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兩生類裡面,大概就是澳洲的 Rheobatrachus 這一屬青蛙養小孩的招數最奇特。這屬青蛙一共只有兩種,分別是住昆士蘭北邊的 R. vitellinus 和住昆士蘭南邊的 R. silus。它們住在雨林和硬葉森林的溪流裡。交配後母蛙會把受精的卵吞進胃裡,讓小蛙在胃裡長大。蛙卵很大顆,裡面灌滿卵黃,有充足的養份讓它們在媽媽肚子裡長大。
到底在胃裡從卵到蝌蚪到小蛙的這段過程發生了什麼事,科學家已經沒有機會再做深入研究了,根據 IUCN Red List 的記錄,這個屬的兩種青蛙 R. vitellinus和 R. silus都在 2002 年絶種消失。這個世界再也沒有能在胃裡養小孩的青蛙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就在幾天前,多家科學新聞網站都報導了關於這種青蛙的新聞,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的「拉撒路復活計畫」(Lazarus Project)有了重大突破。這個計畫的目的是想要讓 R. silus 復活。關於這個計畫,我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網站上沒發現官方網頁,只找到公關稿,所以更進一步的細節資料要等研究論文發表了才能得到了。
根據校方發佈的消息,這個研究團隊從冷凍庫找出一九七零年代冷凍下來的成蛙標本,從組織裡取得細胞核,然後再找一種相近種類的青蛙,借它的受精卵,去掉細胞核後種入 R. silus 的細胞核。結果這個細胞居然成功開始複製,還一路長到胚胎早期才死。沒能成功養出絶種青蛙其實不意外,太難了。 可是至少這次能從冷凍成體細胞前進到完成早期胚胎發育,已經是重要的進展。 這個結果當然給了生物學家很大的想像空間,因為絶種的生物可能有機會再次出現在眼前,甚至可以開始幻想讓劍齒虎猛瑪象都排隊試試看。我們需要擔心這樣下去會創造出變種人嗎?我猜現在技術上的困難還很多,應該不用現在就開始傷腦筋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種關鍵材料,導熱介面材料(TIM,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它的任務就是填補這些縫隙,讓熱可以更加順暢傳遞出去。可以把TIM想像成散熱高速公路的「匝道」,即使主線有再多車道,如果匝道堵住了,車流還是無法順利進入高速公路。同樣地,如果 TIM 的導熱效果不好,熱量就會卡在晶片與散熱片之間,導致散熱效率下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要怎麼提升 TIM 的效能呢?很直覺的做法是增加導熱金屬粉的比例。目前最常見且穩定的選擇是氧化鋅或氧化鋁,若要更高效的散熱材料,則有氮化鋁、六方氮化硼、立方氮化硼等更高級的選項。
典型的 TIM 是由兩個成分組成:高導熱粉末(如金屬或陶瓷粉末)與聚合物基質。大部分散熱膏的特點是流動性好,盡可能地貼合表面、填補縫隙。但也因為太「軟」了,受熱受力後容易向外「溢流」。或是造成基質和熱源過分接觸,高分子在高溫下發生熱裂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導熱膏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出現乾裂或表面變硬。
全世界的兩生類裡面,大概就是澳洲的 Rheobatrachus 這一屬青蛙養小孩的招數最奇特。這屬青蛙一共只有兩種,分別是住昆士蘭北邊的 R. vitellinus 和住昆士蘭南邊的 R. silus。它們住在雨林和硬葉森林的溪流裡。交配後母蛙會把受精的卵吞進胃裡,讓小蛙在胃裡長大。蛙卵很大顆,裡面灌滿卵黃,有充足的養份讓它們在媽媽肚子裡長大。
到底在胃裡從卵到蝌蚪到小蛙的這段過程發生了什麼事,科學家已經沒有機會再做深入研究了,根據 IUCN Red List 的記錄,這個屬的兩種青蛙 R. vitellinus和 R. silus都在 2002 年絶種消失。這個世界再也沒有能在胃裡養小孩的青蛙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就在幾天前,多家科學新聞網站都報導了關於這種青蛙的新聞,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的「拉撒路復活計畫」(Lazarus Project)有了重大突破。這個計畫的目的是想要讓 R. silus 復活。關於這個計畫,我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網站上沒發現官方網頁,只找到公關稿,所以更進一步的細節資料要等研究論文發表了才能得到了。
根據校方發佈的消息,這個研究團隊從冷凍庫找出一九七零年代冷凍下來的成蛙標本,從組織裡取得細胞核,然後再找一種相近種類的青蛙,借它的受精卵,去掉細胞核後種入 R. silus 的細胞核。結果這個細胞居然成功開始複製,還一路長到胚胎早期才死。沒能成功養出絶種青蛙其實不意外,太難了。 可是至少這次能從冷凍成體細胞前進到完成早期胚胎發育,已經是重要的進展。 這個結果當然給了生物學家很大的想像空間,因為絶種的生物可能有機會再次出現在眼前,甚至可以開始幻想讓劍齒虎猛瑪象都排隊試試看。我們需要擔心這樣下去會創造出變種人嗎?我猜現在技術上的困難還很多,應該不用現在就開始傷腦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