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專欄
・2014/10/03
2014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結果揭曉,工研院今年分別以「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與「線上即時熱能分析儀」兩項技術獲得殊榮。
活得科學
・2014/10/02
自閉症孩童的母親在懷孕前及懷孕時較少使用鐵質補充品。 研究作者表示,此為第一個探討鐵攝取量與自閉症譜系障礙之間
0
1
來自台灣
Photo Credit:Free Grunge Textures
・2014/10/01
先前介紹完貝氏定理後,有讀者反應講太快,應該先解釋貝氏定律裡最重要的觀念——條件機率。機率量化了一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專欄
・2014/10/01
包含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等精神疾病近日來再次倍受大眾矚目,但某部分人其實認為所謂ADHD其實根本不存在,發生的各種症狀只是患者其他問題和特徵的集結,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另外,治療過動症是否需要吃藥,其實也端視於每個案例個別的情形。但不論採取何種治療方式,唯有認真面對問題,並且盡力的執行計劃,才能得到最佳的緩解效果。
社會群體
・2014/10/01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對18834名12-18歲的青少年進行觀察性研究,探討過去12個月內,這些青少年被網路霸凌(透過網路或簡訊被霸凌、威脅或騷擾)的經驗、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和進行「家庭晚餐」次數(一週七天有幾天與家人共進晚餐)的關聯性。研究顯示了「家庭晚餐」對於青少年是個重要的「保護因子」。越多機會進行家庭晚餐,讓家長有更多機會與孩子和其手足開放地討論、提供心理支持,也讓孩子有更多機會表達自己遇到的問題與困難。
專欄
・2014/09/30
這幾天香港佔領中環行動,相信許多香港的朋友應該「前不見真普選,後不見民主改革。念天地之悠悠,愴然而涕下。」咦?不對,真正令人痛哭流涕的應該是警察為了驅散群眾而發射的催淚彈。
精神心理
・2014/09/30
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保羅‧布倫(Paul Bloom)在《香醇的紅酒比較貴,還是昂貴的紅酒比較香?》,試圖揭開人類愉悅感受的運作原理。為此,布倫援引了兒童發展、哲學、神經科學,以及行為經濟學的知識。布倫的目的是要理解愉悅的本質,考察愉悅在個體的發展起源,以及愉悅在人類的演化起源。
泛科授權 1.0
・2014/09/29
在台灣,社會對於美國精神醫學同性戀去病化這樣的結果,都有一定程度的知悉,對於它是如何發生?是值得深入探查。但,我看著網站上每個文字都認識,組合起來,離科學有好遠好遠的距離,交雜背景知識的缺乏及引證錯置,背離了同性戀去病化的醫學科學史,本著科學的精神追根究底,先將正確的的科學知識帶入,在未來正反兩方的辯解基礎減少於建立在觀點謬誤及扭曲的科學知識上。
活得科學
・2014/09/29
我們都對「生理時鐘」(biological clock)這個名詞並不陌生,日常生活常識像規律的生活作息有益健康,人在中午10點左右會特別想睡覺,還有每天特定的時間專注力特別好......等等,都跟生理時鐘密不可分。但是,到底甚麼是生理時鐘呢?我們又為什麼有生理時鐘?生理時鐘是只有大腦高度開發的靈長類才有的特權,還是就連最原始微小的細菌也都有生理時鐘在調控著他們?
健康養生
・2014/09/29
為確保胎兒神經管發育正常,母親懷孕期間服用葉酸,幾乎是現代父母都必備的常識。但有研究指出血液中葉酸濃度跟過敏有關,既然這個議題影響深遠,每個懷孕婦女幾乎都被建議要吃葉酸,醫療社群應該會有更佳科學判斷。因此,最佳作法還是進入醫學資料庫搜尋一番,確認是否有回顧性研究來做詳盡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