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為什麼動物會變胖?–《共病時代》

PanSci_96
・2013/10/11 ・2606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480 ・五年級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共病時代 正封300dpi你可能已經聽過太多次什麼我們正身在一場「肥胖流行」(obesity epidemic)當中的這種說法。有上百萬人必須設法對抗這種威脅生命的疾病。世界各地的醫師無不急切地想找出治療對策。然而會讓你大吃一驚的是,我說的這場肥胖流行可不是指體重過重的人類(至少我們還沒要討論那個部分),而是發生在你我四周的另一場肥胖流行。它折磨我們飼養的貓與狗、馬、鳥和魚。全世界的寵物都比過去更胖,而且還持續不斷地增重。

精準的數字很難確定—這有部分是因為寵物飼主和獸醫不一定都能清楚分辨出,一隻受寵的拉布拉多或虎斑貓究竟是照顧得很好,還是肯定太過豐滿。不過,美國與澳洲的多項研究認為,體重超重與肥胖的貓狗比率大約在百分之二十五到四十之間(目前動物的表現仍優於人類—美國成年人的過重與肥胖比率接近令人瞠目結舌的百分之七十)。

寵物身上過量的體重,引發了一連串熟悉的肥胖相關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毛病、肌肉骨骼疾病、葡萄糖耐受性不良(glucose intolerance)、某些癌症,也許還有高血壓。我們之所以對這些疾病不陌生,是因為肥胖的人類病患身上也看得到幾乎相同的毛病。而且正如人類病患,這些與體重有關的疾病往往會導致罹病的貓狗過早死亡。

至於對抗動物過胖的方法聽來也很熟悉。有些狗會服用節食藥物以抑制牠們的食欲;對於某些嚴重肥胖的狗兒來說,當多餘的鬆弛肌肉威脅要折斷牠們的脊柱或讓牠們的髖關節脫臼時,抽脂手術就會成為治療的選項。肥胖的家貓奉行「貓金式」減肥法—其實就是廣受大眾歡迎的高蛋白質、超低澱粉的阿金醫師減肥法(Atkins diet)的獸醫版本。獸醫也開始治療日漸增多的「大塊頭矮種馬」。他們指示飼主不要給豐滿的魚餵過多飼料,他們建議飼主讓高大健壯的蜥蜴多多運動,以發洩過剩的體力。根據獸醫描述,有些烏龜胖到無法順利伸出殼外與縮回殼內。他們見過太多體重破表的鳥兒,便為它們取了個新綽號:「棲木馬鈴薯」(perch potato)。

珍禽異獸在非野外的環境也會變得肥肥胖胖的。北美與歐洲的動物園獸醫擔心多餘肥肉對健康的影響,不得不讓超重的動物(從紅鸛到狒狒)都改吃減肥餐。這些食物療法有許多都是借用人類減重計畫的策略。如果你曾每日記錄自己的「體重觀察者」(Weight Watchers)點數,就會明白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的大猩猩和鳳頭鸚鵡(cockatoo)的日常作息安排,因為珍妮佛‧華茲用類似系統安排動物的瘦身計畫。在印第安那波里斯(Indianapolis),動物園管理員會用零卡路里、含有人工甘味劑的吉利丁零食,取代過去使用的甘甜棉花糖與糖蜜,鼓勵身材圓胖的北極熊在自己的圍欄內走動。在俄亥俄州的托雷多(Toledo),胖嘟嘟的長頸鹿吃的餅乾是特製的低鹽高纖配方,用來代替以前牠們常吃的那種不健康的垃圾脆餅。

所有這些肥胖動物的共通之處只有一點,也就是這一點,讓牠們與自己的野生親戚及祖先截然不同—我們餵養牠們。牠們大半(或完全)仰賴人類提供每一餐,而我們控制吃進牠們嘴裡一切的質與量。因此,我們實在不能把牠們的體重問題怪罪到牠們身上。當然,一條狗會吃光你放在牠面前的任何東西,然後還四處嗅聞想吃更多。要求一隻貓運用意志力抵抗一份吃了會發胖的零嘴,這個想法簡直荒謬。因此,只剩下一個結論:既然人類是讓動物飲食變得有害其健康的始作俑者,也是有智慧能理解動物不該吃那麼多的物種,所以要怪就只能怪我們人類。我們不僅得為自己日益擴張的腰圍負責,也得為我們飼養的動物負起責任。

事實上,光是住在人類四周就能讓動物發福。在一九四八年到二○○六年間,於巴爾的摩(Baltimore)市區小巷奔竄的城市老鼠每十年就會變胖百分之六,想必是因為牠們的食物幾乎完全來自人類的垃圾桶與食物儲藏室。這些老鼠變得肥胖的機率也增加了大約百分之二十。可是,那些容易害人發胖的廚餘也許不是這些齧齒動物的體重會直線上升的唯一原因。研究人員在另一群動物身上發現引人好奇的類似增重現象。這些城市老鼠的鄉下親戚在同一段時間內也變胖了,而且變胖的比率幾乎一模一樣。儘管在巴爾的摩郊區的公園與農牧地區活動的老鼠其食物來源比較「天然」,但是牠們變胖的機率也是增多的。

想當然耳地假定動物在天然的環境中吃牠們「該」吃的食物(也就是和牠們一起進化的那些未加工食物),就能輕輕鬆鬆地保持苗條與健康,這種想法雖然討人喜歡,卻未必是事實。長久以來,我總是想像動物在野外吃到飽了就會停止進食。實際上假如有機會的話,許多野生魚類、爬蟲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都會盡情放縱,大吃大嚼。就算吃的是健康的天然食物,那情景有時也太驚人了。供應充足與方便取用是許多人類減肥者墮落破功的兩大原因,它們對野生動物來說也是嚴峻的考驗。

儘管我們可能認為在野外不容易取得食物,但是在一年當中的某些時間及特定條件下,食物的供給可能是無限量的。種子散落在田野各處;幼蟲覆蓋住沙土與植物的表面;每一片樹葉下都能輕易找到蛋;灌木叢長滿莓果;花朵滲出花蜜。當動物身處的環境是如此豐饒,牠們當然會暴飲暴食。許多動物會吃到牠們的消化道再也容納不了才肯罷手。有人曾看過獠狨一口氣吃下太多莓果,結果牠們的腸子受不了,很快就把完整的水果原封不動地排泄到體外。大口猛吞下大量獵物後,肉食性魚類有時會開始把尚未消化的肉直接排泄出來。大型貓科動物(如,獅子)在成功獵殺後,照例會大啖獵物,直到牠們飽得幾乎動不了為止。馬克‧艾德華茲(Mark Edwards)是動物營養學專家,任教於加州州立理工大學聖路易斯奧比斯保分校(Cal Poly, San Luis Obispo),他同時也是聖地牙哥動物園暨野生動物公園(San Diego Zoo and Wild Animal Park)的第一位營養學家。他告訴我,「我們天生就被設定成會攝取超過日常所需份量的資源。我想不出有哪種動物不會這麼做。」事實上,面對無限量供應的食物,包括狗、貓、羊、馬、豬、牛等家畜,每天都會吃九到十二餐。

由於超級豐盛的大餐唾手可得,某些野生動物會胖得嚇人。一頭擁有好記綽號「C—265」的海豹,最近被俄勒岡州魚類與野生動物保護局(Oregon Department of Fish and Wildlife)下令安樂死。牠的罪名是,在瀕臨絕種的國王鮭(chinook salmon)年度迴游時,吃下超過屬於牠的那一份數量的鮭魚。C—265熱情地盡興享用斯堪地那維亞式自助餐的燻鮭魚,因此在短短的兩個半月內,體重暴增為幾乎是原來的兩倍(從兩百五十四公斤重變成四百七十三公斤重)。巡守員為了保護珍貴的鮭魚資產,對C—265發動鞭炮與橡膠彈攻擊,但這一點也不妨礙牠的胃口。而且C—265的貪吃並非個案。自從某個聯邦法官在二○○八年做成一項爭議性判決,允許每年殺死八十五頭海豹以捍衛鮭魚保護區的安全後,便有數十隻海豹遭到安樂死。

本文摘自PanSci 2013十月選書-《共病時代》第七章:肥胖星球:為什麼動物會變胖?牠們如何變瘦?。由臉譜出版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164 篇文章 ・ 1501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1

1
0

文字

分享

1
1
0
【公視《神廚賽恩師》】 除了麵粉之外,「捲」食物的方式竟然也會影響到餅皮的 Q 彈?!
公視《神廚賽恩師》_96
・2023/03/02 ・1060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明明同樣都是「捲」的食物,為什麼潤餅皮這麼有彈性,而蛋捲卻這麼脆呢?原來阿,是因為潤餅皮是用高筋麵粉做的,蛋白質含量最高,而蛋捲則是採用蛋白質含量最少的低筋麵粉做成。

捲捲人生-捲的古往今來

為什麼每當到了清明節時,我們都要吃潤餅呢?這個故事就要回到春秋時代的晉國,當時的國君晉文公非常想恭請介之推來輔佐自己,他是晉文公在海外流亡 19 年的救命恩人,但介之推卻遲遲不答應,因此晉文公聽了某個官員的意見,只要在他住家   的山腳下放火,就會讓宅在家的介之推和母親不得不往反方向逃,到時候就可以輕鬆的在山腳的另一頭等待他了。而久等在山腳另一邊,想喜孜孜迎接的晉文公,迎來的卻是晴天霹靂的噩耗…介之推和母親因為不肯下山,而被大火活活燒死了!這個結果讓晉文公悲痛萬分,於是規定每年清明節左右不得生火,只能吃冷食。而此時百姓也正值在吃老祖先們用來祭祀春神的「五辛」,分別是都會辣的蔥、蒜、韭菜、芫荽和油菜,預先準備好配料,用餅皮包著吃就成了「潤餅」的由來了!

只要是「捲」的食物,不管是什麼捲,在包饀料時,不論生熟一定要把水分瀝乾,不然餅皮再堅固也會破皮,就算沒破也不 Q 彈了。除了要注意內餡之外,也要注意捲的方式!通常圓筒狀的捲,有全包覆和開放式的,全包覆捲皮要薄,兩端折起來再捲,抹麵糊固定,開放式的饀料不宜太細碎;螺旋捲法用的捲皮會比較厚,但更好固定饀料,也很好切開;雙向捲則是兩端捲起,擺盤漂亮。看來對於不同方式的「捲」,可說是非常講究呢!

圖片 / 公共電視提供

全新第三季《神廚賽恩師

公共電視科普節目《神廚賽恩師》 ,結合科學、廚藝與食育教育,引領大眾用有趣的方式、從 Science-科學角度讓大眾了解傳統廚藝「伙房 36 法」中的科學知識。第三季節目於 2023 年 2 月 3 日起,每週五晚上 6 點在公視主頻首播,公視 3 台每週五晚上 7 點首播,重播時段為公視主頻每週六早上九點三十分與公視 3 台週日晚上六點播出。

▸《神廚賽恩師》第三季將於 2/3(五)起,18:00 在公視主頻首播

其他播出資訊

▍ 公視頻道每週五晚間 18:00、公視三台每週五晚間 19:00 (首播)

▍ 公視頻道每週六早上 09:30、公視三台每週日晚間 18:00 (重播)

▍ 並將於公視+ 影音平台完整上架 敬請期待

▍ 烹調中蘊含科學原理,一起發現料理中樂趣

所有討論 1
公視《神廚賽恩師》_96
8 篇文章 ・ 3 位粉絲
公共電視科普節目《神廚賽恩師》 ,結合科學、廚藝與食育教育,引領大眾用有趣的方式、從Science-科學角度讓大眾了解傳統廚藝「伙房36法」中的科學知識。第三季節目於2023年2月3日起,每週五晚上6點在公視主頻首播,公視3台每週五晚上7點首播,重播時段為公視主頻每週六早上九點三十分與公視3台週日晚上六點播出。

1

2
0

文字

分享

1
2
0
【公視《神廚賽恩師》】 豐富人生的新「鮮」味,有關「鮮」的大小事!
公視《神廚賽恩師》_96
・2023/02/24 ・1114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做菜為了提升食物的「鮮味」,經常會加入味精,但很多人都說味精對人體不好要少吃,但其實味精是一種叫「麩胺酸」的天然物質,許多食材裡面都有。科學界也指出,味精沒有傳言中那麼有害,只要巧妙的運用它們,我們也能做出味道鮮美、層次豐富的健康料理喔!

新「鮮」故事-鮮味的古往今來

人類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鮮」這個味覺的呢?「鮮」被列入味覺的行列裡,可說是近代的事,這就要從1908年日本的一碗味噌湯說起! 味噌湯在日本可說是再平常不過的料理,但當時在大學擔任化學教授的池田菊苗先生,某天下班在喝太太煮的味增湯時,發現湯裡有種從未喝過驚為天人的味道,深遂而幽遠的「鮮」美滋味,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太太在湯裡加了昆布,研究精神爆發的池田先生,就一口氣買了大量的昆布,用大型蒸發皿去煮,最後得到有機體結晶,而這種結晶物質就是會產生鮮味的「麩胺酸」,用這種方法他也發明了「味精」。 由於鮮味是獨立的味道,沒辦法用「酸甜苦鹹」四種基本味道調出來的,因此,才會被認定是人類的第五種味覺。

「鮮」給人最直接的感覺就是「甜」跟「香」,這和食材中所含的物質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鮮味物質主要有「麩胺酸」、「肌苷酸」跟「鳥苷酸」三種化學物質。常見的食材如:昆布、蕃茄、玉米、蘿蔔、干貝、雞肉、牛肉、排骨、柴魚、蝦子、金針菇、海苔……等等。而「鮮」不只存在天然食材中,其實有很多發酵食物也有豐富的鮮味,世界各地常見的鮮味發酵食品,在歐洲有「帕瑪森起司」,東南亞有「魚露」,到了東亞有則有「醬油」、「豆腐乳」、「味噌」。這些在味精發明前就有了,古人真的很早就會運用鮮味了呢!

圖片 / 公共電視提供

全新第三季《神廚賽恩師

公共電視科普節目《神廚賽恩師》 ,結合科學、廚藝與食育教育,引領大眾用有趣的方式、從 Science-科學角度讓大眾了解傳統廚藝「伙房 36 法」中的科學知識。第三季節目於 2023 年 2 月 3 日起,每週五晚上 6 點在公視主頻首播,公視 3 台每週五晚上 7 點首播,重播時段為公視主頻每週六早上九點三十分與公視 3 台週日晚上六點播出。

▸《神廚賽恩師》第三季將於 2/3(五)起,18:00 在公視主頻首播

其他播出資訊

▍ 公視頻道每週五晚間 18:00、公視三台每週五晚間 19:00 (首播)

▍ 公視頻道每週六早上 09:30、公視三台每週日晚間 18:00 (重播)

▍ 並將於公視+ 影音平台完整上架 敬請期待

▍ 烹調中蘊含科學原理,一起發現料理中樂趣

所有討論 1
公視《神廚賽恩師》_96
8 篇文章 ・ 3 位粉絲
公共電視科普節目《神廚賽恩師》 ,結合科學、廚藝與食育教育,引領大眾用有趣的方式、從Science-科學角度讓大眾了解傳統廚藝「伙房36法」中的科學知識。第三季節目於2023年2月3日起,每週五晚上6點在公視主頻首播,公視3台每週五晚上7點首播,重播時段為公視主頻每週六早上九點三十分與公視3台週日晚上六點播出。

1

1
0

文字

分享

1
1
0
【公視《神廚賽恩師》】「烘」與「烤」傻傻分不清楚嗎?當康熙皇帝遇見巧克力,會擦出什麼火花呢?
公視《神廚賽恩師》_96
・2023/02/17 ・1187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烘」與「烤」有什麼差別呢?明火就是直接的火「烤」,因為是單向的加熱,外焰通常在500度C左右,溫度很高。接觸火焰的食材因為快速受熱,會造成表面容易烤焦,內部卻來不及受熱,而出現沒烤熟的狀況。「烘」主要是靠空氣的熱分子,以包圍的方式遍佈食材四週,以大約200度左右的溫度,穩定地對食材進行「熱對流」加熱。這可以使整個食材均勻受熱乾燥,裡層跟外層的風味、水份、熟度也接近一致。

烹調手法——「烘」的古往今來

話說古代廚藝「西方重烘烤,東方重蒸煮」,這可以從同樣的麵粉食材,老外吃麵包,我們卻吃饅頭看得出來!但並不是東方人的老祖先不會烘焙,而是將烘這個技術用在別的地方……例如:將賣不完的豬肉,經由「烘」的過程,以小火、慢移、長時間,把肉慢慢烘乾保存,若是用大火烤只會外焦內不熟。又或者是吃不完的龍眼,經由「烘」的作用,不但甜度被濃縮爆錶,還意外增加了濃郁的香甜風味,除了可以調味,還能做成藥品呢!

善用烘焙技術的西方人士,也把腦筋動到植物的種子上。早期的瑪雅人會先把做巧克力的可可豆,經過發酵,烘焙後,磨碎做成飲料喝,但是歐洲人有更好的發現……他們實驗讓可可豆透過「烘」的時間和溫度的差異,找出美味秘方,並嘗試推廣到東方。

當時東方的大清帝國是康熙皇帝統治。他因為生病被西藥治癒,所以對西方事物很有興趣。聽說當時西方流行喝chocolate,於是他好奇想嚐嚐這黑黑的飲料「綽科拉」。

只是康熙皇帝覺得沒有調味、加糖的「綽科拉」苦到難以形容,直到後來巧克力經由不斷演進,成了風靡世界的美食。

不論東方西方,都知道「烘」能讓食物更有風味,讓大家愛不釋口哦!

《神廚賽恩師》一行人來帶可可豆園,了解可可豆製成巧克力的過程。圖片 / 公共電視提供
《神廚賽恩師》一行人來帶可可豆園,了解可可豆製成巧克力的過程。圖片 / 公共電視提供

全新第三季《神廚賽恩師

公共電視科普節目《神廚賽恩師》 ,結合科學、廚藝與食育教育,引領大眾用有趣的方式、從 Science-科學角度讓大眾了解傳統廚藝「伙房 36 法」中的科學知識。第三季節目於 2023 年 2 月 3 日起,每週五晚上 6 點在公視主頻首播,公視 3 台每週五晚上 7 點首播,重播時段為公視主頻每週六早上九點三十分與公視 3 台週日晚上六點播出。

▸《神廚賽恩師》第三季將於 2/3(五)起,18:00 在公視主頻首播

其他播出資訊

▍ 公視頻道每週五晚間 18:00、公視三台每週五晚間 19:00 (首播)

▍ 公視頻道每週六早上 09:30、公視三台每週日晚間 18:00 (重播)

▍ 並將於公視+ 影音平台完整上架 敬請期待

▍ 烹調中蘊含科學原理,一起發現料理中樂趣

所有討論 1
公視《神廚賽恩師》_96
8 篇文章 ・ 3 位粉絲
公共電視科普節目《神廚賽恩師》 ,結合科學、廚藝與食育教育,引領大眾用有趣的方式、從Science-科學角度讓大眾了解傳統廚藝「伙房36法」中的科學知識。第三季節目於2023年2月3日起,每週五晚上6點在公視主頻首播,公視3台每週五晚上7點首播,重播時段為公視主頻每週六早上九點三十分與公視3台週日晚上六點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