較長,而錯過了吃飯時間,或者是餐點的份量較多,對於一些注射胰島素的病人來講,就會非常的困擾,因為可能沒有辦法準時注射胰島素,或注射的胰島素無法應付一次大餐,使得餐後血糖飆高。」謝安慈醫師說,「目前已有一些新型的預混型胰島素,大概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因為可以在吃大餐前注射,或隨著我們生活狀況變化,彈性調整注射的時間。」

貼心小提醒

謝安慈醫師說,大部分的口服血糖藥可以跟胰島素合併使用,胰島素是降糖能力很好的藥物,藉助一些口服藥的幫忙,可以預防一些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所以使用口服血糖藥搭配胰島素,應該是目前比較適合的治療方式。

控糖時,除了關心飯前血糖,也要關心飯後血糖,做好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按時服藥與補充胰島素,幫助糖化血色素達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假期間,若是出遊、聚餐,作息及飲食可能較不固定,務必多加留意,讓血糖穩定不失控。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careonline_96
453 篇文章 ・ 271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糖尿病治療不只控制血糖,慎防心腎共病保護器官!
careonline_96
・2023/10/19 ・2408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50 多歲李先生有糖尿病,但是因為沒有明顯症狀,就沒有好好服藥,平時的血糖控制不甚理想。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醫師指出,長期血糖超標會對心臟、腎臟造成傷害,所以患者在一次感冒之後,病情急速惡化,出現雙腳水腫,走路也會喘。

經過治療,狀況穩定下來後,患者才終於體會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李洮俊醫師說,由於有蛋白尿,且心臟功能、腎臟功能較差,所以有搭配口服 SGLT2i 抑制劑幫助控糖,希望在控糖的同時,也能夠發揮保護心、腎功能的效果。

想要把血糖控制好,除了按時服藥之外,還要做好飲食管理、規律運動,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持續監測血糖。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常務理事徐慧君衛教師說,因為糖尿病可能導致急性或慢性併發症,所以要留意各種併發症、定期接受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長期處在血糖偏高的狀態,就像把心臟、腎臟、眼睛、血管、神經泡在糖水裡面。」李洮俊醫師說,「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是經過幾年後,便會出現併發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心腎共病問題多,嚴重影響存活期

糖尿病的共病很多,包括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等。李洮俊醫師說,糖尿病患中每 10 個有 6 個高血壓,如果血糖沒有控制好,將使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風險上升,影響存活期。

腎臟病算是台灣的國病之一,透析發生率與盛行率相當高,在全世界名列前矛,其中約有一半的透析患者是糖尿病所導致。李洮俊醫師說,根據統計每 10 個糖尿病病患就有 3 個合併腎臟病變。早期的腎臟病變是出現蛋白尿,若長期控制不佳,腎功能就會漸漸惡化,最後會進入透析。

腎臟與心臟兩者的關係非常密切,心臟衰竭患者的腎功能通常不太好,相反的,慢性腎臟病患的心臟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想預防心腎共病,必須了解心腎共病的危險因子。心腎共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抽菸、肥胖、缺乏運動、家族病史等。李洮俊醫師說,最好把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在正常範圍,並調整生活習慣,譬如戒菸、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正常作息、充足睡眠等,才能改善整體的狀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徐慧君衛教師說,「透過持續的衛教宣導,希望糖友與家屬都能認識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共同留意,並著手調整與改善。」

每天關心血糖,定期接受檢查

在血糖方面,一方面要按時服藥,做好飲食管理,並維持規律運動。另一方面便是定期接受檢查,包括抽血檢驗血糖、糖化血色素、血脂、腎臟功能等,尿液檢驗蛋白尿,眼底檢查評估視網膜的狀況。

「醫師在照顧糖尿病患的時候,都會盡量達到全人照顧,不只看血糖、糖化血色素,還會注意血壓、血脂,並定期安排心臟功能、腎臟功能、眼睛的檢查。」李洮俊醫師說,「提早發現慢性併發症的徵兆,才能及早介入治療。」

「慢性共病的篩檢是每個糖友的重要功課!」徐慧君衛教師提醒,「即使血糖控制得不錯,也必須定期追蹤檢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只控糖,還要保護器官

隨著醫學進步,大家對於糖尿病的認識越來越深入,控糖的觀念也持續進化。除了達到血糖目標(飯前血糖:80~130 mg/dL、飯後兩小時血糖:小於 180 mg/dL、糖化血色素 HbA1c:小於 7%),還會希望能夠保護器官,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機會。

目前的糖尿病藥物,例如 SGLT2i 抑制劑等,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包括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缺血性腦中風等),也可發揮保護腎臟的效果,延緩腎功能惡化,減少腎臟相關不良事件(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臟相關死亡等)。

李洮俊醫師說,因為研究顯示 SGLT2i 抑制劑對於具有心腎共病的患者有顯著幫助,所以若是糖尿病病人有心腎共病的風險因子,或是已有心臟衰竭、腎功能損傷(包括蛋白尿、腎絲球過濾速率下降等),醫師大都會處方具有器官保護功能的藥物。

保腎護心卓越機構,糖友照護好夥伴

「心腎共病是非常重要的併發症,必需積極預防與治療!」李洮俊醫師強調,「透過定期追蹤、篩檢找到病人,並使用合適的藥物幫助病人。糖尿病的藥物持續在進步,糖友要跟醫療團隊密切配合,千萬別聽信偏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致力於糖尿病照護,近年也持續積極推動「保腎護心卓越機構」認證。

李洮俊理事長說,「治療糖尿病不是只有看血糖,還需要針對各種併發症提供預防、篩檢。糖友們若對各種共病風險與慢性併發症有疑問,都可以就近到生活周遭的保腎護心卓越機構接受風險指數篩檢,讓專業醫療團隊成為您的慢性病照護好夥伴!」

careonline_96
453 篇文章 ・ 271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1

3
1

文字

分享

1
3
1
糖友養成規律用藥的好習慣,掌握控糖要領避免併發症
careonline_96
・2023/05/11 ・2375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在醫院服務的洪女士,一年前於健康檢查時發現自己有糖尿病,但一開始在用藥上卻遇到了難題。

「剛開始工作繁忙,經常忘記吃藥,後來更因為吃藥有時會腹瀉、甚至有低血糖,我就沒有定期服藥。」洪女士說,「直到有一次身體不適,經過醫師說明後,才了解沒有規律用藥容易造成血糖波動,不僅容易發生暈眩、疲憊等急性症狀,長期下來還會傷及心臟、腎臟、眼睛等人體重要器官。現在透過與醫師溝通調整藥物,避免藥物副作用影響我的生活,讓糖化血色素從剛確診時超過 7%,降至 6.1%。」

了解按時服藥的重要性後,為了讓自己能養成習慣,便設定鬧鐘防止自己忘記服藥。洪女士說,有了這個鬧鐘後,我不再忘記吃藥,也開始上網找尋資料,學習調整飲食、培養運動習慣,能夠與糖尿病和平共存。

建議各位糖友如果對於糖尿病友任何問題,除了在回診時詢問醫師,也可以使用糖尿病衛教學會推出的「糖尿病智慧好幫手」,裡面除了簡單易吸收的資訊,還會不定時更新糖尿病的觀念,如果提問還能得到及時回覆,不用等到回診時才詢問醫師,也能確保資料的正確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剛確診糖尿病時不要害怕,現在的糖尿病治療已相當完善,原本覺得困擾的低血糖等藥物副作用都有解決辦法。」洪女士說,「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與醫師討論,找到適合自己的控糖方式,養成規律用藥的習慣,相信大家都能成為模範糖友!」

糖尿病是一個全身性疾病,最主要是因為胰島素的相對或絕對不足造成血糖過高。天主教若瑟醫院新陳代謝科賴良宗醫師指出,在胰島素和其他血糖藥物尚未發明之前,糖尿病是個不治之症,很快就會邁向死亡。胰島素和其他血糖藥物的發明,幫助血糖穩定,扭轉了無數糖友的命運。

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對糖友非常重要,藥物亦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賴良宗醫師說,糖尿病藥物的種類非常多,醫師都會綜合評估糖友的狀況,包含年紀、生活型態等,並依照治療指引給予建議,幫助糖友一步一步的把血糖控制好,達到預防併發症的目標。

談到藥物,很多謠言會指稱「糖尿病藥物會傷身」,而誤導糖友自行將藥物減量甚至停藥,賴良宗醫師說,現代藥物的研發過程非常嚴謹,無論藥效、副作用都會經過臨床試驗評估。為了讓糖友長期使用,血糖藥皆必須達到足夠的安全性。如果在服藥過程中有任何問題,糖友都可以提出來跟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停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方便糖友取得正確資訊,糖尿病衛教學會也有推出「糖尿病智慧好幫手」LINE 聊天機器人,只要加入 LINE 好友,便能提問並獲得學會把關的資訊。

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年輕糖友越來越多,因為工作忙碌或在意別人的眼光,一些剛診斷糖尿病的人更容易輕忽血糖問題,而沒有好好控制。賴良宗醫師說,其實糖尿病初期還是要進行飲食控制、規律運動、體重管理,並依照醫師的指示使用藥物。如果沒有和醫師配合,可能就會面臨很多不必要的併發症,例如心衰竭、腦中風、腎臟病變等。

糖尿病的藥物種類很多,也持續進步,賴良宗醫師說,因為糖尿病最主要是胰島素不足,所以早期糖尿病的藥物就是刺激身體產生胰島素。使用刺激胰島素分泌的藥物時,必須按時服藥、按時用餐,否則可能產生低血糖的狀況。

現在的藥物採用不同的機轉來控制血糖,因此低血糖的發生率相對少很多,甚至有的藥物根本不會造成低血糖,安全性也有經過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即使是肝腎功能不佳的糖友也有對應的藥物選擇。因為藥物種類很多,醫師會綜合糖友的血糖狀況、生活型態、對治療的期待等因素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幫助糖友達到控糖的目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都一再提醒糖友,有問題要提出來討論,不可以擅自停藥。」賴良宗醫師強調,「自行停藥會讓血糖高高低低,對身體很不好。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除了和血糖過高有關,也和血糖的波動有關。一旦出現併發症就難以逆轉,小血管病變如眼睛病變、腎臟病變,大血管病變包括心血管病變、腦中風、周邊血管病變,嚴重會失明、洗腎、截肢,甚至危及性命。」

讓糖友願意規律用藥一直是臨床上的挑戰,賴良宗醫師說,我們必須盡量引發動機,讓糖友理解控制血糖的目標在於減少併發症的出現。幫助糖友養成習慣,比較能維持治療。

如果因為工作忙碌,很容易忘記吃藥,可以考慮設定鬧鐘、使用手機 APP 提醒、或安排藥盒,這些都是能夠幫助規律用藥的實用小工具。

台灣的糖尿病病人中,糖化血色素能夠控制達標的比例大約 4 成,仍有進步空見,希望透過引發動機、養成習慣,希望能讓更多的糖友達成控糖目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控糖生活三要素:飲食、運動、藥物,找出適合的糖尿病治療方案
careonline_96
・2023/04/27 ・214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時是感到特別疲累,原先以為是感冒,但經過兩週後,在課堂上突然暈眩,送到急診才發現有糖尿病,血糖飆破 800 mg/dL,而且因為急性高血糖併發酮酸中毒!」62 歲模範糖友曾女士擔任電腦老師,大約在 20 年前診斷為糖尿病。

由於沒有糖尿病家族史,剛確診時並不了解糖尿病,因此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才曉得原來疲憊、體重減輕、傷口不易癒合都是糖尿病的症狀,卻都被忽略。曾女士說,尤其知道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會傷及心臟、腎臟、眼睛等器官之後更是懊惱,如果對糖尿病有更多認識,就不會演變到出現急性高血糖的後果。

「我不會抗拒用藥,遇到問題時都會主動找醫師討論,找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曾女士說,「我常勸身邊的糖友要規律治療,因為他們都有迷思,誤以為藥物會傷腎、傷肝,怕吃了藥之後要洗腎,卻迷信用民間偏方或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來治療糖尿病。所以,我會分享自己的經歷,並告訴他們如果對於治療有疑問,詢問醫師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包括飲食、運動都可以根據每個人的狀況做調整。」

為了讓自己糖尿病能控制得更好,也會跟醫師討論治療策略。曾女士說,曾經覺得每天檢測血糖很麻煩,但在深入了解糖尿病後,我曉得如果沒有規律用藥、檢測血糖,後續出現心血管疾病、眼睛病變、腎臟病等併發症,才是後悔莫及啊!所以要把這些該做的事情融入生活,對自己負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按時服藥對糖友非常重要,但在臨床上可能有兩成糖友對治療的順從性不太好。花蓮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及內分泌科主任吳篤安醫師表示,糖友可能從廣播、左鄰右舍聽到一些錯誤的資訊,像是藥量會越吃越多、吃藥會導致洗腎等迷思而延誤或中斷治療。

面對糖尿病沒有捷徑,糖尿病的正規治療需要飲食、運動、藥物三方面互相搭配才能發揮效果。吳篤安醫師說,認真做好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有助於減少用藥數量,或是延後加上其他藥物的時間。

糖友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才能了解血糖狀況與治療成效,並適時調整藥物。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的代謝能力會改變、胰臟功能會逐漸退化,所以需要依照每個人的生活型態、身體狀況調整藥物。

此外,糖尿病可能導致大血管病變與小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包括腦中風、冠狀動脈狹窄、周邊動脈阻塞等,小血管病變包括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等,在定期回診時,醫師都會安排相關檢查,以提早發現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些病人聽信謠言就不吃藥,也沒有回診追蹤。經過一段時間再度出現時,往往已出現蛋白尿、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吳篤安醫師說,血糖超標時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是各個器官會受到傷害,控制血糖的目的在於避免各種慢性併發症。我們都會一再提醒糖友,造成失明、洗腎的原因是血糖超標,而非血糖藥或胰島素。

糖尿病衛教學會推出「糖尿病智慧好幫手」LINE 聊天機器人,就是希望提供給糖友獲得正確資訊的管道。「糖尿病智慧好幫手」的資訊接由學會把關,且能夠及時回覆病人疑問,澄清錯誤觀念。

糖友常問「醫師,我的降血糖藥會不會越吃越多?劑量越來越重?」吳篤安醫師說,若是糖友能在一開始就透過藥物穩定控制血糖,反而有助於延後加藥的時間。為了提升治療遵從性,醫師會盡量簡化藥物,讓糖友較容易服用。糖友可以就自身在意的肝腎功能或低血糖問題和醫師討論,根據工作、生活型態調整藥物,規劃合適的治療組合,千萬不能任意停藥。

貼心小提醒

糖尿病主要是因為胰臟功能退化,而無法有效調控血糖,過高的血糖會漸漸對各個器官造成傷害。吳篤安醫師提醒,肥胖的糖友一定要把體重減下來,對血糖控制很有幫助。飲食管理是控糖的基本功,除了正餐之外,也要注意飲料、零食、點心、消夜,飲食的組成與分量都必須仔細拿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運動能夠改善身體代謝、增加心肺功能、消耗多餘熱量,有助增進身體健康。糖友可以找家人、朋友一起運動,彼此鼓勵,共同養成好習慣。藥物的部分要和醫師商量,吳篤安醫師說,採取自己能夠接受且方便執行的治療組合,才能控糖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