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當寒暑成災(五): 臨極端靠調適?

李柏昱
・2014/06/19 ・3483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83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最單純的情況下,全球暖化造成平均氣溫升高,發生高溫或熱浪等極端天氣的機率因此增加。(圖片來源:作者,改繪自 Special Report on Managing the Risks of Extreme Events and Disasters to Advance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在最單純的情況下,全球暖化造成平均氣溫升高,發生高溫或熱浪等極端天氣的機率因此增加。(圖片來源:作者,改繪自 Special Report on Managing the Risks of Extreme Events and Disasters to Advance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季節帶來的氣候變化是眾所皆知的自然現象,冬冷夏熱也被視為理所當然,然而炎夏的熱浪和颱風,嚴冬的寒潮,有時卻讓數以萬計的性命就此消逝。為了更加了解寒暑災,我們邀請了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的總監賈新興,帶領我們一同面對台灣夏季以及冬季面臨的災害。

世界天氣極端事件越演越烈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簡稱WMO)2013 年 7 月發布了 2001 年〜 2010 年十年的全球極端氣候報告,指出這十年是從 1850 年代開始有氣象觀測以來最熱的十年。許多國家跟地區的平均溫度也在這十年中紛紛超過 1961〜1990 年的長期平均,部分地區甚至超過達攝氏 1 度。

氣溫平均上升對我們有甚麼影響?如果我們以氣溫為橫軸、不同溫度的發生頻率為縱軸,基本上氣溫的曲線會類似常態分布,越熱或越冷的氣溫事件相對較少。但是當平均溫度上升時,在最簡單的情形下,整個氣溫的分布曲線就會整體往高溫方向偏移,如此一來極端高溫的出現頻率將增加。WMO 的報告就指出,有將近一半的國家史上最高溫出現在 2001〜2010 這十年間,台北也在 2013 年 8 月初打破氣象觀測以來的最熱紀錄,來到攝氏 39.3 度。

即使如此,但也不表示低溫的情形就不會發生。例如中國南部 2008 年的雪災,以及北半球在 2009 年底至 2010 年初廣泛的極端寒冷天氣,持續寒冷與降雪在歐洲造成至少 450 人死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WMO 報告也明確指出過去十年中,因為異常高溫與寒冷天氣的死亡人數皆顯著上升。因熱浪喪命的人數總計將近 15 萬人,與 1991〜2000 年相比暴增 23 倍;而寒冷天氣死亡人數也成長將近兩倍。熱浪殺傷力之驚人,光 2003 年歐洲熱浪就奪走 6 萬 6 千多人性命;2010 年俄羅斯熱浪又造成 5 萬 5 千多人死亡。締造上述悲慘「紀錄」後,熱浪被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宣布是「最致命的極端天氣型態」,其他天氣災害都只能拱手讓位。

台灣暑災三兄弟:高溫、颱風、午後強降雨

而我們生活的台灣,暑假期間又有哪些潛在的威脅蠢蠢欲動呢?賈新興指出,台灣最常見的暑期天氣災害便是高溫、颱風以及午後強降雨三者。隨著氣候變暖,這三者的出現頻率是否發生改變?

午後強降雨,就是大家熟知的西北雨,由於夏季豔陽與高溫引發地表強烈的上升氣流,發展出巨大的積雨雲,午後在短時間內局部地區降雨可達數十毫米,強度足以癱瘓都市的防洪系統。例如今年8月23日,新北市中永和地區便在一小時內降下 91 毫米雨量,造成市區多處淹水。不過隨著防洪工程的普及與進步,午後強降雨的威脅已減少許多。而其他兩兄弟:高溫與颱風,將是台灣未來主要面臨的極端天氣災害。

640px-Heavy_Rain
圖/By Pridatko Oleksandr – Ukraine, 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高溫與熱浪

目前世界各國對熱浪並沒有一致的定義,而根據 WMO 對熱浪的定義,是指連續 5 天的氣溫高於該地區該月份長期平均溫度 5 度,才會被定義為熱浪。台灣官方目前尚未有熱浪的定義,不過超過 35 度即可稱為高溫天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台灣,夏季高溫的主要原因是太平洋高壓長期籠罩,帶來穩定、下沉的空氣,導致地表悶熱且不下雨。另外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也讓極端高溫發生的機率增加。以台北市每年的高溫日數來說,20 年前台北夏季(6 月〜8 月)超過攝氏 35 度的日數不到 30 天,然而 2001 年之後的每年都將近 40 天。

3852437054_6d7ebf9c39_z
圖/Sean McGrath@flickr

此外,地形與都市的發展也會影響一地的氣溫。例如台北的盆地地形,西南方的丘陵與台地阻擋了夏季西南季風,讓盆地裡的熱不易散去,再加上都市地區高度密集的建築物、水泥柏油鋪面、汽機車廢氣、冷氣廢熱等等,形成所謂的「都市熱島」,讓都市變成聚熱點,也讓台北成為夏季台灣最熱的地方。

颱風變多還是變少了?

氣溫上升,連帶使海洋變的更溫暖,有利於強烈風暴的形成,而台灣位於西北太平洋這個因盛產颱風而惡名昭彰的地區,颱風的光顧似乎也是家常便飯。然而 2009 年莫拉克釀成的重大災情殷鑑不遠,2013 年海燕就把菲律賓吹得東倒西歪,下一個超級颱風會不會就盯上台灣?很遺憾,答案是台灣遲早都要面對,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從統計數據觀之,西北太平洋颱風平均每年生成個數 25.7 個,過去幾十年來沒有明顯的上升趨勢,不過卻有明顯以十年左右呈現周期性的年代際變化(decadal variability),1998 年之後至今屬於颱風生成數量較少的時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颱風形成後不一定都會光顧台灣,台灣每年平均有 3.6 個颱風侵襲。雖然前述 1998 年之後颱風生成數量較少,但侵襲台灣的颱風反而有變多的趨勢,2001 年達到最多的 7 個。雖然我們還不清楚颱風侵台的數量變化是否有規律,但我們可以確知的是,颱風對台灣的威脅大小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影響時間長度,比如說 2001 年的納莉和 2009 年的莫拉克都是在台灣悠哉漫步的颱風,影響時間長累積的降水便相對較多,更容易造成嚴重災情。第二個因素是與其他大規模天氣系統產生交互作用,例如引進西南氣流或是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當這些作用出現時往往也是台灣大禍臨頭之時。

南下遠征的冬將軍:西伯利亞冷氣團

雖然全球暖化讓平均氣溫上升,寒冷事件發生頻率變得較少,但我們仍然不可掉以輕心,低估寒冬的威力。各國冬季最擔心的是寒潮(cold surge)爆發,常造成嚴重的農漁業損失,驟降的氣溫也對老人與遊民等缺乏保暖準備的族群構成生命威脅。

影響台灣冬季的寒潮主要來自西伯利亞高壓,從過去的氣象觀測紀錄來看,台灣寒潮亦具有明顯的年代際變化,1970 年之前偏多,之後至今偏少。就氣候統計來看,平均而言台北冬季(每年 12 月〜隔年 2 月)出現 14 度以下氣溫的日數有 38 天,而近年來最冷的 2010 年年底至 2011 年年初,則出現了 55 天的低溫日數。

科學家利用電腦模式的研究發現,全球暖化造成北極夏季海冰面積減少,會導致高空噴射氣流(jet stream)南北擺動幅度更大、更持續,帶來更極端的天氣型態,並且也會增強冬季的西伯利亞高壓,為中緯度地區帶來嚴寒。不過對位處副熱帶的台灣而言,因為西伯利亞高壓形成後主要有兩條移動路徑,一是往東影響韓國與日本,二是往南影響台灣。所以即便西伯利亞高壓增強,並不代表當年台灣冬季就會很冷,還必須考慮它的移動方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觀測技術演進,氣象局在氣溫預測方面已經能在寒潮來臨前5〜7天預測將會有低溫侵襲,同時在夏季雖然大氣環境較為複雜,亦能在3〜5天前預測高溫事件。不過極端高溫與低溫究竟會熱到多熱、冷到多冷,仍要等到前3天左右才能大致掌握確切的影響時間以及影響的強度。

極端事件充斥的未來世界,調適成為生存之道

WMO 的報告傳達一個明確的訊息,未來我們將面對一個極端天氣事件頻仍的世界。從全球尺度來說,極端高溫已成為最具殺傷力的自然災害事件,而低溫亦不惶多讓,嚴寒暴雪仍持續摧殘中高緯度的國家。

而在台灣,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層面更廣,2012 年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公布的《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中,指出未來台灣總體而言將面臨三大衝擊:第一是氣溫上升降雨型態改變,與 20 世紀末相比台灣氣溫將上升攝氏 2 度至 3 度,降雨型態則朝向強度越強、集中於雨季等模式變化。第二是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強度與頻率將會升高,如寒暑災加劇,使災後復原的困難度提升,生命財產的損害程度也隨之增加。第三則是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地區構成威脅。

面對這個不斷劇烈變化的世界,從你我開始,直至整個社會與政府,都需要一套更具彈性的調適方法,在極端天氣事件與暖化的威脅下,減緩氣候變遷的程度,適應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以謀求持續生存、生活與發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2013年/12月)

本文原發表於行政院科技部-科技大觀園「科技新知」。歡迎大家到科技大觀園的網站看更多精彩又紮實的科學資訊,也有臉書喔!

責任編輯: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延伸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3年 世界氣象組織 2001-2010年 氣候極端事件十年 決策者摘要》

《2012年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李柏昱
81 篇文章 ・ 2 位粉絲
成大都市計劃所研究生,現為防災科普小組編輯。喜歡的領域為地球科學、交通運輸與都市規劃,對於都市面臨的災害以及如何進行防災十分感興趣。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末日模擬!從氣候變遷到核戰爭,人類未來將走向哪個結局?
PanSci_96
・2024/11/19 ・195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學家模擬的末日場景

隨著二氧化碳排放持續增加,全球的政治局勢日益緊張,世界上各國的承諾屢屢在國際會議中被辜負,戰爭的結束也似乎遙遙無期。警示世界末日的「末日鐘」越來越接近午夜,人類與地球的未來變得越來越悲觀。

這並非一種刻意的悲觀,而是基於氣候變遷和人類衝突升溫的現實。許多人或許和我一樣好奇,末日會不會真的臨近?如果會,那又會是什麼樣的場景?是氣候徹底失控的《明天過後》?還是生態浩劫後的全面沙漠化,需要武力生存的《沙丘》和《瘋狂麥斯》?或者是核戰之後,所有人生存在廢墟中的《異塵餘生》?

我們的未來走向尚未確定,但科學家已經率先模擬了不同的可能結局,讓我們可以一窺未來的模樣。這些模擬告訴我們,如果人類繼續走某些路徑,地球的結局將是如何。至於我們是否能避免這些結果,就得由全體人類共同決定。

歡迎訂閱 Pansci Youtube 頻道 獲取更多深入淺出的科學知識!

如何模擬出整顆星球的氣候變化?

要模擬整顆星球的大氣變化是一項龐大的任務,至少需要三大要素:理論、資料、和計算資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人類對氣候系統的物理和化學模式需要有足夠的了解,也就是大氣理論必須足夠完備。其次,需要足夠多的資料來模擬整個行星。這些資料包括地球半徑、自轉速度、海洋分布、太陽輻射、大氣成分等等,甚至是地表的狀況與地形。台灣的中央山脈就能影響到西太平洋的颱風走向,進而影響整個東亞的氣候。如果希望盡可能還原地球的真實情況,還需考量海洋的垂直溫度分布、植物分布導致的生物地球化學反應等。

最後,還需要強大的計算資源,也就是超級電腦。由於資料量龐大,每個參數的小誤差都可能引發蝴蝶效應,影響到預測結果。因此,科學家通常會微調各項參數,並對每組參數進行多次計算,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運算能力。

模擬沙丘中的荒漠星球

科幻小說《沙丘》中的厄拉科斯,經布里斯托大學模擬,揭示未來氣候可能。圖/wikimedia

科幻小說《沙丘》中的厄拉科斯(Arrakis)是一顆完全荒漠化的星球,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亞歷山大·法恩沃斯等人曾對這顆星球進行了模擬。他們使用在研究地球氣候變遷時使用的氣候模型,並結合小說中的設定,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和臭氧含量等,模擬了 500 年後的厄拉科斯氣候。

模擬結果顯示,厄拉科斯的赤道和熱帶地區夏季高溫達 45 度,冬季不低於 15 度。而高緯度地區則更為極端,夏季高溫可達 70 度,冬季最低可達 -75 度。由於大氣濕度和雲層的存在,極地反而比赤道更溫暖。此外,儘管小說中描述厄拉科斯幾乎沒有降雨,但模擬顯示高緯度和山區仍會有少量降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結果顯示,科學家不僅愛科幻,也樂於用科學方法來驗證科幻中的設定。這些模擬能讓我們更了解地球的氣候系統,並讓我們警惕荒漠化的危機。

核戰後的世界:核冬天的可怕景象

如果人類全面爆發核戰爭,戰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研究顯示,大規模的核武攻擊將產生大量的輻射塵和煙灰,進入大氣層並遮蔽陽光,導致「核冬天」的到來。

2019 年的一篇研究模擬了美俄之間的全面核戰爭,結果顯示,爆發後的第一年,全球氣溫將大幅下降,北半球的夏季溫度將下降 25 度,冬季氣溫則會降至零下,植物生長期縮短至僅剩 25 天。煙灰遮蔽陽光,導致全球糧食供應崩潰,第二年可能有 50 億人面臨飢餓。

這些模擬結果告訴我們,全面核戰將帶來毀滅性的後果,核冬天將使人類無法正常生活,這是真正的末日場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核戰模擬顯示,氣溫驟降與糧食崩潰將致全球大饑荒。圖/envato

地球的未來會是如何?

地球未來的命運取決於我們今天的選擇。如果我們對氣候變遷置之不理,兩極冰帽將完全融化,海平面上升,許多沿海地區將被淹沒。雖然不至於像《水世界》中那樣極端,但低地區域的居民將面臨嚴重的生存挑戰。

如果人類選擇繼續衝突,甚至爆發毀滅性戰爭,我們的未來將如《瘋狂麥斯》或《異塵餘生》般,生存在廢墟中,面對乾旱、糧食短缺與持續的環境破壞。

歡迎訂閱 Pansci Youtube 頻道 鎖定每一個科學大事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PanSci_96
1261 篇文章 ・ 2388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新北「2024 國際青年氣候行動論壇」即起開放報名邀美、日、韓、馬拉威青年行動者齊聚 暢談永續實踐力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8/05 ・1148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新北市環保局 提供,泛科學協助刊登。 

極端氣候現象頻繁發生,敲響人類減碳意識的警鐘,環保局將於 8 月 29 日於板橋新板金融大樓 17 樓舉辦「新北 2024 國際青年氣候行動論壇—綠色觀察家的行動沙龍」,邀請來自美國、日本、韓國、馬拉威等國的氣候行動專家及青年行動者們與會,與臺灣青年朋友交流,共同激盪永續方案、應對氣候挑戰。論壇即 ( 31 ) 日起開始報名,邀請關注氣候行動的新世代共襄盛舉(網址:https://greenage2024.com/services )。

環保局長程大維表示,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更是跨世代議題,下一代的創新力與行動力絕對是淨零轉型的關鍵。新北市在逐步實踐淨零的過程,非常重視納入青年力量、持續聆聽年輕人的聲音。

2020 年環保局首創「新北永續未來學院」,以營隊形式培養青年關注環境時事、強化思辨能力;2021 年環保局邀集產官學界跨域領袖,首辦「新北青年氣候論壇」,整合各界豐富資源提供給青年世代,讓永續生活影響力開始發芽。

環保局表示,新北青年氣候論壇已邁入第四屆,今年更強化全球行動能量與國際視野,邀請多位國際產官學界專家參與暢談氣候行動實踐力,包括去年首次參與新北青年氣候論壇後,將再度來台的美國紐約荒野中心氣候行動主任 Jen Kretser,其獲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認可為「氣候教育和素養變革倡導者」,持續培養有潛力的青年成為氣候領袖,本次也將帶來全球青年氣候實踐行動的豐富經驗。

另外,論壇還將邀請強調社區永續及跨域人才培訓的日本 Glocal Center 主任 Hila Yamada、致力於建構永續生產與消費系統的韓國非營利組織 Hansalim 專案規劃 Park Ye-Jin、持續幫助在地社區提出應對氣候挑戰解決方案的馬拉威 Green Girls Platform 創辦人 Joy Hayley Munthali 共同交流。同時也邀請到前述 4 個國家的青年代表來到論壇現場,以行動沙龍形式進行國際交流,凝聚各國年輕人的思考與創意能量。

環保局進一步表示,今年青年氣候行動論壇更首度搭配「氣候行動團隊創意徵件」,環保局於今年初廣邀臺灣學生從校園或社區出發,針對觀察到的環境問題提出行動方案,經過初選選拔及線上導師培訓課程後,4 組入選隊伍將於本次論壇中進行發表,與各國青年分享交流氣候實踐經驗,創造青世代影響力,培育具有改變城市力量的未來氣候人才。

「新北 2024 國際青年氣候行動論壇—綠色觀察家的行動沙龍」將於 8 月 29 日於板橋新板金融大樓 17 樓舉行,開放 100 位關注永續發展的青年參與,論壇自即日起開放報名至 8 月 20 日止(或額滿為止),歡迎有興趣參與的青年朋友至活動網頁報名(網址:https://greenage2024.com/services )。

新北環保局攜手全球產官學夥伴持續同行,並鼓勵青世代發聲,從校園到城鄉、從臺灣到世界,盼望以跨國行動思維讓臺灣青年的行動創意站上國際舞台,一同打造更美好的永續明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8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當寒暑成災(五): 臨極端靠調適?
李柏昱
・2014/06/19 ・3483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83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最單純的情況下,全球暖化造成平均氣溫升高,發生高溫或熱浪等極端天氣的機率因此增加。(圖片來源:作者,改繪自 Special Report on Managing the Risks of Extreme Events and Disasters to Advance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在最單純的情況下,全球暖化造成平均氣溫升高,發生高溫或熱浪等極端天氣的機率因此增加。(圖片來源:作者,改繪自 Special Report on Managing the Risks of Extreme Events and Disasters to Advance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季節帶來的氣候變化是眾所皆知的自然現象,冬冷夏熱也被視為理所當然,然而炎夏的熱浪和颱風,嚴冬的寒潮,有時卻讓數以萬計的性命就此消逝。為了更加了解寒暑災,我們邀請了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的總監賈新興,帶領我們一同面對台灣夏季以及冬季面臨的災害。

世界天氣極端事件越演越烈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簡稱WMO)2013 年 7 月發布了 2001 年〜 2010 年十年的全球極端氣候報告,指出這十年是從 1850 年代開始有氣象觀測以來最熱的十年。許多國家跟地區的平均溫度也在這十年中紛紛超過 1961〜1990 年的長期平均,部分地區甚至超過達攝氏 1 度。

氣溫平均上升對我們有甚麼影響?如果我們以氣溫為橫軸、不同溫度的發生頻率為縱軸,基本上氣溫的曲線會類似常態分布,越熱或越冷的氣溫事件相對較少。但是當平均溫度上升時,在最簡單的情形下,整個氣溫的分布曲線就會整體往高溫方向偏移,如此一來極端高溫的出現頻率將增加。WMO 的報告就指出,有將近一半的國家史上最高溫出現在 2001〜2010 這十年間,台北也在 2013 年 8 月初打破氣象觀測以來的最熱紀錄,來到攝氏 39.3 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即使如此,但也不表示低溫的情形就不會發生。例如中國南部 2008 年的雪災,以及北半球在 2009 年底至 2010 年初廣泛的極端寒冷天氣,持續寒冷與降雪在歐洲造成至少 450 人死亡。

WMO 報告也明確指出過去十年中,因為異常高溫與寒冷天氣的死亡人數皆顯著上升。因熱浪喪命的人數總計將近 15 萬人,與 1991〜2000 年相比暴增 23 倍;而寒冷天氣死亡人數也成長將近兩倍。熱浪殺傷力之驚人,光 2003 年歐洲熱浪就奪走 6 萬 6 千多人性命;2010 年俄羅斯熱浪又造成 5 萬 5 千多人死亡。締造上述悲慘「紀錄」後,熱浪被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宣布是「最致命的極端天氣型態」,其他天氣災害都只能拱手讓位。

台灣暑災三兄弟:高溫、颱風、午後強降雨

而我們生活的台灣,暑假期間又有哪些潛在的威脅蠢蠢欲動呢?賈新興指出,台灣最常見的暑期天氣災害便是高溫、颱風以及午後強降雨三者。隨著氣候變暖,這三者的出現頻率是否發生改變?

午後強降雨,就是大家熟知的西北雨,由於夏季豔陽與高溫引發地表強烈的上升氣流,發展出巨大的積雨雲,午後在短時間內局部地區降雨可達數十毫米,強度足以癱瘓都市的防洪系統。例如今年8月23日,新北市中永和地區便在一小時內降下 91 毫米雨量,造成市區多處淹水。不過隨著防洪工程的普及與進步,午後強降雨的威脅已減少許多。而其他兩兄弟:高溫與颱風,將是台灣未來主要面臨的極端天氣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640px-Heavy_Rain
圖/By Pridatko Oleksandr – Ukraine, 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高溫與熱浪

目前世界各國對熱浪並沒有一致的定義,而根據 WMO 對熱浪的定義,是指連續 5 天的氣溫高於該地區該月份長期平均溫度 5 度,才會被定義為熱浪。台灣官方目前尚未有熱浪的定義,不過超過 35 度即可稱為高溫天氣。

在台灣,夏季高溫的主要原因是太平洋高壓長期籠罩,帶來穩定、下沉的空氣,導致地表悶熱且不下雨。另外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也讓極端高溫發生的機率增加。以台北市每年的高溫日數來說,20 年前台北夏季(6 月〜8 月)超過攝氏 35 度的日數不到 30 天,然而 2001 年之後的每年都將近 40 天。

3852437054_6d7ebf9c39_z
圖/Sean McGrath@flickr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地形與都市的發展也會影響一地的氣溫。例如台北的盆地地形,西南方的丘陵與台地阻擋了夏季西南季風,讓盆地裡的熱不易散去,再加上都市地區高度密集的建築物、水泥柏油鋪面、汽機車廢氣、冷氣廢熱等等,形成所謂的「都市熱島」,讓都市變成聚熱點,也讓台北成為夏季台灣最熱的地方。

颱風變多還是變少了?

氣溫上升,連帶使海洋變的更溫暖,有利於強烈風暴的形成,而台灣位於西北太平洋這個因盛產颱風而惡名昭彰的地區,颱風的光顧似乎也是家常便飯。然而 2009 年莫拉克釀成的重大災情殷鑑不遠,2013 年海燕就把菲律賓吹得東倒西歪,下一個超級颱風會不會就盯上台灣?很遺憾,答案是台灣遲早都要面對,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從統計數據觀之,西北太平洋颱風平均每年生成個數 25.7 個,過去幾十年來沒有明顯的上升趨勢,不過卻有明顯以十年左右呈現周期性的年代際變化(decadal variability),1998 年之後至今屬於颱風生成數量較少的時期。

但是颱風形成後不一定都會光顧台灣,台灣每年平均有 3.6 個颱風侵襲。雖然前述 1998 年之後颱風生成數量較少,但侵襲台灣的颱風反而有變多的趨勢,2001 年達到最多的 7 個。雖然我們還不清楚颱風侵台的數量變化是否有規律,但我們可以確知的是,颱風對台灣的威脅大小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影響時間長度,比如說 2001 年的納莉和 2009 年的莫拉克都是在台灣悠哉漫步的颱風,影響時間長累積的降水便相對較多,更容易造成嚴重災情。第二個因素是與其他大規模天氣系統產生交互作用,例如引進西南氣流或是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當這些作用出現時往往也是台灣大禍臨頭之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南下遠征的冬將軍:西伯利亞冷氣團

雖然全球暖化讓平均氣溫上升,寒冷事件發生頻率變得較少,但我們仍然不可掉以輕心,低估寒冬的威力。各國冬季最擔心的是寒潮(cold surge)爆發,常造成嚴重的農漁業損失,驟降的氣溫也對老人與遊民等缺乏保暖準備的族群構成生命威脅。

影響台灣冬季的寒潮主要來自西伯利亞高壓,從過去的氣象觀測紀錄來看,台灣寒潮亦具有明顯的年代際變化,1970 年之前偏多,之後至今偏少。就氣候統計來看,平均而言台北冬季(每年 12 月〜隔年 2 月)出現 14 度以下氣溫的日數有 38 天,而近年來最冷的 2010 年年底至 2011 年年初,則出現了 55 天的低溫日數。

科學家利用電腦模式的研究發現,全球暖化造成北極夏季海冰面積減少,會導致高空噴射氣流(jet stream)南北擺動幅度更大、更持續,帶來更極端的天氣型態,並且也會增強冬季的西伯利亞高壓,為中緯度地區帶來嚴寒。不過對位處副熱帶的台灣而言,因為西伯利亞高壓形成後主要有兩條移動路徑,一是往東影響韓國與日本,二是往南影響台灣。所以即便西伯利亞高壓增強,並不代表當年台灣冬季就會很冷,還必須考慮它的移動方向。

隨著觀測技術演進,氣象局在氣溫預測方面已經能在寒潮來臨前5〜7天預測將會有低溫侵襲,同時在夏季雖然大氣環境較為複雜,亦能在3〜5天前預測高溫事件。不過極端高溫與低溫究竟會熱到多熱、冷到多冷,仍要等到前3天左右才能大致掌握確切的影響時間以及影響的強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極端事件充斥的未來世界,調適成為生存之道

WMO 的報告傳達一個明確的訊息,未來我們將面對一個極端天氣事件頻仍的世界。從全球尺度來說,極端高溫已成為最具殺傷力的自然災害事件,而低溫亦不惶多讓,嚴寒暴雪仍持續摧殘中高緯度的國家。

而在台灣,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層面更廣,2012 年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公布的《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中,指出未來台灣總體而言將面臨三大衝擊:第一是氣溫上升降雨型態改變,與 20 世紀末相比台灣氣溫將上升攝氏 2 度至 3 度,降雨型態則朝向強度越強、集中於雨季等模式變化。第二是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強度與頻率將會升高,如寒暑災加劇,使災後復原的困難度提升,生命財產的損害程度也隨之增加。第三則是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地區構成威脅。

面對這個不斷劇烈變化的世界,從你我開始,直至整個社會與政府,都需要一套更具彈性的調適方法,在極端天氣事件與暖化的威脅下,減緩氣候變遷的程度,適應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以謀求持續生存、生活與發展。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2013年/12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原發表於行政院科技部-科技大觀園「科技新知」。歡迎大家到科技大觀園的網站看更多精彩又紮實的科學資訊,也有臉書喔!

責任編輯: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延伸閱讀:

《2013年 世界氣象組織 2001-2010年 氣候極端事件十年 決策者摘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2年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李柏昱
81 篇文章 ・ 2 位粉絲
成大都市計劃所研究生,現為防災科普小組編輯。喜歡的領域為地球科學、交通運輸與都市規劃,對於都市面臨的災害以及如何進行防災十分感興趣。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新北「氣候行動徵件」活動總獎金 8 萬元 號召青年展開行動成為氣候領袖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5/23 ・1247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球正面臨急遽的氣候變遷,世界公民必須共同面對,環保局發布「新北 2024 國際青年氣候行動論壇——氣候行動團隊創意徵件」,鼓勵臺灣青年從校園或社區出發,針對觀察到的環境問題提出行動方案,入選隊伍將獲得專業導師指導並帶領實踐提案內容,最終勝出者不只可獲新臺幣 4 萬元獎勵金,更有機會放眼國際,於年底的紐約荒野中心青年氣候高峰會上展現成果。環保局將於 5 月 24 日下午辦理線上說明會,徵件日期至 6 月 24 日截止,歡迎有興趣參與的學生及老師報名參與!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Ke0gQn

環保局表示,新北市已連續 3 年辦理青年氣候論壇,建立與青年交流對話的平台,今(113)年更持續與紐約荒野中心(The Wild Center)攜手,號召青年以行動應對氣候變遷,培養青年成為氣候領袖。實踐淨零永續的道路上,青年的角色非常重要,去年新北市青年氣候論壇邀請到荒野中心氣候行動主任 Jen Kretser,分享了許多紐約青年行動案例,像是大學生於學院頂樓設置太陽能板,實現「上課教室自主發電」的校園計畫,又如同學自發建立校園田園、自主提出畢業晚會減塑需求等,引起與會臺灣青年們的廣大迴響,提出許多問題進行討論。

新北市環保局「2023 新北青年氣候論壇」,邀請到美國紐約荒野中心氣候行動主任 Jen Kretser(左 3),分享了許多紐約青年行動案例

環保局長期關注青年行動力,辦理「環保小局長計畫」、「永續未來學院」、「青年氣候論壇」等活動,致力推動全齡化的環境教育,今發布的「氣候行動團隊創意徵件」,進一步鼓勵臺灣「青」世代成為行動發起者,提出自己的問題觀察與創意解方,並真正落實行動,由青年自己決定從何處開始改變,即使是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看似微小的行動,都有可能在實踐後擴大影響到整個校園、社區,甚至整座城市。

環保局說明,氣候行動徵件邀請全臺高中職及大專院校學生,透過影像紀錄、實體行動、循環設計、社群媒體傳播等多元方式呈現創意永續行動提案,徵件至 6 月 24 日止,經初選後 4 組入選隊伍將在新北市展開為期一個月的短期氣候行動實踐,同時由環保局媒合專業導師進行線上課程,最後於 8 月「新北 2024 國際青年氣候行動論壇」進行決選,優勝的隊伍除可獲得獎勵金外,更能持續推展氣候行動並製成行動影片,影片有機會在年底紐約荒野中心青年氣候高峰會上進行分享,讓青年氣候行動與國際接軌。

環保局將於 5 月 24 日下午辦理線上說明會,歡迎有興趣參與的學生及老師報名參與,徵件簡章及更多相關資訊可至環保局官網或「新北 2024 氣候行動團隊創意徵件」活動網站查詢。

※ 5/24 徵件線上說明會報名網址:https://reurl.cc/Ke0gQn
※ 環保局官網簡章:https://www.epd.ntpc.gov.tw/Article/Info?ID=11254
※ 「新北 2024 氣候行動團隊創意徵件」活動網站:https://greenage2024.com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轉自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網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8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