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徵才!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科技大觀園
研之有物
讀力書展
科學生
文章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氣候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演化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核四公投】模擬器
【反萊豬公投】模擬器
【藻礁公投】模擬器
從打掃方式看出你是哪種人?
你是哪個系的寶可夢大師?
防疫小尖兵測驗!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用陰謀論測你的陣營!
世界地球日知識大挑戰!
用陰謀論測陣營─外星人篇
【光棍節】你是哪種單身?
會考考題大挑戰!
精選特輯
所有特輯
搞笑諾貝爾獎
性教育專區
COVID-19專區
童年崩壞!?
一切都是泛科學的陰謀
她是科學家
百工裡的科學人
SDGs
讀力書展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請贊助泛科學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腦科學
36 篇文章・ 4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Omega-3 脂肪酸
人工智慧
憂鬱症
經顱磁刺激術
腦科學
中風
偏頭痛
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
止痛藥
頭痛
報償系統
多巴胺
生殖醫學
紋狀體
紋狀體迴路
網路成癮
網路色情
網路色情成癮
腹側紋狀體
色情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評論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選擇月份
1月
3月
4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活得科學
科技魅癮
・2021/11/15
腦科學結合 AI 科技:提供「頑固型憂鬱症」患者服藥以外的選擇!
你身邊也有憂鬱症的朋友嗎?目前常見療法有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而隨著腦科學和人工智慧進步,更出現了藥物以外的選擇──經顱磁刺激術。
Omega-3 脂肪酸
人工智慧
憂鬱症
經顱磁刺激術
腦科學
11
3
人體解析
科技大觀園
・2021/10/29
頭痛到痛不欲生?別再狂嗑止痛藥了!——淺談偏頭痛的病理機制
頭痛的發生有一定的病生理機轉機制,所以它是一種疾病,只是時常被忽略,其實台灣有非常多嚴重的慢性偏頭痛患者,卻常依靠藥物來止痛,這並不是最好的方式。
中風
偏頭痛
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
止痛藥
腦科學
頭痛
10
1
18禁
臉譜出版
・2021/08/08
色字頭上一把刀,網路色情成癮如何影響大腦——《墮落的人腦》
青少年男孩看了太多色情內容會怎麼樣?在檢閱了大量關於青少年男孩如何利用色情內容,以及他們真實生活中性經驗的調查,歸納出的結果是接觸頻率愈密集,就愈容易發生性功能障礙。一開始的時候,色情網站帶來的性興奮感會比往常少,然後慢慢造成性欲降低,最後的結果是無法勃起。
報償系統
多巴胺
生殖醫學
紋狀體
紋狀體迴路
網路成癮
網路色情
網路色情成癮
腦科學
腹側紋狀體
色情
13
1
人體解析
帕德波耶特 Pas de poète
・2021/08/07
需要地方的爸爸瘋狂顧小孩?激發「愛の激素」讓父愛沒有極限!
在一夫一妻制的物種裡,父系撫育似乎對後代的大腦與行為發展,有著關鍵影響。 相比這種父愛的展現,母親的撫育行為在研究界裡,還是受到比較多的關注。根據神經科學新聞報導,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類動物中,仍有 5% 的父親會扛起照顧孩子的重責大任。 其中,有「愛の激素」(love hormone)之稱的催產素,固然對這個行為的推動功不可沒,然而,父親照顧幼小的動機與其背後的神經迴路(neuronal circuity),過去並不是那麼清楚⋯⋯
fatherhood
催產素
多巴胺
大腦獎勵
父愛
父親節
科學生
腦科學
6
0
好書推薦
臉譜出版
・2021/08/07
懶惰成癮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疾病!——《墮落的人腦》
現代的社會中,有一類人的懶惰行為就在我們眼皮底下發生,但往往受到忽視。這種最糟糕的懶惰者往往很少出現在公共場合,他們一想到要做好自己應盡責任時便厭惡不已;除了一起生活的人之外,其他人都見不到他們。如果你剛好走進房中遇到這種人,可能會發現他們坐著不動或呆若木雞。他們極致的惰性狡詐地隱藏在看似專注的表象之下,但是可別被騙了。
3C
3C成癮
價值觀
報償路徑
墮落
快感
懶惰
紋狀體
紋狀體迴路
線上多人遊戲
腦科學
遊戲
遊戲心理學
15
1
善用腦科學減輕焦慮,找回你人生的平衡
梁銀雨 |
健行
我,為什麼會這樣?
比爾.蘇利文 |
臉譜
Promo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020/04/30
「看見」大腦記憶的生成──超解析 3D 層光定位顯微鏡
中研院江安世院士、應用科學研究中心陳壁彰助研究員,共同開發了「透化層光定位顯微鏡」,一次解構果蠅全腦的多巴胺神經網路,並可「看見」記憶蛋白在特定神經細胞突觸上的新生,此新技術可望揭開大腦記憶機制的神秘面紗。研究論文已於去(2019)年 10 月 18 日刊登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中研院廣告
果蠅
模式生物
細胞突觸
繞射極限
腦科學
螢光蛋白
顯微鏡
4
2
人體解析
Gene Ng
・2018/12/08
學會少而美的藝術和科學──《閒散的藝術與科學》推薦序
台灣工時之高,世界有名。可是,在知識經濟主導的時代,創意比蠻幹更重要,這種拚命三郎的精神,真的有利可圖嗎?再拚,拚得過電腦嗎?現在連圍棋高手都不是電腦的對手了,在很多工作可以自動化的情況下,我們難道要加長工時、減少薪資來跟電腦或機器人對著幹嗎?
創意
心理
腦科學
閒散
閒散的藝術與科學
0
0
人體解析
PanSci
・2018/09/19
我們只用了十分之一的腦袋嗎?不,從來都是百分百──《打破大腦偽科學》
本章要談的是我最愛的腦迷思。如果要頒發「最受歡迎的腦迷思獎」的話,這則絕對是冠軍。你一定也聽說過我們只用了 10%的腦。換句話說,90%的腦閒置在那裡,等著我們去用。想像一下,我們可以一下子將腦功能提高十倍耶!
打破大腦偽科學
潛意識
神經細胞
背景雜訊
腦科學
0
0
文章導覽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繁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