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其他人類以外的靈長類寶寶,再回頭來看人類的小嬰兒,會發現人類的小嬰兒肥嘟嘟到有點異常的程度。小嬰兒的身體,大約有20%的成分是脂肪。相對來說,黑猩猩寶寶的體脂肪率只有4%,成年黑猩猩的則在大約5%至6%左右。反觀人類,人類即使是鍛鍊精實的運動選手,體脂肪率也有7%左右,所以和黑猩猩相比之下,無論什麼樣的人類運動選手,都難以超越黑猩猩的肌肉體質。我想,黑猩猩可能是為了方便在樹上移動而減輕身體重量,因為脂肪會造成無謂的負擔。
那麼,為什麼人類的小嬰兒會如此地胖嘟嘟呢?能想到的理由有兩個。
其一,因為人類擁有巨大的腦。據說光是腦部消耗掉的能量,大約就占全身所有器官消耗量的四分之一。為了供應巨大腦子所需的能量,必須不斷地吃東西,不然就得把能量以脂肪的形態儲存起來。
另一個理由,則是保暖。黑猩猩寶寶總是被母親抱在懷裡,非常溫暖,所以即使身體裡面只有4%的脂肪,也沒有問題。
我們可以推測,人類的小嬰兒之所以會如此胖嘟嘟,應該是因為有巨大的腦,以及為了適應稀樹草原生活的緣故。
仰躺的姿勢與人類演化
那麼,「仰躺著也能維持安定」的這種特質,會為人類帶來什麼樣的變化?主要且深遠的影響有三。
第一,仰躺能大幅增加和別人相互凝視及微笑的機會。由於彼此的身體之間保持了距離,所以能夠看著別人的臉,看著別人的眼睛。人類小嬰兒的這種特性,讓他的臉不只能被母親看著,包括父親、祖父母或兄弟姐妹等周遭人等,全都能夠來看著小寶寶的臉。
第二,仰躺能使嬰兒以聲音和他人進行交流。人類的小寶寶晚上會啼哭,但是黑猩猩寶寶不會在半夜哭泣──因為媽媽就在身邊,沒有必要呼叫。要是肚子餓了想喝奶,只要自己去找到乳頭吸就可以了。但是人類的母子,在物理空間上是分開的,所以如果小嬰兒不出聲哭泣,媽媽就不會過來。如果不出聲,即使揮手也沒有用。「好好好,等一下喔!」聽到小嬰兒的哭聲後,媽媽也會自然地對小嬰兒說話,也就是親子之間很自然地,就會用聲音去進行交流。人類最初的語言,就是源自於像這樣的聲音溝通。
而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仰躺的姿勢能讓雙手獲得自由。由於仰躺時體重是由背部去支撐,所以手自然而然地變得不受束縛。雙手除了抓媽媽之外,還能去抓許多其他的東西。
人類在七、八個月大左右時,就會開始學爬。在那之前,則是以仰躺的姿勢躺著。不過,拜這樣的姿勢所賜,小嬰兒在兩、三個月大時就會用手抓東西──也就是說,當黑猩猩寶寶還在緊緊攀附著母親不放的時期,人類的寶寶就已經開始用手拿東西了。
把黑猩猩寶寶和人類寶寶拿來比較,我們才會猛然驚覺,會在那麼早的時期就開始做出用手握住玩具、奶嘴或很多其他東西,用嘴巴咬住東西換手等動作的,只有人類寶寶,黑猩猩寶寶並不會做這種事。黑猩猩寶寶只會拚命想要攀附住什麼,不會那麼早就開始用手操作東西。只有人類的雙手很自然地處於自由狀態,很早就開始拿取物品。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拜仰躺的姿勢所賜。
那麼,如果更進一步思考,為什麼人類的寶寶會變成能在仰躺的姿勢下保持安定呢?那是因為,能在仰躺的姿勢下保持安定的孩子,才是乖小孩。
人類的小嬰兒,仰躺著也能保持安定。小嬰兒很可愛。包括人類在內,凡是父母親會照顧子女的動物,小寶寶都為了獲得父母的關愛而惹人憐愛。但人類嬰兒的可愛程度,卻是超乎尋常,異樣地惹人憐愛。小嬰兒常常微笑,微笑的頻率多到讓人深深不解為什麼小嬰兒怎麼笑得如此頻繁。而這,正是因為他不只是需要來自母親的關愛,還需要包括父親、祖父、祖母,以及叔叔、伯伯、舅舅、姑姑、阿姨等所有人照顧的緣故。所以人類的嬰兒,變得能以仰躺著的姿勢保持安定,然後惹人憐愛地微笑。
所以,人,究竟是什麼?
以定義而言,人類是一種「能夠直立、以雙足步行的猿」。但是,究竟是什麼樣的特質,讓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是什麼樣的開始,造成人類這種動物的心智與行為,演變成如今這樣的樣貌?我漸漸認為,那是因為「人類的媽媽與小孩會自然而然地分離,小嬰兒能以仰躺著的姿勢保持安定」的緣故。
我們平時常在街頭巷尾聽到的說法,是直立雙足步行假說。這個假說的內容是這樣的:
一開始,先出現以四足行走的動物,後來這種動物站起來,變得能以雙足行走。因為雙手獲得了解放,所以這種動物開始用手拿取各種東西,開始運用工具,刺激腦部增大、發達,最後發展出人類的智能──我想,應該有許多人,都單純地這麼相信著。
可是,只要觀察黑猩猩的腳,你就會發現,靈長類並不是四足動物。他們擁有的並不是四隻「腳」,而是四隻「手」。事實上,靈長類動物在過去的確曾經被稱為四手類動物,因為在哺乳類動物裡面,擁有四隻手的只有猿、猴家族而已。換句話說,並不是四足動物直立起來、以兩隻腳站立之後,才出現了手這種肢體;而是打從一開始,就擁有四隻手。
「四足動物站起來變成雙足動物」這種說法,絕對是錯誤的想法。請各位回想看看日本獼猴的樣子。他們用四隻腳行走時,軀幹與地面平行,但停下來休息時,則是軀幹直立,只用兩隻腳支撐身體。換句話說,在發展成直立雙足步行之前,靈長類的軀幹原本就已經是直立的了。要爬樹,就必須讓軀幹直立。這時,支撐體重的是雙腳,而雙手就能自由使用。日本獼猴的手,能非常熟練地抓取大豆和麥子等穀物。
我們很容易把狗跟猴子都想成是四足動物,但若以汽車做比喻,狗在跑步時,相當於前輪驅動車,而猿、猴跑起來時,則是後輪驅動。靈長類為了適應樹上的生活,擁有了四隻手。後來像日本獼猴等開始變得也會在地上活動後,四肢末端的形態雖然仍然相似,但開始分化為手和腳的不同功能。後來人類離開森林移居到稀樹草原的行動,可說更是加速了這個傾向的發展。
人類並不是透過「站立起來」這個動作獲得雙手。事實上,人類是透過站立起來這個動作獲得雙腳。創造出「腳」這種無法抓取東西的四肢末端,然後用它來行走──這才是人類。
人類的媽媽和小孩,會自然而然地分離。而且,小嬰兒還能以仰躺著的姿勢保持安定。這樣的姿勢,造就了人類能以相互凝視、相互微笑的方式進行視覺溝通,能以聲音傳遞訊息、進行音聲與聽覺的交流,再演進成後來的說話(口語溝通)。然後,仰躺著就能自然而然地騰出雙手操弄物品,發展成後來對各種工具的使用。人類並不是從四足動物變成以雙腳站立、雙手騰空之後才開始拿取物品。因為人類以雙腳站起來,是要等到一歲左右之後才會發生的事。
人類並不是在一歲之後才成為人類,而是一出生就已經具有人類的資質了。我認為,人類是以「能自然而然地相互凝視、相互微笑,能以聲音相互交流,能夠騰出雙手拿取物品」的這種存在之姿,誕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當然,這個說法目前尚未獲得學界公認,僅處於我以及我們研究團隊這些極少數的人,還正在努力主張的階段而已。但是,已漸漸有愈來愈多人知道,我們有這樣的看法。
(摘自PanSci 2013年二月選書《想像的力量:心智、語言、情感,解開「人」的祕密》〈第三章 親子關係──人類會微笑,會相互凝視〉,經濟新潮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