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一百年前,即1915 年,32 歲的韋格納(Alfred Lothar Wegener)正式出版《大陸與大洋的起源》(The Origin of Continents and Oceans),內容闡述著韋格納發現到的現象,用以支持「大陸是會移動的」的想法。雖然「大陸是會移動的」這個想法被當時大部分的科學家們嗤之以鼻,但也有少部分的科學家們支持著韋格納。而韋格納的後半生為了證實這句話不斷奔走,直至喪命於格陵蘭考察一行中,享年50 歲。韋格納執著於為大陸漂移學說找出任何可能的證據,儘管因此犧牲,但提供了後人最詳盡的描述。
德國氣象學家韋格納。
大陸會漂移?
韋格納雖出版《大陸與大洋的起源》一書,卻不是第一位提出大陸漂移想法的學者。早在1596年,奧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就提出美洲、非洲和歐洲原本可能是合在一起的說法。到了1620 年時,培根(Francis Bacon)也發現大陸與大陸之間的海岸線非常吻合,似乎可以拼起來一樣,但是培根也沒有更進一步的討論,僅止於空想。直到1858 年,佩萊格里尼(Antonio Snider Pellegrini)注意到北美洲與歐洲有著相同的植物化石,於是在他出版的《創造和其祕密的顯露》(The Creation and its Mysteries Unveiled)書中表示所有的大陸於距今約三億年前的石炭紀晚期(賓夕法尼亞期,Pennsylvanian Period)曾聚合在一起,也認為大陸是受到大洪水的影響而移動;於是漸漸地有些科學家開始思考,是否大陸真的會移動呢?
該想法受到了丹納(James Dwight Dana)強烈的抨擊,並在《地質學手冊》(Manual of Geology) 中主張大陸早就有它們原本的輪廓,反對大陸會移動的看法。韶光荏苒,數十年過後,泰勒(Frank Bursley Taylor)於1908 年在美國地質學會(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上表示,非洲西側的海岸線與南美洲東側的海岸線幾乎可以拼合在一起,並分別在非洲西側和南美洲東側的山脈作了廣泛的研究,於是泰勒認為陸塊會在地球表面上移動,現在的高山則是因為陸塊相互碰撞形成,且原本地球的南北極各有個陸塊,而在白堊紀時,陸塊受到月亮的引力緩緩移向赤道,逐漸形成現今的樣子,但是泰勒的想法慘遭當時科學家的忽略與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