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專屬你的雪天使

邱文凱
・2013/09/03 ・1878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01 ・六年級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文 / K(物理碩士)

緣起

高中曾去安寧病房照顧癌末病童,當時裡面的一個孩子對我說:「哥哥,我沒有看過雪,你能不能變出雪給我玩」因為我便去尋找、思考如何製作人造雪。

後來於日本的書籍發現了或許可以使用高分子吸水物(聚丙烯酸鈉)來製作,也是這時候發現原來可以拿來堆雪人,製作雪人出來時,的確讓孩子很開心。

當孩子向我道謝時,我心裡想著:「其實,我能做的也只有這樣而已了……」

所需材料

p1

  1. 尿布或衛生棉的內容物(高分子吸水物,請別誤食),也可至化工行購買聚丙烯酸鈉(俗稱的吸水粉)。
  2. 冰水(只是為了讓產物觸摸溫度更像真正的雪,也可使用室溫的水取代)
  3. 塑膠盆之類的盛裝容器
  4. 手扒雞手套(防止高分子吸水物沾黏於手上,若是想體驗人造雪的觸感,則可不必使用)
  5. 竹籤、串珠等裝飾用物品以及老虎鉗(剪裁竹籤用)

製作流程

1. 一開始將尿布或衛生棉內容物放在杯子(請盡量撕碎內容物,方便之後製作)

p2

2. 然後加入冰水後,會產生神奇的變化 (如下圖,為了讓圖片更清楚,所以放置到黑色杯子中)

p3

*這裡有個關鍵點:

如果是使用市售的尿布或衛生棉製作,再加水之後,必須盡量清除內含的棉絮成分,只保留其中的高分子吸水物

p4

拿起來會像如此的凝膠物質(高分子吸水物)

p5

3. 之後再把人造雪從杯中倒出,會呈現像筒仔米糕的樣子(如下圖),這樣比較好塑型

p6

4.將他塑形,先捏出大小兩顆圓球,作為雪人身體與頭部 (請穿戴手扒雞手套)

p7

5.最後以竹籤、串珠等物品裝飾雪人,即大功告成

p8

製作完後,把手扒雞手套取下翻面,手套外沾到的人造雪便會被包在手套中,手上便不會沾黏到人造雪

原理

在尿布或衛生棉中的高分子吸水物通常是吸水力超強的聚丙烯酸鈉(可以吸收質量比200到300倍的水分),乾燥時是白色粉末,放進水中會像海綿般吸水,成為凝膠聚合物。

主要是因為結構中的鈉含量很高,使水分子經由滲透作用進入聚合物中。反過來若把鹽灑在凝膠上,使聚合物外部的鈉濃度更高,就可以逆轉,讓水從凝膠流出。

P.S.一開始製作雪人時,也曾仿效「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結果差強人意XD

下落速度超快的撒鹽空中差可擬XDD

後來想到曾聽過羅馬帝國的皇帝尼祿命令人從高山上取雪,加上水果和牛奶,製作成原始的冰淇淋,所以我開始嘗試製作無糖的冰淇淋來模仿雪的外觀與觸感(即使沒加糖,但因為有牛奶的成分,所以在塑型時手會黏黏的……)。

失敗了幾次以後,我開始分析古人說的撒鹽、柳絮還有我做的冰淇淋,到底是想表現雪的何種性質?撒鹽、柳絮應該是想表現雪的外觀、飄落,而冰淇淋是想模仿外觀、觸感,綜合以上的想法,如果要做出人造雪,必須做到外觀(白色)、觸感(柔軟、可塑、冰涼)。

查詢資料跟實驗的過程中發現高吸水樹脂吸水後會呈現顆粒狀,一粒粒的小樹脂加冰水膨脹,塑型後的質地和觸感摸起來很接近真實的雪,因為雪本身便是由小小的冰顆粒物構成。

而最近也使用手機顯微鏡來觀察聚丙烯醯銨(人造雪人原料聚丙烯酸鈉的近親)觀察吸水前後的狀態,同樣放大倍率下,吸水後體積增加不少,也意外地發現微觀世界下的聚丙烯醯銨,竟是如此的美!!!10255553_10201336537649996_4408258660115502247_n-horz

吸水實況影片

後來有位讀者剛好看到了這篇文章,他也正好是醫院志工,並將這雪人分享給在病房中的孩子們,而雪天使也就這樣傳遞了出去。

螢幕快照 2015-05-24 下午1.30.47

生活應用

嬰兒紙尿布、女性衛生用品、膨脹玩具(恐龍蛋)、水晶寶寶、魔晶土、人造雪……等,都含有這類成分。

P.S. 筆者於製作時發現,一些較便宜的衛生棉中,聚丙烯酸鈉的含量頗少(幾乎都是棉絮),吸水性不佳,且不利於製作人造雪人。還記得當時為了找雪人的材料,買了個品牌的衛生棉來嘗試,結帳時被店員跟顧客被奇怪的眼光注視著… 不過為了病童的願望,只能豁出去了 XD

作者:K,物理碩士。相信著 “以人化物” 器物再美,缺乏人的溫度,終將不完美 而若多一分人性的溫暖,便能包容原先器物的小缺陷 這是設計科學小物的初衷 希望這些東西能充滿著溫暖,無論是手心的亦或是內心的。

文章難易度
邱文凱
9 篇文章 ・ 0 位粉絲
相信著 "以人化物" 器物再美,缺乏人的溫度,終將不完美 而若多一分人性的溫暖,便能包容原先器物的小缺陷 這是設計科學小物的初衷 希望這些東西能充滿著溫暖,無論是手心的亦或是內心的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寵物過敏原有很多種,避免飲食過敏困擾,可選擇單一/特殊肉種寵物飼料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3/06/06 ・217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由 新萃 Nutri Source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你有發現家裡的狗狗經常舔自己四肢,或是身上出現不明紅疹?當心這可能是過敏反應。寵物和人類一樣,也會有過敏反應,過敏可依照「來源」分為三種:吸入性過敏、接觸性過敏和食物性過敏。

寵物的過敏源有哪些?

不管是哪一種過敏反應,在人的身上都比較容易發現和排除。但狗狗的過敏卻很難處理,如果是接觸性或吸入性過敏,即使你把家裡打掃得很乾淨,還是無法排除帶狗出去散步時可能接觸到的環境過敏原。因此,對飼主來說,最容易控制的是食物性過敏。

食物性過敏是怎麼發生的呢?其實,「食物過敏」這個詞並不太準確。正確的臨床醫學用詞是「食物不良反應」(Adverse Food Reaction, 簡稱AFR)(Jackson, H. , 2009),指的是吃下食物後身體產生各種不良反應。並進一步分為食物過敏(Food Allergy)和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ances)兩種。

如果你看過動漫作品《工作細胞》,你就會知道過敏其實只是免疫系統對特定成分產生的過度反應,因此全名為「過分敏感」;而食物不耐受則並非免疫性反應,而是消化系統無法代謝或對該生物體有毒,例如狗不能吃洋蔥或巧克力,否則會致死等等。

由於寵物沒有選擇權,只能吃飼主提供的食物,如果飼料中恰好有會造成牠 AFR 的成分,就可能產生各種症狀。除了腸胃發炎和拉肚子外,最明顯的外在症狀就是皮膚問題,包括搔癢、脫毛和紅疹等。後者容易被誤判為皮膚性疾病,讓許多飼主狂跑獸醫院的同時,獸醫也難以對症下藥。

雖然曾有研究透過讓醫師用血液或唾液是否檢測出 IgE 抗體來判斷狗是否過敏(Ermel, R et al.,1997),但最新的研究卻發現,無論使用無論血清的 IgE 抗原或是唾液裡的 IgM 或 IgA 抗原都無法有效檢測出狗狗的過敏來源(Udraite Vovk Let al., 2019 & Lam ATH et al., 2019),甚至會造成偽陽性誤判。因此,目前學界公認唯一能識別食物過敏原的方法就是「食物排除法」(Food Elimination Method)。

以食物排除法,找出毛孩的食物過敏原!

食物排除法的原理相當簡單粗暴,類似我們過去在學校做的實驗一樣,抓出「控制組與對照組」。首先,將狗狗的食物換成牠沒吃過、單一來源且易消化的高蛋白質或水解蛋白質;同時嚴格限制牠對其他食物接觸,包括其他人餵食或路上亂吃等可能性都要注意,此為「對照組」,如此持續 8~12 週,觀察皮膚是否有改善。如果確實有改善,那就證明了確實是 AFR 而非皮膚病。

下一步我們可以進行「食物挑戰」,在每餐食物中逐一嘗試可能的過敏原(例如常見的牛肉、雞蛋等),有如「控制組」,等到症狀又出現,就可以確認哪種食物成分是過敏原,未來就可以在飼料中排除,讓狗狗健康快樂地成長。

這個方法需要飼主的大力配合和耐心紀錄,不僅要在漫長的試驗期,更需要在控制期一一排除所有不可能之後,才能找到答案。而其中最困難的部分,也是實驗的基礎可能是第一步:「提供狗狗牠從未吃過,且肉品單一的蛋白質」,這點對多數飼主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大部分的寵物飼料成分都很複雜。不要說狗狗了,搞不好你連自己沒吃過什麼恐怕都不知道。

飼料成分多而雜,可選單一肉種飼料降低過敏。

那該怎麼進行食物排除法呢?別擔心,沒有找不到的肉品,只有勇敢的狗狗。市面上已經有了針對過敏狗狗的低敏飼料,新萃推出了一系列低敏肉,包含單一肉種的袋鼠肉、鹿肉以及野豬等相比牛豬羊等較不容易取得的肉類,是進行食物排除法第一步測試的首選。

此外,新萃牌無論哪種飼料都有美國專利 Good 4 Life® 奧特奇專利保健元素,能促進飼料中的營養都被狗狗完整吸收。不僅過敏的狗狗能吃,有消化不良症的狗狗也適用。

新萃商品選擇的是單一/特殊肉種的成分,低敏感肉品讓寵物吃了更安心。

參考資料

  1. Thus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discussion, although the term food allergy is used throughout, it should be recognized that this term is a presumptiv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adverse food reaction is a more accurate term for these canine cases. – Consensus
  2. Jackson, H. (2009). Food allergy in dogs – clinical signs and diagnosis.. Companion Animal Practice.
  3. 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accuracy of serum and saliva assays for identification of adverse food reaction in dogs without clinical signs of disease – PubMed (nih.gov)
  4. Lam ATH, Johnson LN, Heinze CR. 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accuracy of serum and saliva assays for identification of adverse food reaction in dogs without clinical signs of disease. J Am Vet Med Assoc. 2019 Oct 1;255(7):812-816. doi: 10.2460/javma.255.7.812. PMID: 31517577.
  5. Direct mucosal challenge with food extracts confirmed the clinical and immunologic evidence of food allergy in these immunized dogs and suggests the usefulness of the atopic dog as a model for food allergy. – Consensus
  6. Ermel, R., Kock, M., Griffey, S., Reinhart, G., & Frick, O. (1997). The atopic dog: a model for food allergy..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7. https://www.moreson.com.tw/moreson/blog-detail/furkid-knowledge/pet-knowledge/dog-food-allergen-TOP10/
  8. 狗狗因為食物過敏而搔癢不舒服,為什麼做「過敏原檢測」沒什麼用?
  9. 【獸醫診間小教室】狗狗皮膚搔癢難改善?小心食物過敏! – 汪喵星球 (dogcatstar.com)
  10. 寵物知識+/毛孩對什麼食物過敏?獸醫:驗血完全不準!診斷法只有一個 | 動物星球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11. Is there a gold-standard test for adverse food reactions? – Veterinary Practice News
文章難易度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72 篇文章 ・ 276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46

233
9

文字

分享

46
233
9
人類為何會有月經?|真.月經文01
雷雅淇 / y編_96
・2020/12/18 ・3329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07 ・六年級

「為了虛無飄渺的未來,典當了現在。」這種無力感每個月會出現兩次:一次是繳房租的時候,另一次是月經造訪。面對這些事,難免會有些怨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要繳房租和經歷生理期的。

每次月經來的時候,我都想挖掉子宮。source:engagestock

尤其是這位「好朋友」,會強迫你早上洗內褲睡衣床單、毀了你計劃好久的出遊、打亂你整日的工作節奏,又腹痛又讓你提心吊膽的折磨身心,每個月還要為它編列預算買生理用品,更別說一些傳統習俗覺得此事晦氣。這算哪門子的朋友?也真是莫名其妙的世界。

更想對天發問:為何要有月經?這耗能、讓人不舒服、大多數動物都沒有的生理現象,到底有什麼意義?

人類為什麼會有「月經」?古早時代有人覺得很晦氣

是的,不說不知道說了嚇一跳,其實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是沒有月經的。只有包含人類的靈長類動物、少數的蝙蝠和象鼩是有月經週期的。

象鼩超級可愛!source: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

人類月經週期的行經期,每次大約3~7天左右,都會讓女性流失30~90毫升的經血。這不僅耗能,生理期間的不舒服和留下血液,其實也都不利生存,那到底為何會有月經的存在?如果月經在演化上是有意義的話,那為什麼其他動物不也一起選配呢?

這個問題許多研究者也很感興趣,並在不同年代提出了不同的假設。不過早期的研究視角,有些富含濃厚的月經禁忌色彩。

在1920年時,貝拉‧希克 (Bela Schick)  醫師提出了有名的「經期毒物(menotoxin) 理論」,認為經期是女性排出有毒物質的過程。在 1919 年時希克做了個現在看來相當荒謬的實驗:他讓經期和非經期的女性去處理鮮花和製作麵團,然後「發現」正在經歷生理期的女性使花朵枯萎了、月經毒物還抑制了酵母生長使麵糰無法發酵,這系列實驗成了「經期毒物」研究的濫觴。

月經毒素的系列實驗,當時的實驗設計為將花朵放進一般血清和相同濃度的月經水中花朵的生長情形。source: Wikimedia, David I. Macht, Dorothy Lubin: A phyto-pharmacological study of menstrual toxin.

後續相關的研究還有:將經血注入到大鼠身體中,發現會造成大鼠死亡;用經期女性的靜脈血去種植植物,來確認「經期毒物」對植物造成的影響等等。更糟糕的是,後來還擴及到所有初經來潮後絕經前的女性。在當時,有研究和案例報告認為,經期毒物不只存在於經血,也存在於女性的靜脈血、汗液和母乳當中,因此哺乳期間發生的哮喘、絞痛等現象,有可能是母乳中的經期毒物引起的。

直到1974 年在 《刺胳針》(The  Lancet) 等知名期刊上,還可以看到關於經期毒物討論一些植物枯萎現象到底是不是月經所造成的。經期毒物的相關研究至少持續了60多年,1970年代還有許多科學家如火如荼的在尋找這會影響植物和女性情緒的物質到底是什麼。

私心覺得,這一系列的實驗如果是近代才做的話,應該很有機會得搞笑諾貝爾獎啊!(啊哈哈哈哈哈)

雖然謝天謝地關於月經毒素的研究沒有延續到當代,但認為月經是「不潔的」、是必須被排出的視角隱約仍影響著後世的研究者們。1993年 Margie Profet 認為月經的功能是防禦精子攜帶的病源體感染子宮,即月經是一種定期排出精子帶來的病原體的機制,「不潔的」一方便成了男性,這在當時被認為是「激進」的觀點。不過這個假設缺乏證據支持,月經前子宮內的致病微生物並沒有多於經期後,甚至有一些研究發現,月經期間由於經血富含細菌喜歡的營養,反而感染風險增加。1994年 Clarke 提出,月經是排出不必要胚胎的一種機制。

但你有沒有想過,會不會月經的出現只是偶然而非必然呢?

月經,可能是子宮和胚胎競爭關係下的副產物?

在2000年到來前,有其他科學家們提出了不一樣的假設,認為月經是演化的副產物,而非適應後的結果;也就是月經的出現並非目的本身,而是在走向其他目標的途中不小心造成的現象罷了。

1996年 Strassmann 的觀點認為,比起讓子宮一直都保持著內壁厚實能夠讓胚胎著床的狀態,不如週期性的拆卸再組裝比較省能源,因此有了週期性的月經週期。

月經週期時激素與子宮內膜的變化。source: wikimedia

1998年,Finn 則透過爬梳雌性脊椎動物生殖道的演化,提出了是因為胚胎和母體子宮共同演化導致了競爭,因此子宮以內壁增厚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不受胚胎的侵入,因此才有了月經的產生。

2011年 Emera 等人的研究也認為月經是子宮保護自己、防止不良胚胎著床時所產生的副產物。其理論奠基於子宮內膜的變化完全是由女性體內的激素控制,而胚胎只能在子宮壁夠厚、且發育良好時才能在子宮著床。這有什麼意義呢?

讓我們先想想:胚胎要生長成胎兒期間需要攝取許多營養,這些營養是哪裡來的?大部分都是從媽媽身上搶過來的。因此,增厚的子宮內膜可說是保護母體的城牆,防止胚胎太過深入到子宮壁內,搶光了母體的資源。

那又為何要脫落、形成月經呢?自發性的蛻膜化 (spontaneous decidualization) 讓增厚的子宮內膜汰換更新,另一方面也藉此淘汰掉了有缺陷的受精卵,只讓有潛力發育的胚胎著床,避免女性浪費能量,投資在無法好好生長的胚胎上。

不同於其他大部分的哺乳類動物,子宮變化是由胚胎發出的訊息所觸發的,有月經週期意味著「懷孕」這件事雌性也有掌控權而非完全被胚胎控制,而「月經」則是母嬰拉鋸戰中所產生的副產物。

話說在找圖片的時候,真的都找不太到可用的「真. 月經」圖。source:LightFieldStudios

雖然仍無法拍板說月經之謎從此撥雲見日,但這個理論更好的解釋了生理期的意義。某種程度上,這或許也解放了女性「必須要有月經」這件事。

至於能不能不要有月經呢?就讓我們在下一篇《真.月經文》中來好好聊聊吧!


關於月經,還可以討論一千零一夜

關於月經,說上一千零一夜都還不夠啊!若你對這個主題意猶未竟,歡迎多給這篇文章光點,催更作者趕快寫下一篇,光點破百下週就更文章!

還有還有,若有你還有特別好奇的主題,歡迎留言,或是留下以下題目的編號,只要有題目超過五個人敲碗就來寫!

  1. 可不可以不要有月經?
  2. 生理期可以吃冰嗎?
  3. 經痛有多痛?為什麼會經痛?
  4. 月經會跟周遭的人逐漸同步嗎?
  5. 生理期會水腫嗎?為什麼?
  6. 安全期怎麼算?可靠嗎?
  7. 一輩子要花多少錢在生理用品上?
  8. 月經沒有來,除了懷孕還有什麼可能?
  9. 生理期期間真的比較暴躁嗎?
  10. 生理期減肥法有用嗎?

那我們就下一篇文章出現時再見囉:)


參考資料:

  1. Helen King, Menotoxin – when menstruation can kill?. Wonders and Marvels. (2013).
  2. Helen Evans Reid, THE BRASS-RING SIGN”. The Lancet, 303(7864), 988. (1974).
  3. M. F. Ashley-Montagu, Physiology and the Origins of the Menstrual Prohibitions”.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15(2), 211-220. (1940).
  4. Margie Profet, Menstruation as a Defense Against Pathogens Transported by Sperm”.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68(3), 335-386. (1993).
  5. Natalie Angier, Radical New View of Role of Menstruation”. The New York Times. (1993).
  6. B I Strassmann, The evolution of endometrial cycles and menstruation”.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71(2), 181-220. (1996).
  7. C A Finn, Menstruation: a nonadaptive consequence of uterine evolution”.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73(2), 163-73. (1998).
  8. Dyani Lewis, Explainer: why do women menstruate?”. The Conversation. (2013).
  9. Marilyn B. Renfree, Why menstruate?”. BioEssays, 34(1), 1-1. (2012).
  10. Dizzy In Science. 大姨媽究竟有什麼終極演化意義,才值得讓女性受盡了折磨?. 知乎. (2018).
  11. Shreya Dasgupta, Why do women have periods when most animals don’t?”. BBC. (2015).
  12. Kate Clancy,“Menstruation is just blood and tissue you ended up not using”. Scientific American.

月經很髒還有毒?經期知識大蒐集!

所有討論 46
雷雅淇 / y編_96
38 篇文章 ・ 1019 位粉絲
之前是總編輯,代號是(y.),是會在每年4、7、10、1月密切追新番的那種宅。中興生技學程畢業,台師大科教所沒畢業,對科學花心的這個也喜歡那個也愛,彷徨地不知道該追誰,索性決定要不見笑的通吃,因此正在科學傳播裡打怪練功衝裝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換尿布?閃開,讓專業的來!全自動嬰兒換尿布機登場啦——2019 搞笑諾貝爾工程獎
Lea Tang
・2019/10/11 ・193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471 ・五年級

寶寶很可愛吧?但當說到換尿布,事情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圖/pixabay

讓換尿布輕鬆如一門絕妙的藝術

照顧嬰兒是件勞心勞力的事。對爸媽或保母們來說,這「換尿布」可是一大工程。在正式進入主題前,先請各位做一個簡單的想像:

為寶寶換尿布時,大人一手扶持固定住嬰兒腿部,另一隻手汰換掉舊尿布。過程中嬰兒乖巧冷靜,面對觸碰毫無反應。於是照顧者用一種從容優雅的姿態,輕鬆完成卸除尿布、清潔及更換等步驟,一個拋物線把廢棄物丟進垃圾桶。

顯而易見,以上敘述均為理想狀態。現實生活中,家長可能會遭遇到嚎哭、劇烈踢動及隨手亂抓等各種突發狀況;此外,面對處於未知狀態下的尿布,更是需要堅韌的精神力。想要行雲流水的完成換尿布這件事簡直是一大考驗。

人家只是想要跟賽巴斯欽一樣高雅冷豔的換尿布,這也不行嗎?

圖/黑執事十八卷漫畫截圖

停止苦惱吧諸君,您們的心聲被聽見啦!

全自動嬰兒換尿布機

2019 年《搞笑諾貝爾工程學獎》得獎的是由伊朗科學家 Dr. Farahbakhsh 所發明的全自動嬰兒換尿布機(Infant washer and diaper-changer apparatus)。這發明不只科技感十足,它甚至擁有美國專利,未來可望提供更多選擇給有需要的人們。

透視起來長這樣。圖/全自動嬰兒換尿布機(Infant washer and diaper-changer apparatus)

全自動嬰兒換尿布機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只要把嬰兒放入機器,它就能一機包辦固定嬰兒、移除好髒髒尿布、換上嶄新尿布及清洗屁屁等多個步驟,並且附帶省水技能。

這是台體積龐大的機器嗎?您可能會這樣想——但不,它輕量小巧、便於攜帶。最棒的是,尿布機還可以客製化,成為獨一無二、專屬於寶寶和家長的最佳解。

現在,趕緊來了解它是如何運作的吧!

別懷疑,就是這麼高科技

讓我們換個角度看看它。圖/全自動嬰兒換尿布機(Infant washer and diaper-changer apparatus)

全自動嬰兒換尿布機是由多項零件所組成:其中包含了一個主要的尿布更換室(110)、一個能提供親屬表達關愛之情的透明玻璃窗(112)、嬰兒座椅(114)、腿部固定器(116)及三道安全帶(118、120、122)。此外,移動式導軌(124)、廢棄尿布槽(126)、尿布拆卸手臂(128)、可調節式的窗簾(130)、兩個灑水裝置(132、134)、烘乾機(136)和兩組夾子(138、139)。

更換室的材質為鍍鋅鐵的外殼和不銹鋼(或耐水聚合物)製成的內層。設施後方設有馬達,方便機械在軌道上移動;上方的透明玻璃窗,則可以隔離周遭環境、防止水花噴濺並隔絕氣味,並讓操作員全程掌控換尿布和洗滌嬰兒的過程。

玻璃窗提供了最佳觀察角度,讓您看得更清楚。圖/全自動嬰兒換尿布機(Infant washer and diaper-changer apparatus)

那我們該如何操作呢?這也不難,在主更換室設備上將有一個可供操作的面板。不論是靠近玻璃窗、放在側面或是任何位置都可以,操作者可以藉由面板來開啟並關閉機器前門,進而起動其它功能。當然,前門也有設定成手動開關的模式,一切全憑個人喜好。

髒髒尿布到哪去?

是說您其實可以拿遠一點。圖/flickr

這個問題,貼心的博士也早就為各位想好了。

在主更換室內設有一個廢棄尿布的排出口:髒尿布在去除後會被棄置在出口箱,出紙槽的設計容易拆卸且方便清洗。至於嬰兒座椅上方的灑水器可以控制水溫與時間,寶寶在清洗完畢後會隨即被烘乾。

若嬰孩在換尿布或清洗的過程中感到不適,用戶能隨時停止。

全自動嬰兒換尿布機聽起來可能既冰冷又無情,但請放心,它提供了舒適的座椅,搭配可調節的織物與安全帶,防止寶寶從座椅上滾落下來,不但安全而且絕對舒服。

不限於嬰兒,忠實盡責的最好幫手

如前文所述,雖然名稱叫全自動「嬰兒」換尿布機,但它的零件大小與尺寸都可以做調整。也就是說,替殘疾人士或是長者更換尿布與清潔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聽起來好像很不錯餒。圖/pixabay

還在為換尿布這件事感到困擾?想要乾淨俐落的完成清潔寶寶屁股的重責大任?有了這台全自動嬰兒換尿布機,不必親手碰觸到嬰兒及使用過的尿布,您只需等待——中間不妨泡杯卡布奇諾、播幾首爵士樂——

一個包裹著嶄新尿布的乾淨嬰兒便會送回您手邊。

聽起來挺不錯的吧?現在開始,您也可以好好享受人生。

(本文秉持分享初衷,絕非業配)

頒獎典禮的全紀錄影片在這裡:

資料來源:

  1. Infant washer and diaper-changer apparatus and method
Lea Tang
20 篇文章 ・ 8 位粉絲
徜徉在極北之海的浪漫主義者。 喜歡鯨豚、地科、文學和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