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6/11/17
在這個研究學門裡不可分開的「經驗知識」和「理性知識」兩者之間的永恆對立,而愛因斯坦仍相信確實有一條正確的道路存在,而且我們有能力找到。迄今,經驗讓我們有理由相信,自然是可想見最簡單數學觀念的具體展現。這也是愛因斯坦對於量子之謎的期待。
・2016/10/04
細數英法的千年恩仇錄,除了兵馬干戈交鋒之外,這兩個科學大國在科學方面的競爭,也是班班可考。格林威治天文台與巴黎天文台爭奪本初子午線的故事、兩國的頂尖天文學家之戰以及許許多多偉大的世紀發現與觀測,都是英法雙方在天文路上競爭的精采片段。
・2016/07/28
到底這些科學家的腦袋裝了些什麼,才能讓他們在知識與資源相對現代匱乏的年代,想出這些之於當代彷彿外星語言的理論?難道各個都是骨骼精奇、天生神力的學術奇才,用腦袋憑空就能想出這些精美的理論?事實上當然不是如此!其實科學史如果攤開來,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打舊人。如果觀落陰來看這些偉大的科學家,背後一定都有一排臉被打腫腫的前輩們。就拿原子來說好了,最著名的就是道爾吞的原子說。
・2016/07/12
漫畫,特別是受日本漫畫影響甚深的台灣,對這種文本的普及接觸已經超過30年,現在年齡35-45歲的社會中堅,許多都經歷過日漫黃金時代,對漫畫的魅力非常了解,這群人如今或許也為人父母,就跟我一樣。你現在會看到這篇推薦文,要不是你是爸媽本人 (XD),不然就是爸媽長輩買了這本書給你吧。你可能也知道,針對小學階段的科學漫畫其實很多,在超商都會看見,不過都是從韓國代理翻譯進來的,台灣自己的作品就如同整體漫畫市場一樣,非常稀缺。親子天下策劃這系列《漫畫科學人物》,我想也是有感於不能繼續缺席吧。
・2016/04/12
既然世界上存在萬有引力,那為什麼天上的星星不會吸在一起?愛因斯坦創造出了「宇宙常數」,後來卻說是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淺白的文字、易懂的圖片,告訴你為什麼星星可以掛在天上!
・2016/03/31
歷史的脈絡可以幫助我們學習科學,而且還有機會發現科學家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神聖不可侵。12月22日在胖地台北,泛科學的專欄作者張瑞棋帶著《科學史上的今天》,和我們分享科學家背後鮮為人知的小故事。
・2015/12/22
1934年,已經67歲的數學大師哈代面對年輕數學家艾狄胥的提問:「您自認對數學的最大貢獻是什麼?」哈代腦海中浮現的不是任何數學公式或定理,而是一張永難忘懷的面孔,於是他毫不猶豫的回答:「發現拉馬努金!」隨即再補上:「與他的合作是我人生中的一個浪漫的意外。」哈代不禁嘴角上揚,思緒已飄向從前……。
・2015/11/03
1664年的今天,年輕的虎克(Robert Hooke, 1635-1703)在英國皇家學會上展示他的畫作。這可不是一般的肖像畫或風景畫,而是他多年以來,一筆一畫精細地繪出顯微鏡下的世界。只見跳蚤、蝨子的纖毛畢露、蒼蠅的複眼結構清晰可辨,而軟木薄片成了一堆小格子整齊排列而成的網狀。虎克將這小格子稱為「細胞」,自此成為生物細胞的名稱。
・2015/07/27
牛頓提出三大運動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從物體運動到天體運行都可以解釋背後的原理,並做出正確的預測,成為古典力學的根基。然而,有個問題卻隱隱困擾著牛頓與當時的科學家。按照牛頓第二運動定律,一個物體的質量可以根據它所受的外力與產生的加速度之間的比例,計算出它的質量;這稱為慣性質量。另外根據萬有引力定律,也可計算出物體的質量,這是重力質量。問題就在於一個物體的慣性質量等於重力質量嗎?
・2015/07/01
雖然如今我們將萊布尼茲與牛頓並列為微積分的發明者,但萊布尼茲在世時的境遇卻與牛頓卻是有著天壤之別……。比牛頓小四歲的萊布尼茲出身為德國貴族,他原先研讀的是哲學,20 歲就憑著一篇法律的論文拿到博士學位,並獲聘為法學教授。但他卻婉拒了教職,決定全心追求在科學方面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