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修理玩具成功並回答一連串怪奇嚴酷的提問後,小兒回以認真、滿意與崇敬的眼神並說出:「我覺得把拔是真正的英雄!」印象中這大概是他從出生數年至今,給過我最崇高的肯定,當時的確難掩得意,不過想一想,只要一種設備與工程存在的一天,我們哪裡有浪得虛名的份,它—馬桶—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英雄」!
說到馬桶,其實我也算是和它很有淵源的。記得快二十年前還是大學新鮮人,第一次踏進創造發明社正式課程(活動)所在教室時,除了門可羅雀、慘澹經營的境況,與附近一些才藝、社交、團康甚至宗教社團熱絡場面成為強烈對比外,內容中印象最深的一部分其實就是主題「馬桶」!寫完本文標題一陣子,覺得文頭應該要修正成「每一個『正常運作』的馬桶都是英雄」才真正更貼近事實(相信實際負責家居生活的長工們想想馬桶不通時的情景,馬上就會強烈支持上文修正的必要性)!但這也絕無誇大,根據英國著名的「焦點」雜誌曾邀請國內100名最權威的專家學者和1000名讀者評岀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位居榜首的竟然就是抽水馬桶。現今,抽水馬桶也被公認為「衛生水準的量尺」,無疑是對人類社會的一大貢獻。
美國馬桶達人(單用這詞,就已有了笑梗)哈丁・卡特走遍世界各地,考證古今史料,嘔心瀝血完成了一部受注目度可能很容易被隨意丟棄在馬桶角落的曠世巨著(但不要有品賞壓力,其實它只有薄薄一本)―「馬桶如何拯救文明」。開始閱讀時還有些不習慣,因為它幾乎是以小說、雜記體裁完成,但讀完整本,雖不方便說有書香四溢,餘音繞樑之感,但絕對稱得上有種茅塞頓開、通體舒暢之快!
「從最基本的層面看來,什麼對你更重要:電還是自來水?電腦還是馬桶?大規模軍事行動還是下水道?」這是本書最基本也最尖銳的提問,從這樣跳脫習舊思維與獨占價值的觀察與探究,把平凡事物提升至一個厚高的位階,不讓它們只停留在譁眾取寵、標新立異的角色,其實不只是創造發明的核心議題,更是整個文明進展必須常常停下腳步好好思考的關鍵方向。很多時候,我們連討論所謂這個「(文明)世界的界定」都常常已是脫離精確現實的產物,了解世界上還有九億人還住在貧民窟(資料來源:科學人116期),二十億人大小便沒有正式、像樣的馬桶,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可以說:無論我們對文明發展抱持什麼樣的立場、在對熟悉的科技創造發明得到什麼樣的評論,其實幾乎可以說都算是容易傾向蠻「貴族的」世界!
如同大多數的科技發明一樣,現代馬桶的誕生並不是以一種石破天驚、一招斃命的姿態登場,故事其實都是以多視角、多路線的劇情逐步成局。例如一五九六年發明抽水馬桶的哈林頓爵士和第一個發明單體馬桶的崔佛,都算是馬桶進化的重大功臣。而另一個馬桶界名人克雷波並沒有發明馬桶(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誤解),「但他的確改進了馬桶,並於十九世紀末期在英國販售一種無閥式馬桶。」一七七五年,一位叫卡明斯的手錶製造商解救了平底馬桶的狀況。卡明斯在英國申請了第一個有閥馬桶的專利,卡朋斯革命性的設備很快又被細木工布拉默改進。
而在與馬桶密不可分的水管工程方面,中國人更可能在西元前四千多年就運用了已知最早的水管工程。他們使用竹子做的水管。至於「羅馬人讓古代的水管工程足以媲美現代的水管工程,這要歸功於他們對浴池建築的徹底迷戀;羅馬人是第一個真正的水管大師。不管他們去到哪裡,從非洲到英格蘭,他們都會製造過剩的輸水管與奢侈的澡盆,從古至今都沒有其他類似的狀況:對於流水懷有宗教般的虔敬。」更重要的一點是:「古羅馬人不羞於排泄身體廢物,所以公共廁所是為交談而建立的。」
近年常常由衷讚嘆童書的精練與簡要,也許作者們的主要訴求對象是孩童,所以反而將許多複雜易忘的世態人間,用一種最真切深刻的圖文形貌表達、映照。「馬桶如何拯救文明」一書其實不但發掘了馬桶科技層面的脈絡,還延伸出許多以馬桶事物為連結的人文內涵,其中之一,其實就是呈現一種「眾生平等」的入門觀察,本書作者就用了一本日本童書標題,舉重若輕地提示性地破除了許多容易被庸碌生活與名聞利養所建構的厚重假象,書名就是「大家都大便」!
書中還提到,「在第十世紀,統治威爾斯大部分地區的好人豪厄爾創造了「尿液部長」這個職位,認為尿液是不可被浪費的珍貴商品。威爾斯各地也任命「糞便市長」,負責為鄉鎮買賣糞便。」馬桶到底還有什麼英雄事蹟呢?根據「所有現代便利設施」作者奧爾格的說法,在美國的社會發展過程中,這項發展(馬桶與水管工程)的關鍵是對改革美國人性格的迫切渴望。鄉鎮與城市蔓延著疾病、犯罪,以及「社會邪惡」,公民領袖鎖定抽水馬桶為救贖的關鍵—在1840年只有五十個社區有水利工程,到了1870年增加為兩百四十個。直至現代,廢水仍是印度苦難的源頭。2004年,5003個印度城鎮裡,只有232個城鎮有廢水系統,剩下的4771個城鎮的居民大部分使用無水的公共廁所。印度仍然有一千萬個無水的公共廁所,並雇用六十萬個「不可碰觸者」(untouchable)來清理穢物。而「不可碰觸者」位在印度種姓制度的底層,是唯一被視為卑賤到只能處理人類排泄物的一群人。但從觀光客甚至一些高層比較容易看到並以為自己了解的印度世界,卻是德里大約二十家五星級飯店,一天總共使用八十萬公升的水。浴室的設備跟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設備一模一樣。相反地,印度大多數的人沒有浴室,每天用少於一公升的水過活。應驗了當年印度獨立後第一任總理尼赫魯對他整個國家的希望:「當我們每個人都有馬桶可用的那一天,我就知道我們的國家已經到達進步的頂點。」由這個層面上來說,常被一些尤其是電腦工程界朋友罵翻的比爾蓋茲,總算是有一個慧眼獨具的卓越功績:懸賞數百萬美金鼓勵改良並創新更科技、更普及、更環保的馬桶系統!
總結而論,英雄也許風貌萬千,但論人、敘事、談物,要成為英雄可能多少要具備偉大力量的共通因素,但要成為「真正的英雄」恐怕就得要有「平凡慈悲」的本質內涵了!最後和大家分享李安修作詞,陳國華作曲,藝人劉德華曾演唱的「馬桶」一曲,內容耐人尋味,也許在千年以後,它的文辭會像如今我們讀頌唐詩宋詞那般為人賞析,只是不知那時候是否也有人平凡地坐在馬桶上,進行這類身心暢通的偉大工程!
馬桶
我的家有個馬桶 馬桶裡有個窟窿
窟窿的上面總有個笑容 笑人間無奈好多
每個家都有馬桶 每個人都要去用
用完了以後逍遙又輕鬆 保證你快樂無窮
每一個馬桶都是英雄 只要一個按鈕 他會沖去你所有煩憂
你有多少苦痛 你有多少失落 他會幫你全部都帶走
每一個馬桶都是朋友 可以真心相守 一輩子你都不能沒有
我的秘密太多 我的夢想太重 你會慢慢的懂 親愛的馬桶
本文原發表於作者部落格[2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