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1/25
為了保存珍稀物種或特殊地質景觀與環境,棲地保育是最常見且十分重要的手段。除了設立保護區,還需要長期進行生態監測,掌握當地的生態狀況,才能發現潛在的生態威脅並檢討改進。不過,倘若監測的物種是夏來冬去的候鳥該怎麼辦呢?由於遷徙性動物的遷徙範圍各有不同,時空變化大,族群監測和估算都很複雜,因此科學家各自針對不同物種的生態習性,設計不同的調查方式,來解決特定的保育問題。
・2019/12/26
由於觀光干擾、濫捕珊瑚礁魚類、盜採珊瑚、全球暖化導致海水溫度上升等原因,使台灣的珊瑚礁生態系搖搖欲墜。為了拯救台灣的海洋資源、保育珊瑚礁生態系,政府設立了國家公園並推動保育計畫。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發揮公民科學的力量,定期幫珊瑚礁體檢,一起為我們的自然環境盡一份心力。
・2019/12/26
台灣的陸地上有豐富的生態,海面下也不遑多讓,例如恆春半島、綠島、蘭嶼及東沙群島等地區,沿岸是豐富多樣的珊瑚礁生態系,由色彩鮮豔的珊瑚與共生藻類,以及各式各樣的魚、蝦、貝類一起生活,就像海中的熱帶雨林一樣生氣蓬勃。然而,台灣的珊瑚礁生態系現在正遭逢危機。
・2019/11/28
其實關於環境法到底要保護「什麼」仍然有相當大的爭執,本文將從介紹經濟學觀點以及哲學觀點來看環境保護,究竟在這樣的脈絡之下,環境保護的目的為何,並且在最後輔以筆者的想法作為結論,希望給讀者帶來基本的環境法概念。
・2019/07/17
當代的動物保育議題,無論是棲地保育或是野生動物復育,都與人類的行為選擇息息相關。本次《我們與野生動物的距離》專題,希望初窺這個龐大題目的一角:生而為人,遇上野生動物,我們可以做什麼?我們該怎麼做?
・2018/12/01
森林裡各種動植物環環相扣,整個生態系統是動態的。樹木的世界無奇不有、曼妙多姿,每一棵樹天生就屬性迥異,即使環境產生劇變,絕大部分的樹木也都能以超強的耐力安然挺過。《樹的祕密生命》的每一章節,都帶來許多驚奇,令人讚嘆演化和大自然的規律與奧妙!讀了之後,我們會想以樹為師!
・2018/07/05
1989年野保法上路。根據它的精神,所有物種均應「被保育」,不過,它對瀕臨絕種(第一級)、珍貴稀有(第二級)和其他應予保育(第三級)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再提供了額外的保護條文。農委會於同年8月4日公告了第一份的保育類動物名錄。在本土物種部分,根據學者專家的實務經驗,當時共計列出了狐蝠、黑熊、雲豹、水獺等4種哺乳類為第一級,台灣獼猴、穿山甲、石虎、黃喉貂、麝香貓、白鼻心、棕簑貓、山羌、水鹿、長鬃山羊等10種為第二級;沒有哺乳類被列入第三級保育類名單。
・2017/09/02
智人種無所不能?我們又要前往怎樣的未來? 有些人相信,人類應接受我們造成的生態混亂──那只是一個光明前途的附帶
・2017/08/17
看到台灣原生貓科動物石虎屢屢遭路殺的消息而憤怒難受,蔣雅郁不是第一個,但她可能是第一個擁有應用力學加生化工程背景的博士,在台中的中興大學機械工程學系任教,而且更重要的是,她是位忠實的貓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