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gnostic approach to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short stature – UpToDate
Brinkman JE, Tariq MA, Leavitt L, et al. Physiology, Growth Hormone. [Updated 2023 May 1].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3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82141/ (Access date: 29th, August, 2023)
Ibba A, Corrias F, Guzzetti C, et al. IGF1 for the diagnosis of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reappraisal. Endocr Connect. 2020;9(11):1095-1102.
Cappa, M et al. “Neuroregulation of growth hormone during exercise in child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vol. 21 Suppl 2 (2000): S125-8.
Chaput, Jean-Philippe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leep duration and health indicators in the early years (0-4 years).” BMC public health vol. 17,Suppl 5 855. 20 Nov. 2017, doi:10.1186/s12889-017-4850-2
Coldwell SE, Oswald TK, Reed DR. A marker of growth differs between adolescents with high vs. low sugar preference. Physiol Behav. 2009;96(4-5):574-580. doi:10.1016/j.physbeh.2008.12.010
你看過美國前總統川普被警方逮捕的影片嗎?又或是英國女王在皇宮中大跳熱舞的片段?多年來,人們普遍相信著「有圖有真相」的道理,然而,隨著圖像與影音相關的生成式 AI 越發成熟,我們似乎再也不能輕易相信自己的雙眼。而在真假影音的差異可說是微乎其微的狀況下,我們究竟該如何判斷資訊真實性?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陳駿丞與團隊每天在尋找的,便是有效又好用的解決方案。本次,中研院「研之有物」將透過專訪,從生成式 AI 的原理開始了解,一步步為各位解開深偽影像的神秘面紗。
你已經是個成熟的 AI 了!幫我工作!
一講到生成式 AI,許多人都能立刻喊出「ChatGPT」的大名,足見這個領域之熱門程度。其實,生成式 AI 發展並不是近年才開始的事,可是為什麼直到最近,才受到社會大眾的熱烈歡迎呢?
中研院資創中心的陳駿丞副研究員認為,其中最關鍵的原因,莫過於 AI 程式的優秀表現開始讓一般人很「有感」。由於生成式 AI 的相關研究快速發展,基礎建設在近年來逐漸成熟,使用介面也設計得十分親民,讓大眾能透過極為直覺、簡單的方式去使用,實際體會到應用的效果,例如改善工作效率、處理圖像任務等,再加上大眾媒體的渲染,便帶起了 2023 前半年的 AI 風潮。
陳駿丞笑著說,雖然自己不是文字生成式 AI 的專家,但使用「ChatGPT」時,也發現到它真的能做到很多事,比早期的 Siri 效果更好、更準確。的確,對於我們來說,這款基於 OpenAI 開發的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的聊天機器人(Chatbot),就彷彿是一個全能小秘書一般,可以整理文案、改錯字,甚至連寫程式碼都不在話下。
而相對偵測、加浮水印等等「補救」的方式,假設我們已經掌握了一些模型的架構,便能透過添加「對抗樣本」(Adversarial Examples),直接攻入生成式 AI 的大本營,讓這些深偽 AI 只能生出一些亂七八糟、毫無邏輯的圖片,或是強迫生成特定的圖案。例如找出幾個常用、能進行臉部特徵操作的 GAN,針對它們研發相關對抗樣本,如此一來,只要加入了團隊開發的噪聲,便能同時打壞這幾種 GAN 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