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近視管理專家 贊助,泛科學獨立製作。
孩子總是皺眉瞇眼看不清楚、近視度數越來越深,到底該怎麼辦?根據 2017 年國民健康署的研究調查,小學 6 年級孩童近視盛行率為 70.6%,平均每10人就有 7 人有近視問題;而 9 年級學生則幾乎是每 10 人就有 9 人近視,近視確實是大多數孩子與父母的健康困擾。
近視其實是一種疾病,但由於太過常見,不少人因此輕忽孩子近視的嚴重性,若不加以矯正控制,度數每年約會增加 75~100 度,隨著年紀極可能會發展為高度近視。根據國健署調查,18 歲青少年有超過 3 分之 1 都是近視度數 500 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患者!未來罹患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嚴重眼部疾病的機率會大幅增加,甚至失明。
台灣地狹人稠,孩子眼睛能看遠處放鬆的機會少,而激烈的學業競爭也讓孩子處於長期近距離用眼讀書的生活中。Covid-19 疫情更加重了這個情況,讓孩子得長時間用電腦、平板等 3C 產品線上學習,同時大幅減少戶外活動機會,讓孩子無法擁有更好的用眼環境。在種種不利視力發展的條件之下,該如何幫助孩子在視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控制近視呢?
孩子的近視如何控制?避免眼軸增長是關鍵
一般來說,眼軸(眼球前後的長度)只要增長 1mm,使得光線無法正常聚焦在視網膜上,相當於近視增加 270 度左右,這就是近視種類中的軸性近視,佔台灣近視者的 95%。
要避免軸性近視加深,就必須盡可能減緩眼軸增長。目前主流理論認為眼軸增長的誘發原因,與物像光線投影於視網膜後方有關。使用一般近視矯正鏡片時,中心焦點會落在視網膜上使視野清晰,但由於視網膜並非平面而是弧形曲面,周邊焦點反而會偏離而落在視網膜後方,為了追趕視網膜後方的焦點,學齡孩童的眼球會自主調控,進而使眼軸容易過度增長。
眼軸增長是不可逆的,但是否我們能找到方法減緩眼軸增長的速度?
以特殊鏡片創造「非聚焦光束帶」,減緩孩子的眼軸增長與近視度數增加
近期研究發現若是將影像落於周邊視網膜前方,能延緩眼軸增長,為什麼呢?其實這也是眼球自主調控的結果,影像一直投射在視網膜後方,眼球會被誘發增加眼軸長度的增長速度,反之如果影像投射在視網膜前方,眼球也會配合影像做調整,自然就會減緩眼軸增長速度了。
2021 年,一項以 8 至 13 歲華人學童為受試者的隨機雙盲研究指出,孩童配戴特殊設計的高非球面微透鏡近視眼鏡持續一年後,與配戴一般近視眼鏡的孩童相比,顯著減緩了近視度數及眼軸長度的增長,顯示此特殊設計的鏡片對於近視控制有很好的效果。
研究中使用特殊設計的高非球面微透鏡,其原理是以上千個非球面微透鏡組成 11 圈的微透鏡星環,圍繞在鏡片上,配戴此鏡片時,光線會穿透鏡片正中央讓焦點落於視網膜上成像,做到正常矯正視力的功用,而微透鏡星環則輔助光線焦點落於視網膜前方,組成「非聚焦光束帶」(volume of myopic defocus)形成大量近視離焦狀態,可減緩眼軸增長進而控制近視度數增加。
追蹤受試期間學童的近視度數與眼軸長度變化,如下表所示,使用特殊設計鏡片與一般鏡片,在 6 個月時即開始出現差異;而配戴一年後的近視度數變化(散瞳後等價球面度數)差異達 0.54D,特殊設計鏡片組為 -0.27±0.06D,一般鏡片組為 -0.81±0.06D,使用特殊鏡片的近視度數增加顯著較少,近視控制效果達到 67%;至於眼軸增長情形,特殊設計鏡片眼軸長度增長 0.13±0.02mm,一般鏡片組增加 0.36±0.02mm,兩者差異達到 0.23mm,顯示出特殊鏡片可有效控制眼軸增長,控制效果達到 64%。
同時研究也指出,使用特殊設計鏡片的孩童,最佳矯正視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配戴適應性(adaptation)並不受影響。
及早控制孩子的近視問題,遠離高度近視隱憂
學齡年紀是孩子視力發育的重要時期,因此家長如何控制孩子的近視問題,足以影響孩子一生的視力與眼部健康。當孩子有近視問題時,選擇使用近視控制鏡片、減少孩子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糾正錯誤用眼習慣,都能夠幫助孩子控制近視,避免成為高度近視族群,承受高度近視相關的嚴重眼疾風險。
目前市面上已經有運用高非球面微透鏡的近視控制鏡片,建議可由眼科醫生評估後,選擇適合孩子的近視控制鏡片。
參考資料
- 衛福部國健署-106年調查「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
- 當代眼鏡雜誌-【專業解析】近視防控鏡片發展
- Bao, Jinhua, et al. “One-year myopia control efficacy of spectacle lenses with aspherical lenslets.”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21).
- Smith III, Earl L. “The Charles F. Prentice award lecture 2010: a case for peripheral optical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myopia.” 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 88.9 (2011): 1029.
- 臺北市學童高度近視防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