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與利他的對抗,會導致有關環保或其他社會改革的討論偏離正軌。人們說的或許沒錯,如果讓地球的生存和人類的自私互相對抗,地球永遠會是輸家,但更重要的是,將這種討論定位為利己與利他之間的衝突,對忠於事實一點幫助也沒有,因為問題不在於利己跟利他互相對抗,而是不再適用於人類的舊習慣與舊方法,跟勢必可行的新習慣與新方法互相對抗。
於是我意識到,接下來進行零污染實驗的這一年,應該跟禁欲主義扯不上任何關係。禁欲是拋棄世俗的快樂,它意味著你肚子餓時不能吃東西,它意味著就算有需要也不能擤鼻涕,它意味著否定人性的需求與渴望,對某些人來說,它意味著接受人性本惡的說法。
但那不是我,我對人性抱持樂觀的態度,欲望對定義我們是誰相當重要,因此它們在本質上都是善的(即使我們不該任由自己受它們的主宰)。我對如何壓抑自己的熱情及欲望的問題並不感興趣,我感興趣的問題,也就是我原本存疑的是:那些熱情及欲望是否能把我們的生活指引到一個真正快樂的方向?
我發現,我的計畫其實是要步出正向心理學家口中的「享樂跑步機」(hedonic treadmill)[1]。
就在我開始進行「零污染計畫」時,有位雜誌編輯寄給我一篇表面上看來互不相干的文章,內容是探討人類的快樂心理學。我發現,原來早期的心理學家如榮格和佛洛依德,已經研究過精神官能症患者之所以感到快樂或至少不那麼神經質的原因,並且認為他們的研究結果可以適用於其他人。
然而過去十年來,有一群學者(也就是所謂的正向心理學家)開始把研究焦點從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轉到快樂的人身上,他們認為那些對精神官能症患者所做的觀察,不見得適用於我們其他人,因此他們要做的不是如何治療我們的心理疾病,讓我們恢復「正常」,而是如何強化那些「正常」部分,讓我們變得更快樂;他們想讓我們的狀態從譬如說 0 提升到 +5 ,而不是從 -5 提升到 0 。
正向心理學家已經明白,儘管擁有一支新手機、一輛新車或一棟新房子,確實會衝高我們的快樂感,但那種快樂感無法維持太久,如果我們想要感受到相同程度的快樂,就必須得到更多滿足──另一支新手機、另一輛新車。他們把這種尋求快樂的模式稱為「享樂跑步機」。
這些心理學家發現,最快樂的人並非活在這種永無停歇的循環中,相反地,他們已經提高自己的快樂底線,不需要一再靠新東西獲得滿足。研究結果也指出,對生活感到最滿足的人通常擁有緊密的人際關係、能夠在工作中找到意義、得以發揮他們認為最有才華的部分,以及具備某種更高的理想。
換句話說,正向心理學家從科學角度印證了長久以來,簡單生活擁護者一直藉由案例提出的主張:較不注重物質享受的生活,或許能把更多時間留給更豐富、更不消耗資源的人生獎賞,讓地球和人類都變得更快樂。
找出盡情享樂但不破壞環境的方法
那就是為什麼我開始進行「零污染計畫」時,會躍躍欲試地想要打破這個社會特有的疏離感,將它和人群及更高的理想連結起來,以便取代我們即將捨棄的種種物質享受的原因。不過,需要克服的挑戰是,我跟我家人都是典型的電子媒體及外帶食物奴隸,所以就跟世界上的其他人一樣,禁欲或任何異曲同工的作法對我的家人來說都頗不實際。
接下來這一年,我得在無意識消費的自我放縱和禁欲主義的自我壓抑之間找出一條中庸之道,我想要找出一種可以盡情享樂卻不會造成破壞的方法,我想要找出一種靠地球的利息而非本金維生的生活模式。
就以我發現有關威斯康辛州梅諾米尼部落(Menominee)[2]的某件事為例好了。根據《從搖籃到搖籃》作者威廉.麥唐諾與麥克.布朗嘉的說法,梅諾米尼部落世世代代都以砍伐當地林木維生,一八七○年,梅諾米尼部落在二十三萬五千英畝的保留地上盤存了十三億板呎的立木,從那個時候以來,他們已經砍伐了將近兩倍數量的木材,也就是二十二億五千萬板呎。
如果梅諾米尼部落跟某些木材公司一樣採用徹底砍光林地的「皆伐」作業法(clearcutting),恐怕沒有一棵樹能倖存,更別提森林裡的野生動物了。然而事實上,他們目前依然擁有十七億板呎的立木,遠多於一八七○年的數量,而且還保有一個欣欣向榮的森林生態系。
那是因為梅諾米尼部落只砍伐孱弱的樹木,把強壯的母樹和足夠的樹冠層保留下來,讓樹棲動物得以繼續在那裡生活,套句麥唐諾與布朗嘉的話就是:「他們很清楚森林能夠有效地提供人類什麼,而不是只考慮人類自己想從森林得到什麼。」
這正是我希望透過「零污染計畫」體現的哲學理念。就像梅諾米尼部落那樣,我想要跟我的家人一起弄清楚地球能夠有效地提供我們什麼,而不是只考慮我們想從地球得到什麼。剝奪欲望並非整件事的重點,我只想看看我們能不能在享受美好人生的同時,當個舉止合宜的過客。(全文未完)
註:
- 麥克.艾森克(Michael W. Eysenck),《快樂:事實與迷思》(Happiness: Facts and Myths)(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1994)。
- 威廉.麥唐諾(William McDonough)與麥克.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野人文化二○○八年出版。
節錄自PanSci 2013一月選書《環保一年不會死》,由野人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