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梓燁〈捷學的哲學〉
泛科學刊登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哲學(以及數學和物理)排擠女性?》。身為女性主義者,其實我頗喜歡泛科學刊登一些探討性別議題的文章,讓大眾更關注性別平等;但作者在處理性別議題時把一些細節位忽略掉。所以決定寫這篇文,談談自己的看法,作一交流。
總括而言,《哲學排擠女性?》的論證可以整理為如下:
- 社會存在「女性缺乏某種智性天賦」的刻板印象
- 哲學界中存在「讀哲學需要某種智性天賦」的刻板印象
- 兩種刻板印象所形成的氛圍導致哲學成為了對女性不友善的學科,令哲學系出現男多女少的比例失衡 (∵3)
- 基於(2)和(3),哲學人有責任提供回良善的學習環境給女性,不應作出「讀哲學需要某種智性天賦」的宣稱。
(1)和(2)是研究結果,沒什麼好談。問題是(1)和(2)能否推論出(3)。
刻板印象確實會形成排擠現象。譬如,當社會普遍認為「女生不諳電腦」,形成根深柢固、牢不可破的普遍印象時,就會形成壓迫,令女性缺乏良善的自主環境作出選擇,例如一個女人希望報讀電腦科,但她可能會想到「自己身為女性,讀電腦應該會很困難」,身邊的人也可能會向她施加壓力:「女生讀電腦科不划算啊,再努力也不夠男生厲害」,基於這些原因,她只好放棄修讀電腦科。
女性主義者也常常提出這樣的批判,認為某些學科的性別失衡現象不是來自於先天的性別差異,而是來自於後天的、社會性的刻板印象。而作者處理的因果關聯則比上述「女生不諳電腦」的例子稍為複雜,其實需要更多的證據證明。若然天賦論的刻板印象與不良善的學習環境要有正確的因果關聯,必須符合以下的形式:
形式C
(一). 社會普遍認為學習A需要某種天賦X
(二). 社會普遍認為女人缺乏這種天賦X
(三). 因此,社會普遍認為女人不諳A (∵一,二)
(四). A成為了對女性不友善的學科 (∵三)
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推論與 (C)並不盡同。
首先,作者並沒有提到這兩個刻板印象涉及的天賦是否相同。如果兩者涉及的天賦並不相同,那麼即使哲學系的性別比例失衡也好,也不一定與天賦論的刻板印象相干。譬如哲學界普遍認為讀哲學需要有「對概念意義特別敏感」的天賦,但社會根本沒有「女人缺乏對概念意義特別敏感的天賦」這刻板印象,那麼就不會形成「女人不諳哲學」這刻板印象,也不會導致壓迫。因此,如果我們真的要證明哲學界的刻板印象是導致哲學系男女失衡的原因,那就需要證明(1)和(2)提及的天賦是同一天賦。
其次,(2)和(二)的區別是,前者的範圍是「哲學界」,後者的範圍則是較為廣泛的「社會」。如果我們要證明一個刻板印象確實造成了某種壓迫,那麼我們需要證明這刻板印象具有相當的普遍性,使得它形成了無形的規範力,干擾到人們選擇。因此,即使哲學界認為讀哲學需要的天賦與社會普遍認為女人缺乏的天賦是相同也好,我們還需要證明哲學界的這個刻板印象是否已擴展到社會意識裡,影響著女性的選擇。
而要處理上面提到的兩點,就需要對當地社會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但作者所引用的研究報告出自美國,如果要把報告成果搬到台灣、香港或大陸使用,那麼他似乎需要給出更多證據顯示兩地有相近的現象與社會因素,但文章卻沒有提供相關資料作參照比較。
不過,作者的言論也很小心翼翼。他似乎察覺到研究報告的內容並不一定能推論出(3),因此他在最後打了圓場,並沒有把男女失衡的現象完全歸咎於哲學界。他的結論稍為弱一點:
假如沒有證據顯示「讀哲學需要某種天賦」,而且女性現已處於不友善的環境(哲學系的男女比例失衡),當哲學人宣稱天賦論時便可能對女性造成不利,因此哲學人不應該作天賦論的宣稱。
但這種說法似乎怪怪的。因為,真正出問題的不是「讀哲學需要某種天賦」這刻板印象,而是「女人缺乏某種天賦」這刻板印象。後者才涉及性別意識,真正導致女性處於不良善的學習環境。
試想像,假如有一天科學家真的提出證據證明讀哲學需要天賦X,而且社會存在「女人缺乏某種天賦X」這刻板印象,因此造成不良善的環境,那麼我們會怪責科學家嗎?不會,因為錯誤的是「女人缺乏某種天賦」這刻板印象,把性別看成是先天的、鐵板一塊牢固不變的群體。因此,如果我們要糾正不良善的環境,我們應該糾正的是「女人缺乏某種天賦」這刻板印象,而非天賦論,不論這天賦論有沒有事實根據也好。
不過,如果同情理解地作者的看法,也許他關注的是較實務的考量,即:「女人缺乏某種天賦」這種社會印象實在難以改變,唯有哲學人幫幫忙,盡量避免作出「讀哲學需要某種天賦」的宣稱(尤其是在沒有證據底下),藉此改善女性的地位。
如果作者的考量只是這樣,看起來還頗合理。不過作者在文章裡對哲學人的鞭撻卻過位了,彷彿哲學人要為女性壓迫負上道德責任,而且這責任還要遠大於社會大眾對女性壓迫的責任。其實如作者標題與研究報告顯示,除了哲學外,數學和物理科也有類同的性別問題。我猜想這種性別失衡現象來自於「女人缺乏邏輯思維」這個社會的刻板印象,而一般人都認為哲學、數學、物理等科目特別需要邏輯思維,因此造成這些科目男多女少的結果。但我們不會因而怪責數學人、物理人,為什麼換到哲學系,就變成了哲學人的錯誤,特別需要負上責任?既然問題的根源來自於社會對性別的刻板印象,那應該針對根源解決問題,否則只是治標不治本。
轉載自捷學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