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0

文字

分享

1
1
0

這封出處不明的轉寄網路文章是…? 謠言止於(懂得搜尋的)智者

洪朝貴
・2011/12/20 ・3447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39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不明出處的轉寄文章進行測謊
對不明出處的轉寄文章進行測謊

跟部落格或任何網站比起來, e-mail 是造謠者不具名散佈謠言的絕佳工具。 當然, 這並不表示每封出處不明的轉寄信都是謠言。 收到出處不明的轉寄信時, 「搜尋」 是分辨真假的第一步。 我不時會從 e-mail 裡面收到一些製造仇恨或荒旦不經的出處不明文章。想到轉寄給我的朋友竟然會如此輕易地受騙,就覺得很難過。 這篇文章分享我識破謠言的經驗,希望有助於提高大家分辨真偽的能力。

先不談是否刻意造謠。 未註明出處的資訊本身就值得存疑。 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友人經常會用 e-mail 寄來一些求救訊息, 例如某人需要骨髓捐贈或是某位小朋友走失等等。 我收到這類 e-mail 的第一個動作, 就是先用標題或一段內文搜尋。 結果好幾次發現其中有些其實是謠言、 惡作劇、 或是過時的資訊 (問題早已解決或遺憾早已造成)。 我把搜尋到的網址 e-mail 給他看, 幾次之後他終於不再輕易受騙。

如果搜尋結果發現這封 e-mail 的內容確實是轉載自某網站, 也並沒有同時發現駁斥該則謠言的網站 (例如 網路追追追), 那麼可信度就提高了一些。 下一個檢驗是: 作者是誰? 並不是說知名網站或知名人士的話才可靠。 任何一位部落客敢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貼文, 就是以自己的信譽在替那篇文章背書。 儘管在你我眼中這位作者的知名度不一定很高, 一個部落格如果已經經營超過三個月、 貼文超過二三十篇, 那麼它所貼的文章的可信度仍然要遠遠高於一封出處不明的轉寄信。 盡管貼在此處的文章的內容, 你我不一定同意; 但至少 這是個勇於接受公評的意見而不是個出處不明的不負責任謠言。 請從造謠者的角度思考: 一篇造謠文章要如何散佈出去, 又不必接受大眾評論與檢驗? 如何可以說謊又永遠不必接受測謊? 經營部落格或網站太辛苦; 說服部落客或站長代貼文章並不容易; 假裝文章不是自己寫的、 假裝不知文章出處, 一寫完造謠文就直接透過 e-mail 「轉」 寄出去最簡單 — 反正那麼多收件人當中總有一些人會傻傻地不加驗證就再轉寄出去。 事後如果有人駁斥, 也與我不相關。 除了第一批收件人之外 包含第一批收件人在內的所有人, 沒人知道這封信是哪裡來的; 就算有人看了不認同, 也沒有管道可以反駁。 於是不必負責任的謠言就可以毫無阻力的散佈出去。 (如果社會上多數人從來沒有思考過本文所談的問題的話。) 2004 年大選之後, 我得知「周守訓」的「恒等式」騙局, 也是從 e-mail 裡面收到, 而不是在網站上看到的。 姑且撇開道德是非不談, 從造謠成功度的效果來看,選擇 e-mail 而不選擇網站是聰明的; 但具名就是一大敗筆, 因為這傷害了造謠者自己的信譽 — 「曾經造謠」 的事實永遠會回過頭來打擊自己。 當然, 如果理性思考、 數學高於國中程度、懂得上網求證的這些選民並不是他主要訴求的支持對象, 那就比較無所謂。

成功的造謠者不具名、 不談太多事實 (或者只陳列一些令人激昂但彼此之間沒有因果關係的事實) 然後直接跳到結論, 最後用 e-mail 傳出去, 激發收件者的情緒, 讓部落客即使搞不清楚文章出處也樂於替造謠者張貼其傑作。 八八風災時有一篇怪罪文把政客與名嘴的帳算到受災戶頭上, 當時我只覺得這是不理性的遷怒; 現在回想起來這可能是刻意用 亂畫等號 來愚弄讀者、 消滅多元觀點、 製造二元對立的居心叵測文章。 很多知名部落客未搜尋、 未查證就直接轉貼, 於是幫忙成就了為文者分裂社會的陰謀, 卻傷害了部落客自身判斷能力的信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下一個測試是: 內文有沒有參考連結? 或是可以拿來搜尋的人名、 專有名詞、 特殊關鍵詞組合? 今年日本311大地震時, 我收到一封中國大陸語氣的 e-mail, 大意是說日本人因為在海底進行核爆實驗而自作自受。 當下我的第一個疑問是: 「如果這是真的, 為何美俄卻都沒有發現、 沒有譴責日本?」 這個問題文中當然沒有解釋。 現在搜尋 「日本 地震 核爆」 或 「日本 試爆」 還是會找到好幾篇內容大同小異、 事件陳述豐富 (從提供搜尋線索的角度來看) 但沒直接具體證據的指控 (1 2 3 45) 就算它的內容陳述事件的部分都是事實, 也不過是間接證據 (circumstantial evidences), 而且作者不明或作者亂植已經讓我失去信心, 所以就懶得進一步研究。 倒是搜尋 「地震 核子試驗」 會看到 科學松鼠會 來自科學部落客 空错 的分析文章, 結論雖然配合他們仇日的大環境曖昧一下, 內容的分析很清楚地指出兩種能量形式大不相同。 然後如果搜尋一下 「japan earthquake weapon」 會發現英語世界對於日本震災的陰謀論指向美國一個叫做 HAARP 的秘密武器實驗。 這類文章有很多連結, 都有明確的作者, 其中包含科學家及知名報社。 認真讀了幾篇, 覺得這還真是一個有可能但沒有直接證據的理論。

如果發現轉寄的文章其實是出自有信譽的網站、 內容含有許多相關參考連結, 那麼大概就可以相信這不是藏鏡人惡意造謠; 只是轉寄者不懂得附上原文連結以提高可信度。 (因為轉寄者也沒想過這篇文章所談的事 :-) 如果該網站或部落格允許留言、 貼網址, 那麼可信度就更高了。 即便這篇文章的論述有問題, 至少它提供了一個公開辯論的舞臺。 事實上如果有善於辯論的部落客發現這篇文章, 又不認同它的論述, 可能還會進一步用類似的標題另寫一文加以駁斥。 例如: 用 「專制狼」 可以找到我對批評者的 反駁 順從; 用 「注意力經濟」 則可以找到別人對我的文章的反駁。 (題外話: 反駁者倒是很成功地因為免費分享而讓自己的文章博得很多注意力, 符合我所說的 「用創意換取注意力」, 蠻有意思的) 到了這個層次, 你不僅可以確認原文不是謠言, 還可以透過搜尋看到不同的觀點。 不論你認同誰, 閱讀這類的辯論文, 對於提升思辨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到了這個層次, 你會喜歡 Paul Graham 的文章 How to Disagree (翻成中文了嗎? 請留言留下網址) 和網友為這篇文章所畫的示意圖。 (Paul Graham 是一位邏輯超清楚的知名駭客與創業家, 也是 “Hackers & Painters” (讚!) 一書作者。)

How to disagree (Paul Graham)
How to disagree (Paul Graham)
如何辯論 (Paul Graham)
如何辯論 (Paul Graham)

從破除謠言的角度來看, 一封出處不明的轉寄信如果恰好轉到一位 「有能力駁斥」 或 「有能力證明內容為真」 的部落客手中, 如果他願意將轉寄信貼上網、 加以分析、 並且選用原文標題 (或近似標題) 當做張貼標題, 又邀請讀者一起評論, 那麼這對於提升大眾的判斷力將很有幫助。 事實上, 這對於提升他自己的部落格流量可能也會有幫助 — 因為其他收件人可能會用原文標題搜尋到貼在這個部落格的分析文。 越多部落客這麼做, 造謠者也就越難愚弄大眾、 越難製造沒有建設性的紛爭。

不過貴哥必須老實說: 我自己也被愚弄過。 當一個人有預設立場、 有成見的時候, 最容易被愚弄。 「IE 用戶智商比較低」 這其實是一則作假新聞 (hoax)。 當好幾個大站 — 包含 富比士 PC World — 都一起被愚弄時, 我也就跟著上當了 (羞)。 作業: 請找出原作者出面坦承造謠的網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搜尋查驗論述的真實性」 其實也適用於其他 「來源不明確」 的資訊。 例如東森的 「關鍵時刻」, 如果只是把它當做一個娛樂節目, 倒也是不錯的消遣; 但如果決定要認真看待其中任何內容, 最好還是先搜尋一下比較保險。 或者建議寶傑兄以後請專家名嘴們多給搜尋關鍵詞, 讓愛質疑如貴哥之類的人士可以自行上網驗證。 另一方面, 如果科學新知才是您的重點, 那麼也許相較之下口味稍嫌平淡的 泛科學 更值得你花時間。 還有, 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的中學 (還有那些 Office 證照卓越大學) 的電腦課程內容, 可以改用 「搜尋能力」 取代 「幫微軟行銷產品」 的部分? 只怕如果主導資訊課程規畫的人, 一直都是 欠缺追隨強權智慧的資訊教授, 那麼這個強化臺灣公民思考能力的提案, 也許只能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當然, 搜尋引擎並不是真理 — 例如 Yahoo! 自從換了 Bing 作為核心之後, 好像就不太喜歡論述部落格。 Google 不到的東西, 也不見得一定不存在。 不過收到出處不明的轉寄信時, 如果連 「搜尋」這個基本動作都做不到, 那麼他的判斷力的等級比起盡信搜尋引擎的人顯然更是遠遠不及的。 套一句廿世紀的話: 「錢不是萬能, 但沒有錢則是萬萬不能」; 在廿一世紀你可以說: 「搜尋不是萬能; 但不會搜尋則是萬萬不能。」 尤其是面對來路不明、 作者未具名的 e-mail 轉寄文章的時候。

(本文原發表於 資訊人權貴ㄓ疑)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洪朝貴
47 篇文章 ・ 1 位粉絲

0

4
4

文字

分享

0
4
4
除了蚯蚓、地震魚和民間達人,那些常見的臺灣地震預測謠言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2/29 ・2747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災害性大地震在臺灣留下無數淚水和難以抹滅的傷痕,921 大地震甚至直接奪走了 2,400 人的生命。既有這等末日級的災難記憶,又位處於板塊交界處的地震帶,「大地震!」三個字,總是能挑動臺灣人最脆弱又敏感的神經。

因此,當我們發現臺灣被各式各樣的地震傳說壟罩,像是地震魚、地震雲、蚯蚓警兆、下雨地震說,甚至民間地震預測達人,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現象?

今日,我們就要來破解這些常見的地震預測謠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漁民捕獲罕見的深海皇帶魚,恐有大地震?

說到在坊間訛傳的地震謠言,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盛行於日本、臺灣的「地震魚」傳說。

在亞熱帶海域中,漁民將「皇帶魚」暱稱為地震魚,由於皇帶魚身型較為扁平,生活於深海中,魚形特殊且捕獲量稀少,因此流傳著,是因為海底的地形改變,才驚擾了棲息在深海的皇帶魚,並因此游上淺水讓人們得以看見。

皇帶魚。圖/wikimedia

因此,民間盛傳,若漁民捕撈到這種極為稀罕的深海魚類,就是大型地震即將發生的警兆。

然而,日本科學家認真蒐集了目擊深海魚類的相關新聞和學術報告,他們想知道,這種看似異常的動物行為,究竟有沒有機會拿來當作災前的預警,抑或只是無稽之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惜的是,科學家認為,地震魚與地震並沒有明顯的關聯。當日本媒體報導捕撈深海魚的 10 天內,均沒有發生規模大於 6 的地震,規模 7 的地震前後,甚至完全沒有深海魚出現的紀錄!

所以,在科學家眼中,地震魚僅僅是一種流傳於民間的「迷信」(superstition)。

透過動物來推斷地震消息的風俗並不新穎,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指出,早在西元前 373 年的古希臘,就有透過動物異常行為來猜測地震的紀錄!

人們普遍認為,比起遲鈍的人類,敏感的動物可以偵測到更多來自大自然的訊號,因此在大地震來臨前,會「舉家遷徙」逃離原本的棲息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臺灣 1999 年發生集集大地震前後,由於部分地區出現了大量蚯蚓,因此,臺灣也盛傳著「蚯蚓」是地震警訊的說法。

20101023 聯合報 B2 版 南投竹山竄出蚯蚓群爬滿路上。

新聞年年報的「蚯蚓」上街,真的是地震警訊嗎?

​當街道上出現一大群蚯蚓時,密密麻麻的畫面,不只讓人嚇一跳,也往往讓人感到困惑:為何牠們接連地湧向地表?難道,這真的是動物們在向我們預警天災嗎?動物們看似不尋常的行為,總是能引發人們的好奇與不安情緒。

如此怵目驚心的畫面,也經常成為新聞界的熱門素材,每年幾乎都會看到類似的標題:「蚯蚓大軍又出沒 網友憂:要地震了嗎」,甚至直接將蚯蚓與剛發生的地震連結起來,發布成快訊「昨突竄大量蚯蚓!台東今早地牛翻身…最大震度4級」,讓人留下蚯蚓預言成功的錯覺。

然而,這些蚯蚓大軍,真的與即將來臨的天災有直接關聯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蚯蚓與地震有關的傳聞,被學者認為起源於 1999 年的 921 大地震後,在此前,臺灣少有流傳地震與蚯蚓之間的相關報導。

雖然曾有日本學者研究模擬出,與地震相關的電流有機會刺激蚯蚓離開洞穴,但在現實環境中,有太多因素都會影響蚯蚓的行為了,而造成蚯蚓大軍浮現地表的原因,往往都是氣象因素,像是溫度、濕度、日照時間、氣壓等等,都可能促使蚯蚓爬出地表。

大家不妨觀察看看,白日蚯蚓大軍的新聞,比較常出現在天氣剛轉涼的秋季。

因此,下次若再看到蚯蚓大軍湧現地表的現象,請先別慌張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除了地震魚和蚯蚓外,鳥類、老鼠、黃鼠狼、蛇、蜈蚣、昆蟲、貓咪到我們最熟悉的小狗,都曾經被流傳為地震預測的動物專家。

但可惜的是,會影響動物行為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科學家仍然沒有找到動物異常行為和地震之間的關聯或機制。

遍地開花的地震預測粉專和社團

這座每天發生超過 100 次地震的小島上,擁有破萬成員的地震討論臉書社團、隨處可見的地震預測粉專或 IG 帳號,似乎並不奇怪。

國內有許多「憂國憂民」的神通大師,這些號稱能夠預測地震的奇妙人士,有些人會用身體感應,有人熱愛分析雲層畫面,有的人甚至號稱自行建製科學儀器,購買到比氣象署更精密的機械,偵測到更準確的地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若認真想一想就會發現,臺灣地震頻率極高,約 2 天多就會發生 1 次規模 4.0 至 5.0 的地震, 2 星期多就可能出現一次規模 5.0 至 6.0 的地震,若是有心想要捏造地震預言,真的不難。 

在學界,一個真正的地震預測必須包含地震三要素:明確的時間、 地點和規模,預測結果也必須來自學界認可的觀測資料。然而這些坊間貼文的預測資訊不僅空泛,也並未交代統計數據或訊號來源。

作為閱聽者,看到如此毫無科學根據的預測言論,請先冷靜下來,不要留言也不要分享,不妨先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和事實查核。切勿輕信,更不要隨意散播,以免造成社會大眾的不安。

此外,大家也千萬不要隨意發表地震預測、觀測的資訊,若號稱有科學根據或使用相關資料,不僅違反氣象法,也有違反社會秩序之相關法令之虞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預測行不行?還差得遠呢!

由於地底的環境太過複雜未知,即使科學家們已經致力於研究地震前兆和地震之間的關聯,目前地球科學界,仍然無法發展出成熟的地震預測技術。

與其奢望能提前 3 天知道地震的預告,不如日常就做好各種地震災害的防範,購買符合防震規範的家宅、固定好家具,做好防震防災演練。在國家級警報響起來時,熟練地執行避震保命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才是身為臺灣人最關鍵的保命之策。

延伸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跳脫古典數學邏輯!直覺主義的興起——《大話題:邏輯》
大家出版_96
・2023/04/08 ・147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非古典邏輯:直覺主義

布勞威爾 (1881 – 1966)是最早脫離所謂「古典邏輯」系統的學者之一。他反對弗雷格和羅素將數學化約為邏輯的構想,認為數學根基於我們對某些基本數學物件(如數字和直線)的「直覺」,因此他的學說便稱為「直覺主義」。

直覺主義。圖/大話題:邏輯

惡魔論證

布勞威爾主要將焦點擺在無限集合和序列上,例如所有正數的集合和無理數(如 π 和)小數點後的數字形成的序列等等。他的論證大致如下:

我邏輯上能證明 666 這個序列一定會出現在任何無理數(如 π)的擴張裡。因為若主張 666 不在裡面,就代表 666 不出現在 π 的小數點後數字的任何地方,但這一點在數學上是無法證明的。就算世界上所有白紙都寫滿π的小數點後數字,還是有無限多的數字沒檢查到。

惡魔論證。圖/大話題:邏輯。

直覺邏輯的興起

雖然布勞威爾只想證明有些數學證明的方式和邏輯證明不同,但有些人發現他的論證也能用來證明某些數學領域的邏輯和其他數學領域不同,甚至有些人還據以建構出一套邏輯系統,並嘗試證明這套邏輯適用於所有數學領域。這套系統就叫「直覺邏輯」。

直覺邏輯系統。圖/大話題:邏輯。

直覺主義 v.s. 歸謬法

直覺邏輯有一個關鍵特點,就是不能用萊布尼茲的歸謬法。歸謬法是先假設某個數學陳述的否定為真,然後導出矛盾,進而證明該陳述為真。但要從「某事的否定為假」推導出「某事為真」就得仰賴排中律,因此在某些數學領域裡,歸謬法並不符合數學應該運作的方式,也就是從公理推導出數學語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直覺邏輯與歸謬法互相對立。圖/大話題:邏輯。

直覺主義的數學熱潮

上述問題在 1930 年代引發了一波新的數學熱潮,不少學者嘗試用直覺邏輯替一些常用的基本數學陳述找到證明,也確實找到了不少。

數學系和哲學系紛紛成立,新的學術領域也隨之誕生。就連希爾伯特的方法明明是直覺邏輯的對手,也被加以改造,只使用得到認可的直覺主義程序。直到這股風潮引起了哥德爾的注意。

儘管後來學者對這場爭辯的興趣削弱了一些,但「唯有構造性證明才能確保一個陳述句為真」的基本看法至今仍然得到不少邏輯學家、數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支持。

許多人試著用直覺邏輯替數學陳述找證明。圖/大話題:邏輯。

處理未來陳述句的老問題

大約同一時期,波蘭數學家盧卡西維茨(1897 – 1956)1920 年提出的構想勾起了一些學者的興趣。此前十多年,這個構想從來不曾在波蘭以外的地區引起多大反應。盧卡西維茨當時想解決的,是從亞里斯多德到羅素都面對過的老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編按:「如何判斷大笨鐘一千年後會遇上大雪」這句話的真值?

未來陳述句是邏輯無法確認之事。圖/大話題:邏輯。

——本文摘自《大話題:邏輯》,2023 年 3 月,大家出版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大家出版_96
14 篇文章 ・ 11 位粉絲
名為大家,在藝術人文中,指「大師」的作品;在生活旅遊中,指「眾人」的興趣。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白馬 ≠ 馬?當陳述句變成數學邏輯等式!——《大話題:邏輯》
大家出版_96
・2023/04/07 ・224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簡單陳述句轉變為複合句——「連接詞」

大約一百年後,克律西波斯(c.280 – c.206 BC)改變了邏輯的關注焦點,從簡單的主述詞陳述句轉向「蘇格拉底是人,且芝諾也是人」之類的複合句。

這是很大的進展。當時甚至有人說「克律西波斯的邏輯就是神會用的邏輯」。我們稍後會見到,克律西波斯的邏輯也是人類使用的邏輯,只不過我們還得等兩千年才會明白這一點。

複合句使用的連接詞不同,其真假受個別句子影響的方式也不同。

出現了「且」、「和」等連接詞。圖/大話題:邏輯。

譬如「不是…就是…」這個連接詞組可以這樣用,也只有「不是…就是…」這個連接詞組可以這樣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編按:「不是」穆罕默德到山那邊,「就是」山到穆罕默德這邊。

其後一千五百年甚至更久,克律西波斯沒有對邏輯留下多少影響。不僅因為他的作品失傳了,只留下他人的轉述,也因為亞里斯多德成了天主教會的心頭好。

「不是」;「就是」的應用。圖/大話題:邏輯。

萊布尼茲定律

接下來兩千年,邏輯學家建構出愈來愈多三段論,有些甚至前提不只兩個。這些邏輯學家就像煉金術士,拿著概念拼拼湊湊,想辦法生出有效論證。最後有一個人在這股狂熱當中想出了方法,那人就是萊布尼茲(1646 – 1716)。

萊布尼茲想到的方法是將陳述句看成代數裡的等式。等式使用等號(=)來表達式子兩邊數值相等。

例如:x2 + y2 = z2

萊布尼茲將等號帶進邏輯裡,用來指稱 a 和 b 等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萊布尼茲定律的陳述句。圖/大話題:邏輯。

自此之後,這個等同式就叫做「萊布尼茲定律」。萊布尼茲將 a = b 拆成兩個不可分割的述句「a 是 b」和「b 是 a」,意思是「所有 a 都是 b」和「所有 b 都是 a」。

例如:「所有單身漢都是沒結婚的男人,且所有沒結婚的男人都是單身漢。」

若 a 和 b 等同,那麼陳述句裡的 a 就算換成 b,這個陳述句的真假顯然不會隨之改變。例如,「蘇格拉底是沒結婚的男人,沒結婚的男人是單身漢,因此蘇格拉底是單身漢」。

這個定律很重要,因為有了它,我們就能以有限多的步驟來判斷近乎無限多的句子的真值。萊布尼茲使用的步驟數是四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述句中的等同式。圖/大話題:邏輯。

1. a = a

例:「蘇格拉底是蘇格拉底。」

2. 若 a 是 b,且 b 是 c,則 a 是 c

例:「所有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

說「a 是 b」就等於說「所有 a 都是 b」。

3. a =非(非 a)

例:「如果蘇格拉底會死,則蘇格拉底不是不會死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4. a 是 b = 非 b 是非 a

例:「蘇格拉底是人,意思是如果你不是人,你就不是蘇格拉底。」

利用這四個簡單的法則,萊布尼茲就能證明所有可能出現的三段論。比起亞里斯多德的四角對當,這才是人類史上第一個真正的真理理論,因為它使用事先定下的法則,藉由代換等同的符號(同義詞)來導出結論。

非真即假的歸謬法

萊布尼茲最常用的證明方法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邏輯工具,深受後世邏輯學家和哲學家喜愛。他稱呼這個方法為歸謬法。

這個工具很簡單,卻好用得驚人,自萊布尼茲發明以來便廣獲使用。我們用一個例子來講最清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檢驗「打籃球」得陳述句是否為真?圖/大話題:邏輯。

使用歸謬法時,我們先假設要檢驗的那個陳述句為真,再看它能導出哪些結論。如果導出的結論互相矛盾,我們就知道那個陳述句是假的,因為矛盾永遠為假。

歸謬法有一大好處,那就是即使我們不知道如何證明,也能判斷一個陳述句的真假;只要證明這個陳述句的否定會導出矛盾,就知道它是真的了。

歸謬法僅用真假二分,但卻沒有提出證明。圖/大話題:邏輯.

新工具

「我發明的這個工具完全使用理性,是裁決爭議的判官、解釋概念的權威、衡量可能性的天平、指引我們穿越經驗之海的指南針,是萬物的清單、思想的表格、檢視事物的顯微鏡、預測遙遠事物的望遠鏡、通用的演算法、不使詐的魔術、不空妄的計謀,也是人人都能用自己的語言閱讀,所及之處皆會帶來真宗教的經文。」

萊布尼茲致信漢諾威公爵,1679 年

不難想見,天主教會將萊布尼茲視為異端。但「思想有其必然法則」的想法卻對西方哲學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括康德、黑格爾、馬克思和羅素。

萊布尼茲的思想影響到後世許多西方哲學家。圖/大話題:邏輯。

——本文摘自《大話題:邏輯》,2023 年 3 月,大家出版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家出版_96
14 篇文章 ・ 11 位粉絲
名為大家,在藝術人文中,指「大師」的作品;在生活旅遊中,指「眾人」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