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12
1

文字

分享

3
112
1

《動物森友會》經濟學:今天該不該賣大頭菜?| 動森小學堂 01

雷雅淇 / y編_96
・2020/04/24 ・2938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440 ・四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頭菜多少錢?花園澆水了沒?釣魚、抓蟲了嗎?今天有沒有流星雨?妹妹有來島嗎?這些聽來十足有情調跟我們的日常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可以在《動物森友會》這款遊戲當中體驗到。猛男不只要能撿樹枝,應該也要能回答一些跟動森有關的科學題目吧?

動森小學堂之大頭菜經濟學上課啦!source:動物森友會遊戲截圖之y編的房間

就讓我們從經濟、天文、數學、生物和歷史等不同的面向出發,不只寫寫習題,也看看《集合啦!動物森友會》裡那些有點科味的二三事。

  • 反應好的話其他題目也將會陸續推出!快點分享訂閱按小鈴鐺吧(沒這東西

動森經濟學:今天該不該賣大頭菜?

「我家小孩自從玩了動物森友會之後,週日早上再也不會賴床了呢!」——少年 Y 的媽媽欣喜地說(真人真事)。

為什麼動物森友會能有如此大的魔力讓熬夜的孩子一個個都早起了呢?當然是因為週日早上要跟曹賣買「大頭菜」然後發大財啊!

「大頭菜」是在動物森友會遊戲中,可以在週日早上購買,但沒有在週六結束前賣掉便會爛掉的商品;而有趣(或者悲傷 XD )的事情是接下來的一週,大頭菜的賣價會以每半天為單位起起伏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大頭菜也被動森的島民們當成股票在投資,能不能還完房貸就看這一波了啊。於是朋友們之間的早安晚安,變成了上下午問候你家大頭菜的價格,真的是抄作業都沒那麽認真啊~

那麼,就讓我們用大頭菜來上一堂經濟學課吧!以下關於大頭菜價格的題目,你能解答嗎?

  • 以下資料參考玩家解封包所得到的遊戲數據

~~~題目來囉~~~

你在本週日跟自家島上的曹賣用 100 鈴錢的價格買了大頭菜,週一下午時賣價為 82 鈴錢,週五上午則為 49 鈴錢,期間賣價都沒有漲過。已知大頭菜有以下四種漲跌模型,其漲跌以及價格區間分別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波型 (Random):隨機上升下降,曲線上升時賣價為 0.9~1.4 倍,下降時為 0.6~0.8 倍。
  • 三期型 (Large Spike):開盤時會在 0.85~0.9 倍,每過半天跌幅增加 3~5% ,最多連跌 3.5 天;後續暴漲暴跌的幅度在 0.4~6 倍之間。
  • 遞減型 (Decreasing):持續下跌,開盤時會在 8.5~0.9 倍,每過半天跌幅增加 3~5% 。
  • 四期型 (Small Spike):依序會經歷下跌期、上漲期然後是第二個下跌期,下跌時跌幅會在 0.4~0.9 倍,若持續下跌則每過半天跌幅增加 3~5% ,最多連跌 3.5 天;上漲時則在 1.4~2 倍之間,固定為 2.5 天;下跌期二跌幅與第一期相同。

且上週的模型會影響到本週的模型,機率如下:

上週漲跌模型影響本週漲跌模型機率表(單位:%)

 \本週
上週\
波型 三期型 遞減型 四期型
波型 20 30 15 35
三期型 50 5 20 25
遞減型 25 45 5 25
四期型 45 25 15 15

資料整理後自製表格

已知上週為三期型,請問若不想要倒賠的話,你在週五下午應該採取什麼動作呢?

  • A. 馬上賣掉
  • B. 週六下午再賣
  • C. 去朋友島上賣

雖然我們都說買大頭菜是一種「追高殺低」的股票投資,但其實這與真正的股票市場仍然是相去甚遠。大頭菜的價格是曹賣決定,買價都會在 90~110 鈴錢,那賣價呢?若真的把所有模型都拿來算,會發現它其實也只在 10~600 的區間而已,賠也賠不到哪裡去,更不會有要抵押房子、露宿街頭的時候。

但在不美麗的現實世界裡,股票價格是由市場供需決定,慘賠到一文不值、大賺到數百數千倍都是常有的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算沒有漲起來也不會露宿街頭啦!source: 動物森友會遊戲截圖之謝謝動森好友支援XD

而每到週六下午過後就會爛掉的大頭菜雖然很讓人焦慮,但這只有週日能買然後最多囤一週的循環 y 編覺得這是個很好心 (?) 的設計,因為這大大地避免了「沉沒成本」的產生。

沉沒成本指的是「當人已經投入了一定的時間、金錢和資源在一項選擇時,會因此而傾向持續做這件事。」所以當我們已經開始投錢夾娃娃時,就會想一直投錢直到夾到為止;沉沒成本也時常被用來形容人們常會不理性地深陷在明明不好的選擇當中,只因為我們已經投入了成本,所以很難換工作、捨不得丟掉明明不好穿的鞋子、無法放棄那個喜歡了好久的人⋯⋯等等。

要鼓起勇氣「認賠殺出」何其不易,還好在動物森友會裡,只要短短一週時間就會幫你做決定,讓我們不至於持續在這個遊戲中被大頭菜期貨套牢然後必須要上天台 (X) 。

大頭菜交易天台在此!(梗圖)圖片來源:搜狐網

什麼,那你問說投入到動物森友會建設島嶼的時間是不是一種沉沒成本?那得問問你自己願不願意從明天開始就再也不玩這款遊戲了呢? XD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到今天的題目,來對一下答案吧。

其實,我們從第一句話「你本週日跟自家島上的曹賣用 100 鈴錢的價格買了大頭菜,週一下午時賣價為 82 鈴錢,週五上午則為 49 鈴錢,期間賣價都沒有漲過。」再對照各個模型漲跌的區間,就能從在 3.5 天的區間之間都沒有上漲過,而得知本週的大頭菜趨勢為「遞減型」;要想賺錢無論如何都只能去朋友島上賣了,答案是 C

是不是很簡單呢?這題根本是 陷阱題 送分題啊!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試試看用上述模型出題目考考朋友,也可以自己算算期望值,這樣之後你就能成為不用大頭菜計算機的投資小達人囉(啾咪)。

這些遊戲數據是玩家用遊戲封包所抓出來的內容,其實有點作弊,但也可以從這些各式各樣不同的模型看得出來任天堂在設計這款遊戲時「如果可以複雜,誰想要簡單」的態度。大頭菜期貨其實並沒有要讓玩家精準算出每天的走勢,而是讓你能享受它的隨機性所帶來的驚喜和樂趣,和朋友間的交流互動。就算價錢不好⋯⋯也不過就是這一週的事情而已,很快就會過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詳細的內容,歡迎大家參考數感實驗室的相關影片喔(這裡有小鈴鐺可以訂閱):

對機率感到厭倦和有點害怕了?那一定要再來追加一題!(抖S)

接下來,就讓我們跟孟德爾學學,來算算開出藍色玫瑰的機率吧!

動森小學堂,下一堂課再見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Breaking Down The Stalk Market
  2. 【攻略】大頭菜價格完全攻略(從解包數據中看菜價) @動物之森系列(動物森友會)
  3.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大頭菜炒股分析與價格預測心得
  4. 炒大頭菜,讓年輕人第一次嘗到理財的殘酷
  5. 有一種残酷,叫我在森友會裡倒賣大頭菜-果殼網唯信公眾號文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3
雷雅淇 / y編_96
38 篇文章 ・ 1305 位粉絲
之前是總編輯,代號是(y.),是會在每年4、7、10、1月密切追新番的那種宅。中興生技學程畢業,台師大科教所沒畢業,對科學花心的這個也喜歡那個也愛,彷徨地不知道該追誰,索性決定要不見笑的通吃,因此正在科學傳播裡打怪練功衝裝備。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標示餐點熱量就能幫助人減肥嗎?消費者知道越多資訊越好嗎?——《經濟學家眼中的世界》
今周刊出版
・2023/06/18 ・1538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市場的公開資訊,真的能幫助消費者做出好決定嗎?

經濟學通常假設消費者主權可以使個人福利最大化:消費者會權衡各種機會,並選擇能夠最大化自己效用的選項

但市場提供的資訊,是否足夠讓消費者最大化自己的福祉?消費者是否會臨時改變心意,喜歡上別的商品?消費者是否渴望擁有一些與當前選項不同的商品?餐點標示熱量有助減肥?

許多經濟學家覺得,企業藉由巧妙的廣告誘使消費者做出不明智的選擇;還有些經濟學家認為,消費者的確做出不明智的選擇,但過失應該算在他們自己頭上。本章稍後將討論這些行為經濟學家的論述。

多數經濟學家猛然意識到,現行市場其實並不缺乏資訊,公開且良好的資訊量非常大。許多製造商努力宣傳自家商品,甚至提供與其他廠牌的優劣比較及相對的價格訊息;聲譽良好的廠牌和在乎名聲的百貨業者,也間接提供優良品質商品的相關線索。這些都是市場行之有年的公開資訊。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只要上網就可以查到各種資訊。 圖/envato

數位革命使資訊量瞬間膨脹數倍。有了網路搜尋功能之後,人們不用走進商店就可以獲得充足的商品訊息。譬如我最近在尋找合適的行李箱,幾個購物網站提供了關於尺寸與重量的資訊、羅列產品的優缺點,還有先前買家對特定型號箱子的評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在Google搜尋中輸入「行李箱評價」,一下子就會跳出《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漫旅》(Travel + Leisure)、《好管家》(Good Housekeeping)、《今日美國》(USA Today)、《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家電網(Wirecutter)、集點網(Upgraded Points)等提供的資訊。

資訊越多越詳細,真的越好嗎?

儘管可靠的資訊來源比比皆是,消費者仍舊無法窮盡所有資訊。經濟學家認為消費者的確「不應該追求完全的知情」,因為搜尋資訊與消費資訊都需要投入時間和金錢。

因此,對擁有部分資訊的消費者而言,只有未知資訊的預期價值超過獲取資訊的成本時,才值得追求更多資訊。另一方面,即使市場的競爭壓力迫使廠商提供大量的商品資訊,還是依然沒有揭露許多重要、與安全相關的訊息。

舉例來說,曾有廣告商建議布朗威廉森菸草公司(Brown and Williamson Tobacco Corporation)在宣傳旗下新商品時,強調新配方能降低引發心臟疾病的有害氣體,然而這項建議並未被接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份內部文件顯示,該公司高層認為:「在特定有害氣體對心臟疾病的影響獲得政府證實且廣為人知之前,貿然在廣告中提及這種氣體並不具有策略性價值。」

現在商品上,通常會標示各種產品資訊。 圖/envato

由於廣告商極其堅持,該建議最終遭到菸草公司斷然拒絕。該公司認為,提及這些氣體只會適得其反,因為這麼做,反倒公開揭露吸菸對心血管的不良影響。

當市場競爭機制無法為消費者提供重要的資訊時,政府的干預才具有價值。政府公開揭露與吸菸相關的資訊,確實能降低一部分的吸菸率,也會促使廠商降低香菸中的焦油和尼古丁含量。企業有時也沒有測試自家產品的動機,因為他們發現:消費者不認為廠商的內部測試具有公信力。

——本文摘自《經濟學家眼中的世界 (40周年好評增修版):一本讀懂經濟學的優劣與局限,剖析政府、市場和公共政策,探索人類的幸福》,2023 年 5 月,今周刊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周刊出版
9 篇文章 ・ 1 位粉絲

1

1
0

文字

分享

1
1
0
在市場交易下,存在「公平」嗎?人人都獲利的可能存在嗎?——《經濟學家眼中的世界》
今周刊出版
・2023/06/17 ・196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難以公平?潛在的柏瑞圖增益

當我們從事市場交易時,的確可能傷害到其他人。譬如亨利.福特(Henry Ford)銷售他的 T 型車時,馬車鞭子的製造商就無法從中獲益。在市場不存在缺陷的情況下,這交易的確實現了潛在的柏瑞圖增益(也就是贏家獲得的收益超過輸家的損失)。亨利.福特和所有購買福特汽車的人都有能力補償馬車鞭子製造商的損失,同時還能改善自己的生活。

但如果補償並沒有發生(就如一般生活中發生的情況),這問題又該怎麼看呢?消費者以金錢投票,市場對投票結果做出反應,但許多人認為這些投入市場的金錢並沒有公平分配。購買鉛筆(或iPad)的人可能是最渴望擁有這些物品的人,有時剛好也是最富有的人─因為購買意願取決於支付能力。

如果都更建商想向地主購買市中心的一塊土地,而此處補貼低所得居民的住房,不論成交價格為何,都會是有效率的交易。此時,代表新住戶的土地開發商願意支付給地主的錢,高過低所得居民為保住房子願意支付的錢。但我們也許應該阻止都更建商,因為低所得戶特別需要幫助。

市場交易下的公平性要如何解決? 圖/envato

經濟學家解決公平性問題的方法之一,是在更大的背景下思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效率至上?潛在柏瑞圖增益是市場中決定性標準

在一幢出租大樓中,如果因為房東想把店面租給電腦銷售與維修商,以便收取更高的租金,導致樓下的三明治餐廳被迫關閉,餐廳經理就會失去工作。這結果符合潛在的經濟效率:電腦店預期迎來更多客戶,有能力比三明治餐廳支付更高的租金。但請考慮市場未來可能發生的所有變化。

如果「讓贏家贏得比輸家輸得多」是市場在大多數情況下的決定性標準,要是其他市場也改變,這位前餐廳經理也可能是新的贏家,所得也能完全補償輸家並改善自己的生活。

如果在任何情況下,潛在柏瑞圖增益都是決定性的市場標準,經濟將會不斷成長,餐廳經理也會隨著時間推移獲得更高的所得。就算他個人沒從中受益,他的孩子也因出生在更為繁榮的經濟社會而受益。這樣的思維與論述很完備,但無法說服許多關注公平性的人。

批評經濟學家公共政策的方法時,經常是指責他們只在乎經濟效率。經濟學家在運用其專業知識時,比起討論公平性,討論效率時會更有信心。因此,他們寧願談論效率,也確實更常談論效率。不過,經濟學家還是花了許多力氣在討論公平性和所得分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與人之間的分配問題

有篇經濟學文獻曾討論不同種族、男女及年齡層的所得分配是否公平。此處無法援引過多細節,只能簡單地說,經濟學家最常關注的一個特定分配問題是:不同所得階層握有國家資源的相對占比。在討論所得再分配之前,應該先解釋一個運作良好的市場會如何分配產出。

在市場經濟中,一個人的所得取決於他人使用他的勞動力、土地和資本而獲得的報酬。然而,對這些生產要素的需求,則取決於人們對其最終產品的需求。市場若非不完善,個人的所得取決於他的勞動力,和他擁有的生產要素能對市場提供的商品與服務。

個人報酬也是在市場機制下決定。 圖/envato

市場競爭的壓力會推升工資,直到它能反映邊際勞動者(雇主願意多僱用一位勞動者)對生產的貢獻,而這邊際貢獻就是這位勞動者在此處工作(而非他處或根本不工作)所能獲得的工資。

許多經理人的確只想支付相當於員工生產能力一半的工資,但他們會面臨來自同業的競爭壓力,因為其他經理人會試圖挖角這些員工,願意支付稍微多一點但仍低於其生產力的工資。這位經理人仍可以獲得額外的利潤,但也同樣面對勞動市場的壓力,因為還有其他經理人願意再多付一點工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個人在勞動市場獲得的所得是機會和選擇的結果,而機會和選擇則取決於他出生的家庭、成長的社群、他的智力和其他能力,同時也取決於他的努力和遠見。懶惰的天才不會與勤奮的天才賺得一樣多,卻可能賺得比勤勞的一般人多一點。某些才華橫溢又勤奮的人,要是沒遇到識貨的伯樂(例如馬車鞭子製造商),其所得也可能不如他人。

編按:想知道後續更多內容,歡迎閱讀本書 ↓

——本文摘自《經濟學家眼中的世界 (40周年好評增修版):一本讀懂經濟學的優劣與局限,剖析政府、市場和公共政策,探索人類的幸福》,2023 年 5 月,今周刊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今周刊出版
9 篇文章 ・ 1 位粉絲

1

4
0

文字

分享

1
4
0
現金和消費券差在哪?普發到底好不好?
PanSci_96
・2023/04/10 ・3051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去也有多次政府發錢刺激消費的作法,但他們發的不是錢,而是有使用限制的「消費券」。

既然可以發錢,為什麼之前要發消費券呢?這次又為什麼要發現金?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過往的消費券到底是什麼,與這次發現金的使用情境有什麼不一樣?

什麼是消費劵

對消費者來說,消費券就是被限定用途的紙鈔或者是折價券;但從政府的角度,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消費券並非這麼簡單。在了解消費券前,要先有兩個概念:「經濟活動循環」及「景氣循環」。

在最簡單的經濟行為流程裡,我們看的是「家計部門」與「廠商」,也就是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互動。「家計部門」需要買各式各樣的產品維持生存或生活品質,「廠商」則提供這些產品,這兩者組成了「產品市場」;「廠商」為生產商品所需的勞動力,就由「家計部門」提供,形成了「勞動市場」或是「生產要素市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將上述概念再加入相反的資金流向,如:購買產品的消費支出、提供勞動力的薪水所得等,就可繪製成「經濟活動循環圖」。

經濟活動循環圖。圖/PanSci YouTube

而在一次的「景氣循環」中,會分別經歷擴張期與收縮期;根據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定義,每個時期所持續時間的至少為 5 個月,走完一次循環則需至少 15 個月。

在擴張期中會先經歷探底復甦,接者是穩定成長,最後來到高峰繁榮期;在這之後就會進入收縮期,開始經濟衰退,直到觸底復甦進入新循環。

舉一個不遠的經濟衰退案例,那就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當時由於美國房地產市場崩潰,房價急劇下跌,許多人失去了房屋資產,造成負債問題;導致消費者信心下降、消費減少,進而使生產減少。此外,由於銀行與金融機構資產負債問題激增,使得貸款停止,造成資金不流動;這麼一來企業也必須減少生產,進而裁員、倒閉,失業率隨之攀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景氣循環週期。圖/PanSci YouTube

有了「經濟活動循環」和「景氣循環」概念,我們可以幫消費券下個定義了:就是透過增加家庭的消費支出,來復甦產品市場;通常在經濟衰退時使用。也就是說,消費券是政府發給我們的消費工具,希望再補點錢把廠商的庫存清光,增加消費來維持市場穩定,避免持續經濟衰退。

發消費券與現金的成效

那麼,直接發錢跟消費券的功能一樣嗎?發現金也會刺激消費,但消費券刺激的力道理論上會再強一些。

由於消費券在設計上會「排除基本必須開支」,這麼一來便會減少用於「消費替代」的機會,像是水電費、勞健保費、或是繳稅跟罰金,而消費券的各種優惠跟加碼活動,都激勵我們花超過原本支出的錢。另外,「限時用完」、「不找零」、「排除儲值跟預付類消費」都是消費券的關鍵設計,目的就是要在短時間內激發經濟流動性。

反過來說,發現金不像消費券,有明確的優惠活動可以刺激我們亂花錢,在沒有使用期限跟排除開支項目的情況下,這些錢還可以自由分配到每個月的日常支出裡;假如沒有多花一些錢,發的現金將不會幫助消費增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冠疫情影響下,美國在 2020 年普發現金:成人發 1200 美元、兒童 500 美元,年底再加碼 600 美元,2021 年又發 1400 美元。根據美國聯準會紐約分行研究,截至 2020 年 6 月底,民眾取得的現金補助中,有 36% 為儲蓄、35% 償還債務,僅 29% 用於消費,民眾甚至表示,在收到 2021 年的補助金後,會花更多錢去還債。

新冠疫情下,美國在 2020 年普發紓困現金。圖/Envato Elements

而日本則於 2021 年底,向全民普發 10 萬日圓的特別定額給付金,日本 Money Forward Lab、早稻田大學與澳洲昆士蘭大學的共同研究研究指出,給民眾的給付金中,只有 6% 到 27% 用於消費,其中非日常用品的支出沒有明顯改變。

那消費券的成效呢?根據經濟部對 2020 發放的振興三倍券評估成效,考量印製、宣傳與行政,包含發給我們的 2000 元,總成本為 510.5 億元,以領取率接近 100% 來計算,大約就是 2300 萬人去攤這 510.5 億,政府在每一個人身上花約 2220 元,而每人平均消費了 5785 元;等於政府花 1 元能換來 2.6 元的消費,是有效果的。

不過由於使用情境不同,不好將日美發放的現金與我們的振興券相比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美發放的是「紓困金」,目的是幫助人民度過難關;針對這些「紓困金」得用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來考慮,也就是衡量投入資源,所得到「非財務面」的回饋與報酬,例如社會安全、社會價值等。

搞笑諾貝爾經濟學獎

那這次台灣發現金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假設是要振興經濟,應該不是個好方法。若用社會投資報酬率來看,不少人提出更該把要拿來發的 1800 億用於投資科學技術研究、大學經費或減免高等教育學費,而非普發 6000。

讓我們回顧 2022 年搞笑諾貝爾經濟學獎,研究團隊以每隔五年會獲得「政府資金」補助,並在模型裡設計了好幾種情境,除了把經費徹底平均分配的普發式外,還有只補助過去表現好的人的菁英式,一部分重點補助菁英,剩下再普發的折衷式,以及最後一個亂槍打鳥樂透式。每一式再加入補助金額高低變化,總共有 18 種方案。

延伸閱讀:
【2022 年搞笑諾貝爾經濟獎】不想努力的我,把運氣點滿就對了

透過這個人生遊戲模組,若以研究定義的成功率來看,折衷式的其中一種方案讓「高能力族群」的成功率從沒有補助的 32.05% ,一口氣提高到 94.82%,其結果最好,但也是所有方案中最貴的;相較之下,如果採取普發式的其中一種方案,成功率也可以達到 94.40%,政府花費還低了將近一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不只看成功率,而是看政府每花一塊錢能增加多少高能力族群成功率的效率來判斷,竟然還是普發式的方案結果最好,能用最少的花費,就讓成功率提升到 69.48%!表現最差的方案,都是菁英式,其中只把錢給過往表現前 10% 的極端菁英方案,效率只有最佳普發方案的 1/25。

研究者也提到,在真實世界中,折衷式方案一方面人人有獎,一方面也給表現較好的人鼓勵,可能產生激勵效果,讓所有人都更加努力,發揮更大的整體效果。

再回到一開始討論的,現在政府有一筆多出來的錢,而預期目標是讓人民的生活過得更好,這筆錢該直接給民眾,還是執行特定的菁英投資政策呢?若是按照搞諾經濟學獎,就是直接普發!(難道政府裡也有和我們一樣熱愛搞笑諾貝爾獎的好捧油?XD)

然而,不管是從經濟學基本原理、過往發現金跟消費券的效益評估,還是搞笑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人生遊戲模型,其實都無法替普發 6000 還稅於民的政策效果背書,一時半刻也很難看出效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到這裡,6000 元你打算怎麼花呢?

歡迎抖內!圖/GIPHY

歡迎訂閱 Pansci Youtube 頻道 獲取更多深入淺出的科學知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PanSci_96
1262 篇文章 ・ 2408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