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07/17
當代的動物保育議題,無論是棲地保育或是野生動物復育,都與人類的行為選擇息息相關。本次《我們與野生動物的距離》專題,希望初窺這個龐大題目的一角:生而為人,遇上野生動物,我們可以做什麼?我們該怎麼做?
・2014/10/08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施習德與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系助理教授毛俊傑,在棲蘭山林區海拔將近兩千公尺的高山溪流處發現新種的淡水蟹「棲蘭澤蟹」。經分子生物學確認,並由澎湖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施志昀與鄰近山區種類的標本形態比對,於今年十月共同發表在《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
・2014/05/11
這些陸蟹平時生活在離水不遠的陸地上,到了產卵的季節,成千上萬的母蟹抱著卵,冒著生命危險穿越馬路,前往海中釋卵。
・2012/02/08
莊子山木篇中有一段提到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不材得終其年。」這個簡單的故事說明相同的物件有不同的立場時,會導致迥然不同的結果。故事中的樹木在伐木人眼中是無用的木材,然而對大樹而言,卻因「人的無用」,而成為留住生命的「大用」。
・2011/12/18
這些商人只能短暫地維持牠們的生命,並無法提供完整的生活照顧,簡單來說,不知道他們真正的食物為何,也不知如何安排牠們的棲所?但碰到顧客詢問好不好養的問題時,往往為了取得顧客的信任,增加購買的意願,卻都信誓旦旦地說很好養,只要如何,牠們都會活很久!?