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本土疫情不斷升溫,民眾不免出現無助、憤怒等情緒和想法。許多與疫情相關的調查和研究,也確實發現在這段時間,人們感受到的焦慮、憂鬱的症狀高出過去好幾倍。
去年8月,美國疾病防制中心(CDC)調查5000多名成年人,發現25.5%有焦慮症狀,24.3%有憂鬱症狀,這個數值比2019年分別增加三和四倍。且今年4月發布的追蹤報告,也發現過去七個月裡,美國有焦慮或憂鬱症狀的成年人,比例從36.4%上升到41.5%。
波士頓大學公衛學者埃特曼(Catherine Ettman)等人的研究則指出,不僅「憂鬱症狀」和「嚴重心理壓力」的盛行率是2018年的三倍。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盛行率更是高於911恐怖攻擊、卡崔娜颶風等其他重大災難。
不難發現多數的心理學研究,聚焦疫情之下對個人心理健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但有些研究者卻反其道而行,問:「會不會有些人在這段期間,反而形成正向的生命意義等,或是經驗到創傷後成長呢?」這些研究也發現,人們在嚴峻疫情中雖然會感受到嚴重的心理壓力,但在疫情緩和後,卻能讓他們的心理狀態變得更正向!
什麼是「創傷後成長」?
多數我們想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以下簡稱PTSD)患者所經驗到的症狀,比較多是負向的症狀,像是難以入睡、注意力不集中、反覆經歷痛苦的夢境,甚至發展成慢性病或情緒相關病症。
除了一部分PTSD的患者,會持續經歷負面心理健康的影響外。大多數患者會逐漸地從創傷中復原,並回到先前的生活狀態。之中,又有一部份的人會經驗到「創傷後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 PTG)。
創傷後成長最早是由心理學家Richard Tedeschi和Lawrence Calhoun所提出的。主要是指個人經歷創傷事件,或重大生命危機後,開始體驗到心理的正向經驗,或是實現個人的積極成長。 所經驗到的正向成長,可以歸類為三大類,分別是「改變對自我的知覺」、「改變與他人的關係」、「改變人生哲學」。
「改變對自我的知覺」這部分,Tedeschi 與 Calhoun (2004)以「脆弱但更堅強」來形容自我知覺的改變。當我們面對威脅生命的重大事件,可能會讓人意識到自己正被老天「試驗」著,但如果能在這麼大的創傷後依然存活下來,那麼自己一定是相當的堅強。就像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得主少女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雖遭到暗殺,但火速送醫,救回一命。也不能限制她持續為女性教育權發聲,並鼓勵更多和她一樣的女性。
雖然這聽起來和復原力(resilience,或韌性)有點像,但其實並不同。復原力指的是從挫折中迅速恢復的人,但不太會經歷創傷後成長。反之,經歷創傷後成長的人,不只是生活回到原來的水平外,且曾忍受認知和情緒層面的掙扎,進一步形成深層的意義,讓個人獲得生命經驗的提升!
「改變與他人的關係」則是在創傷個案身上,發現與他人有更多的連結。不僅會對其他正在受苦的人更有同理心外。甚至也更願意揭露負向自我,或負向經驗。
「改變人生哲學」則發現有些創傷個案,會重新排列生命的優先順序等。像是有些人可能以前會以工作、賺錢為優先考量,但在遭逢重大事件後,開始陪伴家人、注意飲食等為重。且也會對以前可能不會注意到的小事(天氣等),更加欣賞。
而從以上三大類別,Richard Tedeschi等人再細分五項因素。包含與改變對自我的知覺相關的「發現新的可能性」、與改變他人關係相關的「與他人關係」,以及和改變人生哲學有關的「個人成長」、「人生鑑賞」、「靈性成長」。這五個因素,也常被用在許多創傷後成長的研究中。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有些人正在經驗「創傷後成長」!
耶魯大學心理學家Robert H. Pietrzak等人,對超過3000名退伍軍人進行調查,發現有12.8%的退伍軍人自陳有和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PTSD症狀。而有8%的人考慮自殺。
但是,也有43.3%的退伍軍人表示,他們在疫情期間獲得正向的心理健康影響。包括更滿意現在的生活、有更親密的人際關係,以及在個人成長方面也有提升。
另外一項研究,則是英國和葡萄牙心理學家雙雙聯手,在第一波疫情期間(去年1月- 6月)針對兩地385名6-16歲的兒童照顧者,進行調查。
雖然有50%參與者表示自己在這段期間的收入減少,且甚至有19.5%的家庭成員是疑似或確診病例。儘管這些參與者在生活中承受龐大壓力,但還是有高達88.6%的人認為疫情之下還是帶給自己積極、正向的意義。其中,包含人際關係的改善、發現自己新的可能等。
在不斷升溫的疫情期間,我們仍會對未知的情勢感到焦慮、憂鬱,甚至覺得壓力山大等。但在疫情過後,我們會慢慢地回到原本的狀態。而根據現有調查資料,也有不少人在這次疫情中,在心理健康上得到正面的影響!
參考資料
- McGinty EE, Presskreischer R, Han H, Barry CL.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Loneliness Reported by US Adults in 2018 and April 2020. JAMA. 2020;324(1):93–94. doi:10.1001/jama.2020.9740
- Tedeschi, R. G., & Calhoun, L. G. (1995). Trauma and transformation: Growing in the aftermath of suffering. Thousand Oaks, CA: Sage.
- Tedeschi, R. G., & Calhoun, L. G. (2004).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Psychological inquiry, 15(1), 1-18
- 蕭仁釗、 李介文(2014)。創傷與創傷後成長。國教新知;61卷1期,P54 – 61。
- Pietrzak RH, Tsai J, Southwick SM. Association of symptom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with posttraumatic psychological growth among US veteran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JAMA Netw Open. 2021;4(4):e214972.
- Stallard, P., Pereira, A., & Barros, L. Post-traumatic growth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carers of children in Portugal and the UK: Cross-sectional online survey. BJPsych Open. 2021; 7(1), E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