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2/10
肺癌死亡率連續 10 年居冠,不到 57 分鐘即有 1 人因肺癌死亡。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因為肺部實質本身是沒有神經的,但當有肺部症狀產生時,多數患者癌細胞可能已有轉移。要如何對抗肺癌呢?本篇文章有撇步,讓患者在治療期間「做對的事」。
・2020/02/06
當被診斷出三陰性乳癌時,大多數患者的內心多是如同晴天霹靂,由於三陰性乳癌缺乏顯著的 ER 、 PR、HER2 這些生物標記,因此使用對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沒有反應,可以說是非常棘手的癌症。但自從免疫學家本庶佑發現 PD-1 在免疫系統所扮演的角色,後續研究也發現免疫治療藥物能夠突破癌細胞瞞騙免疫系統的機制,進而透過這樣的機轉協助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也為三陰性乳癌的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2019/11/04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就屬於癌症免疫療法的其中一種,其他還包括 2018 年台灣剛開放的細胞治療,還有骨髓移植(如治療白血病)、癌症疫苗、或是單株抗體藥物(如 anti-CD20) 。
・2019/10/02
假如我們忽略了這些徵兆症狀,就會讓癌症威脅潛伏更久,身體逐步被黑暗勢力控制。但如果能藉由認識症狀、徵兆而及早找出問題,就像是身體的黎明升起,能提高治癒癌症的希望。
・2018/09/20
細胞治療是將自己的「自體細胞」,或別人的「同種異體細胞」,經過體外培養或加工程序之後,再將這些處理過的細胞引進患者體內使用,以達到治療或預防疾病之目的。近期衛福部放寬了細胞治療適用限制,讓更多患者可以藉此治癒疾病。不過細胞治療並非人人適用,正確的認識這種療法,才能找出真正的康復之路。
・2018/07/30
在明星標靶藥物伊馬替尼(imatinib)出現之前,常見的癌症療法皆無法針對癌細胞進行治療,也都有相對嚴重的副作用。今年(2018)的唐獎生技醫藥獎頒給三位美國知名的科學家:東尼 ‧ 杭特、布萊恩‧德魯克爾、約翰 ‧ 曼德森,他們的研究開啟了針對癌細胞進行癌症「標靶治療」的新紀元。宛如對癌症專用神奇子彈的標靶藥物到底機制是什麼?它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2018/02/04
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症的例子中,兩個原致癌基因的融合,使得正常的原致癌基因變成了致死的致癌基因,融合後的突變蛋白質會干擾細胞中多條訊息傳遞系統,是一種調節失常造成的疾病。後來科學家發現,其他幾十種致癌基因中發生的突變,都是經由這種普遍的效應,與許許多多其他的癌症扯上關係。這意味癌症通常是調節失常所造成的疾病。不過,致癌基因只占癌症遺傳故事的一半而已。
・2015/02/06
治療癌症的解方在哪裡?或許答案不在這地球上,而是在外太空的太空站!太空站環境所承受的地心引力比地球少一千到一百萬倍,我們稱之為微重力(Microgravity)。在這樣特殊的環境下,科學家可以更精確的觀測與了解疾病細胞結構並改進治療的方式。
・2014/08/19
做為一種抗瘧疾用藥,氯奎(chloroquine)的身世其實還蠻坎坷的。1934年德國拜耳實驗室(Bayer Laboratories)發明了它,當時取名為resochin,但是卻覺得毒性太高不適合使用。9年後(1943)美國人解放突尼斯時得到了它,當時正因為爪哇被日本人佔據以後,造成天然奎寧短缺,於是美國人便出錢支持各種抗瘧疾的藥物的臨床試驗,這時氯奎才終於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