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篇發表於2011年1月21日版《科學》(Science)期刊的論文中,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一名研究員及其合撰人挑戰了一項,在反應較暖和的溫度上,植物會往山上遷移之廣被接納的臆說。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空間技術暨遙感中心(UC Davis Center for Spatial Technologies and Remote Sensing)的助理計劃科學家Jonathan Greenberg表示,於1930到2000年間,美國加州諸多植物物種,不是遷移到較高海拔來保持恆常的溫度,反而是平均向山下遷移260英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種關鍵材料,導熱介面材料(TIM,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它的任務就是填補這些縫隙,讓熱可以更加順暢傳遞出去。可以把TIM想像成散熱高速公路的「匝道」,即使主線有再多車道,如果匝道堵住了,車流還是無法順利進入高速公路。同樣地,如果 TIM 的導熱效果不好,熱量就會卡在晶片與散熱片之間,導致散熱效率下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要怎麼提升 TIM 的效能呢?很直覺的做法是增加導熱金屬粉的比例。目前最常見且穩定的選擇是氧化鋅或氧化鋁,若要更高效的散熱材料,則有氮化鋁、六方氮化硼、立方氮化硼等更高級的選項。
典型的 TIM 是由兩個成分組成:高導熱粉末(如金屬或陶瓷粉末)與聚合物基質。大部分散熱膏的特點是流動性好,盡可能地貼合表面、填補縫隙。但也因為太「軟」了,受熱受力後容易向外「溢流」。或是造成基質和熱源過分接觸,高分子在高溫下發生熱裂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導熱膏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出現乾裂或表面變硬。
凡是升溫超過 1.5° C 的情形,到本世紀結束前,9 月將更有可能沒有北極海冰,當暖化到達 2° C 時,這個可能性幾乎是確定發生。圖/Pixabay
北極海冰會融化。凡是升溫超過 1.5° C 的情形,到本世紀結束前,9 月將更有可能沒有北極海冰,當暖化到達 2° C 時,這個可能性幾乎是確定發生。全球地表溫度上升,將使冰河和大冰原的面積更大幅度縮小,導致全球海平面中數(global mean sea levels,GMSL)上升,在前面 3 種情況中,預期在整個 21 世紀將加速,海洋在這些情況下也會變得更酸,這是因為排放量增加使海洋吸收更多碳的緣故。有些系統將會永遠地被改變,持續的全球暖化將可能永久造成:
在一篇發表於2011年1月21日版《科學》(Science)期刊的論文中,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一名研究員及其合撰人挑戰了一項,在反應較暖和的溫度上,植物會往山上遷移之廣被接納的臆說。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空間技術暨遙感中心(UC Davis Center for Spatial Technologies and Remote Sensing)的助理計劃科學家Jonathan Greenberg表示,於1930到2000年間,美國加州諸多植物物種,不是遷移到較高海拔來保持恆常的溫度,反而是平均向山下遷移260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