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代3D技術在電影上的應用看來成敗參半,而3D電視已在客廳中佔有一席之地。也許3D技術真正適合的地方是在行動裝置,在這上面你甚至不需要戴上特製的眼鏡。現在就來看看不斷進步的3D技術的未來吧!
為什麼可以不用戴眼鏡了?
我們都對3D技術並不陌生,戴上特製的眼鏡,眼前的平面影像瞬間變得更為立體,馬上就可以開始一場視覺饗宴。但眼鏡難免還是有點累贅,而且眼鏡族通常得多戴一副變成「六眼田雞」。
那麼為什麼可以不用戴眼鏡了?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之所以感覺到這個世界是個三維空間,是因為我們的左右眼各看到的影像有些微的不同,即所謂的「視差」,大腦則將這個差異解讀成深度(depth),並產生立體的視覺。在2D螢幕上播放的影片或遊戲並沒有包含這種深度的資訊,所以我們看起來會覺得是平面的。
傳統3D螢幕會藉由同時展示或快速轉換兩種影像的方式,將深度的資訊嵌入其後,並且需要眼鏡來讓左右眼看到個別的影像。早期的紅色和青綠色濾鏡早已被現在用於電影的偏光系統(polarised light systems),或3D電視的主動快門式眼鏡(active shutter glasses)給取代了。雖然技術有所演進,原理其實都還是一樣的。
每個人都想要把這些3D眼鏡拿掉,這也是螢幕製造商千方百計想要探尋其他兩種技術的原因。視差屏障式(parallax barriers)在螢幕前面增加了有溝槽的屏障:每個溝槽讓每隻眼睛看到螢幕上的一個細條,但相鄰的屏障則遮蔽使另一隻眼睛看不到。因此所有的溝槽集合在一起可以讓左右眼看到個別的畫面。另一種柱狀透鏡式(Lenticular Lenses)技術,也是透過坑坑窪窪的透鏡圓柱,將光線重新導向到每隻眼睛,來達成同樣的效果—你可能也擁有過這種可以產生移動感或3D影像的尺(如下圖),這其實就是運用了這種原理的非常基礎版本。
目前的商業應用
最近推出的Nintendo 3DS,就運用了視差屏障式的技術於3D遊戲上。不過這不是第一個裸視3D裝置,富士同樣也發展了一系列的3D相機,它使用了柱狀透鏡式的技術,讓你可以瀏覽你的3D照片。
手機製造商也開始準備搭上這個趨勢的順風車。雖然還不確定會使用哪一種技術,LG很快將推出第一支有3D螢幕的手機Optimus 3D,而HTC也剛宣布他們的Evo 3D會有類似的螢幕設計。
為什麼我的電視還不能用這樣的科技?
你會發現到,這些裝置都是被設計來給個人在離眼睛不遠的距離內手持使用。這是因為這種3D裸視效果,只有當你的眼睛在特定位置時,才會產生作用,所以特別適合手持小裝置,但如果是在客廳裡的大螢幕上,效果就不會那麼令人驚艷了。
雖然這個限制沒有讓電視製造商停止嘗試,但你現在還不太可能馬上丟掉你的舊裝置。Toshiba去年十二月在日本發表的Regaza GL1系列機種,只有在小於40度的瀏覽角度,並且視螢幕尺寸而定,在等於或小於一公尺的距離觀看時,才會產生作用。其他製造商也推出了有相同侷限性的原型,而Samsung表示在未來十年內要把裸視3D電視帶進市場還有難度。
那3D技術在行動裝置上的未來是什麼?
裸視3D技術不太可能很快地應用在大螢幕上,所以手機製造商還有時間可以發光發熱。3DS可以被用來拍攝3D照片,也可以下載3D電影,但它主要還是一個遊戲的裝置,其他更廣泛的使用範疇還會受限。
Optimus 3D和Evo 3D更可能將會決定正在進步中的3D技術的未來訴求。這兩種手機都可以在Google的Android作業系統上運行。Google他們的YouTube 3D應用程式已經搭上這班列車,而他們開放的平台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利用手機的3D螢幕來創造自己的應用程式。我們將不得不等到這些手機在今年打進市場之後,才能找出什麼是行動裝置的其他面向。
資料來源:Why glasses-free 3D is going to be a small-screen hit-New Scientist
編譯:bluesky7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