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4
3

文字

分享

1
14
3

誰能佔領搜尋結果第一名?從 PageRank 網頁排名演算法談起

Abby T
・2021/04/18 ・2576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65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 Google 的搜尋結果裡面,你的網頁會出現在第幾頁?被大眾看到的機會有多高?

在 Google 搜尋引擎中,有多項重要演算法來協助搜尋引擎的運作,其中,名為「PageRank」的演算法可說是關鍵中的關鍵。

PageRank 演算法已問世二十餘年,至今仍是 Google 於搜尋結果頁為網站劃分排名的核心依據之一,接下來,本文將一一簡介 PageRank 的發展及歷史、運作原理,以及它如何影響使用者所看見的搜尋引擎結果排名。

PageRank 演算法至今仍是 Google 於搜尋結果頁為網站劃分排名的核心依據之一。圖/Pexels

什麼是 PageRank ?

1990 年代,網路世界剛剛起步,搜尋引擎遠不如現在精確及貼近人心。1997 年,為了提升搜尋引擎的搜尋品質, 兩位 Google 創辦人 Sergey Brin 及 Larry Page 設計出了 PageRank 演算法,幫助使用者更有效率地找到能解決問題、實用的資訊。

PageRank 的核心概念是利用網站和網站間的連結 (link) 數量多寡連結來源的品質,來判定一個網站的價值高低,以及其在網路世界中的權威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PageRank 的設計靈感來自學術界對論文的評估依據之一:越多人引用的論文,表示其內容的可信度越高、品質越好,在學術界的地位越重要。同理,越多網站願意引用、放置連結連過去的網站,表示其內容越受信賴,是個值得被使用者閱讀、能為使用者帶來實用幫助的優質網站,必須排在前面、優先被使用者看到。

起初,所有人皆可透過 Google 官方開發的專屬工具查看某個網頁的 PageRank 分數,並且將 PageRank 的分數當作 SEO 評估的重要指標。

但也正因為一切分數所見即得、高低明瞭,引來有心人士濫用,利用一些投機手段在分數高的網站硬塞入自己的網站連結以獲得高分,或是將連結作為買賣交換的商品、嚴重影響公正性。

2016 年,Google 官方宣布不再公開 PageRank 分數,以解決濫用亂象。然而,雖然 Google 隱藏了分數,但 PageRank 仍然是 Google 演算法中的重要骨幹且不斷修正漏洞、持續優化中!這一點已獲得 Google 內部負責維護良好搜尋體驗的網站管理趨勢分析師 (Webmaster Trends Analyst) Gary Illyes 兩次證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多少人推薦你的網站?看反向連結!

在了解 PageRank 的運作之前,必須先明白「反向連結」(Backlinks) 及「外部連結」(External Links) 的意義。

「反向連結」指的是「他人網域中,連到我的網站的連結」,而對他人來說,這是他網站中的「外部連結」,也就是「由某網域連到另一個網域的連結」。

例如,小美在她的網站裡放了一個連結導到我的網站,對小美而言,這是一個外部連結;對我而言,則是一個反向連結。

反向連結與外部連結示意圖。圖/JKL製作

「反向連結」是 PageRank 考量的重要依據。如同前面所說的,當你的網站獲得越多反向連結、意味著你的內容被越多人引用及信賴;且 PageRank 的分數是可傳遞的,而反向連結就是傳遞的媒介。

總的來說,PageRank 會參考三項關鍵因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反向連結的數量以及連結來源網頁的品質
  • 連結來源網站的外部連結數量
  • 連結來源網站本身的 PageRank 分數

除了可傳遞性外,PageRank 運作的另一個重點是:分數會被連結對象所平分。

假設有 A、B、C、D、E、F、G 五個網頁。其中,A 是一個 4 分網頁,連結到 C 與 D;B 是一個 2 分網頁,連結到 C、E、F、G。五個網頁間的 PageRank 計算如下:

  • C:獲得來自 A 的反向連結並與 D 平分分數,先得 4÷2=2 分,再加上來自 B 的反向連結並與 E、F、G 平分分數,再得 2÷4=0.5 分。最後為 2+0.5 = 2.5 分。
  • D:獲得來自 A 的反向連結並與 C 平分分數,得 4÷2=2 分。
  • E、F、G:獲得來自 B 的反向連結並平分分數,各得 2÷4=0.5 分。

(補充:以上是 PageRank 的簡易算法,更完整的計算方式詳見 WiKi。)

買連結來連向自家網站,不行嗎?

你有沒有看過充滿各種無意義連結的部落格?或是專門在別人文章留言並貼上一堆無意義連結的帳號?

由於反向連結是 PageRank 計算的關鍵,在過去 PageRank 分數仍公開、被濫用的年代,許多人會刻意到高分網站洗留言、拼命留下自己網站的連結,藉此「強制」獲得 PageRank 分數;又或者,高分網站開始兜售反向連結,浮濫連去各式各樣客戶的網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 Google 的反制,大量洗連結、買賣連結等手段已經被明文禁止,也有相應的其他演算法來偵查這些惡意行為。像是企鵝演算法 (Google Penguin) 就是 Google 用來掃蕩植入劣質反向連結網站的演算法。

有趣的是,Google 自家的 Chrome 瀏覽器也曾經違反自家的規定而被懲罰,2012 年時, Chrome 因付費購買不當連結來行銷自己,對此 Google 除了公開道歉外,還將 Chrome 原先在搜尋結果第一頁的排名大幅調降,長達兩個月之久,而此事件也因此成為了 Google 反制劣質連結的經典案例。

別讓自己淪為人人喊打的黑帽 SEO!

洗連結這種欺騙搜尋引擎的作弊手法,在搜尋引擎優化 (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技術中被稱為黑帽 SEO (Black Hat SEO) 。

使用黑帽 SEO 雖然可能在短期內快速取得 SEO 成效,但正如上述所提,黑帽手法違反搜尋引擎的規範,所以如果使用黑帽 SEO 且被演算法發現,後果將會不堪設想!除了洗連結和買賣連結等,在文章中硬塞關鍵字也是黑帽 SEO 的一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 PageRank 演算法仍然是 Google 進行網頁排名的命脈之一,但如果網站經營者想提高自己網站的 PageRank 分數,最好的辦法還是打造出優質的網站內容,獲取其他高分網站的認同與信賴、願意在他們的網站中放上你的連結,爭取到高價值的反向連結!

參考資料

  1. PageRank – Wikipedia
  2. Google Penguin – Wikipedia
  3. Search Engine Land: Google has confirmed it is removing Toolbar PageRank
  4. Search Engine Land: Google Chrome’s Paid Link Penalty Now Lifted
  5. Ahrefs: Google PageRank is NOT Dead: Why It Still Matters
  6. Google搜尋中心:連結配置
  7. Google搜尋中心:搜尋引擎最佳化 (SEO) 入門指南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Abby T
5 篇文章 ・ 7 位粉絲
任職於 JKL SEO 公司的 SEO 顧問兼內容行銷專欄作家。對 SEO搜尋引擎優化相關演算法小有研究,致力於將 SEO 相關知識,以淺顯易懂方式撰寫成科普文章,使普羅大眾有機會認識 SEO 這項專業數位行銷技術。

0

9
5

文字

分享

0
9
5
聲音是什麼顏色、什麼味道?談聯覺與跨感官反應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2023/12/21 ・3162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陳品均|雅文基金會聽語科學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員

星期一,聽起來是什麼顏色?

先別急著回答藍色,對某些人來說,這個答案可不是受到情緒經驗的影響,而是真實的色彩反應。

星期怎麼可能聽起來有顏色?事實上,根據研究大約有 4% 左右的人[1],在某個認知或感官接收資訊刺激後,另一種感覺或認知會同步自發的出現,並且具有特定規律,此反應與刺激本身並不一定相關,這些人被稱為聯覺者,擁有像是聽到聲音時,除了聲音的反應外,同時認知到了形狀或顏色等的特徵。

舉例而言,若一位聯覺者聽見 A,除了聲音 A 以外還自動產生了它是紅色的聯覺認知,則不論是在 Apple 或 Angel 中,A 對他而言都是紅色的,不會因為 Angel 比較常以白色的型態出現,便轉換成白色的 A。在學界,聯覺的發展和原因尚在探索中,有些研究指出可能與小時候接觸抽象觀念時的發展、遺傳以及大腦神經機制有關 [2、3]

聽覺及視覺的聯覺者在聽到詞彙時,除了聲音外,同時自動產生了色彩的認知反應。(圖片來源:作者自行繪製)

隨著聯合反應的感官組成不同,聯覺者的異能經驗也五花八門

你能想像當單一感官接收某一訊息時,同時產生另一感官的不同認知是怎樣的經驗嗎?BBC 的科普節目《Horizon》其中一集< Derek Tastes of Earwax >記錄了數名聯覺者的跨感官連結經驗。其中,一名酒吧老闆兼有聽覺和味覺的聯覺,當他聽見各式各樣的詞彙時,宛如品嚐綜合風味豆,讓他飽嘗各種滋味[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聽覺和味覺的聯覺者,聽見各種名詞之際,嘴巴就像是咀嚼著各種滋味。(圖片來源:pexels

另一名受訪者是聽覺及視覺的聯覺者,經實驗後科學家發現,若聽到數字或是月份日期時,這名受訪者的腦部除了聽覺區域外,視覺區域也會產生反應。特別的是,他本身是一名視覺障礙者。

聽覺及視覺的視障聯覺者聽到日期時,腦部視覺及聽覺區域都有反應。(圖片來源:作者自行繪製)

感官認知上特別的連結,讓聯覺者所經驗的世界像是搭載了酷炫的特效般,使他們在藝術創作及記憶上屢有出色的表現,代表人物有:知名文學《蘿莉塔》作者 Nabokov[5]、以引起聽眾共鳴聞名的音樂家 Olivier Messiaen、表現主義的經典畫家 Wassily Kandinsky 等。若想檢視自身是否為天選之人的聯覺者,除了自我覺察是否有異於常人的跨感官連結反應外,目前也有相關的測驗[6]可以參考。

你我的類聯覺」跨感官反應

若說聯覺是天生具有特別音感的人,那麼跨感官反應肯定就是音樂家們透過經驗累積產生的直覺判斷,兩者不盡相同、卻又有其類似之處。那麼,不具有聯覺的異能,我們難道只能認命當麻瓜了嗎?

別急,縱使不是聯覺者,普通人也多少會有類似聯覺的經驗,這樣的類聯覺稱作跨感官反應,往往在我們渾然不覺時,悄悄地舉辦同樂會,並影響人們的喜好、感知和行為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先來看看研究者們發現的有趣現象,請看這兩個形狀:

圖片來源:作者自行繪製

過去曾有研究者以 bouba 及 kiki 兩個虛構詞進行實驗,九成受訪者傾向認為雲朵狀的形狀是 bouba,尖銳的形狀則被認為是 kiki,即使這些受訪者其實並不認識兩個假詞,但基於聲音和形狀的特徵,卻讓多數人做出這樣的選擇[7]

後續研究者也繼續投入各式各樣以不同語言文化環境為背景、不同年齡階層為對象的研究,有趣的是,結果顯示此現象幾乎是跨語言、跨文化、跨地域存在的,甚至在少與外界互動的部落居民,或是尚未識字的幼兒身上,也有這類從聲音特徵影響其視覺形狀感知歸類的效應 [8、9、10]。除了虛構的詞彙以外,有些研究者使用真實存在的詞彙(如:Bob 及 Kirk),來對應圓潤及尖銳的剪影或人臉,最後也有相似的結果[11、12]

一般人的經驗和認知,往往加速催化感官間的互相影響

除了語言與形狀外,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感官互相影響的例子,來試試看下面這張圖,你聽見聲音了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來源:GIPHY

瑞克搖(Rickrolled)的影片在 2019 年突破了 10 億次的 youtube 觀看次數[13、14],迷因化後大量的連結及有聲影片傳播,使得曾經的觀眾在看見這張圖時根據經驗,腦海中自然出現了<Never Gonna Give You Up>的旋律。

然而,不同於聯覺,若沒有經驗累積,跨感官的反應便無法被觸發,以上圖為例,即便觀看次數如此驚人,對於未曾接觸過此影片的人而言,由於缺乏經驗和認知的累積,在看見該張圖片時,理所當然也無法產生相對的聲音反應。

將跨感官反應置入在行銷中的策略,現正流行中!

在大量接收資訊的生活中,我們不自覺地累積了許多感官經驗,成為由單一感官啟動與其他感官同步作用的引線。行銷高手們從中嗅出了商機,精明的將消費者們不由自主產生的跨感官反應也算進了商業行銷的一環。如:某知名咖啡品牌在過去曾進行一項實驗,將兩杯一樣的咖啡配以不同的音效提供給不知情的消費者。前一杯搭配液體沖入便宜咖啡杯、攪拌,模仿沖泡即溶咖啡的聲音,另一杯則在播放磨豆聲、蒸氣聲以及倒進陶瓷杯的聲響後,再次提供給消費者,結果發現在不同的聲音所營造的環境氛圍下,同樣的兩杯咖啡,人們覺得後一杯更加濃醇香,並願意為之付出更高的金額[15]

近年熱門的 ASMR 亦是味覺和聽覺的跨感官應用,若想了解更多,別錯過之前的專欄文章﹤加點「聲音調味料」,享受聽覺與味覺的極致饗宴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下次若覺得某張圖片有聲音、光看某部電影的宣傳海報就起雞皮疙瘩,或是外帶的咖啡沒有內用的美味,也許就是跨感官反應悄悄影響了你的感覺。最後,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星期一聽起來是什麼顏色的?不論是不是藍色的,何不試試透過 GIF 圖和親朋好友無聲地分享你震耳欲聾的情感吧! 

參考資料

  1. Simner, J., Mulvenna, C., Sagiv, N., Tsakanikos, E., Witherby, S. A., Fraser, C., Scott, K., & Ward, J. (2006). Synaesthesia: The prevalence of atypical cross-modal experiences. Perception, 35(8), 1024–1033. https://doi.org/10.1068/p5469 
  2. Bankieris, K., & Simner, J. (2015). What is the link between synaesthesia and sound symbolism? Cognition, 136, 186–195. https://doi.org/10.1016/j.cognition.2014.11.013
  3. Freeman, E. D. (2020). Hearing what you see: Distinct excitatory and disinhibitory mechanisms contribute to visually-evoked auditory sensations. Cortex, 131, 66–78. https://doi.org/10.1016/j.cortex.2020.06.014
  4. BBC. (2014, September 17). Science & Nature – Horizon. BBC.
  5. Eagleman, D. (2023, September 6). Wednesday is Indigo Blue. David Eagleman. https://eagleman.com/books/wednesday-is-indigo-blue/
  6. Eagleman, D. M., Kagan, A. D., Nelson, S. S., Sagaram, D., & Sarma, A. K. (2007). A standardized test battery for the study of Synesthesia.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 159(1), 139–145. https://doi.org/10.1016/j.jneumeth.2006.07.012
  7. Ramachandran, V. S., & Hubbard, E. M. (2001). Synaesthesia–a window into perception, thought and language.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8(12), 3-34.
  8. Ozturk, O., Krehm, M., & Vouloumanos, A. (2013). Sound symbolism in infancy: Evidence for sound–shape cross-modal correspondences in 4-month-old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14(2), 173–186. https://doi.org/10.1016/j.jecp.2012.05.004
  9. Styles, S. J., & Gawne, L. (2017). When does Maluma/takete fail? Two key failures and a meta-analysis suggest that phonology and phonotactics matter. I-Perception, 8(4), 204166951772480. https://doi.org/10.1177/2041669517724807
  10. Ćwiek, A., Fuchs, S., Draxler, C., Asu, E. L., Dediu, D., Hiovain, K., Kawahara, S., Koutalidis, S., Krifka, M., Lippus, P., Lupyan, G., Oh, G. E., Paul, J., Petrone, C., Ridouane, R., Reiter, S., Schümchen, N., Szalontai, Á., Ünal-Logacev, Ö., Winter, B. (2021). The bouba/kiki effect is robust across cultures and writing system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77(1841). https://doi.org/10.1098/rstb.2020.0390
  11. Barton, D. N., & Halberstadt, J. (2017). A Social Bouba/Kiki Effect: A bias for people whose names match their faces. Psychonomic Bulletin &amp; Review, 25(3), 1013–1020. https://doi.org/10.3758/s13423-017-1304-x 
  12. Sidhu, D. M., Pexman, P. M., & Saint-Aubin, J. (2016). From the bob/kirk effect to the Benoit/éric effect: Testing the mechanism of name sound symbolism in two languages. Acta Psychologica, 169, 88–99. https://doi.org/10.1016/j.actpsy.2016.05.011
  13. BBC. (2021, July 29). Rick Astley rolls into a billion YouTube views. BBC News. 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58011677
  14. BBC. (2018, September 10). Rick Astley on the Rickroll meme that made him an online legend. BBC Scotland.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articles/5D3ZmWf1hJmCxCc5Vn0sS64/rick-astley-on-the-rickroll-meme-that-made-him-an-online-legend
  15. Jones, R. (2021)。跨感官心理學:解鎖行為背後的知覺密碼,改變他人、提升表現的生活處方箋 (陳松筠譯)。商周出版。

討論功能關閉中。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54 篇文章 ・ 222 位粉絲
雅文基金會提供聽損兒早期療育服務,近年來更致力分享親子教養資訊、推動聽損兒童融合教育,並普及聽力保健知識,期盼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埋下良善的種子,替聽損者營造更加友善的環境。

1

3
1

文字

分享

1
3
1
AI 做簡報又更簡單了!只輸入網址,Bard 就整理好線上論文?
泛科學院_96
・2023/08/20 ・689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超誇張,只要貼上網址,Google Bard AI 把網頁內容變成簡報,這這這我還能不變心嗎?

之前有一支影片分享了 ChatGPT 結合 Power Point 的簡報製作技巧。

在 Bard 大更新之後,運用網頁瀏覽的功能,不管是線上期刊還是論文,轉換成簡報更加的方便,根據我自己的測試,只要五分鐘,從一篇網路上的論文就可以快速的變成一份漂亮的簡報,這真是懶人救星啊!

今天簡單的分享了 Bard 支援連接網路之後的論文摘要功能,並且回應之前影片網友遇到的內容大綱轉簡報的製作問題,希望這支影片能解決你的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完影片之後你覺得 Bard 的哪個功能最讓你驚艷或驚嚇呢?

  1. 拳打 ChatGPT 的連網功能
  2. 腳踢 ChatGPT 的內容準確性
  3. 豪奪網站的資訊內容
  4. 巧取生成錯誤資訊魚目混珠

如果你有更多的想法與問題,歡迎加入泛科學 AI 的 Discord 論壇,我把連結放在影片下方資訊欄。

如果這支影片對你有幫助的話,請幫我在影片下方點個喜歡,或是透過超級感謝展現你的心意,讓我製作更多實用有趣的 AI 教學影片,最後別忘了訂閱泛科學院的頻道,我們下支影片再見囉。

更多、更完整的內容,歡迎上泛科學院的 youtube 頻道觀看完整影片,並開啟訂閱獲得更多有趣的資訊!

所有討論 1
泛科學院_96
29 篇文章 ・ 38 位粉絲
我是泛科學院的AJ,有15年的軟體測試與電腦教育經驗,善於協助偏鄉NPO提升資訊能力,以Maker角度用發明解決身邊大小問題。與你分享人工智慧相關應用,每週更新兩集,讓我們帶你進入科技與創新的奇妙世界,為未來開啟無限可能!

0

6
1

文字

分享

0
6
1
ChatGPT 還是 AI 之王嗎?Google Bard AI 與微軟 Bing AI 的終極測試
泛科學院_96
・2023/08/12 ・537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天這集影片我們準備拿 ChatGPT、Google Bard AI 跟微軟的 Bing AI 來作一個大亂鬥比賽,我們準備了幾個不同的挑戰看誰最厲害。

因為 Bard 跟 Bing 都是免費提供,為了公平性,我主要會使用免費的 GPT 3.5 來比較,不過我同時會放上 GPT-4 開啟網路瀏覽功能的結果來給各位作參考。

評比的成果我會給一顆星到五顆星來呈現,主要分為四個類別:易用性、實用性、創造性以及回應速度。

看完今天的影片,你會想要使用Bing、Bard還是Chatgpt呢?歡迎在影片下方留下你的看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這支影片對你有幫助的話,請幫我在影片下方點個喜歡,並且把這支影片分享給需要的朋友,最後別忘了訂閱泛科學院的頻道,我們下支影片再見囉。

更多、更完整的內容,歡迎上泛科學院的 youtube 頻道觀看完整影片,並開啟訂閱獲得更多有趣的資訊!

泛科學院_96
29 篇文章 ・ 38 位粉絲
我是泛科學院的AJ,有15年的軟體測試與電腦教育經驗,善於協助偏鄉NPO提升資訊能力,以Maker角度用發明解決身邊大小問題。與你分享人工智慧相關應用,每週更新兩集,讓我們帶你進入科技與創新的奇妙世界,為未來開啟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