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宇宙的明路,就在森林的荒野中。──約翰‧謬爾
上述這句出自「國家公園之父」的名言,不只是文學上的抒懷,從主要棲居地球陸地的人類文明發展而論,更可以視為科學上的假設與推論。
人類該如何學習自然而變得文明?
相較於自然生態展現出的整體性、多樣性、秩序、永續、平衡與效能,縱使評價人類時要加入其心智與行為的偉大成就為考量,恐怕仍無法擺脫「愚昧」即是真正「落後」這樣的評價;舉例來說,像是若要達到過去百年強權國家的生活富裕水準與方式,全球人類需要消耗到四個地球的資源才可能足夠。若說人類的現代文明,在尋求真理與創建福祉方面佔得了「萬物之首」,那麼不可諱言,其中帶來的各種污染、毀滅與痛苦的程度,恐怕也是「眾生之最」。
真正經濟 (經世濟民) 與文明的核心與目的應在於「生」,如何持續生存下去。而正如《易經》中寫道:「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文明本身是一種堆疊與演變的歷程,而非取代或替換。
1930 年代,名建築師柯比意造訪紐約,對於當時相對先進、現代化的建築不以為然,批評其缺乏功能性規劃。他語出驚人:「摩天大樓太小太矮,也太多了!簡直是都市災難!」言下之意,偏誤「不足」的「摩登」才是對理想未來最大的障礙!柯比意認為好的建築設計對社會正義、經濟發展有關鍵的影響。就生態保育的角度而言,縮小集中、垂直發展式的都市建設確實比眾多浪漫田園鄉村風建築更友善地球,也是許多科學家、科幻家的優選方案。「上進」擎天不是為了巴別塔式的爭鋒炫富,而是為了與自然共存與謙讓。
而近期據報導,日本建商 Sumitomo Forestry 和建築事務所 Nikken Sekkei 正巧提出結合自然與摩登的方案:
「計劃在東京火車站旁的丸之內區,推出一棟 350 公尺高的摩天大樓 W350,目前雖然仍在概念階段,但是建商希望能在 2041 年完工,以作為公司 350 周年的紀念代表作。完工後,W350 將超越 300 公尺高的大阪阿部野橋車站大樓(Japan Abeno Harukas),成為日本最高的建築物,同時也將會是全球最高的木造建築物。」
正本清源、莫忘初衷,在文明層次與科學科技發展上,我們尤其可以關注這種非對立而屬超越性的思辨與立場。
人類學家隆納.萊特(Ronald Wright)在名著《失控的進步》提及:
「自從十七世紀理性啟蒙以來,人類即形成了一種以人類本身利益為中心的世界觀;而從十八世紀以降,它更以『科技』、『進化』、『理性』這樣的概念來合理化人的一切作為。及至二十世紀後半,這一切又被狹義的統攝到『成長』這個名目之下。十七世紀的『理性』、十八世紀的『工業化』、十九世紀的『進步』、二十世紀的『成長』,這一連串相似詞間,其實有著一種愈來愈狹義的走向。」
換言之,如果我們從農業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與工商社會、資訊文明引領世界潮流的脈絡加以審視,人類這個地球上的新興物種在整體發展上造成「文明」的定義與現實,成為生態、環境、荒野、氣候多多少少的負面因素與衝擊力量,也許解答並非在於消除、對抗、減緩或者局部片面改變「文明建設」這樣的大方向,而可能的根本批判是「我們不夠文明!」
生態大家愛德華.威爾森曾說:「沒有史前史,歷史就沒有什麼意義;沒有生物學,史前史也沒有什麼意義。」文明的存在,終究是依附在生態環境的庇護之下。
由科幻提供對未來的虛構、提問與思辯
接下來,就是「科幻」的出場了,如同藝術大師畢卡索的格言:「藝術家是讓我們看見真相的那種謊言。」科幻,正如前言是讓我們感知真相的虛構謊言。
忽略、缺乏生物生態的未來,終究是一片晦暗虛妄。科幻核心功能之二即是提問與思辨,在追求效益之前,更在效率之前,正是未來文明建設追本溯源的基石。科幻大家克拉克曾言:「任何高超的科技,無異於魔法。」我們喜好科幻科學的人也可以說:「任何先進的文明,都源自想像。」雖然「每一個科幻都有實現的一天」是注定錯誤的說法,甚至有人批評其實科技預測或科幻的精準度很差,例如大規模的輸送帶式交通、普及的影像電話都未實現,網際網路卻是很多專家學者始料未及的蓬勃發展,但其中涉及許多資料取樣與非單純科技層面的問題。
進而言之,若能將將科幻(作品)作為科學科技甚至文明的考古、考究(回溯性)素材,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甚至近期很多科技評論也提到,想像力可能是人類僅存少數領先人工智慧的優勢,現在連更早期較為人認同的「感情交流」都面臨了挑戰!
科幻名家倪匡曾說:「你能想像一種你沒有見過的顏色嗎?」所有科學科技,一定包含想像的成分,從基礎的「假設」、動機到正式的「思想實驗」(諸如薛丁格的貓、伽利略的重力實驗、愛因斯坦的光速想像、鑾生子弔詭……),從結構主義的角度分析,不是年份與名目的精確,所有文明,都可以在科幻中找到元素與原型,樣板與範本;有時,我們還可以在科幻中找到現實中忽略或無力的未來真實、文明細節與可能性。
科幻如何反映「文明的答案在生態」
懷抱著前面所述「科幻的驚奇在真實,文明的答案在生態」的信念,讓我們觀察現實世界,也得以發現到現今「生態文明」的概念其實已經在一些國家與政體占得最高級、最基本的地位或說指導原則。但除了達到環境保護、生態保育、永續發展、節能減碳這些項目以外,生態與文明的理論關係與組成結構還有千千百百種,像是文明征服生態、文明利用生態、文明建造生態、文明學習生態、文明融入生態、文明共好生態等。
也就是說,今天談到的「生態文明」其定義與內涵如同生態自身,不會限於產官學界提出任何龐雜的宣言、政策、報告與論述,「生態文明」中將有生命的變動本質與眾多版本。
因此接下來的討論,將概略檢視、探索眾多科幻作品的內容。雖然提及的作品主題、素材多是超時空、大未來、眾他者、外宇宙,但會發現它們的內容與呈現亦反映了當時當處的科學觀與科技力;而雖然不成比例的多數作品其主題是探討都是機械主義、物質科學主導的文明,但其實可以發現到作為科學、文明發展的關鍵觸媒「生態與科幻」,才真正直接或間接決定了作品中的文明進展與品質。
以下將推介幾部特色或珍貴,直接或間接以生態學思維主導,或者與生態文明發想相關的作品:
- 如果地球是個硬碟,生命如何創造資訊彼此溝通?《阿凡達》展現的生態文明
- 宇宙如此宏大,我們該如何發展文明?《星際爭霸戰:發現號》、《超時空要塞》《基地》系列給我們的啟示
- 由沙丘魔堡到宮崎駿:文明本就與生命世界環環相扣 《沙丘魔堡》、《末世三部曲》、《天空之城》、《風之谷》
- 人不是地球上唯一物種,文明也是複數 《侏儸紀公園》、《恐龍救生隊》、《大白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