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6/12/14
你還認為運動歸運動,數學歸數學嗎?其實運動的戰術、訓練等等,都蘊含了大量的計算在裡面,因此科技與運動的結合只會愈來愈普遍,在未來誰能掌握、善用科技,便能在該運動殿堂稱霸。
・2016/11/22
我就自不量力,來談本和數學有關的歷史書吧,就是這本《無限小:一個危險的數學理論如何形塑現代世界》。這個故事,主要是發生在十六、十七世紀,爭論的是直線、平面圖形和固體,是否由無限的不可分量所構成?
・2016/08/28
今年素有「數學諾貝爾獎」的阿貝爾獎由懷爾斯(Andrew Wiles)獲得,他利用半穩定橢圓曲線的模猜想推出「費馬最後定理」的震憾證明,對數論的發展開啟一個新的世代,獎項已於今(2016)年5 月24 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頒發。
・2016/08/21
若以 4 個棋子連成一線,至少需要幾個棋子才有辦法連成 3 條線?那麼每加一條線又最少需要增加多少棋子呢?這個過程是有規律的嗎?跟著這群業餘愛好者找數列吧!
・2016/08/16
如果一開始就說我跟徐道寧老師的緣份開始於高中數學課本,那就太沒有誠意了,因為我們那個時候每個中學生的數學課本,都是徐老師編輯的;更何況,那個時代高中課本上的每個編著者對我們來說,其遙不可及的程度可是遠遠的超過今天的偶像。
・2016/08/11
徐道寧,出生於 1923 年,第一位留德女數學博士,一生奉獻給台灣數學教育。從當代台灣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人物似乎需要很多的解釋。台灣當代有多少數學家?其中有多少女性?有多少人能在戰後初期就負笈至德國求學?這些問題與我們所想像的數學與性別密切相關。
・2016/06/19
2016 端午好運接「粽」而來,這段時間我與網友們聯合申請幾個數列成功,在此除了以較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 OEIS A274119 數列的故事,分享我們的喜樂之外,希望藉由這個故事,讓有志於數學研究的朋友參考,看能不能有更多有趣的數學新發現。
・2016/06/10
我們每天都接觸到各種「可能」,用數學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接觸到各種「機率」。許多機率很簡單,用經驗培養出來的直覺便能處理:丟骰子出現任何一點的機率相等(1/6)。用味覺來譬喻,這類的機率像喝可樂,一口下去清涼暢快。但生活中不只有可樂,還有咖啡這類味道豐富多層次的飲品。不同豆子酸、苦、甘程度;木質、柑橘、泥土的香氣,只有受過訓練或天賦異稟的人才能察覺出箇中微妙的差異。同樣地,面對複雜事件,直覺很難正確評估對應的可能性,這時,你就需要機率的數學訓練了。
・2016/06/09
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存在一種偏見,認為具備藝術素養是高雅的代表,數感素養則是不必要,至少不該拿出來高談闊論的東西。《天才無限家》的電影導演 Matt Brown 讓觀眾體會到數學如同藝術的那面,它的顏料是符號、幻化出來的作品是一道道公式,跟一幅畫一樣足以表現這個世界。
・2016/03/25
明天有20%的降雨機率,對中統一發票的期望值是1元多,但明天終究只會晴天或下雨,發票最小獎也是200元,機率跟期望值的物理意義到底是什麼?是100個平行時空,其中20個明天會下雨,80個不會下雨?《數學教你不犯錯》的作者內在的數學家特質,讓他將文字化作數學符號,只需精準地用上幾個字,便能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