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自家孩子就是最好的白老鼠?誰家的爸爸這麼狠,竟然連兒子都拿來做實驗!──《厲害了,我的生物》

聚光文創_96
・2022/09/14 ・1815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天花」亂墜的時代

在東方,由於長期受到天花的嚴重威脅,中國與印度的醫師們一直致力於尋找治療「斑點怪物」的方法。

他們發現,天花的倖存者似乎擁有某種保護能力,終身不會再染上此種疾病。這種「以毒攻毒」的現象,讓東方醫師們走上了「通過接觸疾病,取得抵抗能力」的道路。

在古代中國,醫師們會設法讓未染病的人,接觸少量的致病物質,例如:將天花患者身上的結痂物磨成粉末,接著吹進人的鼻孔裡;或者取出少量天花膿皰內的液體,小心翼翼的沾拭在皮膚之上。

就這樣,在疫苗橫空出世以前,對抗天花最有效的方法──「接種」(inoculation)──逐漸在亞洲傳播開來,雖然方法可能會因地區有些差異,但基本概念大致雷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來鼻孔是個好用的地方,請大家好好珍惜!。圖/聚光文創

古人怎麼接種天花?新鮮現採、產地直送

十八世紀初,天花的接種技術傳到了歐洲。

在一七一四年與一七一六年,提莫尼和皮拉里諾都曾經寫件給倫敦皇家學會,描述土耳其的這項技術,並且建議英國人可以試試。

可惜,儘管當時天花正以極快的速度肆虐英國,但英國醫學界依舊十分保守,對新技術報以懷疑。一直到蒙塔古夫人願意擔任代言,大力倡導之後,情況才逐漸轉變。

當時,醫師通常是使用柳葉刀(Iancet),刮取天花患者身上的膿皰,然後以皮下注射的方式,將「新鮮現採」的膿液,「產地直送」到接種者的手臂或大腿之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這麼做的風險其實不小,除了直接染疫,或者將天花傳染給其他人,接種者也可能因此染上、散播其他不同種類的傳染病。

這種現採直送的方式風險極高,畢竟,沒有人知道那些膿皰是否帶有其他疾病。圖/envatoelements

由於孩童時期曾經親身體驗過產地直送的可怕,這段不堪回首的記憶,讓金納時時陷入苦思:除了蒙塔古夫人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對付天花的可能?

意外的發現:「我得牛痘我驕傲」

一七八八年,金納的診所來了幾位擠牛奶的女工。金納注意到,這些女工們曾經照護過染病的農場主人,卻沒有因此罹患天花。

「因為我們是擠牛奶的女工,染上牛痘的機會很高。」女工們捲起袖子,露出手上的疤痕:「村裡的人說,得過牛痘的人,永遠不會染上天花,也不會有醜陋的麻子臉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我得牛痘我驕傲」的思維,讓金納熊熊想起學徒時期聽見的傳聞。金納於是決定,要將自己的觀察──牛痘或許能預防天花感染──付諸實行。

一七九六年五月十四日,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金納終於說服了一名園丁,讓他八歲的兒子詹姆斯(James Phipps)接種牛痘。在此之前,小詹姆斯從未接種,也從未染患天花。

金納先從莎拉──這位農家女孩正好染上牛痘──手指上的牛痘膿皰內,取得一些膿液,然後在詹姆斯的左臂上劃出兩道傷口,將部分膿液塗抹在這兩道切口上。

幾天之後,詹姆斯出現了輕微的發燒症狀,身上也身出了牛痘的膿皰,但他很快便康復了。二個月之後,金納再為詹姆斯接種天花。正如金納所期待的一樣,詹姆斯果然沒有出現任何天花的症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種牛痘後,天花對詹姆斯來說根本不算甚麼。圖/envatoelements

金納大喜過望,於是將這個實驗寫成論文,提交給倫敦皇家學會。然而,皇家學會以證據不足為由,拒絕刊登這篇僅有「單一實驗資料」的論文。

為了提交更充足的證據,金納決定要擴大實驗規模,連自己的兒子都納入受試者的行列。什麼是狼性?這就是狼性,連自己的小孩都敢拿來做實驗!

常言道:「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不久之後,格洛斯特郡爆發了天花的大流行,接種了牛痘的受試者們,因此得以倖存。

真的會有這麼厲害的醫生嗎?圖/聚光文創

──本文摘自《厲害了,我的生物》,2022 年 9 月,聚光文創,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聚光文創_96
6 篇文章 ・ 6 位粉絲
據說三人出版社就算得上中型規模,也許是島嶼南方太過溫暖,我們對出版業的寒冬始終抱持著浪漫與天真。 作者們說,出版市場很艱困,但我們依然想在翻譯領軍的文學市場中,為本土的作者、原創故事發聲。 喜歡做為升學孩子減輕壓力的書,不要厚重百科類型、沒有艱澀的專有名詞,很多重大發現的背後故事更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0

7
1

文字

分享

0
7
1
破解猴痘病毒感染機制及風險,天花疫苗也可以抵禦!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_96
・2023/04/11 ・5505字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為「中研院廣告」

  • 採訪撰文/林承勳
  • 責任編輯/簡克志
  • 美術設計/蔡宛潔

又一「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2022 年的猴痘病毒大概是除了新型冠狀病毒以外,最被社會關注的病毒之一,在這波的全球感染趨勢下,臺灣疾病管制署 2022 年 10 月 9 日公布,國內出現第 4 例猴痘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我們該繼續擔心猴痘病毒嗎?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團隊專訪院內分子生物研究所張雯研究員,請她解析痘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機制,以及猴痘病毒的感染風險。

2022 年的猴痘疫情是繼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後的「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圖/iStock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統計,自 2022 年 5 月英國出現首例猴痘(Monkeypox,或稱 Mpox)個案之後,迄 10 月為止,全球已通報超過 7 萬確診病例​​。[註1]

WHO 也在 7 月 23 日正式宣布,猴痘是繼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又一「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呼籲各國應該對此波病毒傳染加以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猴痘病毒是什麼?這類型的痘病毒如何感染人類?讓我們接著看下去吧!

  • 註1:為避免汙名化,2022 年 11 月 WHO 開始鼓勵使用「Mpox」作為「Monkeypox」的同義詞。

自 2022 年起,全球頻繁出現人傳人

猴痘病毒在分類學上,屬於痘病毒科 (Poxviridae),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該病毒於 1958 年首次從實驗用猴的皮膚病灶中被分離,故命名為「猴痘」病毒。雖然它可以感染猴子,但是寄主範圍廣泛,尚包括齧齒動物如甘比亞袋鼠與其他靈長類動物。

猴痘病毒的真正野外宿主尚未有定論,可能為小型哺乳類。猴痘病毒透過這些中間宿主傳播給人類,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病。

病毒由野生動物傳播給人類的方式,通常透過直接接觸,像是碰觸到受病毒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或黏膜;食用受感染動物也有感染風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過去,猴痘的傳播幾乎都侷限在非洲大陸,直到 2003 年美國爆出 40~50 例之感染案例。經追查後發現,感染源頭為走私進口之非洲寵物鼠,將病毒傳染給當地土撥鼠及人類。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感染人類之猴痘病毒株毒性較弱,無人死亡,整個疫情在半年內就平息了,而且鮮少出現人傳人的案例。

在非洲流行的猴痘病毒可分為中非和西非兩個分支,中非分支比西非分支病毒更容易傳播,且致死率更高,可達 10%。然而,因為疫情僅限於非洲,即使致死率高也鮮少受到國際關注。

自 2022 年 5 月以來,造成全球頻繁出現人傳人的猴痘病毒,經定序確認屬於西非分支,致死率約為 1%。此次疫情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多半是經由密切接觸,像是身體接觸時沾染到感染者分泌物、黏膜,或是皮膚水泡破裂流出的體液等等。另外也有機會經由口鼻噴出的飛沫,或是日常用品如衣物表面傳播病毒。

傳統上,感染猴痘後會出現發燒、畏寒、頭痛、淋巴腺腫大等典型症狀,並在發病後起疹子,自患部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繼而發展成水泡、膿疱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出,2022 年疫情的病患多半由於性接觸造成傳染,因此出現較不典型的症狀,像是疹子最早出現在生殖器或肛門周圍,且不一定會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發燒等症狀也比較不明顯,因此不易辨別、常常誤診成其他傳染病。目前臺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已把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不敢輕忽大意。

感染猴痘的可能症狀。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iStock

天花疫苗也可以抵禦猴痘

說到猴痘病毒,便不得不提到同樣是正痘病毒屬,且惡名昭彰的近親: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感染天花病毒產生的症狀跟猴痘類似,但更為嚴重。歷史上幾次天花大流行,至少帶走三億人的性命。不過在十八世紀,愛德華,金納(Edward Jenner)醫師倡導以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製成的天花疫苗,已經於二十世紀成功的將天花病毒趕盡殺絕,目前僅有美、俄兩國的中央疾管機構仍保存些許天花病毒。

天花疫情之所以能被完全清除於人類社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其沒有人類以外的其他宿主。

天花病毒只會在人類之間散佈;當疫苗逐漸普及,民眾逐漸獲得抵抗力之後,天花病毒就無法生存。至於近期快速散播的猴痘病毒則不同,由於寄主範圍較廣,可感染多種野生嚙齒及靈長類等動物,導致猴痘病毒較不易完全根除。

針對此一波猴痘疫情,張雯指出,雖然病毒基因組上已經出現多個鹼基的變異,但不必然產生功能性影響。此外,因為痘病毒表面有多種相似度高之抗原,接種天花疫苗產生之免疫細胞仍具有可辨認猴痘病毒之能力,產生具有中和活性之抗體來保護個體。目前的第三代天花疫苗對猴痘仍具有相當的防禦能力,民眾毋需過於恐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用牛痘病毒製作的天花疫苗可以抵禦猴痘病毒?

原因在於牛痘、猴痘與天花病毒親緣關係接近,不僅病毒表面有同源性高的蛋白質用以進入寄主細胞,三者入侵細胞的機制也類似。長期研究牛痘病毒進入細胞機制的張雯認為,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協助科學家了解猴痘病毒的生活史。

關鍵在於表面鞘膜蛋白

對於痘病毒進入細胞的機制,以牛痘病毒當作模式物種研究的張雯指出,有感染力的痘病毒具有兩種形式,成熟病毒(Mature Virus,MV)及細胞外病毒(Extracellular Virus,EV)。兩者均帶鞘膜,但 95% 以上細胞內產生的病毒為成熟病毒。

成熟病毒藉由鞘膜上的四種鞘膜蛋白質,分別是:H3、D8、A26 及 A27,以附著在細胞表面的醣胺聚醣(Glycosaminoglycans)。接著病毒會聚集於細胞表面脂質筏(Lipid rafts)與細胞受體蛋白質 Intergrin β1 以及 CD98 結合,誘導宿主細胞內的訊息活化,產生細胞肌動蛋白質的聚合作用(Actin polymerization),促成液飲作用 ( Fluid phase endocytosis ) 將病毒吞入細胞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牛痘病毒有兩種感染顆粒,一種是成熟病毒(Mature Virus,MV),數量佔 95% 以上;另一種是細胞外病毒(Extracellular Virus,EV),數量只佔 5% 以下。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張雯)
牛痘病毒的成熟病毒顆粒進入宿主細胞的機制。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張雯)

牛痘成熟病毒被液飲作用產生的囊泡所包裹進入細胞質,接下來囊泡內環境會逐漸酸化,而酸性會誘導病毒鞘膜蛋白質 A26 結構改變,使得病毒融合蛋白質活化,促使病毒鞘膜與囊泡膜融合,脫去鞘膜的病毒內核進入細胞質內,開始新一波的基因複製及病毒組裝。

大部分 DNA 病毒是進入到細胞核,因為合成 DNA 所需之核苷酸原料在宿主的細胞核裡面;但痘病毒卻不是,反而在細胞質裡進行它的生活史。

張雯指出,痘病毒具它自身專用之 RNA 及 DNA 聚合酶,連基因轉錄及基因複製的過程都不假手宿主細胞之聚合酶。

牛痘病毒的感染顆粒進入宿主細胞的動態影像,紅色為成熟病毒顆粒(MV)、綠色為細胞外病毒顆粒(EV)。註:可開啟「循環播放」功能方便觀看。資料來源/張雯

從單層到雙層膜

牛痘病毒進到宿主細胞後,早期反應基因(Early gene)會立刻開始表現,產生早期病毒蛋白質,包括中期轉錄因子和 DNA 聚合酶以 DNA 複製;病毒會接續產生其他中後期的蛋白質,並且修飾內質網,把遺傳物質與蛋白質組裝成新的成熟病毒顆粒,完成牛痘病毒的生活史。

細胞產生之 MV 是非常穩定的病毒狀態,製造出來後會留在細胞質內,待細胞死亡破裂才會釋出。然而,少部分的 MV 會被運輸到寄主細胞的高基氏體進行「加工」,多包兩層高基氏體的膜,形成三層膜的病毒顆粒(Wrapped Virus,WV),並藉著細胞的微管移動到細胞邊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著,三層膜的 WV 病毒會透過「內向外」的細胞膜融合,脫去最外層的膜,剩下兩層膜之 EV 便裸露在寄主細胞膜的「外面」,伺機尋找下一個細胞。EV 與 MV 不同,在環境中極不穩定,也因其鞘膜特性的不同,兩層膜的 EV 較脆弱,一旦附著在細胞表面後,其第一層外膜產生撕裂,露出第二層膜,不需經由胞飲過程及酸性環境的催化,此時 EV 可以直接與細胞表面之細胞膜進行膜融合,完成感染過程。

A26 蛋白質影響感染途徑

「成熟病毒 MV 藉胞飲作用後的酸性環境觸發病毒膜與囊泡膜融合,跟 EV 病毒在中性條件下直接與細胞膜融合,這兩種模式最大的差異,就取決於病毒表面是否有 A26 鞘膜蛋白質。」

張雯指出,A26 的作用就是抑制病毒膜融合的進行,而 A26 鞘膜蛋白質只存在 MV 表面,卻不在 EV 表面。A26 蛋白質組裝在病毒顆粒上,抑制膜融合,以維持 MV 病毒的穩定。 直到病毒感染細胞後,它的抑制功能會在囊泡形成的酸性環境下被解除,膜融合才得以順利進行,將病毒內核送入細胞質中。

不只是牛痘,天花跟 2022 年流行的猴痘病毒表面都有 A26 鞘膜蛋白,藉由解開鞘膜蛋白質如何調控病毒入侵細胞的機制,或許可以在未來變成圍堵猴痘病毒的籌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表面抗原蛋白多,不必擔心免疫逃脫

目前已報導的猴痘病毒有多達 50 處基因突變,而突變帶來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張雯卻不那麼擔心會有免疫逃脫的狀況出現。張雯指出,已經有實驗證明天花疫苗可以預防猴痘病毒,不論是先前提到一層膜或兩層膜的痘病毒狀態,被疫苗激活的人體免疫細胞都有能力辨認。

「新冠肺炎只有一個棘蛋白當作抗原,要是一出現突變就很麻煩;但猴痘病毒不一樣。」張雯解釋說,猴痘病毒表面的鞘膜蛋白例如 H3、D8、A27、L1 及 B5 都具有多樣的抗原區域,可刺激強大的免疫反應,產生各式各樣中和抗體。當中和抗體辨認的病毒抗原目標大且多時,病毒就很容易被發現、殲滅,即使少許突變也無法讓病毒逃脫其餘中和抗體的辨識。

因此,張雯表示,對付猴痘病毒用現有的第三代天花疫苗就夠了!「其實不論哪一代天花疫苗,刺激免疫力的能力都夠好,差別主要在於疫苗本身的安全性。」張雯強調,因為天花在 1980 以後就已經滅絕,沒有必要實施接種。各國現有的天花疫苗庫存是為了少數高危險群工作者之防護,或是防範天花病毒作為生化武器之用途,存量不夠多,短時間內無法供應大量民眾施打,所以猴痘疫情才會在爆發初期就引起恐慌。

如今猴痘病毒在特定群體中傳播只是暫時的表象,張雯指出,猴痘病毒傳播主要是靠接觸傳染,而且無關性別、性傾向或是否有發生性關係,只要有近距離的「肢體接觸」或污染物接觸都有可能沾到病毒而感染。各國有關當局應盡快鎖定確診個案的接觸者,以及接觸者的親朋好友們,讓他們優先施打疫苗,並追蹤成效。動作越快就越能有效圍堵疫情。

張雯解釋,新冠病毒僅有一個棘蛋白當作抗原,而猴痘病毒表面鞘膜蛋白有 H3、D8、A27、L1 及 B5 等多個蛋白質,可以提供中和抗體諸多可以辨認的抗原區域。圖/研之有物

阻斷病毒進入本土生態鏈是當務之急

過去各國科學家花費許多心思研究天花病毒,讓 WHO 存有足夠的天花相關資料,一舉成功用疫苗滅絕天花病毒。這也是至今人類醫療史上唯一成功滅絕病毒的案例。以此為基礎,想要防治相近的猴痘病毒並非難事。張雯也不認為短期內猴痘疫情會一發不可收拾。

回顧 2022 年,有很多個案是因從事性行為產生的密切接觸而被傳染,「當然固定性伴侶是可以減少病毒傳播的機會」張雯說。然而,過度簡化個案特徵與傳染途徑,再加上現任 WHO 秘書長譚德賽的發言,以及媒體大肆渲染下,容易誤導民眾以為猴痘是只會在男同性戀間傳播的性病。

「就跟當初 1980 年代的愛滋病一樣,一開始社會大眾以為只有同性戀社群才會被感染;猴痘也要多注意,不然也會污名化少數社群,帶給他們很大的傷害。」張雯再次強調,猴痘病毒會在人類全身流竄,不只侷限於性器官。

想要知道猴痘病毒在全球感染趨勢,張雯建議臺灣民眾可以追蹤有公信力的媒體跟網站,如 WHO 網站;由於美國猴痘病例約佔全球病例之半,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也時常更新相關資訊。而臺灣目前只有 4 例境外移入,且都被快速攔截,應該還沒機會讓病毒散佈到其他人或動物身上造成本土感染,故暫時不用恐慌。

不過,由於猴痘病毒還會感染人以外的動物,為了預防未來出現本土感染,當前之務即是要注意並阻斷外來病毒進入當地寄主生物之生態鏈中。

延伸閱讀

  1. Ahmed, S. F., Sohail, M. S., Quadeer, A. A., & McKay, M. R. (2022). Vaccinia-virus-based vaccines are expected to elicit highly cross-reactive immunity to the 2022 Monkeypox virusViruses, 14(9), 1960. 
  2. Alakunle, E. F., & Okeke, M. I. (2022). Monkeypox virus: A neglected zoonotic pathogen spreads globally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20(9), 507–508.
  3. Isidro, J., Borges, V., Pinto, M., Sobral, D., Santos, J. D., Nunes, A., . . . Gomes, J. P. (2022). Phyl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and signs of microevolution in the 2022 multi-country outbreak of Monkeypox virusNature Medicine, 28(8), 1569-1572.
  4. Tomori, O., & Ogoina, D. (2022). Monkeypox: The consequences of neglecting a disease, anywhereScience, 377(6612), 1261–1263.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n.d.). Monkeypox.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trieved December 28, 2022,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onkeypox
  6. Fenner, F. (1993). Smallpox: Emergence, Global Spread, and Eradication.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the Life Sciences, 15(3), 397–420. 
  7. Foster, S. O., Brink, E. W., Hutchins, D. L., Pifer, J. M., Lourie, B., Moser, C. R., . . . Foege, W. H. (1972). Human monkeypox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46(5), 569–576.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_96
296 篇文章 ・ 3419 位粉絲
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 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們該擔心猴痘疫情嗎?——《科學月刊》
科學月刊_96
・2022/08/05 ・2479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林翰佐 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當這個世界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疲於奔命之際,猴痘(monkeypox)疫情似乎也有逐步升溫的趨勢。我們該以何種心態面對新的未知疫情?或許這篇文章能提供讀者一些方向和理性。

猴痘病毒的近親——造成數十億人喪命的天花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V)感染所引起,猴痘病毒在分類上有個赫赫有名的同屬——造成天花(smallpox)的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

天花病毒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圖,內部呈現啞鈴形的部分包含了病毒的 DNA。圖/Wikipedia

天花是一種能透過空氣傳播、致死率約 30% 的病毒,且疾病痊癒後仍會在病人身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坑疤,令人聞之色變,更是人類疾病歷史上最黑暗的篇章。據歷史記載,在 735 至 737 年間,一場爆發於日本的天花流行,一共奪走了 100~150 萬人的生命,約相等於當時日本總人口數的 1/3,足見其威力。

諷刺的是,天花也是人類第一個戰勝的疫病。由英國醫師詹納(Edward Jenner)推行的牛痘(cowpox)接種技術,意外開啟生命科學中的免疫學篇章,使疫苗成為對抗病毒性傳染病最有效的武器。1980 年代,在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防堵策略的運用下,曾經造成人類歷史上約數十億人喪命的天花,在地球上徹底地被根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猴痘的病毒結構與傳播能力

繼承表親天花病毒的威名,猴痘疫情似乎顯得山雨欲來。

其實,痘病毒科(Poxviridae)的親戚一直存在於脊椎動物的族群當中。這類病毒的基因組由雙股 DNA 所組成,長達 186 千鹼基對(kb),記錄著 180 多個基因訊息,是感染哺乳動物的病毒當中體型最大,最為複雜的病毒。

相較於目前大家最為熟知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基因體長度大約只有 2 萬 6000 至 3 萬 2000 個核苷酸(nucleotides)所組成,透過分子機轉可以生產約 20 種左右的結構性蛋白(structural protein)及非結構性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在巨大的天花病毒前面顯得單純許多。

而更多種蛋白質的生產力也意味著病毒的「能力」愈強,所以天花病毒一直以來都被譽為是最狡猾的病毒,它具備多套欺騙免疫系統的機轉,使人防不勝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痘科病毒相當狡猾,但還是希望猴痘可以安分一點。,圖 / pixabay

猴痘,顧名思義是一種流行於靈長類的流行病。1958 年,在研究用的猴子中首度被發現,而人類被感染的首起案例發生於 1970 年,之後在中非及西非偏遠地區也陸續發現零星案例。

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猴痘主要透過嚙齒類、靈長類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疾病。不過猴痘的傳播一直以來都是不慍不火,即便目前有升溫的趨勢,流行病學專家也相信它的「基本再生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俗稱 R0 值)介於 2 和 3 之間,遠低於目前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 Omicron 變異株(R0≈10~15),意味著只要有適當的防疫作為,疫情不會像 COVID-19 一樣來得又快又猛。

猴痘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目前已知猴痘人傳人的途徑主要以皮膚、口對口或體液等與患者有密切接觸的方式傳染,其中也包括接觸被患者汙染過的物品以及衣物等。不過具體相關細節仍有賴後續的研究,包括患者實際具備感染能力的時程,以及是否造成胎兒垂直感染的可能性等。不過由於人類對抗天花具有相當完善的經驗,對於應付猴痘來襲,一些估算總不至於差得離譜。

若是不慎感染猴痘,需要多久才能痊癒?

猴痘的症狀類似天花,具有明確的病癥,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背痛、疲倦及淋巴結腫大,此外隨著病程的演進也會在皮膚上出現丘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猴痘的症狀類似天花,特別明顯的症狀是皮膚病灶。圖/Wikipedia

猴痘的病程通常持續兩到三週,多數健康的人可以自行痊癒。不過部分患者包括嬰兒、兒童,以及免疫缺陷病友,可能會面臨更嚴重的症狀,甚至死亡。有關猴痘的死亡率依照不同地區呈現相當大的差異,預估值從 1~10%,甚至於更高的數值都曾經被提出,不過死亡率也與當地的公衛條件和醫療支援程度息息相關,不排除被高估的可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開的資料顯示,近期受到猴痘疫情影響的國家及地區,迄今並未出現死亡案例。

目前有針對猴痘開發的疫苗或是藥物嗎? 

由於新藥開發的速度較慢,多數新興傳染病很難有可以立即使用的「特效藥」。但目前包括美、英、加拿大等國的藥物管理局,已陸續核准將天花的藥物特考韋端(tecovirimat)用於猴痘治療。特考韋端能干擾天花病毒細胞膜蛋白的合成,阻斷病毒在人體內複製散播的機率、降低病情的發展,在實驗室中的研究證明它對猴痘病毒的複製也能有效地進行干預,不過臨床上的效果仍有待後續研究證實。

基於猴痘與天花的同源性,接種牛痘疫苗也可以提供有效保護,多項研究表明曾接種過牛痘疫苗者,發病率可降至約 4~21%。根據臺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說明,臺灣目前仍保有一定數量的第一代牛痘疫苗戰備存量,可以因應緊急時所需。另外,由於牛痘疫苗的製程屬於活毒疫苗,具有相當長效的保護效力,在 1979 年前出生的民眾皆有施打牛痘疫苗,因此他們也對猴痘有較佳的抵抗能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疫病的可怕性來自於高傳染率、致死率,以及人類對該疾病的理解程度。由上述已知條件看來,猴痘並不是那麼可怕,可避免過度恐慌。不過衛生習慣的培養與防疫知識確實仍是趨吉避凶的基礎,願大家出入平安。

  • 〈本文選自《科學月刊》2022 年 8 月號〉
  • 科學月刊/在一個資訊不值錢的時代中,試圖緊握那知識餘溫外,也不忘科學事實和自由價值至上的科普雜誌。

延伸閱讀

  1.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猴痘最新研究解析記者會新聞稿,2022年7月。https://smctw.tw/13545/
  2. 天平疫病大流行,2021年11月5日,維基百科,https://reurl.cc/j1XR4m
科學月刊_96
249 篇文章 ・ 3497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0

3
4

文字

分享

0
3
4
猴痘有可能會大流行嗎?帶你一窺猴痘的症狀、傳播途徑與可能的防範措施
Karel Chen
・2022/06/24 ・3739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猴痘這個傳染病,在5月7日現身英國後,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已經擴散到 29 個國家、患者數破千,世界衛生組織(WHO)在 6 月上旬警告,指出目前的病例數可能是被低估的。現在台灣也出現了案例,不禁讓人思考猴痘到底會不會全球大流行呢?

本篇文章整理了猴痘的各種症狀、傳染途徑,以及是否有防範措施。

1. 為什麼叫「猴」痘?

猴痘(Monkeypox)取名為「猴」痘,是因為它最初是從猴子身上分離出來的,但後續調查指出,猴痘在大自然中不只感染猴類,還有多種小型囓齒動物也是宿主。

猴痘的原生地在非洲中部及西部,過去很少離開非洲,但在 2022 年 5 月 7 日,英國出現了第 1 例。這名患者剛從中非的奈及利亞入境回到英國。原本以為這大概是一個單一事件,畢竟旅遊史很明確,但誰也沒想到,這只是一場風暴的開端而已。

2. 猴痘的傳播方式

猴痘主要透過感染者的唾液或膿液傳播,比如共用被沾染的床單、毛巾或衣服;或是直接碰觸到患者或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黏膜、傷口而感染,吃沒煮熟的動物肉也是風險之一,被感染動物咬或抓傷也會感染疾病。

3. 2022 年猴痘不尋常的傳播途徑

5 月 14 日,英國又出現 2 個病例,怪異的是,疫調顯示這兩人和第 1 個病例一點關係也沒有。這下子可讓人嗅到有點不對勁了。隨即在 5 月 16 日,英國又冒出 4 例,這 4 例竟然又跟前幾例沒有關聯!從流行病學角度來解讀,等於告訴我們有一條或甚至好幾條隱形傳播鏈存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此開始,猴痘病例連環爆,5 月 13 日到 5 月 21 日間,至少有 12 國出現病例,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法國、比利時、美國、澳洲等,92 例確診、28 例疑似,這已經超過近 50 年發生在非洲以外的所有病例數總和了。《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一篇報告認為,這個病例驟增現象背後的科學、環境和社會原因仍是一個謎,而且是非常不尋常和值得擔憂的。

猴痘屬於正痘病毒屬(Poxvirus),球形的蛋白質外殼裡包著雙股 DNA,病毒除了在宿主動物間傳播,以往出現在非洲境外的案例,排除掉有旅遊史的患者,幾乎 100% 是由動物傳給人,例如 2003 年發生在美國的 47 例小規模爆發,便是由寵物土撥鼠傳給人。

因此,2022 年的這波感染就顯得十分詭異,因為絕大多數的患者都沒去過非洲、也沒有跟動物接觸,換句話說,這一次猴痘明顯顯示出「人傳人」感染鏈,不禁令人疑心是不是病毒發生了某種異常的突變?這也是挑動各國敏感神經的另一個警報。

DNA 病毒有一個特性,就是比起像是 SARS-CoV-2 這種 RNA 病毒來說,突變速率要緩慢許多。因此只要研發出一款有效的疫苗,就能連續使用許多年,不必擔心像 SARS-CoV-2 疫苗般失效。

4. 猴痘與天花是近親,但症狀比天花溫和

猴痘另外一個讓人疑慮的點,在於它是天花的近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天花是人類的老朋友了,糾纏了人類 3000 年以上,古埃及法老王的木乃伊就有天花留下的痘疤,死亡率估計高達 30%。猴痘患者會發燒、頭痛、淋巴結腫大、背痛、肌肉痛和無力,發燒後 1~3 天(有時候更長),皮膚開始有一點一點的疹子鑽出來,通常最先出現在臉上,然後蔓延到其他部位,疹子接著凸起變成透明的水泡,再變成含有淺黃色膿汁的膿皰。幸好,兩相比較之下,猴痘比起天花的確是溫和很多。

猴痘分成剛果盆地株(也稱為中非株)以及西非株兩種主要的病毒分支,這一次在全球擴散的是西非株,它的毒性比起剛果株來的弱。刊登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的另一份研究指出,因為調查取樣方法不同的關係,剛果株的推估死亡率差異很大,從 1% 到 10% 都有,西非株則一直維持在 3% 以下。

5. 萬一猴痘爆發的話,人類有反攻武器嗎?

說到大流行,現在大家最關心的議題就是疫苗了。那麼有沒有專門針對猴痘的疫苗呢?

答案是「沒有」,原因如下:

  1. 猴痘過去被認為是非洲的地區性傳染病,沒有侵襲到先進國家。
  2. 非洲當地的人窮,沒有足夠的市場誘因。所以儘管猴痘的近親例如天花,早已經有了疫苗,照理說研發近似病毒的疫苗會簡單很多,但因為不划算,沒有人特別針對猴痘再去開發疫苗。
  3. 猴痘死亡率比起天花低很多,「只有」1%~10%,也導致了沒有那麼迫切要開發疫苗的壓力。

如果沒有專用疫苗,那是不是有其他的武器可以抵擋一下?

有的。如果預先接種天花疫苗,約有85%的保護力,這數字是從第一代天花疫苗估計而來的。

聽起來相當不錯,這在生物學上是有道理的,因為人體如果感染正痘病毒屬的任一個成員,如天花、牛痘、猴痘,產生的抗體也可以抵抗其他病毒,這在免疫學上稱為「交叉保護」效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猴痘也已經有治療藥物,例如 Tecovirimat。這些都是可以立即派得上用場的武器。如果猴痘萬一爆發,還可以作為一條抵擋的防線。  

但是也有一個壞消息,天花的第一代疫苗早就停產了,幸好現在國際上已經有新的第 2 和第 3 代疫苗,例如 Jynneos 疫苗,含有改造過的牛痘病毒,在人體裡不會複製,但可以引發抵擋天花及猴痘的免疫反應。

6. 台灣需不需要擔心猴痘?該不會又要封邊境了吧!

全球國家都在問一個問題:會不會變成大流行?

按照目前歐盟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以及美國疾管中心專家的估計,認為造成大流行的可能性不大。這個結論真的是讓我們大大鬆了一口氣。他們根據 3 個理由來判斷出這個結論:

  1. 由目前的流行病調查結果看起來,猴痘人傳人的效率並不高,所以不至於像新冠肺炎那樣,可以透過空氣傳播而患者數激增。  
  2. 猴痘發病的症狀非常明顯,一眼就看得出來這個人生了病,所以也馬上會被察覺通報隔離。不像 SARS-CoV-2 具有輕症、甚至無症狀,這種狡猾的藏匿方式,使得感染擴張一發不可收拾。 
  3. 我們知道猴痘如何傳染。猴痘主要透過接觸感染,因為了解傳播途徑,因此能夠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不像 SARS-CoV-2 剛現身的時候,我們連它會不會空氣散播都糊里糊塗,被殺了個措手不及。

7. 如果,猴痘真的發生大流行該怎麼辦呢?

可能的做法是採取雙管齊下措施。首要是優先防護高危險群,像是慢性病人、小朋友、孕婦,先隔離病患,讓這些抵抗力比較弱的族群不會接觸到患者。再來,既然天花疫苗對猴痘有交叉保護力,要趕快進行接種,並且因為天花在全球已經絕跡了 40 年,世衛組織在 1980 年宣布根除天花,因此如今年紀在 40~45 歲以下的世代,是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如果發生大流行,必須要趕快補打疫苗。到時候,疫苗的搶購、長途輸送、跨國進口、保存等等問題,可能會再重演。

根據歐洲國家目前處理猴痘的經驗,並不是每一個病患都住院,大多是在家自主隔離,患者會在2到4週內痊癒。美國官方建議患者的隔離期限是「到皮膚病變消失、膿皰結痂脫落並且長出新皮膚」為止。包括英國在內的幾個國家也同時建議,跟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也需要自主隔離21天。

8. 所以猴痘會大流行嗎?

很幸運的是,到目前為止,各國都動了起來,紛紛啟動防疫措施,但猴痘到底從哪裡開始、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病毒突然開始大舉散播,仍然不清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大流行機會不高,台灣仍然必須謹慎,保持警覺,因為猴痘目前還有很多問題沒找到解答,比方說,病例突然增加是不是因為猴痘病毒已經突變,導致病毒比過去更容易傳染?或是使得病毒能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無聲散播?現在的病例是不是全來自同一個感染源?或者其實是有好幾條感染鏈同時存在?在這些疑問沒有水落石出之前,我們就不能高枕無憂。

需不需要在這個時間點就開始準備疫苗、藥物等預防措施,也是一個難題,是要像COVID-19一樣超前部署,或是沉住氣按兵不動,等待疫情自然平息?這也十分考驗我們的智慧。你覺得呢?

參考文獻

Karel Chen
3 篇文章 ・ 6 位粉絲
本行是研究蛋白質3D結構及蛋白質間交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學家,先後在國立交通大學生物資訊研究所、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及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後來,一咬牙換了跑道,在醫療健康媒體一待7年,從菜鳥編輯和記者做起,現在在自行創業之餘,想盡辦法擠出時間投入最愛的科普。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自家孩子就是最好的白老鼠?誰家的爸爸這麼狠,竟然連兒子都拿來做實驗!──《厲害了,我的生物》
聚光文創_96
・2022/09/14 ・1815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天花」亂墜的時代

在東方,由於長期受到天花的嚴重威脅,中國與印度的醫師們一直致力於尋找治療「斑點怪物」的方法。

他們發現,天花的倖存者似乎擁有某種保護能力,終身不會再染上此種疾病。這種「以毒攻毒」的現象,讓東方醫師們走上了「通過接觸疾病,取得抵抗能力」的道路。

在古代中國,醫師們會設法讓未染病的人,接觸少量的致病物質,例如:將天花患者身上的結痂物磨成粉末,接著吹進人的鼻孔裡;或者取出少量天花膿皰內的液體,小心翼翼的沾拭在皮膚之上。

就這樣,在疫苗橫空出世以前,對抗天花最有效的方法──「接種」(inoculation)──逐漸在亞洲傳播開來,雖然方法可能會因地區有些差異,但基本概念大致雷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來鼻孔是個好用的地方,請大家好好珍惜!。圖/聚光文創

古人怎麼接種天花?新鮮現採、產地直送

十八世紀初,天花的接種技術傳到了歐洲。

在一七一四年與一七一六年,提莫尼和皮拉里諾都曾經寫件給倫敦皇家學會,描述土耳其的這項技術,並且建議英國人可以試試。

可惜,儘管當時天花正以極快的速度肆虐英國,但英國醫學界依舊十分保守,對新技術報以懷疑。一直到蒙塔古夫人願意擔任代言,大力倡導之後,情況才逐漸轉變。

當時,醫師通常是使用柳葉刀(Iancet),刮取天花患者身上的膿皰,然後以皮下注射的方式,將「新鮮現採」的膿液,「產地直送」到接種者的手臂或大腿之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這麼做的風險其實不小,除了直接染疫,或者將天花傳染給其他人,接種者也可能因此染上、散播其他不同種類的傳染病。

這種現採直送的方式風險極高,畢竟,沒有人知道那些膿皰是否帶有其他疾病。圖/envatoelements

由於孩童時期曾經親身體驗過產地直送的可怕,這段不堪回首的記憶,讓金納時時陷入苦思:除了蒙塔古夫人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對付天花的可能?

意外的發現:「我得牛痘我驕傲」

一七八八年,金納的診所來了幾位擠牛奶的女工。金納注意到,這些女工們曾經照護過染病的農場主人,卻沒有因此罹患天花。

「因為我們是擠牛奶的女工,染上牛痘的機會很高。」女工們捲起袖子,露出手上的疤痕:「村裡的人說,得過牛痘的人,永遠不會染上天花,也不會有醜陋的麻子臉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我得牛痘我驕傲」的思維,讓金納熊熊想起學徒時期聽見的傳聞。金納於是決定,要將自己的觀察──牛痘或許能預防天花感染──付諸實行。

一七九六年五月十四日,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金納終於說服了一名園丁,讓他八歲的兒子詹姆斯(James Phipps)接種牛痘。在此之前,小詹姆斯從未接種,也從未染患天花。

金納先從莎拉──這位農家女孩正好染上牛痘──手指上的牛痘膿皰內,取得一些膿液,然後在詹姆斯的左臂上劃出兩道傷口,將部分膿液塗抹在這兩道切口上。

幾天之後,詹姆斯出現了輕微的發燒症狀,身上也身出了牛痘的膿皰,但他很快便康復了。二個月之後,金納再為詹姆斯接種天花。正如金納所期待的一樣,詹姆斯果然沒有出現任何天花的症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種牛痘後,天花對詹姆斯來說根本不算甚麼。圖/envatoelements

金納大喜過望,於是將這個實驗寫成論文,提交給倫敦皇家學會。然而,皇家學會以證據不足為由,拒絕刊登這篇僅有「單一實驗資料」的論文。

為了提交更充足的證據,金納決定要擴大實驗規模,連自己的兒子都納入受試者的行列。什麼是狼性?這就是狼性,連自己的小孩都敢拿來做實驗!

常言道:「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不久之後,格洛斯特郡爆發了天花的大流行,接種了牛痘的受試者們,因此得以倖存。

真的會有這麼厲害的醫生嗎?圖/聚光文創

──本文摘自《厲害了,我的生物》,2022 年 9 月,聚光文創,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聚光文創_96
6 篇文章 ・ 6 位粉絲
據說三人出版社就算得上中型規模,也許是島嶼南方太過溫暖,我們對出版業的寒冬始終抱持著浪漫與天真。 作者們說,出版市場很艱困,但我們依然想在翻譯領軍的文學市場中,為本土的作者、原創故事發聲。 喜歡做為升學孩子減輕壓力的書,不要厚重百科類型、沒有艱澀的專有名詞,很多重大發現的背後故事更值得我們好好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