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卜勒效應指的是,當聲波波源與觀察者相對運動時,因為兩者距離改變造成頻率改變的現象。例如救護車往你的身邊開來,聲音變尖(頻率變高、波長變短),開走時聲音變低(頻率變低、波長變長)。我們說快樂時光過得特別快,痛苦的時光則格外漫長,時間感與感受經驗有關。芝加哥大學的研究者Eugene Caruso一篇發表在最新的《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研究指出,甚至是我們在空間中移動,也影響到對時間的感受。
Caruso說,「似乎心理學家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我們每天的生活經驗就可以發現,我們評估衡量過去與未來的標準是不同的。」
在過去空間感知的實驗中,我們已知受試者對於移往自己方向的物件,比起離開自己方向的物件感覺比較近,即使物件的起始/離開距離相對於受試者是等長的。在許多形容時間的詞彙像是「時光飛逝」、「時代的巨輪推往……」或是物理學上的「時間之箭」都清楚的說明時間的「移動」與「方向」,這也表達了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是建立在空間移動經驗,所以Caruso便假設空間感知同樣的效果也會發生在時間感知上,稱之為「時間感的都卜勒效應」。他們用幾個實驗來驗證這個假說。
首先,他們到波士頓的火車站對大學生與通勤者做調查,要受試者回憶過去(或未來)一個月(或一年)的那一天,在你心中的距離感用1~10標示,結果未來時間的距離比起過去的來得近。
接著,類似的問題,他們用線上問卷問受試者,一組人在情人節八天前做問卷(未來),一組人在情人節七天後做問卷(過去),用-3~3標示情人節離你近或者是遠。三百多人的問卷結果也得到了一樣的結果,未來時間比起過去時間的心理感受近。
這兩個問卷調查暗示著在空間移動與時間感知之間的關係。不過要真正找出兩者間的關聯,他們用虛擬實境來進行實驗。
受試者帶著頭戴式的顯示裝置,視線被顯示螢幕包裹,看到的畫面是雙線道,道路兩旁有種樹、有路燈、有建築物,有些受試者看到的畫面是正走往道路的終點──噴水池,有些則是看到一步步地遠離噴水池,接著讓受試者回答三周前或三周後的那一天,用1-9回答對他們而言距離多遠。
結果發現,只有看到走往噴水池的受試者,感覺未來比過去近;而空間感覺與時間方向不一致時(例如:看到向後移動畫面,但被問三周後未來那一天的時間距離感)則沒有時間感的都卜勒效應。
這個結果驗證了他們的假說,而我們感覺未來比較近,因為我們感覺正往未來大步向前。
Caruso的研究團隊主張,我們往未來前行不僅只是一個感知上的藉口,他們相信這扮演著重要角色。人類還沒有成功的駕馭時光旅行,我們還沒有能力改變過去,但可以準備未來。對於未來時間感比較近,可能是心理機制幫助我們向前,然後避免或用其他方式面對遭遇到的困難。
Caruso也強調這個研究的重要性,「心理距離,是心理學每個子領域──社會,發展,認知,臨床──的理論與研究中心;但目前都有一個內含的假設:過去和未來的距離是一樣的。」哲學家可能會辯論時間的方向性,而這個實驗結果便說明我們的主觀時間感受是有方向性的。
資料來源:The Temporal Doppler Effect──Psychological Sience[Mar.8 2013]
參考報導:Events in the Future Seem Closer Than Those in the Past──Science Daily [Mar.13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