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R J0357最初是在2009年由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Fermi Gamma Ray Space Telescope)發現,位在英仙座方向。天文學家估計這個天體距離地球約1,630光年,成為波霎的年齡僅約50萬年,對波霎這類天體而言,大概處在中年左右。如果這條尾巴與波霎距離差不多,那麼它的長度大約有4.2光年這麼遠,相當於從太陽延伸到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Alpha(南門二)的 距離;這將使得它成為最長的X射線尾之一,這種X射線尾通常與所謂的「自轉驅動波霎(rotation-powered pulsar)」有關,這種波霎的動力通常來自轉速度逐漸減慢而損失的能量。(註:有些波霎的動力來自強磁場,有些則來自物質落入中子星的過程)
根據廣義相對論的計算,一旦有重力波經過,不同脈衝星訊號之間的相關性與脈衝星在天球上的夾角會滿足一條特定的曲線,稱為 HD 曲線(Hellings-Downs curv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學家以兩顆脈衝星為一組觀測單位,藉由觀測多組脈衝星的訊號、計算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再比較這些數據是否符合 HD 曲線,就能夠進一步推斷低頻重力波是否存在。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重力波訊號非常微弱,用來作為陣列的脈衝星必須有非常穩定的計時條件,因此一般會選擇自轉週期在毫秒(ms)級別的毫秒脈衝星作為觀測對象。
NANOGrav 在今年 6 月發布的觀測結果就是利用位於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Arecibo Observatory,已於 2020 年因結構老舊而退役)、美國的綠堤望遠鏡(Robert C. Byrd Green Bank Telescope)和甚大天線陣(Very Large Array, VLA)觀測 68 顆毫秒脈衝星。
他們分析了長達 15 年的觀測數據後,發現這些脈衝星訊號的相關性與 HD 曲線相當吻合,證實了低頻重力波確實存在於我們的宇宙中。
PSR J0357最初是在2009年由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Fermi Gamma Ray Space Telescope)發現,位在英仙座方向。天文學家估計這個天體距離地球約1,630光年,成為波霎的年齡僅約50萬年,對波霎這類天體而言,大概處在中年左右。如果這條尾巴與波霎距離差不多,那麼它的長度大約有4.2光年這麼遠,相當於從太陽延伸到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Alpha(南門二)的 距離;這將使得它成為最長的X射線尾之一,這種X射線尾通常與所謂的「自轉驅動波霎(rotation-powered pulsar)」有關,這種波霎的動力通常來自轉速度逐漸減慢而損失的能量。(註:有些波霎的動力來自強磁場,有些則來自物質落入中子星的過程)
PSR J0357最初是在2009年由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Fermi Gamma Ray Space Telescope)發現,位在英仙座方向。天文學家估計這個天體距離地球約1,630光年,成為波霎的年齡僅約50萬年,對波霎這類天體而言,大概處在中年左右。如果這條尾巴與波霎距離差不多,那麼它的長度大約有4.2光年這麼遠,相當於從太陽延伸到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Alpha(南門二)的 距離;這將使得它成為最長的X射線尾之一,這種X射線尾通常與所謂的「自轉驅動波霎(rotation-powered pulsar)」有關,這種波霎的動力通常來自轉速度逐漸減慢而損失的能量。(註:有些波霎的動力來自強磁場,有些則來自物質落入中子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