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生活忙碌壓力大,小心發炎性腸道疾病找上門!

careonline_96
・2022/03/15 ・2282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人昏倒了!趕快打 119!」寧靜的圖書館裡突然出現一陣騷動。

二十多歲的李同學是位博士生,當時正在準備畢業論文,壓力非常大,飲食也不正常,甚至因解出大量血便,而昏倒在圖書館。送到急診室後,狀況相當不穩定,於是住進加護病房。

內視鏡檢查發現李同學的腸子潰爛地非常厲害,並且進一步檢查確診為發炎性腸道疾病。臺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張崇信醫師回憶,「當時使用了生物製劑控制腸道發炎,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才脫離險境。後續的追蹤顯示,他腸道黏膜逐漸癒合,狀況很穩定,也已經順利畢業、就業。」

持續腹瀉,離不開馬桶超困擾

對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而言,相當困擾的就是不斷腹瀉,且經常都是血便,張崇信醫師指出,有些患者一個小時要跑好幾次廁所,甚至無法離開馬桶,所以沒有辦法外出工作。而且,持續解出血便,還會伴隨貧血、頭暈的狀況,也讓患者非常害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部分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即使沒有嚴重的腹瀉、血便,光是腹痛、吃不下,也會讓人一直消瘦下去,體力越來越差。

由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初期症狀不具特異性,不容易被診斷,因此患者往往會經歷很多家醫院,卻無法獲得答案,拖到最後甚至需要接受手術,非常棘手。

張崇信醫師說明,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療前,需要接受一系列檢查,確認疾病範圍、嚴重度;確認是否有感染,例如巨細胞病毒、結核菌、細菌、厭氧菌等;確認是否有腫瘤,例如腸子的淋巴癌;並確認是否有腸道外症狀,例如眼睛、關節、皮膚、膽道、肝臟等。醫師會綜合各項資訊,選用合適的藥物組合。

腸道發炎就像火燒厝,及早撲滅不能等!

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時,很多病友會誤以為只要肚子不痛、沒有拉肚子、能夠吃東西就夠了,但是在臨床症狀緩解後,患者的腸道其實還在發炎,張崇信醫師強調,因此需要持續追蹤,包括抽血檢驗發炎指數、檢驗糞便的鈣衛蛋白,也可以做小腸超音波、腹部核磁共振攝影、小腸鏡、大腸鏡、膠囊內視鏡等,利用各種工具來評估治療成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較輕微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可使用傳統藥物,張崇信醫師解釋,5-ASA 抗發炎藥物,對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比較好,但對克隆氏症的效果就不甚理想,可能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類固醇可抑制發炎,但是只適合短期使用。

「針對中重度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儘管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但是腸道黏膜完全癒合的機會,恐怕也不到一半,」張崇信醫師說,「我們會建議提早使用生物製劑,以避開免疫抑制劑跟類固醇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並讓腸道黏膜癒合,內視鏡看起來完全正常。相較於傳統藥物,生物製劑幫助腸道黏膜癒合的機會可以從 20% 提高到60%,甚至 80%。」

腸道黏膜癒合對患者非常重要,如果腸道黏膜沒有癒合,長期處於發炎的狀況,便可能有反覆出血的狀況,甚至腸穿孔、形成瘻管而需要緊急手術。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如果放任腸道反覆發炎、癒合,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好幾倍。

中重度發炎性腸道患者常會使用免疫抑制劑,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張崇信醫師說,有些患者會反覆鼻竇炎、中耳炎、泌尿道感染,而需要調整免疫抑制劑,如此一來容易影響病人規則服藥的意願。相對而言,如果可以提早在適當時機,讓適用的病友使用生物製劑,有助減少因使用免疫抑制劑、類固醇而帶來的副作用,而且越早把疾病控制下來,對患者預後越有幫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物製劑大致可分成兩大類,腸道專一型與全身型。腸道專一型生物製劑可抑制淋巴球進入腸道組織,於腸道發揮抗發炎的效果,副作用較少;全身型生物製劑可抑制發炎介質作用,有助改善腸道外症狀。

「大腸、小腸在發炎的時候,很像火燒房子。」張崇信醫師舉例,「如果慢一點滅火,就算最後火都滅掉了,房子大概也不能住了。長期發炎將使腸子壞死、狹窄,需要手術切除,是非常遺憾的事。」

張崇信醫師強調,病友如果能夠長期治療,讓病情穩定、黏膜癒合,生活可以自理,像一般人一樣工作與旅遊。反之,如果在症狀緩解後擅自停藥,導致疾病惡化,各種併發症的風險就變得非常高。

貼心小提醒

發炎性腸道疾病對身心影響很大,一定要積極追蹤治療。張崇信醫師叮嚀,由於患者多是青壯年,如果有懷孕計畫,或是已經成功受孕的時候,請與醫師討論藥物調整、營養補充等問題。跟傳統藥物比起來,現在已經有多種生物製劑,讓治療上有更多選擇。若能達到腸道黏膜癒合,可大幅提升生活品質,也可降低出現併發症的風險,減少需要手術的機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careonline_96
521 篇文章 ・ 275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從「衛生紙」開始的環保行動:一起愛地球,從 i 開始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2/03 ・1592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是否也曾在抽衛生紙的瞬間,心頭閃過「這會不會讓更多森林消失」的擔憂?當最後一張衛生紙用完,內心的愧疚感也油然而生……但先別急著責怪自己,事實上,使用木製品和紙張也能很永續!只要我們選對來源、支持永續木材,你的每一個購物決策,都能將對地球的影響降到最低。

二氧化碳是「植物的食物」:碳的循環旅程

樹木的主食是水與二氧化碳,它們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利用這些碳元素形成枝葉與樹幹。最終這些樹木會被砍伐,切成木材或搗成紙漿,用於各種紙張與木製品的製造。

木製品在到達其使用年限後,無論是被燃燒還是自然分解,都會重新釋放出二氧化碳。不過在碳循環中,這些釋出的二氧化碳,來自於原本被樹木「吸收」的那些二氧化碳,因此並不會增加大氣中的碳總量。

只要我們持續種植新樹,碳循環就能不斷延續,二氧化碳在不同型態間流轉,而不會大量增加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總量。因為具備循環再生的特性,讓木材成為相對環保的資源。

但,為了木製品而砍伐森林,真的沒問題嗎?當然會有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吸碳到固碳的循環

砍對樹,很重要

實際上,有不少木材來自於樹木豐富的熱帶雨林。然而,熱帶雨林是無數動植物的棲息地,它們承載著地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當這些森林被非法砍伐,不僅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黃碳,也就是那些大量儲存在落葉與土壤有機質中的碳,會因為上方森林的消失重新將碳釋放進大氣之中。這些原本是森林的土地,將從固碳變成排碳大戶。

不論是黃碳問題,還是要確保雨林珍貴的生物多樣性不被影響,經營得當的人工永續林,能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是紙漿和木材的理想來源。永續林的經營者通常需要注重環境保護與生態管理,確保砍下每顆樹木後,都有新的樹木接續成長。木材反覆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成,因此不用再砍伐更多的原始林。在這樣的循環經營下,我們才能不必冒著破壞原始林的風險,繼續享用木製品。

人工永續林的經營者需要注重環境保護與生態管理,確保砍下每顆樹木後,都有新的樹木接續成長。

如何確保你手中的紙張來自永續林?

如果你擔心自己無意中購買了對環境不友善的商品,而不敢下手,只要認明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與 PEFC(森林認證制度)認證標章,就能確保紙漿來源不是來自原始林。並且從森林到工廠、再到產品,流程都能被追蹤,為你把關每一張紙的生產過程合乎永續。

只要認明 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與 PEFC(森林認證制度)認證標章,就能確保紙漿來源不是來自原始林。

家樂福「從 i 開始」:環境友善購物新選擇

不僅是紙張,家樂福自有品牌的產品都已經通過了環保認證,幫助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實踐環保。選擇 FSC 與 PEFC 標章只是第一步,你還可以在購物時認明家樂福的「從 i 開始」價格牌,這代表商品在生產過程中已經符合多項國際認證永續發展標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 i 開始」涵蓋十大環保行動,從營養飲食、無添加物、有機產品,到生態農業、動物福利、永續漁業、減少塑料與森林保育,讓你每一項購物選擇都能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無論是買菜、買肉,還是日常生活用品,都能透過簡單的選擇,為地球盡一份力。

選擇 FSC 與 PEFC 標章只是第一步,你還可以在購物時認明家樂福的「從 i 開始」價格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2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1

1
0

文字

分享

1
1
0
認識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腸道黏膜癒合是關鍵!
careonline_96
・2022/07/19 ・234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醫師好!」老先生中氣十足地打招呼。

「你是…」醫師回過頭,愣了一會兒才認出來,「哇!你變好多啊!」

「是啊,我現在都吃得下,身體狀況好很多了。」

那是一位克隆氏症的病患,常常因為腹瀉、腹痛而住院,體重也減輕很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胃腸科林毅軒醫師分享,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期間,他的白血球一度降到只剩 100 顆/ul,遠低於正常值,狀況不甚樂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腸道有狹窄的狀況,建議手術治療,林毅軒醫師說,為了控制病情,當時有使用生物製劑治療,讓腸道更加穩定。經過半年多,患者的體重回升了 20 公斤,整體狀況大幅改善,讓人非常開心!

什麼是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腸道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林毅軒醫師指出,可能是因為環境、感染而誘發身體免疫反應,使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腸道組織,甚至全身器官,而造成一連串併發症。

發炎性腸道疾病大致分為兩大類,潰瘍性大腸炎以及克隆氏症。林毅軒醫師解釋,潰瘍性大腸炎病患主要會有腹瀉、血便等狀況,可能因為裡急後重而坐立難安。在腸道慢性發炎下,患者可能有貧血的情形,容易感到倦怠,恐影響學業、工作及生活品質。

克隆氏症可能對所有消化道造成影響,包括食道、胃、小腸、大腸等,林毅軒醫師說,克隆氏症會產生腹痛、腹瀉,並使吸收功能變差,導致體重減輕,由於整層腸壁發炎,病患可能出現瘻管、穿孔、腸道狹窄等嚴重併發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綜合評估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嚴重程度

我們可以從病患的主觀症狀,包含腹瀉腹痛次數、嚴重程度,以及病患生活品質做評估。林毅軒醫師說,從客觀的角度,可以抽血觀察發炎指數、檢驗糞便鈣衛蛋白(Fecal calprotectin),另外也可藉由內視鏡,包含大腸鏡、小腸鏡以及膠囊內視鏡,觀察腸道黏膜紅腫、出血、潰瘍的分布範圍及嚴重程度。

除此之外,還能運用影像檢查,如小腸攝影、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等,綜合各項資訊可以評估發炎性腸道的嚴重程度。

臨床上會依據主觀和客觀的證據,將發炎性腸道疾病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林毅軒醫師解釋,如果以廚師做料理來比喻腸道的發炎程度,輕度是小火燉煮,中度到重度則是大火快炒。

輕度到中度發炎性腸道疾病可以使用傳統的 5-ASA 藥物、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把小火控制住。林毅軒醫師說,若是中度到重度發炎性腸道疾病,使用傳統藥物可能緩不濟急,因此除了使用類固醇,也會盡快以生物製劑介入,減少月亮臉、水牛肩、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的發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物製劑屬於單株抗體藥物,作用機轉較精準,治療成效優於傳統藥物。林毅軒醫師分析,若有皮膚、關節、眼睛等腸道外症狀,可以選擇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若以腸道表現為主,可以使用淋巴球遷徙阻斷劑,因為專門作用於腸道,所以安全性較高,有較少感染風險、較少癌症風險。

「生物製劑能夠改善臨床症狀,有助達到腸道黏膜癒合,」林毅軒醫師說,「腸道黏膜癒合可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降低後續需要手術治療的機會。若是病患出現腸道狹窄需要開刀,使用生物製劑也可以讓腸道在手術前後維持在較穩定的狀態。」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重點是腸道黏膜癒合

經過治療後,腹瀉、血便等主觀症狀改善,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逐漸受到控制,但不代表腸道沒有發炎反應,林毅軒醫師提醒,我們需要透過各種客觀證據來評估,包含抽血、糞便鈣衛蛋白、內視鏡檢查等。

「腸黏膜癒合」是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時非常重要的目標,林毅軒醫師強調,在治療前我們會用大腸鏡、小腸鏡觀察腸道黏膜狀況,看看是否有紅腫、潰瘍;而在治療期間,更需要用內視鏡檢查,觀察腸道黏膜紅腫是否改善,黏膜的血管紋路是否明顯。如果可以達到腸黏膜癒合,看起來跟一般人無異的狀態,可以減少嚴重併發症的發生,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持續接受治療,維持在腸道黏膜癒合的狀態,能夠減少病情反覆發作的機會,降低使用類固醇的機會,生活品質能獲得顯著改善,未來較不會因為嚴重併發症而開刀,罹患腸胃道腫瘤的風險也能夠下降。

貼心小提醒

發炎性腸道疾病會讓人出現腹痛、腹瀉、血便、體重減輕等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腸胃炎,往往需要至腸胃科就診,進行完整的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經過治療,症狀改善後,患者仍要定期追蹤治療,林毅軒醫師叮嚀,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目標是腸黏膜癒合,保持腸黏膜癒合,能有較好的預後,對於課業、工作、生活品質都有正面的幫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1

2
2

文字

分享

1
2
2
淺談發炎性腸道疾病症狀及治療方針
careonline_96
・2022/03/24 ・2705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永遠記得,他來就診的時候,已是二十多歲的大男生,卻只有四十公斤而已!」高雄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蔡騌圳醫師回憶,「他已經反覆腹痛達 5 年之久,經常腹瀉、甚至有血便的狀況,後來因為克隆氏症導致腸道狹窄,只好接受手術切除部分腸道。」

「手術後他可以吃東西,營養吸收比較好,也持續接受生物製劑治療。」蔡騌圳醫師說,經過穩定治療半年後,病友的體重就慢慢恢復,現在已經有七十幾公斤,也能夠回到職場,擔任工程師的工作。

腹痛腹瀉出現這3點,可不是腸躁症!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自體免疫疾病,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對個人、家庭都是很大的負擔。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腹瀉、解血便、解黑便、體重減輕等。

很多人會問,「我常常拉肚子、肚子絞痛,到底是腸躁症?急性腸胃炎?還是發炎性腸道疾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蔡騌圳醫師解釋,腸躁症也會腹痛、腹瀉,但不會出現血便、發燒、體重減輕。至於急性腸胃炎,可能是吃壞肚子,持續個二到三天,通常不會超過兩個星期;如果是長期反覆腹瀉、腹痛,超過一個月以上就需要小心追蹤檢查。

發炎性腸道疾病會造成很多棘手的併發症。蔡騌圳醫師說,發炎性腸道疾病可分成「潰瘍性結腸炎」與「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會常常解血便,而導致貧血、頭暈、呼吸喘,若發炎太厲害,腸子越脹越大,甚至穿孔、破裂。長期追蹤的結果顯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罹患大腸癌的機會是一般人的 20 至 100 倍。

克隆氏症因為侵犯到小腸,所以常常營養不良,包括維生素 B12、鐵質等營養素的吸收都會出問題,營養不良也會導致貧血。患者的腸子在反覆發炎之後,容易產生狹窄、穿孔與瘻管,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會增加。

「因為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併發症很多,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即早診斷。」蔡騌圳醫師說,「如果能早點診斷,適時使用適當的藥物,可以減少併發症的產生,降低接受手術的機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病情不單純,平均兩年才確定診斷

臨床上需要搭配多種檢查,才能診斷發炎性腸道疾病,蔡騌圳醫師說,抽血檢查可以評估 CRP、ESR 等發炎指數;影像檢查包括消化道攝影、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可以評估是否出現狹窄、穿孔、瘻管等併發症。

因為是腸道疾病,一定會做內視鏡,檢查大腸病灶,可以做大腸鏡、乙狀結腸鏡;檢查小腸,可以做小腸鏡、膠囊內視鏡,幫助評估腸道發炎的情形。

小腸檢查有很多種,常見的是鋇劑攝影,看看是否有狹窄、擴張的狀況。如果懷疑有病灶,可考慮做小腸內視鏡,例如氣囊輔助式小腸鏡,可以進入小腸觀察,若看到病灶可以直接做切片。若不想做小腸鏡,可以吞膠囊內視鏡,有助評估小腸病灶。假使膠囊內視鏡有發現問題,還是要做氣囊輔助式小腸鏡進去做切片,才有辦法確診。

由內視鏡取得的切片,會交由病理科醫師檢查,看看是否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特徵、是否合併其他感染、是否有癌化的現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診斷到後續的追蹤都會使用這些檢查工具,蔡騌圳醫師說,有時候也可以簡單的驗個糞便,從糞便去檢驗發炎指數,稱為「糞便鈣衛蛋白(Fecal Calprotectin)」。

「發炎性腸道疾病其實不容易診斷,從開始出現症狀到確診,平均大概是兩年,最長我遇過有五年才診斷。」蔡騌圳醫師說,「曾經有患者做過 9 次胃鏡、4 次大腸鏡,都沒有找到原因,後來因為腸穿孔,緊急開刀手術後確診是小腸克隆氏症。我們希望能夠讓確診的時間越短越好,目標希望在一年以內。因為腸道持續發炎,會反覆結痂、結疤,累積久了就容易狹窄、穿孔,而需要接受手術。如果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可以減少併發症,維持患者的生活品質。」

善用生物製劑,幫助腸道黏膜癒合

蔡騌圳醫師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傳統治療包括 5-ASA 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若治療成效不如預期,便會使用生物製劑。

急性發作的時候,可能使用類固醇控制發炎,蔡騌圳醫師解釋,類固醇不會長期使用,我們希望能夠在短期內把類固醇停掉,避免月亮臉、水牛肩、水腫、容易感染等副作用。長期而言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幫助維持病況穩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傳統藥物反應不佳,或是常常反覆發作的時候,便會使用生物製劑,蔡騌圳醫師說,目前生物製劑有好幾種,我們可以粗分成兩大類,有一類是抑制細胞激素,可於全身發揮作用,例如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或抗介白素 12/23 製劑;另一類為淋巴球遷徙阻斷劑,是腸道專一型,只針對腸道黏膜上的受體作用,可於腸道發揮抗發炎的作用。

「全身型生物製劑能夠同時改善腸道發炎與腸道外症狀,腸道專一型生物製劑只作用在腸道,全身性副作用較少,可以減少感染症,例如 B 型肝炎、結核病的復發,也比較少癌症的風險。」蔡騌圳醫師分析,「臨床上會根據患者的年紀、身體狀況、腸胃道症狀的嚴重度、是否有腸道外症狀,如關節炎、血栓、皮膚症狀等,來選擇合適的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除了可以改善症狀,也有助於達到腸道黏膜癒合,蔡騌圳醫師強調,千萬不能在症狀緩解後就擅自停藥,我們的治療目標是達到腸道黏膜癒合,以減少腸道狹窄、穿孔、瘻管等併發症,且減少需要手術的機會。

發炎性腸道疾病在台灣目前屬於重大傷病,病人大部分是年輕人或中壯年人,克隆氏症的發病年齡大概都在 15 至 20 歲左右,潰瘍性結腸炎大概都 40 至 60 歲左右,既影響生理,也會影響心理。但是只要好好控制、追蹤,生活也可以跟一般人一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貼心小提醒

日常生活中,患者一定要維持健康生活型態,正常作息、避免熬夜、規律運動、戒菸、戒酒。蔡騌圳醫師提醒,飲食方面要吃新鮮食材,盡量避免加工食品,因為發炎性腸道疾病跟飲食、環境有關,過多添加物可能會增加發炎性腸道疾病產生的機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careonline_96
521 篇文章 ・ 275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