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3/22
國研院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歷時6年,環著台灣1200公里長的海岸線建造17座雷達測站,完成「環台岸基海洋雷達系統」(Taiwan Ocean Radar Observing System, TOROS),全天候偵測環台海域1至2公尺深的表層海流資訊,觀測距離則達150~200公里,涵蓋的海域大小相當於5.4倍的台灣島面積。
・2014/04/14
福島的反應器當初並非設計來承受規模9.0的地震和50英呎的海嘯。周圍的土地遭到汙染,必須要花上許多年才能回復。但要注意的是,核能造成的損害比起地震與海嘯還算輕微。位於日本(以及美國)的核子反應器應該要強化備用系統,以確保這樣的事故不會 再發生。我們當然應該從悲劇中汲取教訓,但應該把福島核災作為停用核能的理由嗎?
・2013/08/08
2013年7月,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Popocatepetl)火山的噴發,影響了當地附近的航空交通,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是個非常不安分的活火山,從1920年重大的活動以來,時常都會有小規模的噴發,噴出少量的熔岩和產生火山灰,雖然不是大規模噴發,但持續噴發的時間一長,火山灰便會影響甚大。
・2013/08/01
311地震重創日本東北,是許多科學家始料未及的事,在過去的研究中,普遍不認為日本東北會發生如此嚴重的地震,但這是科學家錯了嗎?過去的資料無法作為海嘯的參考嗎?透過最新的古海嘯研究,我們能對海嘯有更好的認識。
・2013/03/03
自1901至2006年,台灣地區共有97次災情較嚴重的地震災害,如果不論災情,台灣位於板塊交界帶,大小地震是家常便飯,在台灣人心中,或許頻繁的地震就像「黃鼠狼拜年」令人畏懼。郭鎧紋博士是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從台大地質系求學到多年的地震研究工作,經驗豐富的他由淺入深地介紹地震原理和近代趨勢,也探討多年觀察下來的有趣問題。
・2012/12/17
這些學者的「提醒」,可謂是充滿善意,因為還沒辦法研究透徹,而地震又常發生的「出乎意料」,只能偶爾跳出來呼籲一下大家小心一點!看看上圖的環太平洋地區過去的地震記錄和隱沒帶的分布(藍色線段),發生到規模上看10的地震的確有可能,但至於把大地震、大海嘯當作是一種末日現象,似乎太高估地震的威力了
・2012/08/24
1900年以來規模排名前六的其中兩起地震:2010年2月,發生於智利規模8.8地震,以及2011年3月,規模9.0、憾動全日本的大地震,兩起地震相距不到13個月。在1960年代前後約57個月的時間內,在環太平洋地區,也曾接連的發生四次重大的地震。是巧合嗎?或許是吧!
・2012/04/24
海嘯警報系統看來在 4 月 11 日印尼蘇門答臘沿海地震與餘震中,有效地發揮了作用,但是專家說系統仍然需要改進。不僅如此,海嘯警報的資訊傳播、政策、公眾教育與模擬資料的整合分析等面向,同樣也需要得到關注。
・2012/03/12
海嘯的發生需要有多重的因素相互配合之後才會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