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贊助,泛科學策劃執行。
作者:蔣維倫
「身為醫師,我將竭盡所能的幫助病人」-希波克拉底醫師誓約
「我們要重視的,不是生命的長短,而是生命的內容;不是要活得多久,而是要活得多美。」-曾御慈
百年來醫學神速地發展,許多瀕死的病人在醫師的努力之下被搶救回來。但許多的遺傳疾病,和末期肝硬化、肝癌等的惡疾,僅能用器官移植的方法讓病人重獲新生。此時命懸一線的患者,不僅要仰賴醫者們的技術,更需要化身為天使的大愛捐贈者,讓他們的愛心,幫助患者掙脫死神的枷鎖,重新「再活一次」。
不知道您是否還記得曾御慈醫師呢?曾醫師生前任職於台大醫院,然而在2013年的一場車禍後,無力挽回的情況下,家屬決定讓曾醫師化為天使,和數十年來的移植醫學史上許多大愛捐贈者一樣-「再活一次」。今天,就藉由本篇文章,記下數十年來,這些化身為天使的大愛捐贈者,以及被他們救回來的生命故事。
醫師的最後一次手術 · 化身天使
2013年6月3日,曾御慈醫師被推進手術房,這是曾醫師在人間的最後一次手術,最後一次救人的手術。數日前,曾醫師在返家途中,遭到酒後駕駛撞擊,多日急救仍回天乏術,搶救的醫療團隊仍然無法撼動死神。6月2日,醫護團隊再次確認腦死的事實,家屬決定讓曾醫師進行在人間的最後一次救人手術-捐出身上的器官。6月3日,台大醫院感染科曾御慈醫師進入台大醫院,這是她最後一次救人。
1954年 ‧ 那個奇蹟的聖誕節
移植醫學是個極為年輕的領域,從60多年前史上第一例成功的手術到今日,已經帶給了數十萬名患者全新的生命,而這一切,就要從61年前,在美國的那對雙胞胎孿生兄弟的故事開始說起……
1954年末,美國的波士頓正歡天喜地的迎接聖誕節,但23歲的理查德(Richard J. Herrick)正因遺傳性腎臟病躺在床上,帶有缺陷的腎臟引起高血壓、尿毒症,即使當時已有粗糙的洗腎技術 [註1],也不能阻止死神將他帶走。幸運的是他有個孿生兄弟,義無反顧的決定捐出他的一枚腎臟,拯救他的兄弟。12月23日,哈佛醫院的法蘭西斯·摩爾(Francis D. Moore)醫師團隊決定動手,約瑟夫·穆雷(Joseph Murray)醫師劃開歷史上的第一刀……[註2-4]
油膩的鮮血
從1954年,摩爾醫師團隊所創造的奇蹟聖誕節開始,移植醫學蹣跚的成長,接續發光的是鑽研肝臟移植的史達策(Thomas E. Starzl)醫師 [註5]。1973年,科羅拉多總醫院正爭論是否要拯救一名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症的12歲少女-布魯特,史達策醫師不安的等著。
家族性高膽固醇症也是基因的詛咒,肝臟無法清除體內的膽固醇,一日日地累積在血管壁上,幼小的身軀到處可以看到紅、黃色小瘤,更可怕的是這些小瘤不僅會出現在體表,更會累積冠狀動脈裡,引起嚴重的心肌梗塞。1973年3月初,布魯特的主治醫師支持以肝臟移植進行實驗性的治療,史達策醫師順利的完成手術。術後病人的膽固醇明顯的下降,原先時不時的心絞痛更不復見,兩週後布魯特回到學校,受到英雄式的歡迎 [註6]。
2013年6月3日,台大手術房裡多名醫師徹夜地正進行手術,對曾醫師的家屬和朋友們而言,她正羽化成天使……
「今天來到這世界,就應踏實地走向目標,就像一朵花,盡其所能的綻放最美一面」-曾御慈醫師於國二時的週記
金色的眼角膜、艷黃的皮膚和來不及長大的小孩
威爾森氏症?那是什麼?1981年,11歲的永姆脫被這個罕見疾病擊倒,有缺陷的肝臟無法代謝銅離子,過多的銅讓瞳孔有了一圈金黃色的色素環,無法正常運作的大腦剝奪了他的意識,失去作用的肝臟讓膽汁的黃色染上皮膚,永姆脫的父母看著他的小孩被死神拖往冥河。9月,另一名腦死的孩童給了永姆脫重生的機會,史達策醫師帶著永姆脫再次向死神挑戰。手術很成功,但,復原之路卻異常的漫長。
術後的好幾週裡,永姆脫似乎只剩下軀殼,僅有眼睛會不規律的顫動,巨大的挫敗感給了史達策醫師一記重擊。感恩節,永姆脫恢復意識,直到了聖誕節,他的父母終於能抱著他返鄉過節。但永姆脫的故事還沒有結束,隔年的1982年,永姆脫帶著足球和讓他重生的捐贈肝臟,戲劇性地出現在美國肝病研究學會,這次要換他協助史達策醫師,在美國政府的公聽會裡,以健康的身體證明肝臟移植手術的價值。永姆脫獲勝了,陪審團裁定從那日起,肝臟移植是一種醫療服務,而非一種實驗技術。那位腦死的大愛者,和永姆脫一起替醫學史劃下新的開始。
那晚,台大手術房裡多名醫護人員進進出出,曾醫師從那日起,化為天使,準備要開始帶給其他人全新的生命……
「最重要的是盡其所能使生命充實,盡其所能的在生命裡幫助那需要生命的人」-曾御慈醫師於國二時的週記
手臂上的十字傷痕 ‧ 不能吃飯的小孩
數十年的演進,移植醫學在許多大愛天使和醫師們奉獻之下逐漸茁壯。2007年,昔日執刀的穆雷醫師已經88歲高齡,而史達策醫師也早已在匹茲堡退休,但在台灣,一名和那些偉大的醫療先驅似乎毫無關聯的李小妹妹正準備寫下另一段醫療史。先天性腸道蠕動不良讓10歲的她只有個平凡的願望-「我,想吃飯。」。
缺陷的基因讓她的小腸無法從食物中吸收營養,於是「吃飯」,這個再平常也不過的享受,成了李小妹妹從未實現的夢想。為了不讓病人餓死,醫師只能把營養液一袋、一袋地打進血管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至死方休。血管上的切口無可避免的會感染、壞死,醫師只得不斷地切割新的傷口,手腕、手肘、手臂……病人的命運猶如60年前的腎衰竭患者輪迴於現代,手上的傷痕提醒著病人,死神,正一步步地走近(請見【科學簡史】器官移植:第1章-從必死無疑開始說起)。
秋天,李小妹妹終於等到大愛降臨,將由亞東醫院的陳芸醫師,替她進行小腸移植。過去,陳芸醫師也曾飛往美國匹茲堡醫學中心,於史達策醫師訓練出來的移植團隊裡學習。而亞東移植團隊的背後,正是完成台灣首例心臟移植的朱樹勳醫師。這些看似沒有交集的醫師們,近百年的移植醫學技術,透過一層層的師徒制,將藉由陳醫師掌中的手術刀,賦予李小妹妹全新的生命。
手術房牆上的時針正緩慢、難以查覺地移動著,從61年前那個奇蹟的聖誕節開始,無數的大愛捐贈者、患者、醫護人員等人的犧牲,都一點一滴地推動執刀者前進,讓李小妹妹的手術一步步地接近成功。亞東醫院手術房牆上的時針,悄然地轉了一圈……
2007年10月27日,手術完成;術後兩週,病人開始可以少量進食,她大哭地說著:「有味道的、沒味道的,我都想吃!」;術後一個月,李小妹妹順利出院,那名大愛者的小腸,給了她全新的生命。人生和醫學歷史的交錯,藉由大愛的捐贈和陳芸醫師,突然在她的身上,散發出點滴累積的光芒,讓我們看到醫學進步為延續生命所帶來的希望。
「專訪曾媽媽的前幾天,是曾御慈醫師的百日忌辰,剛好也是曾御慈醫師的生日。曾媽媽找出一本國二的週記……」-器捐中心採訪
「今天來到這世界,就應踏實地走向目標,就像一朵花,盡其所能的綻放最美一面,供人欣賞,也讓飢餓的昆蟲飽食那香甜的花蜜。最重要的是盡其所能使生命充實,盡其所能的在生命裡幫助那需要生命的人。還要記住:我們要重視的,不是生命的長短,而是生命的內容;不是要活得多久,而是要活得多美。」-曾御慈醫師於國二時的週記
寫在文末
器官移植發展了數十年,所仰賴的是大愛捐贈者、醫護團隊和患者的努力。台大醫院門前的那座雕像是多麼地生動,大愛捐贈者正準備牽起病人的手,重新賦予他們全新的生命。再次翻看曾御慈醫師這段歷史,讓我百感交集,若您也略受感動,請幫忙分享此文,讓更多的人再次想起曾御慈醫師和其他大愛者們的故事。更歡迎您加入器官捐贈移植中心的粉絲團,了解器官捐贈移植的每一段歷史。
- 註1:荷蘭的科爾夫(Wilhelm Kolff)先生於戰火不斷的1943年發明了洗腎技術,1947年科爾夫拜訪哈佛布萊甘分院,將洗腎技術傳授給法蘭西斯·摩爾(Francis D. Moore)醫師團隊
- 註2:理查德的孿生兄弟很幸運的沒有遺傳性腎臟病,他更活到了本世紀初,親眼見證了器官移植醫學從必死無疑到興盛壯大的歷史。
- 註3:當時輿論對於犧牲活人的一枚腎臟來拯救兄弟的生命有所疑慮,麻州法院甚至在事後對此手術進行了審判。
- 註4:穆雷醫師因為對於器官移植的努力來治療疾病的貢獻,而獲得1990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 註5:1967年,史達策醫師完成史上第一起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
- 註6:事實上在當年的醫學界,以肝臟移植治療家族性高膽固醇的技術、經驗和理論都未臻完美,史達策醫師的理論當年算是異端的學說。布魯特雖然有了新的肝臟,但她的心臟在手術前其實就已經受損,術後3年後病逝。
參考文獻
- 酒駕混帳男 撞殺台大女醫。蘋果日報。
- 御守天使 慈悲濟世。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
- 柯P愛徒台大曾御慈醫師辭世周年 6/3追思音樂會。民報。
- 家族性高膽固醇症: 診斷與治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Thomas E. Starzl (2007) 拼圖人:一個器官移植外科醫師的回憶錄,望春風文化,中華民國
- Francis D. Moore (2010) 奇蹟與恩典:細數半世紀來的外科進展,望春風文化,中華民國
- Chiang Wei-Lun. (2015, October 29). 【科學簡史】從必死無疑開始說起–雖死猶生的器官移植(1). PanSci 泛科學. Retrieved December 5, 2015 from PanSci 泛科學
- Chiang Wei-Lun. (2015, November 1). 【科學簡史】奇蹟的聖誕節–雖死猶生的器官移植(2). PanSci 泛科學. Retrieved December 5, 2015 from PanSci 泛科學
- Chiang Wei-Lun. (2015, November 6). 【科學簡史】用器官拼圖的人–雖死猶生的器官移植(3). PanSci 泛科學. Retrieved December 5, 2015 from PanSci 泛科學
- Chiang Wei-Lun. (2015, November 18). 【科學簡史】那台灣呢?–雖死猶生的器官移植(終章). PanSci 泛科學. Retrieved December 5, 2015 from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