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之故。──牛頓(Isaac Newton)
福爾摩斯 ⋅ 伊麗莎白(Elizabeth Anne Holmes)於 1984 年 2 月出生於一顯赫的世家:從匈牙利移民到美國的第一代外公,曾是二十世紀初美國最富有的家庭之一,其曾曾祖父福爾摩斯醫師因為丈人的人脈關係,開辦了辛辛那提醫院及辛辛那提大學的醫學院。不幸中了孟子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的寓言,到她父親時,只能算是一個中產家庭。父親大部分時間任職於政府機關,曾負責古巴及海地難民的救濟工作,也常常灌輸子女除了錢財外,也應該為人類整體的幸福努力;對他這個女兒也期望甚高,從小就送她上有名的私立學校。
伊麗莎白從小就不是一般的小孩,十歲時就已經知道錢的重要與力量:謂將來要成為億萬富翁;問及為什麼不想當總統時,她回答說有了億萬自然就會有總統想跟她結婚。她小時候便已顯示出好強的個性:玩大富翁時一定要將弟弟及表弟打到破產為止;偶而輸了就暴躁地離席(聽說有兩次還衝破了紗門)。高中是在德州休斯頓一名私立學校就讀,高二時突然發奮圖強,將大部分時間全部投入功課上,成為全 A 的高材生;2002 年取得校長獎學金,順利地進入夢寐以求的史丹佛大學。
輟學創業
生物工程應該是能賺大錢又能濟世的行業,因此伊麗莎白選擇了化學工程系。那個時候史丹佛大學化學工程系的明星教授是 59 歲、具魅力與幽默、以及與學生密切互動的錢寧・勞伯森(Channing Robertson)。伊麗莎白不但選了他的「化工簡介」課、參加了「藥物輸送控制裝置」的書報研討,也說服了他讓她在實驗室裡幫忙。那年聖誕節回家休假時,父親希望她能取得博士學位,但她卻回答說她對博士學位沒有興趣,她想賺大錢。回學校不久後,她就告訴男朋友她要輟學創業,他們不能再來往了。
2003年夏天,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病症(SARS)在亞洲迅速蔓延之際,伊麗莎白因通曉中文而在「新加坡基因組研究學院(Genome Institute of Singapore)」實習,以傳統的方法抽血檢驗,讓她覺得一定有更好、更近代的方法;因此回美國後,廢寢忘食,花了五天時間,綜合她實習所得到的經驗及上課所學到的新知識,寫了一份「在手臂上貼可以同時檢驗及治療之膏藥」的專利計劃。勞伯森看到該計劃後非常驚嘆,說在他多年教學中,從來沒有碰到像伊麗莎白這樣有創造性的學生!伊麗莎白創業的熱誠更讓他感動,因此他毫不猶疑地鼓勵她追求夢想。實驗室中的印度後裔博士研究生蘇納克(Roy Shaunak)則認為伊麗莎白的想法離開現實太遠了,但因為老闆的熱心,於 2004 年 5 月取得博士學位後就成了伊麗莎白所創建之新公司的第 1 位僱員。
療診公司
伊麗莎白的新公司於 2003 年成立,原名「實時治愈」(Real Time Cures);後結合 therapy (治療)及 diagnosis (診斷),改名為「療診」(Theranos)公司,總部就設在史丹佛大學附近。有了史丹佛大學名教授的背書,伊麗莎白輕易地說服了小學同學的父親、矽谷第三代創投公司名人崔伯爾(Tim Draper)以及父親舊同事、已經退休的企業轉型專家薄密雷( Victor Palmieri)的大力支持。但 2004 年的 6 月,當她想說服以投資醫療技術為專業的創投公司 MedVenture Associates投入時,卻因無法回答一些技術性問題而一怒離席。儘管如此,他的公司到 2004 年底仍募到了600萬美金!
在這期間,蘇納克也慢慢了解到了伊麗莎白當初的想法是天方夜譚,根本與科幻小說相距不遠,因此決定將「治療」的功能去掉。但即使只有「檢驗」的功能也是問題重重,因此最後也放棄「手貼膏藥」的計劃,改成發展像可以隨身攜帶之糖尿病檢測器,但是要有更多的「檢驗」功能:在手指上刺出幾小滴血,移置到一片含許多微管及化學反應劑的檢測卡上,然後將卡片插入一個含唧筒的讀卡器內;讀卡器可以將血滴分散到各個反應微糟內,在幾分鐘內偵測出各個獨特的反應,馬上將結果透過網路送到醫生處,讓醫生能做適時處理。
到 2005 年底,此一新構想似乎有點進展:製造出雛型「療診 1.0」血液分析儀。公司的員工擴展到 20 多人,也開始受到了某些高科技雜誌的注意。在當年聖誕節的祝福電子郵件裡,伊麗莎白提及她的訪談出現在《紅鯡魚雜誌》(Red Herring)上,更說療診公司是「矽谷最熱門的初創公司之一!!!」
愛迪生分析儀
2006 年初,伊麗莎白說服了矽谷有名的專治「疑難雜症」、香港移民的的工程師顧愛德蒙(音譯 Edmond Ku)來負責繼續發展「療診 1.0」的工作。但顧愛德蒙沒多久就意識到他所繼承的雛型事實上只是伊麗莎白想像的一個模型而已,並不能真正地發揮作用;要將此一模型變成一個功能正常的設備,將是他曾經遇到過的最棘手的工程挑戰!更糟的是:他的經驗是電子產品,而不是醫療設備;而為了保密與控制,伊麗莎白又不鼓勵他與化學研究的部門接觸與討論,因此常常不知道問題到底是出在他這一邊還是化學反應上!
2007 年 8 月初,他與伊麗莎白到田納西之輝瑞(Pfizer)藥廠做現場表演,為試驗研究合作鋪路。沒想到一到旅館「療診 1.0」就出了問題;顧愛德蒙花了整個晚上的時間修理,讓隔天的現場表演得以勉強地順利完成。回來後伊麗莎白發電子郵件給所有員工說:「此行真是太棒了。病人迅速地圍在儀器的旁邊,從你遇到他們的那一刻起,你立即會感受到他們的恐懼、希望、和所受的痛苦。」但顧愛德蒙可不是這樣想。他認為將這儀器用在病人──尤其是已瀕臨死亡邊緣之病人──實在還太早了!
因為有下面的故事,一向相當沉默寡言的顧愛德蒙知道不能抱怨,否則可能當場丟了飯碗。
2006 年 3 月,有感於伊麗莎白身邊名人如林,以及公司的可觀前途,曾經帶領兩個高科技公司上市的矽谷財務老手亨利 ⋅ 莫斯禮(Henry Mosley)也被吸引加入療診公司。11 月底伊麗莎白到歐洲瑞士大藥廠諾華(Novartis)展示後,謂「諾華高級官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要求我們提出一項計畫以及其財務安排」;但莫斯禮卻發現隨行的人個個臉色深沉。
在莫斯禮再三的要求下,第 1 位療診公司員工蘇納克終於受不了他的糾纏,吐露了實情:「療診 1.0」非常不穩定,常常做不出來,因此儀器裡存有以前的結果,必要時就透過軟體介面將它們顯示出來!諾華的展示事實上是通過衛星將假資料由加州傳到現場!當莫斯禮找到機會抱怨說「我們一直在欺騙投資者,我們不能繼續這樣做」時,伊麗莎白馬上改變臉色說:「亨利,你不是團隊合作者,我想你現在就應馬上離開!」
顧愛德蒙雖然沒有馬上離開,但在他拒絕伊麗莎白要求他的團隊每天 24 小時每週七天加班後,他就慢慢被打入冷宮。2007 年 9 月,伊麗莎白找到了另一位不歸他管的工程師及團隊,獨立發展新儀器。這一後來被稱為「愛迪生(Edison)」的新儀器出來後的 11 月,顧愛德蒙及其團隊馬上被炒魷魚。愛迪生基本上只是一些小型的傳統血液分析儀,加上新團隊買的小型分佈黏膠的機械手臂將它們的操作自動化而已,離當初伊麗莎白的革命性血液檢測技術構想十萬八千里!
兩個禮拜後,蘇納克也因幻想破滅及員工離職率太高等原因,覺得3年半已經夠長,是該走的時候了,故藉口想繼續深造而離開!事實上要將一些傳統的驗血儀器擠進一個只有桌上型電腦大小的盒子也不簡單;因此在 2008 年元月,伊麗莎白第二次到諾華展示時,三個在公司內被戲稱為「黏膠機械人(gluebot)」的「愛迪生」竟然同時在諾華高管前罷工!雖然同行的銷售人員均恨不得馬上找個地洞鑽進去,但伊麗莎白卻輕描淡寫地說這只是一點小技術故障而已!
下集待續:一手遮天的高科技大騙案:療診公司(Theranos)的興衰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