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 / PanSci Z編
從從(唐從聖)今天不是李熬、陳水匾、鄭近一、邱議仁、林侑嘉或者李炳輝……當然也不是高爾,而是和我們一樣,是面對氣候變遷的公民。由國內動畫公司聖工坊製作、從從主持的科學系列節目《氣候變遷下的抉擇》,將在民視無線台開播。Z編也參加了今天的開播記者會。
我們在BBC、探索(Discovery)或者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觀賞的科學影片,絕大多數來自國外,其內容提到的環境、生活方式、地名、人物……跟台灣不同,或許對觀眾來說總是有點距離。而《氣候變遷下的抉擇》是台灣團隊自行製作的科學系列影片,片中出現大家熟悉的地理、建築、生物,讓Z今天在觀賞時倍感親切。然而,由於氣候變遷是全球性議題,因此製作團隊也遠赴巴西、肯亞、法國、德國、印度,帶給觀眾廣泛多元的全球視野。記者會上,聖工坊洪聖發總經理說:「這真的是出生入死,我們去肯亞拍片的時候還有兩位配槍的保鏢隨行。」(總經理名字有個聖字,主持人名字也有個聖字,難怪叫做聖工坊啊~!)
製作這系列影片,除了得走訪世界各地,獲得一手畫面跟資料,所費不貲以外,為了解釋地球動態、氣候系統、光合作用…..等等複雜的自然現象,更要借重電腦動畫,故製作團隊不惜成本,以大量動畫特效來解釋相關的科學原理,甚至還利用電腦動畫設計了兩位「助理主持人」-機器人和猴子來助陣。主持人從從調侃地說:「他們兩個的通告費比我還貴。」
另外,片中的科學資訊必須力求準確,所以製作團隊和專家學者在過程中密集地溝通和校對,從從提到,「有一個片段,現場台詞、後製配音再加上修改後的對白,來來回回共配了七次音!」
民視文化事業群的楊淑津副總經理表示,民視希望能挑戰多元的節目內容,因此在知道國科會已經製作一系列科普影片後,就希望能搬到民視無線台的熱門兒童節目時段播出。民視的王崇豪主任在受訪中也提到,在兒童節目時段播出航海王或者哆啦A夢當然比較能吸引收視率,更能吸引廣告收入,但是科學節目對兒童更有教育意義,所以特別將這時段規劃為《科學補給讚》,播放科學節目。
過去國科會補助製作的科學影片多在冷門時段、冷門頻道播出,甚至要另外買時段播放,觀眾就算想看這些用心製作的成果,時間上也往往不巧。民視的《科學補給讚》則提供一個平台,讓這些影片能集中在熱門時段播放,有效地放送給觀眾。除了《氣候變遷下的抉擇》,民視的《科學補給讚》也集結了《科學小原子》和《親子玩科學》等國科會補助製作的科學影片,另外也持續在新聞台播出適合新聞觀眾觀賞的《科學再發現》,透過主流媒體的傳播能力,讓優質內容能被更多人看見。
為了方便觀看科學節目的大家,PanSci從三月起與民視合作,在臉書上陸續針對民視播出的系列科學節目,提供相關延伸閱讀材料,同時也歡迎所有人針對各集節目議題提出意見、深化討論。敬請期待!(不過不用期待太久,因為已經三月啦~)
▲這不是氣候變遷啟動了,是節目開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