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為什麼越抓越癢?

葉綠舒
・2015/04/15 ・709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438 ・四年級
相關標籤: 抓癢 (3) 癢 (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夏天到了,那些嗡嗡叫的小昆蟲又要來強迫我們捐血了!有些人被咬了以後只有一個小紅點,有些人卻會腫一包、還會開始發癢(筆者就是)。

會發癢的朋友們應該都有這個經驗,就是越抓越癢。為什麼抓癢反而不能止癢呢?

抓這裡也癢,抓那裡也癢。source:Van Corey
抓這裡也癢,抓那裡也癢。source:Van Corey

其實在2009年之前,科學界們一直認為癢跟痛是一樣的感覺,只是程度不同;但是在2009年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的Zhou-Feng Chen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老鼠發現了癢的受器,於是癢這個感覺正式獨立。

不過,雖然癢跟痛使用不同的受器,但是他們共用相同的腦區。也就是因為他們共用相同的腦區,當痛覺產生時,癢覺就會被抑制;所以抓可以暫時止癢。因為抓所產生的是「痛」,於是癢覺便被抑制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最近發現,為什麼我們會越抓越癢呢?原來是因為抓的時候同時也分泌了血清素(serotonin)。

血清素有止痛的作用,所以抓癢時不會感到痛,而刺激了痛覺接受器又可以暫時止癢,所以抓癢可以帶來好~舒~服的感覺喔!當然,如果抓破皮以後,帶來的痛覺就沒有那麼容易消除了…

那麼,血清素為什麼會讓我們越抓越癢呢?原來是因為血清素分泌了以後,活化的受器接著又去活化兩種受器:一種(5-HT1A)可以止痛,另一種(GRP 受器)卻會讓我們覺得更癢。而血清素只會與止痛的受器結合來達成止痛的效果,另一個受器就這樣被活化,然後…我們就覺得越抓越癢了!

所以,下次有癢癢的狀況時,要克制一下喔!因為我們真的會越抓越癢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原刊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參考資料:

  1. Zhong-Qiu Zhao. 2014. Descending Control of Itch Transmission by the Serotonergic System via 5-HT1A-Facilitated GRP-GRPR Signaling. 84(4):821–834.
文章難易度
葉綠舒
262 篇文章 ・ 9 位粉絲
做人一定要讀書(主動學習),將來才會有出息。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人體吸收新突破:SEDDS 的魔力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5/03 ・1194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由 紐崔萊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營養品的吸收率如何?

藥物和營養補充品,似乎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關鍵分子,可能無法全部被人體吸收?那該怎麼辦呢?答案或許就在於吸收率!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謎團吧!

你吃下去的營養品,可以有效地被吸收嗎?圖/envato

當我們吞下一顆膠囊時,這個小小的丸子就開始了一場奇妙的旅程。從口進入消化道,與胃液混合,然後被推送到小腸,最後透過腸道被吸收進入血液。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其實充滿了挑戰。

首先,我們要面對的挑戰是藥物的溶解度。有些成分很難在水中溶解,這意味著它們在進入人體後可能無法被有效吸收。特別是對於脂溶性成分,它們需要透過油脂的介入才能被吸收,而這個過程相對複雜,吸收率也較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有聽過「藥物遞送系統」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開發了許多藥物遞送系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自乳化藥物遞送系統(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簡稱 SEDDS),也被稱作吸收提升科技。這項科技的核心概念是利用遞送系統中的油脂、界面活性劑和輔助界面活性劑,讓藥物與營養補充品一進到腸道,就形成微細的乳糜微粒,從而提高藥物的吸收率。

自乳化藥物遞送系統,也被稱作吸收提升科技。 圖/envato

還有一點,這些經過 SEDDS 科技處理過的脂溶性藥物,在腸道中形成乳糜微粒之後,會經由腸道的淋巴系統吸收,因此可以繞過肝臟的首渡效應,減少損耗,同時保留了更多的藥物活性。這使得原本難以吸收的藥物,如用於愛滋病或新冠病毒療程的抗反轉錄病毒藥利托那韋(Ritonavir),以及緩解心絞痛的硝苯地平(Nifedipine),能夠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除了在藥物治療中的應用,SEDDS 科技還廣泛運用於營養補充品領域。許多脂溶性營養素,如維生素 A、D、E、K 和魚油中的 EPA、DHA,都可以通過 SEDDS 科技提高其吸收效率,從而更好地滿足人體的營養需求。

隨著科技的進步,藥品能打破過往的限制,發揮更大的療效,也就相當於有更高的 CP 值。SEDDS 科技的出現,便是增加藥物和營養補充品吸收率的解決方案之一。未來,隨著科學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會有更多藥物遞送系統 DDS(Drug Delivery System)問世,為人類健康帶來更多的好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7 篇文章 ・ 303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3
0

文字

分享

0
3
0
身上種滿「紅草莓」!?光棍節偽脫單的原因——蕁麻疹
careonline_96
・2021/11/16 ・1397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男大生身上處處紅草莓!? 光棍節偽脫單的原因 原來是他

近年流行 1111 光棍節,部分年輕人以自己是單身一族為傲,而單身已久的陳同學卻在光棍節過後,全身出現「紅草莓」,讓全班同學驚呼連連,直覺案情不單純。然而實情是陳同學近來課業繁忙壓力大,加上十一月天氣轉涼日夜溫差大,蕁麻疹又發作了,身上長滿蚊子咬般的丘疹塊,才導致誤會一場。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疾病,發生於各年齡層。皮膚科林俊銘醫師觀察到蕁麻疹有年輕化的趨勢,臨床上也常遇到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或學生病患。日前一位蕁麻疹學生患者,在高三時因為準備大學指考,蕁麻疹又如同魔神仔般再次找上門,讓他深陷在課業及疾病的無限輪迴痛苦中,續接受治療才獲得控制。 

當心蕁麻疹誘發因子

林俊銘醫師說明蕁麻疹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蕁麻疹患者引發過敏的原因,通常為接觸到過敏原,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而若是反覆發作持續超過六週,就屬於慢性蕁麻疹。由於慢性蕁麻疹難以找出確切原因,多與免疫系統有關,易因溫度變化、壓力或是睡眠不足誘發症狀,因此除了遠離過敏原外更需借助藥物治療達到病情穩定。

正確保養,減少蕁麻疹復發

「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效果持續 24 小時 有效控制症狀

林俊銘醫師說明傳統抗組織胺藥物多數為短效型,雖可舒緩蕁麻疹患者不適的症狀,但因脂溶性高而易穿過「血腦障壁」進入大腦中樞,導致多數患者吃了這類藥物會引起嗜睡,或是發生便秘或排尿不順的副作用,年長者、有攝護腺肥大、尿道阻塞等皆不建議使用,同時藥效也不持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的水溶性及專一性較高,比起傳統抗組織胺藥物除了抗過敏的作用外,也會影響體內其他接受器。「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更集中在抗過敏的治療上,效果可持續 24 小時,且安全性高,持續使用 1 年耐受性依然良好。

林俊銘醫師提及若患者的工作或作息需要長時間專注力,如上班族、司機或工程師等,希望避開嗜睡的副作用,通常醫師會先開立「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不僅在臨床使用經驗成效較好,相對也提高患者的服藥順從性。

林俊銘醫師也提醒蕁麻疹患者最重要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及熬夜,也可選擇穿著寬鬆的衣服,隔絕刺激,亦可幫助減低蕁麻疹的發作。治療慢性蕁麻疹與三高慢性病一樣,需遵從醫囑,定期服用藥物以穩定控制病情。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抓腳踝的癢比抓手臂的感覺還爽?——2019搞笑諾貝爾和平獎
旻諭_96
・2019/10/08 ・1656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478 ・五年級

當你這裡癢、那裡也癢的時候,伸手過去抓個癢央大概是世界上最爽的幾件事情之一了。不過你知道嗎?實際上抓癢的「舒服程度」,會跟你「抓身體哪個部位」的癢有關係!那抓身體哪裡的癢最舒服呢?

第 29 次第一屆搞笑諾貝爾和平獎,研究主題:試著測量抓癢央的快樂程度!圖/擷取自 The 29th First Annual Ig Nobel Prize Ceremony (2019) FULL SHOW

搔哪裡的皮最癢?抓哪裡最爽?

這項 2012 年發表在英國皮膚病學雜誌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的研究,是由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 (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 的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Francis McGlone 等人主導。研究團隊找來了 18 位年紀從 22 歲到 59 歲的實驗參與者,並拿一種名叫刺毛黧(ㄌㄧˊ)豆 (cowhage) 的熱帶豆類,利用它細小的毛去搔參與者的前臂、腳踝和背三個地方的皮膚。

刺毛黧豆中的細小針狀結構 (cowhage spicules),是研究搔癢症常用的實驗工具。圖為刺毛黧豆本人。圖/Astralek @Wikimedia Commons

搔癢也不是隨便亂搔,研究團隊拿刺毛黧豆的細毛,以同心圓的方式搔癢 4 平方公分內的範圍,搔 45 秒。之後研究人員立刻拿 3M 膠帶把沾上皮膚的毛貼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怕的來了,接下來的五分鐘內,有一半的參與者被嚴禁搔癢(媽呀好煎熬),然後每 30 秒紀錄一次參與者前臂、腳踝跟背三個地方癢癢的程度(0分:不癢~10分:癢到難以承受)。

另一半參與者則可以由研究團隊解癢,研究人員會拿實驗室專用的抓癢耙子,用大概 29 克(超精準)的力量,以直線方向幫參與者抓癢央,並請參與者評分緩解癢覺之後的癢癢程度(0~10分)。

最後,全部的參與者再分享自己終於可以「被抓癢」的那一刻到底有多舒服(也是0~10分)。

看牠抓癢的舒服程度,癢癢評分應該只有 1 分吧!圖/rihaij @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搔「腳踝」最癢,抓完也最爽最持久

研究顯示,腳踝位置是大家覺得搔完最癢的部位,同時也是抓完癢之後(相較於前臂和背部)覺得最爽,而且是爽感最持久的地方。相反地,前臂是搔了感覺最不癢的部位,抓癢抓起來的舒服程度也比較低。

Francis McGlone 逗趣地說:「『背』是廣為人知、大家偏好的抓癢部位,但有趣的是,研究結果居然發現,腳踝才是搔了最癢、也抓了最舒服的身體部位。」

這項研究結果很難以什麼理論來解釋,不過其中一個理論指出,搔癢的癢覺程度及抓癢的舒服程度依身體部位而異,是因為身體痛覺神經分布情形不同。也有其他理論指出,腳踝被搔到的癢癢感會這麼明顯,大概是因為這是最容易被昆蟲和細菌攻擊的部位。

腳踝被搔到的癢癢感會這麼明顯,大概是因為這是最容易被昆蟲和細菌攻擊的部位。圖/_Alicja_ @pixabay

大笑之後,發人深省:知道搔哪裡最開心可以幹嘛?

看到這裡,不曉得你是否跟我一樣好奇:為什麼研究者只選擇前臂、腳踝和背部三個身體部位?知道腳踝的特別,對我們的幫助又是什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選這三個部位的原因,是因為慢性單純苔癬 (lichen simplex chronicus) 和異位性皮膚炎 (atopic eczema) 的患者,常常在腳踝與背部兩處感到劇烈又頻繁的癢。在這項研究完成之後,不但解釋了患者在腳踝和背感到搔癢的原因,也為未來新的研究領域(頭皮、肛門生殖器一帶)提供參考。除此之外,也拓展了慢性單純苔癬、異位性皮膚炎和皮膚類澱粉沉著症 (Lichen amyloidosis) 的研究領域,在臨床上這項研究有一定的貢獻。

下次當你身體哪裡癢癢的時候,除了手伸過去抓一抓之外,也可以想起今年的搞笑諾貝爾和平獎,為這個世界帶來和平和對皮膚搔癢症的貢獻哦!

頒獎典禮的全紀錄影片在這裡:(和平獎從 1:31:10 開始!)

參考資料

  1. The 2019 Ig Nobel Prize Winners
  2. Bin Saif, G. A., Papoiu, A. D., Banari, L., McGlone, F., Kwatra, S. G., Chan, Y. H., & Yosipovitch, G. (2012). The pleasurability of scratching an itch: a psychophysical and topographical assessment. The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66(5), 981–985. doi:10.1111/j.1365-2133.2012.10826.x
  3. Ankle is best place to scratch. The Telegraph, 2012.01.22
  4. Scratching Feels Better on Certain Parts of Your Body. Live Science, 2012.1.30
旻諭_96
14 篇文章 ・ 2 位粉絲
大學主修生科,研所跳槽科學教育,目前正努力想要聰明又科學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