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 月 25 日哈佛大學公衛學院 Dr. Eric Feigl-Ding 的 twitter 貼文,他引用 Lancaster 大學 Jonathan Read 等人 1 月 24 日發布的研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 一個病人在易感染人群中平均能再感染人數)是 3.8,相比於先前的流感,COVID-19 的 R0 是「thermonuclear pandemic level(熱核武器級的流行)」。
聽到「熱核武器級」的瘟疫,想必大家都覺得這超級可怕的阿~可是,修但幾咧!你們真的知道R0的定義是什麼?它又是如何計算的勒?身為一位理性的公民可不能因一個聳動的標題或內容而被帶風向阿~所謂 R0 (基本傳染數,Basic repR0duction number of the infection) ,指的是在沒有任何外力介入且所有人都沒有免疫力的情況下,一位被感染者將疾病傳染給其他人的平均數。
當 R0<1,表示傳染病得到控制且被撲滅;R0 = 1,代表地方性流行病,將如同推骨牌般一個傳一個;而 R0 > 1 時,傳染病會以指數式爆發(就像武漢肺炎的 R0 若為 3.8,則表示一名被感染的人能夠傳染疾病給周遭 3-4 人)。此外,它有個簡單的預測方式:
R0 =(估計)1 + 增長率 * 系列間隔 (serial interval)
(增長率:從病例開始增長時計算;系列間隔:指在一個傳播鏈中,兩例連續病例的間隔時間。)
R0 的數值越大,疾病將越難以掌控。(R0 可以說是預測疾病嚴重性的分析師呀!)
然而,R0 的計算可不是小學數學題目~它相當相當複雜,其所涵蓋的數學模型也非常多種,所以說每個單位算出來的結果都不大一樣,像是 WHO 是 1.4-2.5、MRC 全球傳染病分析中心是 2.6 等不同版本。而 Lancaster 大學 Jonathan Read 等人的研究,於 1 月 27 日也更新了 R0 的資訊,依據最新案例數據的追蹤,將新型肺炎的 R0 值調整為 3.11。
所以說,R0 會隨著疫情的發展階段、數學模型及統計數量而有所變動,加上目前疫情爆發初期有太多不確定的變因,因此目前 R0 的確切數值仍存有爭議~不過,無論 R0 為何,確實做好防疫措施,才是減低疫情恐慌的最終辦法呦~
參考資料:
- Complexity of the 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R0)
-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 R0: How scientists quantify the intensity of an outbreak like coronavirus and its pandemic potential
-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early estimation of epidem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epidemic predictions
- How generation intervals shap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rates and reproductive numbers.
延伸閱讀:
你最近也有看到關於 2019 新型冠狀病毒的謠言嗎?歡迎填寫這個表格回報給泛科學,我們會整理問題,連同解答一起更新到謠言專區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