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1859年的9月1日星期四早上11:18,萬里無雲,是個看來很平常的晴天,33歲的太陽天文學家卡林頓(Richard C. Carrington)在他的私人天文台中,忙著將太陽投影在螢幕上以便描繪太陽表面的現象。他正在追蹤一群非常龐大的黑子群,突然就在他眼前,似乎在黑子上方出現兩個異常明亮的白色亮點,亮到他站直了都還看得到它們。卡林頓驚叫出聲,就在幾分鐘後,人類首度有目睹紀錄的太陽閃焰(solar flares)就消逝了。
太陽閃焰是太陽系中規模最大的爆發,不過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物理學家Tom Woods表示:根據他們的最新研究,有些太陽閃焰的威力甚至是之前認為的數倍以上。卡林頓的閃焰目擊事件,空前,但非絕後。之後的天文學家,利用各種不同的儀器,從最簡單的業餘望遠鏡到裝置在太空船上最複雜的光譜儀,記錄過數千次大規模的閃焰爆發。在天文學的領域中,大概沒有其他現象被研究得這麼多次的。可是,在150多年後的今天,太陽閃焰的某些部分仍是未解之謎。
一派是 1896 年,由德國物理學家維因(Wilhelm Carl Werner Otto Fritz Franz Wien),由熱力學出發推導出的黑體輻射公式,另一派,在 1900 與 1905 年,英國物理學家瑞立(John William Strutt, 3rd Baron Rayleigh)和金斯(James Jeans),則是藉由電磁學概念,也推導出了他們的黑體輻射公式,稱為瑞立-金斯定律。
你看,若是同時擺上這兩個推導公式,會發現他們都各自對了一半?
維因近似 Wien approximation 只在高頻率的波段才精確。而瑞立-金斯定律只對低頻率波段比較精確,更預測輻射的強度會隨著電磁波頻率的提升而趨近無限大,等等,無限大?――這顯然不合理,因為現實中的黑體並不會放出無限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