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以為我們很懂「變態」
第一次知道《獨家新聞》(Nightcrawler)這齣電影,是翁子光導演向筆者傳來預告片段,最近看過電影以後,發覺男主角簡直是香港人俗稱為「變態佬」的代表人物。當然,「變態佬」只是空泛的生活用詞,一點也不準確。嚴格上,這類冷酷無情、不擇手段、自我中心、擅於計算;同時又兼具口才、魅力、膽色的人,心理學家也會將之列入為「人格病態者/精神變態者」(Psychopaths),所以,別以為只有殺人狂與強姦犯才算是這類人物。(Psychopath 一詞過多相關譯名,難以盡錄)
你們或許曾在網上看過有項心理測試,透過一條提問,從對方的回答能知道是否一位人格病態者:
有對姊妹參加母親的葬禮,期間妹妹遇見一位令她神魂顛倒的「帥哥」,就這樣一見鍾情。可惜,妹妹離去前忘掉向這位帥哥取得聯絡號碼,無法再找到他;幾天後,她把姊姊殺了。為什麼?
一般說法是,若回答者說「因為殺掉姊姊再舉辦一次葬禮,那位帥哥便可能再次出現」,他便極可能是人格病態者。如果你相信這類測驗,筆者只能說聲不好意思,你受騙了。
英國心理學家凱文.達頓(Kevin Dutton)藉《非典型力量(The Wisdom of Psychopaths)》一書,全面為我們剖析「人格病態者」的核心特質。凱文親身將上述提問測試,詢問犯過強姦、殺人、戀童癖和持械槍匪等人格病態者,結果無一人回答殺掉姊姊的原因是「辦多一場葬禮」,而絕大部分人圍繞著的回答是「因為姊姊是情敵」。
凱文借此告訴我們,不要奢望以一條心理測試,以為自己「看透了」誰是人格病態者。那麼,港人俗稱「變態佬」的人格病態者,究竟他們擁有那些人格特質,為何未必就是罪犯,甚至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中,隨時是專業人士,救人助人?
雖然他們可以是魔鬼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心理學教授羅伯特.海爾(Robert D. Hare),他是研究人格病態者的頂尖權威。1980年,海爾設計出《病態人格檢測表》(Psychopathy Checklist),供臨床心理學家測試對象符合多少項題目得分,作為判斷人格病態者的標準。一般人的得分大約只有2分,而分數達到27分便符合人格病態者的標準了(1991年更有相關修訂版))[1] 。此外,還有稱為《病態人格量表》(Psychopath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PPI),合共187題,被視為至今最全面的相關心理測驗之一。總體來說,這類人意志堅定、魅力非凡、無情(冷漠)、誇大、專注、欺騙、具說服力、膽色過人、控制慾強等等,而不論他們是否出現明顯的反社會/暴力行為,都可算是人格病態者。
不錯,世界上最殘暴的罪犯,為數不少是屬於人格病態者之列。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數字所得,雖然囚犯之中人格病態者的數量只有1%,但這批人犯下謀殺案的數字,卻佔去總數的21%﹗最經典的例子是美國洛克幫,聚集了一小撮最心狠手辣、鐵石心腸的成員,身上紋有三葉草,每塊葉片上都刻有「666」圖案。他們有個幫規稱作「血進,血出」(Blood in , blood out),意思是若你要加入洛克幫,必須殺死一位敵對幫派的人;而一天你想退出幫會,除非你有辦法徹底消聲匿跡,否則幫派會找到你,用各種離奇而殘暴的方式將你殺掉。
除了變態幫會,也少不了轟動全球的連環殺人犯,代表人物是約翰.韋恩.蓋西(John Wayne Gacy)。他於1972至1978年間,共虐殺了至少33名平均年齡為十八歲的青年,將屍體塞在地板之下,猶如經營一個私家墓地。1980年受審時毫無悔意,向法官歎氣並打趣說:我只錯在無牌經營墓地而已;最終,他在1994年被處死。
另一位同樣發生在七十年代,1976年,蓋瑞.吉爾摩(Gary Gilmore)毫無原因在小鎮加油站,開槍打死加油人員,隨後若無其事與女友去看了齣電影,第二天再向一位汽車旅館職員的頭部開槍。被捕後他向辯護律師說了幾個字:我想死。
還有一位變態殺人犯有英國「漢尼拔」之稱,他的真名叫羅伯特.莫茲利(Robert Maudsley)。他因殺人被捕入獄,在牢獄中又連殺三名囚犯,其中更將頭骨敲碎,獄吏趕到時,他已手拿湯匙在品嚐腦漿。結果,這三十年來,他一直在英國韋克菲爾德(Wakefield)監獄被「單獨囚禁」(solitary confinement),身在地下室一個防彈的囚籠之中。
但是,他們也可以是天使
現在,「人格病態者」一詞在你心中,可能已等同潛在的殺人犯和頂級罪犯了,碰到相當危險,然而這想法大錯特錯。凱文一再強調,符合人格病態者人數相當多,而且並非人人均有反社會人格行為,他們遍布社會每一角落,較多人格病態者的職業可參考下表:
最多人格病態者的職業 | 最少人格病態者的職業 |
|
|
- 編按:原表格內使用「心理醫師」稱謂,但台灣現行法規並未有正式執業之心理醫師,且臨床心理師角度亦與醫師並不相同,為避免誤解混淆,因應讀者指教做出修改。(2018/3/1 更新)
此外,一些集中出現人格病態者的特殊職業有:情報員、特種部隊、拆彈專家等。背後的原因相當明顯,專注、冷漠、膽色過人,這些特質都令在各行各業的人格病態者,能夠高度受壓、處變不驚、泰然自若。一般職業而言,人格病態最高分的人,通常出現在「企業執行長」身上,為數不少平均超過了罪犯的分數,這也解釋為何在競爭激烈的投資冒險中,他們顯得無比興奮、自大、無所畏懼,不顧賺錢是否損害他人,一貫樂在其中,容易成功。還有,對於不少要求「機智敏銳與情緒沉穩」的專業來說,尤其是外科醫生,擁有一定程度的人格病態,倒成為相當不錯的「優勢」。
文中提及過的權威專家海爾,他注意到人格病態者不同的腦電波形。大腦一共有四種波形:α、β、θ、δ;一般人在「β」波時屬於高警戒狀態,從αà θà δ是人們逐漸進入深度睡眠的腦波狀態。奇怪的是,人格病態者在清醒或亢奮時會在θ波狀態,這卻是一般人在靜坐、沉睡時才出現的。意味著,人格病態者在最清醒、高度集中以及亢奮時,狀態相當平和,如同其他人安坐與沉睡那般祥和穩定[2]。
人人可試15分鐘人格變態滋味
在神經科學方面,澳洲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莫海特.馬哈穆特(Mehmet Mahmut)的研究針對人格病態者的功能失常,發現除了一般備受關注,處理情緒的杏仁核反應遲鈍以外,也跟判斷、決策能力的前額葉皮質區有關。正是各種先天與後天的共同影響,不同人格特質的聚合,彷如混音器或調味料的分配,塑造一個人是「犯罪型 / 非犯罪型」的人格病態者。
令人驚訝的是,目前有項技術可以臨時塑造一個人,感受15分鐘人格病態者的大腦狀態,那就是顱磁刺激技術(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這項技術可以抑制 / 刺激某大腦皮質區域,像是額葉皮層,以及與杏仁核密切相關的顳頂聯合區,造成一段短時間體驗專注、冷漠、敏銳的心理過程。假如此時再觀看血腥殘暴的畫面,心跳速率會一反常態,顯得相當平和。
遇見人格病態者無須恐慌
說到這裡,你們或許已經明白,擁有人格病態的人,盡管有一定機率發展出反社會行為,可是,那些特質又似乎是一幣兩面,另一方面能承受巨壓、冷靜、焦慮遲鈍,對一些高難度和激烈的職務非常有用。而演化心理學家發現人類社會總有1-2% 人格病態者,將此理解為原始社會擁有「戰士基因」的人,他們像族群中的「戰鷹」(warrior hawk)極有利於狩獵,也能從殘忍的戰爭中生存下來。
戰士基因之所以受到關注,主要是1993年關於「MAOA」基因的研究報告指出,擁有活躍性低MAOA基因的人,容易表現衝動與暴力行為。不過,後續的研究顯示,「最終」是否發展出反社會行為,跟後天環境影響有莫大關係[3]。學者阿夫沙龍.卡斯比(Avshalom Caspi)和泰利.墨菲特(Terrie Moffitt)他們找來一批三歲到二十六歲的受試者,詳細分析他們的成長紀錄,發現擁有低活躍性MAOA基因的受試者,假如成長期間遭受虐待,他們有80%會發展出反社會行為;相反,若在健全的家庭和環境下成長,其實只有20%的人會發展出反社會行為[4]。
一如上述研究,人格病態者的一生犯罪與否,也有眾多因素影響;家庭背景、教育程度、才華天分等等,這些因素均非常影響一個人的自制能力和自我價值,故此,我們即使知道身邊朋友擁有人格病態,並不就是潛在殺人狂。更甚,他們可能擁有獨特且成功的未來,成了國家情報人員或替你施手術的頂尖外科醫生。
參考資料:
- Hare Psychopathy Checklist
- 凱文.達頓(Kevin Dutton)著:《非典型力量:瘋癲的智慧、偏執的專注、冷酷的堅毅,暗黑人格的正向發揮》(The Wisdom of Psychopaths: What Saints, Spies, and Serial Killers Can Teach Us About Success),新北市,大牌出版,2015年1月,p.30 – p.191。
- 喬凡尼.弗契多(Giovanni Frazzetto)著:《其實大腦不懂你的心:揭開隱藏在神經科學下的情緒真貌》(How We Feel: What Neuroscience Can and Can’t Tell Us About Our Emotions),臺北市:商周出版,2014年4月,p.43 – p.46。
- Caspi, A, et al., ‘Role of genotype in the cycle of violence in maltreated children’, Science, 297(2002), 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