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進行科學研究與保護個人隱私!

科景_96
・2011/02/08 ・1386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44 ・八年級
相關標籤:

Original publish date:Jul 29, 2003

編輯 Wei-Chiao Chang 報導

2003年七月底刊登在英國《自然》期刊(Nature 424:359)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因為試驗主持人們沒有對試驗受試者的個人隱私提供良好保護,日本一項大型癌症研究計畫緊急喊停。

這項癌症研究計畫主要為探討:生活型態、基因遺傳與癌症形成的關係。計畫中,除了需要採集100,000位受試人的血液樣本外,也需要獲得飲食、運動、睡眠習慣等相關資訊。這計畫開始於今年五月,至今已經取得6,000位廣島市民相關生活型態資訊,並預計於八月開始採集血液樣本。

不過就在今年七月中旬,日本醫學會(Japan Medical Association)經查訪廣島地區的一些參與研究的受試者後,寄出一封抱怨信函到日本教育部(此癌症研究計畫的資金來源),信中表達出對於這項研究計畫中,私人資料的收集過程與保護系統的不信任。

計畫主持人們則回覆日本教育部表示:將暫緩計畫進行,直到建立更理想的收集私人資料方式。計畫主持人之一的癌症流行病學家Kei Nakachi則指出:接受日本醫學會的建議,也會誠實、公開的面對當前問題。

儘管有些研究人員對日本醫學會的這項舉動感到不知所措,但日本醫學會表示:確保研究用私人資料安全的相關法規已於去年五月頒布。並且,從今年八月起,日本醫學會將更進一步成立委員會,嚴密監督研究過程中受試者的資料與檢體樣本,確保這些樣本能受到更為妥善的使用、保護。

日本醫學會目前也正積極監視著另一項進行中的大型疾病遺傳資料庫建立計畫,該計畫中將使用300,000個樣本,這些樣本大多採集自罹患各種不同疾病的病人或出現藥物副作用的病人身上。

Yusuke Nakamura,東京大學遺傳學家也是疾病遺傳資料庫建立計畫的主持人提到:他將在這個200億日幣的五年計畫中編列80億日幣,用於建立堅強的電腦設施保護這些私人資料,此外,也會培養更多專業的醫護人員進行樣本的採取。不過,Yusuke Nakamura也擔心:日本醫學會的大動作,可能會嚇跑一些已經同意參與此試驗的試驗者。

原始文章:Dispute over data privacy halts cancer study. Nature 424:359 (2003)

參考文獻:Data security is crucial for Japanese science. Nature 417:689 (2002)

註:

衛生署公告:【研究用人體檢體採集與使用注意事項】

為確保研究用檢體之正當採集及使用,保障受檢人之權益,特訂定本注意事項。採集檢體供研究使用,除依法令規定外,依本注意事項為之。

◎ 檢體之採集與使用不得違背醫學倫理,並應注意防制對人類及生態環境之危害。

◎採集檢體使用,除法律有規定者外,應告知受檢人下列事項,並取得其同意。受檢人未滿十七歲或無識別能力者,由其法定代理人、配偶或家屬代為同意。 (一)採集之目的及其可能使用範圍與使用期間。 (二)採集之方法及數量。 (三)可能發生之併發症與危險。 (四)受檢人之權益與檢體使用者之義務。 (五)檢體是否有提供或轉讓他人或國外使用等情形。 (六)研究經費來源及所有參與研究之機構。 (七)其他與檢體採集或使用有關之重要事項。

◎因採集檢體使用可能衍生其他權益時,檢體使用者應告知受檢人並為必要之書面約定。

◎檢體使用者應在受檢人所同意或依法得使用之範圍內使用檢體。 檢體使用者應妥善保存、處置並使用檢體。使用完畢並應確實銷毀。

◎檢體使用者應尊重並保護受檢人之人格權。對於因檢體採集、保存、使用所知悉之受檢人秘密、隱私或個人資料,不得無故洩漏。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參考來源:

  • Dispute over data privacy halts cancer study. Nature 424:359 (2003)
  • Data security is crucial for Japanese science. Nature 417:689 (2002)

本文版權聲明與轉載授權資訊:

  • [Dec 08, 2003] 英國考慮重新整合臨床試驗組織

  • 文章難易度
    科景_96
    426 篇文章 ・ 6 位粉絲
    Sciscape成立於1999年4月,為一非營利的專業科學新聞網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精神個案系列:腦袋槍傷,笑話成章
    胡中行_96
    ・2023/06/01 ・1856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聲音」指使他自殺,但警察已經趕赴現場。這名浸信會牧師朝警方開火,被回擊數槍,傷及頭部。他沒死,右眼失明,患上癲癇,因殺人未遂,服刑 23 年。腦傷康復後,牧師內心充滿喜樂,憂鬱症不藥而癒。[1]

    非當事人。圖/Sander Sammy on Unsplash

    冷笑話

    「是『盡興』,而非『浸信』,因為我是暢所欲言,口沒遮攔的教徒。」多年後,已經 63 歲的牧師,向大洛杉磯榮民醫療體系(V.A. Greater Los Angeles Healthcare System)的團隊自我介紹。嘻皮笑臉的他,在診療過程中,狂玩文字遊戲。應醫療人員要求,牧師多少能暫時節制,不然診間就會充斥:「要不要聽個骯髒的笑料?…有匹白馬栽進泥沼。」這種冷笑話。[1]

    牧師在紙本的認知量表上,畫了張吐舌頭的嘴;做神經檢查時,一會兒擊床,一會兒敲頭;考驗短期記憶的提示為「某種花」,他卻回答:「我是一朵綻放的笨蛋,竟然記不得答案。」語畢,笑開懷。總之,牧師對任何事物,都無法嚴肅以待;但是必要的檢測還是一項一項來。[1]

    腦部傷害

    槍傷後,牧師接受過開顱手術(craniotomy)。外觀上,他的頭部凹陷;右邊的臉頰麻痺、眼球凸出、眼瞼下垂。電腦斷層(CT)與核磁共振(MRI)的影像,顯示其右額葉(frontal lobe)、右前顳葉(temporal lobe)及左眼眶額葉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大範圍缺損病變;而從氟化去氧葡萄糖正子造影(FDG-PET),則可見這些區域的代謝低落。[1]

    額葉(藍色)與顳葉(綠色)的位置。圖/Henry Vandyke Carter on Wikimedia Commons(Public Domain)
    本案牧師的腦部醫療影像:a. 電腦斷層;b. 核磁共振;c. 氟化去氧葡萄糖正子造影。圖/參考資料1,Figure 1(CC BY 4.0)

    他唸過大學,病前智商估計約為 115。現在記憶力差,某些執行能力也受到影響。牧師與人互動時,雖然口語、表情和眼神接觸等都正常,但心情總是有點太好,思考跳躍又不時回頭搞笑。另外,在病識感方面,他似乎沒發現自己的記憶問題,只曉得有嚴重的認知缺陷。[1]

    測試及量表

    醫療團隊為牧師做了多項測試,並請他填寫量表。其中的幾個例子,如下:

    1. 笑話和故事完成測驗(Joke and Story Completion Test):此為總共16題的幽默感測驗,每題有4個笑點,僅1個為正確選項。牧師迅速作答,樂在其中,並拿滿分。之後團隊又額外出題,結果更加肯定了他的能力。[1]
    2. 面部表情辨識(Ekman and Friesen facial emotions):6張影像上的人臉,各有不同表情,受試者得講出他們的情緒。以下是牧師的反應:1. 驚訝:「驚訝。」2. 生氣:「這是謀殺,臉上寫著『我會幹掉你』。」3. 噁心:「超級噁心。」4. 開心:「有人說了個逗趣的笑話,而且他太太正好不在身旁。」5. 哀傷:「哀傷的臉龐。我得繼續下去嗎?」6. 恐懼:「那隻動物是不是要咬我?」[1]
    3. Sally和Anne測驗(Sally and Anne Task):設定的情境中,Sally帶來的娃娃,在她不注意時,被Anne移動了。受測者必須指出Sally該去哪裡找它。這題牧師回答正確。[1]
    4. 提示測驗(Hinting Task):一共10則故事,每則有2名角色,其一會給出明顯提示,受測者得解釋該角色的意思。滿分20,牧師得到16分,略低於正常值18.03 ± 1.39。[1]
    5. 主觀快樂量表(Subjective Happiness Scale):受測者為自己快樂的程度打分數,總共4題,每題最高7分。牧師自評滿分28,並且表示「我很滿足」,「我得幫鞋子加重,以免(開心到)飄起來」,還有「你永遠不會見到我處於悲慘的情況」。[1]

    額葉與幽默感

    笑話的關鍵在於預期跟所獲訊息之間的落差;而幽默感是以認知功能理解笑點,並由神經回饋享受愉悅。腦部的額葉等區域,負責偵測和解決不協調的資訊。左、右額葉分別傾向處理簡單與複雜的趣味。當額葉理解了看似令人困惑的內容,並賦予它解釋,便會透過腦部的某些區塊,[註]觸發聽懂笑話的快樂。此外,左額葉紋狀體迴路(left frontostriatal circuits)有調節心情的功能,受損後可能無法抑制正向情緒。在期刊上分享此個案的作者,因此認定額葉等處的腦部病灶,正是牧師性情轉變的肇因。[1]

      

    備註

    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依核(nucleus accumbens)、前扣帶迴(anterior cingulate gyrus)、後腦島(posterior insula)和額葉等,都與感受歡樂有關。[1]

    參考資料

    1. Mendez MF, Parand L. (2020) ‘Positive Emotions from Brain Injury: The Emergence of Mirth and Happiness’. Case Reports in Psychiatry, 5702578.
    胡中行_96
    117 篇文章 ・ 39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沒生產卻流出乳汁!是泌乳激素瘤的警訊
    careonline_96
    ・2023/06/01 ・200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醫師,我沒有生產,但是都會分泌乳汁。」30 歲的林小姐說。

    「還有哪些狀況嗎?」醫師問。

    「我的月經週期不規則,經期也比較短。」林小姐說。

    在沒有生產的狀況下出現溢乳的狀況,便要抽血檢測泌乳激素,並評估是否有泌乳激素瘤的可能。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林思涵醫師表示,檢驗報告顯示患者的泌乳激素高達 180 ng/ml,後續的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腦下垂體有腫瘤,因此診斷為泌乳激素瘤。接受藥物治療後,患者症狀有明顯改善,也持續追蹤治療。

    泌乳激素瘤常見症狀有哪些?

    泌乳激素瘤(prolactinoma)是腦下垂體長出以分泌過多泌乳激素的腫瘤,進而引發一系列症狀。林思涵醫師指出,泌乳激素瘤主要會影響乳房組織,導致乳房脹痛且有乳汁分泌,當在非懷孕期或哺乳期出現以上情況就是異常,因此在臨床上女性的泌乳激素瘤比較容易早期診斷。此外,泌乳激素瘤還會影響月經,使月經週期不規則、經期較短且經血量較少,也是不孕症的病因之一。

    男性患者雖也可能會出現乳房脹痛、性慾下降、不孕等狀況,但男性患者較易疏忽而延遲就醫,常等到腫瘤體積較大已造成壓迫性症狀,例如頭痛、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甚至雙顳側偏盲才就醫尋求協助。

    由於腦下垂體位於視神經下方,當腫瘤體積較大時,可能對視神經造成壓迫。泌乳激素瘤長期未控制,也可能會造成骨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的問題。

    根據病理解剖的結果,成人的泌乳激素瘤盛行率大約是 5%,不過大多數是微小泌乳激素瘤,無明顯症狀。英國成人研究,經抽血檢驗泌乳激素過高的盛行率約 1.2%,在不孕症婦女中其盛行率較高約 5%。

    「一般而言,泌乳激素瘤在女性較常見,特別是生育年齡的女性,因為這個年齡層的女性有機會透過經期異常或不孕表現,而早期發現。」林思涵醫師說,「在男性身上,泌乳激素瘤的症狀較不明顯,大多等到腫瘤變大造成壓迫,或是因為不孕症接受檢查時才發現腫瘤。」

    懷疑泌乳激素瘤該做哪些檢查?

    在懷疑泌乳激素瘤時,應透過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和臨床醫師的評估來診斷。

    泌乳激素瘤會分泌泌乳激素,所以需要替患者檢測血液中的泌乳激素濃度。林思涵醫師說,一般而言,血液中的泌乳激素值大於 100ng/ml 以上時,得進一步檢查腦下垂體中是否有泌乳激素瘤。如果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腦下垂體腫瘤,且泌乳激素過高,就會認為是泌乳激素瘤。

    假使泌乳激素值在 20 到 100 ng/ml 之間,便需要透過臨床醫師的判斷與觀察。某些生理和藥物因素也會導致泌乳激素過高,包括甲狀腺功能低下、肝硬化、情緒、壓力等,因此需要仔細審視病人的症狀與藥物史。林思涵醫師說,「如果懷疑和藥物、中草藥相關,我們會建議患者與原醫師討論是否能停藥或換藥。」

    泌乳激素瘤該如何治療?

    與其他腦下垂體腫瘤不同的是,泌乳激素瘤的首選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林思涵醫師說,泌乳激素瘤對藥物治療的反應很好,優先採取藥物治療。但是,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服藥順從性較差、不願意長期服藥、腫瘤較大、或出現危急狀況(例如腫瘤出血的腦垂體中風、視野缺損)時,便要考慮轉介給神經外科醫師評估手術切除腦下垂體腫瘤。

    如今,腦垂體切除手術大部分是經由鼻子進行「經蝶竇內視鏡手術」,因為腦下垂體位於鼻腔蝶竇上方,神經外科醫師可使用內視鏡,從鼻子進入,切除腦下垂體腫瘤。相較於開顱手術,經蝶竇內視鏡手術的破壞性較小、恢復期較短、且併發症較少。

    貼心小提醒

    泌乳激素瘤是發生於腦下垂體的腫瘤,因為會分泌過多的泌乳激素,可能造成月經失調、溢乳、不孕等症狀。隨著腫瘤變大,也可能出現頭痛、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等壓迫性症狀。若有相關問題,要盡快至內分泌科就診,以找出病因,及早治療!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工業局 RunSpace 太空創新無限挑戰賽登場~勇敢秀出你對太空應用的無盡想像!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3/05/31 ・794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你有發現嗎?從去年底到整個 2023 年,人類飛向宇宙的行程排得滿滿滿!從貝佐斯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到 SpaceX 都完成了太空旅行首航,證明了一般人也可以衝出地球!根據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指出,2021 年,全球太空產業產值已逾 3860 億美元,預估到 2040 年則會突破一兆美元,太空產業很快會成為全球最熱門的爆發性議題。

    為匯集臺灣太空創新人才與技術能量,經濟部工業局於 111 年起辦理首屆「RunSpace 太空無限創新挑戰」,今年邁入第2屆,目前已正式開放報名!賽事根據太空產業發展脈動,涵蓋各類型面向與主題,邀請太空業者與潛在團隊互動交流,挖掘太空產業跨界人才與創新思維能量。

    人類邁向太空發展的夢想從未停止過,事實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太空與我們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不過,「宇宙」畢竟對土生土長的地球人充滿未知…在登上太空的夢想成真之前,除了要瞭解更多宇宙知識之外,可能也想知道更多相關的產業脈動、趨勢商機等,如果你也這麼想,那千萬別錯過本次免費的「太空趨勢講堂暨競賽交流會」,本課程將邀請到:

    • PanSci 泛科學創辦人 – 鄭國威知識長
    •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 – 張人偉資深產業分析師
    • 中華電信網路行動分公司-林孟梁經理

    帶你一起瞭解低軌衛星商機與展望、太空應用趨勢以及科普跨域知識等精彩內容。

    活動時間:6/9 (五) 上午 9:30-12:00 (9:00-9:30 開放活動報到)
    活動地點:犇亞會議中心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 99 號 6 樓 D 室)

    活動詳請與報名👉https://ievents.iii.org.tw/EventS.aspx?t=0&id=2104# 了解更多!

    在浩瀚太空中,可以有多少創新應用?

    誠摯歡迎對太空領域有興趣的人才們參與這場太空冒險!

    想要知道更多「2023 RunSpace 太空創新無限挑戰」的競賽資訊嗎?

    請見競賽官網👉 https://runspacechallenge.com/tw/index.html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71 篇文章 ・ 276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