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上,博學多聞的專欄作家湯瑪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談論阿拉伯之春的爆發,文章的開頭是這樣子的:「在中世紀時期,人們認為危險或是未知的區域經常在地圖上標有這樣的警語:『注意,這裡有龍。』製圖師肯定會對現在的中東地區也標上這樣一句話。」
然而,「這裡有龍」這句話也許曾經出現在某個地球儀上,不過可能是因為詮釋與翻譯造成的結果。儘管出處與製作者不明,不過一般認為雷諾克斯地球儀(Lenox Globe)製作於一五○五年。它是個小型的中空雕刻銅球,直徑小於十二公分,紐約市立圖書館自豪地將之展示為已知中最早的「新世界」(Mundus Novus)地球儀。這個地球儀上我們所關心的重點是就在中國的赤道下方,以拉丁文標記的HIC SUNT DRACONES。這句話所指的可能是中國的龍,被認為是真實存在的生物。不過學者們也提出破壞想像的論點,認為這句話也可翻譯成「這裡有龍族人」,意指馬可波羅於其遊歷中所提到的龍族帝國中的食人族。
地圖上的龍圖案則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數量多且壯觀。美國歷史學家艾琳.布萊克(Erin C. Blake)與友人將繪有龍圖案的早期地圖與地球儀(或者是相近於龍的圖案,例如吐舌的蠍子)整理出一份學術研究清單,其中也包括了先前所提過的一二六二年的詩篇集地圖,有隻龍在世界下方的區塊裡。布萊克也指出埃布斯托夫的地圖在東南非洲上標記了「Draco」這個字²。
布萊克也記錄了文學裡「這裡有龍」這句話的出現,而能確定的最早文獻,出現的時期晚得令人訝異:桃樂絲.榭爾斯(Dorothy L. Sayers)於一九二八年所著的短篇尋寶故事〈龍頭的博學冒險〉(The Learned Adventure of the Dragon’s Head),其中有個角色宣稱在一幅舊地圖上見過「這裡有龍」的文字³。也許這個角色真的見過。我們比較無知,所以才找不到。
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般認為製圖學用語「未知之地」最早出現於托勒密的《地圖學》。
Draco表拉丁文的「龍」。
〔作者註〕顯然桃樂絲.榭爾斯著迷於這句話,而且有跡可循。一九一八年在她的詩集《天主教故事與基督教歌謠》(Catholic Tales and Christian Songs)中寫有這樣的詞句,表達出一種或許人人都渴求的世界觀:「這裡有龍將屠,這裡有豐酬可得;若我們於探尋中消逝,何以,死亡竟如此微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種關鍵材料,導熱介面材料(TIM,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它的任務就是填補這些縫隙,讓熱可以更加順暢傳遞出去。可以把TIM想像成散熱高速公路的「匝道」,即使主線有再多車道,如果匝道堵住了,車流還是無法順利進入高速公路。同樣地,如果 TIM 的導熱效果不好,熱量就會卡在晶片與散熱片之間,導致散熱效率下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要怎麼提升 TIM 的效能呢?很直覺的做法是增加導熱金屬粉的比例。目前最常見且穩定的選擇是氧化鋅或氧化鋁,若要更高效的散熱材料,則有氮化鋁、六方氮化硼、立方氮化硼等更高級的選項。
典型的 TIM 是由兩個成分組成:高導熱粉末(如金屬或陶瓷粉末)與聚合物基質。大部分散熱膏的特點是流動性好,盡可能地貼合表面、填補縫隙。但也因為太「軟」了,受熱受力後容易向外「溢流」。或是造成基質和熱源過分接觸,高分子在高溫下發生熱裂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導熱膏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出現乾裂或表面變硬。
在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上,博學多聞的專欄作家湯瑪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談論阿拉伯之春的爆發,文章的開頭是這樣子的:「在中世紀時期,人們認為危險或是未知的區域經常在地圖上標有這樣的警語:『注意,這裡有龍。』製圖師肯定會對現在的中東地區也標上這樣一句話。」
然而,「這裡有龍」這句話也許曾經出現在某個地球儀上,不過可能是因為詮釋與翻譯造成的結果。儘管出處與製作者不明,不過一般認為雷諾克斯地球儀(Lenox Globe)製作於一五○五年。它是個小型的中空雕刻銅球,直徑小於十二公分,紐約市立圖書館自豪地將之展示為已知中最早的「新世界」(Mundus Novus)地球儀。這個地球儀上我們所關心的重點是就在中國的赤道下方,以拉丁文標記的HIC SUNT DRACONES。這句話所指的可能是中國的龍,被認為是真實存在的生物。不過學者們也提出破壞想像的論點,認為這句話也可翻譯成「這裡有龍族人」,意指馬可波羅於其遊歷中所提到的龍族帝國中的食人族。
地圖上的龍圖案則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數量多且壯觀。美國歷史學家艾琳.布萊克(Erin C. Blake)與友人將繪有龍圖案的早期地圖與地球儀(或者是相近於龍的圖案,例如吐舌的蠍子)整理出一份學術研究清單,其中也包括了先前所提過的一二六二年的詩篇集地圖,有隻龍在世界下方的區塊裡。布萊克也指出埃布斯托夫的地圖在東南非洲上標記了「Draco」這個字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布萊克也記錄了文學裡「這裡有龍」這句話的出現,而能確定的最早文獻,出現的時期晚得令人訝異:桃樂絲.榭爾斯(Dorothy L. Sayers)於一九二八年所著的短篇尋寶故事〈龍頭的博學冒險〉(The Learned Adventure of the Dragon’s Head),其中有個角色宣稱在一幅舊地圖上見過「這裡有龍」的文字³。也許這個角色真的見過。我們比較無知,所以才找不到。
註:
一般認為製圖學用語「未知之地」最早出現於托勒密的《地圖學》。
Draco表拉丁文的「龍」。
〔作者註〕顯然桃樂絲.榭爾斯著迷於這句話,而且有跡可循。一九一八年在她的詩集《天主教故事與基督教歌謠》(Catholic Tales and Christian Songs)中寫有這樣的詞句,表達出一種或許人人都渴求的世界觀:「這裡有龍將屠,這裡有豐酬可得;若我們於探尋中消逝,何以,死亡竟如此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